與歷史競走: 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 誠品線上

與歷史競走: 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作者 林于弘/ 楊宗翰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與歷史競走: 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隨著網路興盛與紙本的漸趨衰微,「結黨營詩」的詩刊時代是否已經結束?面對時代的洪流也許我們無力逆轉,但辦好一份扎扎實實提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隨著網路興盛與紙本的漸趨衰微,『結黨營詩』的詩刊時代是否已經結束?面對時代的洪流也許我們無力逆轉,但辦好一份扎扎實實提供創作並探索臺灣詩學的專業刊物,理應是所有學院詩人所無法逃避的使命。《臺灣詩學》二十五年來的堅持已樹立一個值得肯定的典範,過去的承擔是如此堅持,未來的歷史也將持續瞻望。」--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林于弘「詩社是情感或理念結合下形成的團體,刊物則為詩社同仁執編與發聲的園地。一部資料彙編就算再怎麼厚,恐怕都難以呈現臺灣詩學季刊社走過二十五年的全貌,但至少它能夠證明,同仁欲以詩學與歷史競走之志向。」--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楊宗翰本書輯錄臺灣詩學季刊社歷年重要文獻與影像紀錄:「回首來時路」選錄李瑞騰、蕭蕭、白靈、蘇紹連、向明等詩人發表精華;「刊物紀事」為《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吹鼓吹詩論壇》篇目彙編與歷年大事記;「存影成詩」則有刊物封面書影、重要活動照片,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更承載臺灣新詩發展史的世代論述與情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于弘臺北市人,1966年生,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臺灣詩學學刊主編。學術專長為語文教學及現當代文學,創作則以新詩為主,並兼涉散文及傳統詩。創作曾獲:中華文學獎、藍星詩社屈原詩獎、創世紀四十周年詩創作獎、吳濁流文學獎、臺灣省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獎項。著有詩集《進化原理》、《文明併發症》、《航行,在詩的海域》、《縱橫福爾摩沙》、《經與緯的夢想》、《微言》、《邊境巡航——馬祖印象座標》及《方群截句》;以及論文《臺灣新詩分類學》、《九年一貫國語教科書的檢證與省思》、《初唐前期詩歌研究》、《光與影的對話:語文教學新論》、《我的第一堂作文課》、《群星熠熠——臺灣當代詩人析論》;另編有《應酬文書》、《大專國文選》(三冊)、《現代新詩讀本》、《臺灣一九六○世代詩人論文集》、《金門詩選》(戰爭卷、風景卷)及《閱讀與寫作》等。楊宗翰1976年生於臺北。曾任文訊雜誌社企畫總監、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與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著有《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秀威經典,2017)、《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新銳文創,2012)、《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巨流,2002)、《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文津,2002)。編有《淡江詩派的誕生》(允晨,2017)、《血仍未凝:尹玲文學論集》(釀出版,2016)、《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福州海風,2012)、《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唐山,2003)、《台灣文學史的省思》(富春,2002)、《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富春,2002),並策畫「林燿德佚文選」、「菲律賓華文風」、「馬華文學獎大系」、「馬森文集」、「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系列出版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回首來時路】《臺灣詩學季刊》第1期〈發刊辭〉/李瑞騰與時潮相呼應―臺灣詩學季刊社15週年慶/李瑞騰臺灣詩學季刊社及其詩刊/李瑞騰 跨世 紀與跨領域的詩學詩藝――臺灣詩學季刊社20週年慶/蕭蕭 與時 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週年/蕭蕭詩刊時代的結束――兼憶臺灣詩學季刊的「竄起」/白靈 走入網路文學論壇的社群場域/蘇紹連 《臺灣詩學》刊務1992年~2003年/蘇紹連 那一年――回想《臺灣詩學》的出生/向明 【存影成詩】刊物封面 活動照片【刊物紀事】《臺灣詩學季刊》編目(1-40期) 《臺灣詩學學刊》編目(1-30期) 《吹鼓吹詩論壇》編目(1-30期) 臺灣詩學季刊社大事記(1992-2017) 【編後記】如何臺灣?怎樣詩學?/林于弘以詩學,與歷史競走/楊宗翰

商品規格

書名 / 與歷史競走: 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作者 / 林于弘 楊宗翰
簡介 / 與歷史競走: 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隨著網路興盛與紙本的漸趨衰微,「結黨營詩」的詩刊時代是否已經結束?面對時代的洪流也許我們無力逆轉,但辦好一份扎扎實實提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9566742
ISBN10 / 986956674X
EAN / 9789869566742
誠品26碼 / 2681534082007
頁數 / 32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臺灣詩學季刊社及其詩刊   /李瑞騰

