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張愛玲: 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之旅 | 誠品線上

故事張愛玲: 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之旅

作者 高詩佳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故事張愛玲: 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之旅:◆口嚐、耳聞、鼻嗅──專屬張愛玲小說的入世通行證◆◆王瓊玲、鍾正道、楊佳嫻──專文推薦◆張愛玲的作品向來以豐富的視覺意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口嚐、耳聞、鼻嗅──專屬張愛玲小說的入世通行證◆ ◆王瓊玲、鍾正道、楊佳嫻──專文推薦◆ 張愛玲的作品向來以豐富的視覺意象聞名,不過,除了視覺描寫之外,她對於味覺、嗅覺和聽覺等感官經驗的梳理與創造,也十分純熟。在小說中,張愛玲利用這些經驗碎片,拼合成一個意象繽紛、也蘊含隱喻的感官世界,除了突破傳統的審美想像,亦觀照大千世界中的人情、人性與人心。 本書作者高詩佳,將帶領讀者循著「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足跡,一步步走進張愛玲的〈金鎖記〉、《赤地之戀》、〈同學少年都不賤〉、《小團圓》、〈相見歡〉和〈殷寶灩送花樓會〉等作品,不只深究其說故事的技巧與寫作方法,也一探其中的人世關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高詩佳作者簡介/高詩佳|學經歷|東吳中文研究所碩士。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於兩岸皆有著作。國語日報社《中學生報》「讀寓言,學寫作」、「閱讀素養即戰力」、「古文觀止學寫作」等專欄、《未來少年》「高詩佳創意作文」專欄、《幼獅文藝》「學測作文輕鬆學」專欄執筆。中文閱讀與寫作、繪本故事專業講師。曾獲邀至臺北詩歌節、臺大電機所、清華大學、中正大學、臺北教育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臺北市立圖書館、臺中國文科輔導團、《幼獅文藝》寫作班、《聯合報》作文教室、「張曼娟小學堂」等上百所學校團體演講、授課及師資培訓。|著作|《寫作課:從閱讀經典寓言出發,打造五大關鍵寫作力》、《讓學生不想下課的作文課》、《新古文觀止的故事(古今對照版)》、《文言文閱讀素養:從寓言故事開始(古今對照版)》、《文言文閱讀素養:新看古典小說的故事(古今對照版)》、《圖說:新古文觀止的故事》、《漢字學堂:地球與萬物的故事》、《向課本作家學習寫作:用超強心智圖解析作文》等二十餘本著作。|FB粉絲專頁|高詩佳遇見‧文字臉書https: www.facebook.com CreativeChineseWriting|讀者交流|amykoko2010@gmail.com繪者簡介/無疑亭本名吳宜庭 ,插畫家與繪本作家。作品曾入圍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Hiii Illustration優秀獎、中華區最佳學生插畫優秀獎等獎項。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教科書、小說繪本等書籍。著有繪本《長大是什麼樣子?》、《影子》。