  「臺灣詩學季刊社」創辦於1992年,《臺灣詩學季刊》創刊號出版於當年12月,以「大陸的臺灣詩學」為專題,並以此為題舉辦一場研討會;爾後效應逐漸浮現,在海峽兩岸震盪許久。創社社員共有:尹玲、白靈、向明、李瑞騰、渡也、游喚、蕭蕭、蘇紹連等八人,首任社長由向明擔任,創刊號由白靈和李瑞騰合編,發刊詞由李瑞騰執筆。
  從創刊號及發刊詞可以看出,該刊同仁站在上世紀九○年代的立場上,面對臺灣現代新詩的處境與發展,存有憂心;對於文學的歷史解釋,頗為焦慮。他們選擇組社辦刊,通過媒體編輯、活動設計及學術動員,在現代新詩領域強力發聲,護衛詩與臺灣的尊嚴。
  從第1期到第40期(2001年12月),歷經白靈和蕭蕭二位主編,秉持「挖深織廣,詩寫臺灣經驗;剖情析釆,論說現代詩學」的創社/刊宗旨,在創作部分採大植物園主義,全面開放;在詩學部分,則針對詩活動的基本結構,整體考量,細部規畫,直面臺灣現代新詩的各種問題,宏觀歷史,微視現實,而出之以專題,輔以專欄、專論。可以這麼說,總計40期的《臺灣詩學季刊》,堪稱臺灣現代新詩具體而微的百科全書。
  2003年5月,原來25開本的「季刊」,改成20開本的「臺灣詩學學刊」。一開始還刊創作,從蘇紹連(米羅•卡索)主持的「網路版」精選出詩作來發表,並請專人評析;但從2005年9月起,「網路版」另出紙本《吹鼓吹詩論壇》,「學刊」乃從5號起(2005年6月)改成一帶有學報性質的期刊。這一段期間的變化,說明該刊正在摸索一個較契合同仁屬性,且能與時潮相互呼應的表現方式。在臺灣現代新詩史上,一個詩之社團,同時發行嚴肅「學刊」與活潑「吹鼓吹」的雙刊模式,從未有過。
  「學刊」編務先後由鄭慧如、唐捐(劉正忠)、方群(林于弘)負責,以專題和一般論文,雙軌進行,完全符合學術規範;「吹鼓吹」有網站和紙本刊物,由蘇紹連帶領,近年陳政彥參加編務(季刊,蘇紹連、陳政彥各編二期),專題頗具創意,傾向前衛;業務則以白靈為核心,陸續有唐捐、李癸雲、解昆樺、蕓朵(李翠瑛)等人協助,運作流暢,穩定發展。
  十餘年來,蘇紹連經由網路和紙本《吹鼓吹》,營造了一個寬闊且自由的詩空間,凝聚了數十位相對比較年輕的詩人,他們或正式加入同仁,或擔任版主,活動力強,眾聲喧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以臺灣中部為主要場域,並向南方拓展,既誦且演,跨越藝術疆界。此外,《吹鼓吹》和出版社合作出版詩人叢書,到今年(2017)年底為止,成功出版了三十六本。
臺灣詩學季刊社前四十期網路電子書已於2008年全數上網,設有詩學研究獎學金、創作獎,有屬於自己的LOGO,有facebook粉絲專頁,且在facebook設立了「詩論壇」社團,全方位建立臺灣詩學陣地。
  從2002年10週年慶舉辦之後,臺灣詩學季刊社逢五、逢十歡度社慶,藉此自我展現,創意十足:10週年(2002)以「臺北詩歌舖子」為名,宣布詩刊轉型;15週年(2007)贈獎及座談,第一次出版同仁詩選《我們一路吹鼓吹》,七位同仁同時出版個人詩集,並有一本研討會論文集;20週年(2012)在臺北內湖辦「古集藝創」,贈獎及出版十六冊新書;25週年(2017)更精彩了,一檔別出心裁的展覽、四本吹鼓吹詩集、五冊「臺灣詩學論叢」(2016年創辦,已出版四冊)、一本資料彙編、十五本近一兩年力推的「截句系列」等。
  臺灣詩學季刊社現有36位同仁(含社務委員和吹鼓吹論壇同仁),他們一方面「詩寫臺灣經驗」,在創作上求新求變;一方面「論說現代詩學」,在評論與研究上求實求是,都有一定程度的累積,取得可觀的成就。另外也經由具創意的活動之舉辦,努力讓現代新詩成為可親可近的文類,其表現之優異,彰彰在人耳目,堪稱臺灣詩學重鎮,臺灣現代新詩發展一座新的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