合作信箱:leann3618@hotmail.com作品網站:www.behance.net nodoubtyitingwu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一場豐美的意象之旅/王瓊玲 四通八達張愛玲/鍾正道 感覺的盛宴/楊佳嫻 作者序/意象‧故事‧張愛玲 【第一卷 食物】 01食物意象的百寶箱 微物之神張愛玲 「吃」貫連變幻的細節 02食、色,性也! 性愛就像派 女人性感的「唇」 03甜食,愛情的紅娘 催情的蜂蜜和麥芽糖 瓜子和糖果、蛋糕 打翻的酸梅湯 04辛辣食物的濃烈與誘惑 酒是色媒人 咖哩汁火辣帶勁又能灼傷人心 05半成熟的毛雞蛋 如毛雞蛋的長相 吃生雞蛋補身 06母愛洋溢的牛奶 男女間的母性愛 母親的母愛 對情欲的渴求 07食物的不祥與吉祥 吃了梨,就分離 地獄、驅邪與蒜頭 紅棗象徵第二春 蠔湯帶來好事 08菠菜包子的鏡意象 鏡子與包子 鏡像的文字 09用食物塑造人物形象 以「食物」喻 整體的形象設計 透露人物的性格 反映教養和品味 諷刺成人的幼稚 10人物心理的反射鏡 虛構的「如果」 展現虛榮心的威士忌 雄黃酒是婚姻毒藥 千葉菜喚起對過去的留戀 吃醋如汽水加檸檬汁 痛苦到對辣無感 白蘭地激化憤怒 香濃、愛也濃的蓮子茶 11深刻寓意的寄託處 糖炒栗子串連情節 冷盤製造疏離感 抓核桃仁暗示爭奪 花生醬及兩種愛情觀 喜蛋捎來壞消息 冷切牛舌與「敢怒不敢言」 吃鴨子喻丈夫出軌 12同桌用餐映照出人性 〈色戒〉中的「請客」 《秧歌》,吃出人性的自私 〈金鎖記〉,曹七巧毒設鴻門宴 〈殷寶灩送花樓會〉,自戀與虛偽的呈現 【第二卷 聲音】 01構建獨特的有聲世界 對聲音的想像與素養 生活是靈感的來源 02日常的人聲與市聲 「愛俗」的愛玲 人聲,呼應銀娣的人生 市聲,聽出新生的喜悅 熱鬧的市聲反襯悲哀 人聲撫慰了川嫦 03無線電、留聲機、樂器之聲 透過無線電,洞悉人物內心 無線電聲音表現爭吵場面 無線電本身是劇情道具 唱片聲如同磨難的人生 〈陽關三疊〉唱出離愁別緒 音樂象徵繁華生活對薇龍的誘惑 04心理與意識上的恐怖之音 人間鬼域傳來的聲音 哭聲宛如鬼聲 殺豬聲象徵受剝削的農民 刑場之聲塑造人間煉獄 05如歌的戰火聲 香港之戰的戰機聲與砲聲 砲彈聲的音色、頻率和音波 戰火聲如同戰爭的詩歌 交織成一片的砲火交響曲 06哀感肅殺的婚樂 新婚吵架聲戳破風光的表象 玉熹婚禮婚樂的肅殺之氣 玉清婚禮婚樂如同輓歌 露婚禮的樂聲和炮聲猶如喪樂 07象徵情欲的叫賣與叢林之音 叫賣聲隱含情欲 叢林雨林的蟲聲蛙鳴 08結構小說與鋪陳情節的樂音 如雷的鋼琴聲加動作,等於激情 胡琴聲串連情節 象徵命運的三絃聲 09譜寫人物、刻畫個性的心曲 口琴聲象徵絕望 琵琶聲是女子的怨歌 命名琵琶別有象徵 興奮的心聲與壓抑的哭聲 細細的音樂是七巧的喜悅 九莉的幸福感如嘹亮的音樂 電話鈴聲象徵敦鳳的焦慮 10用聲音塑造人物形象 蟲聲、蛙聲影射「鼠輩」 鼾聲宛如食夜獸 金色鈴聲與紹興戲的文化對照 敦鳳膩搭搭的語聲 曼璐尖銳刺耳與嬌滴滴的嗓音 七巧刮傷人的嗓音 棠倩笑裡藏「齒」 【第三卷 氣味】 01氣味,溫和與滄桑的美感 張愛玲與氣味 顏色與氣味 小說中的氣味 02環境,氣味的集散地 禮拜堂的悶臭味 閨房的藥水腥味 小衖堂的悶臭味 房間的老人頭氣 茅廁的尿味 味隨心轉的土腥氣 03體味,獨特的標示 對他人的評價 透露人物的出身 諷刺人性的內在本質 甩不掉的陰影 04鴉片味的糾纏與誘惑 原生家庭的影響 神祕的誘惑力 05氣味勾起的回憶 對往日的留戀 自由的空氣 06丁香花末子味 對富裕生活的渴求 幻滅後的痛苦 07充滿侵略性的氣味 祝鴻才的香水味 司徒協與草木腥氣 梁太太的蔻丹味 姚三爺嫌惡的血腥氣 08撩撥情緒的氣味 香水味帶來安全感 薄荷味和鴉片味的慰藉 污穢之氣造成厭惡感 死肉味激起強烈的厭惡 狐臭味令振保厭惡 酒氣和電金屬味反映恐懼 從疏離到窒息:淡香水味與塵土味 太陽的氣味帶來希望 09氣味與愛戀關係 吸進愛人的氣味 屬於戀人的世界 記錄愛的變化 10氣味創造「髒」的世界 城市的髒氣 人物的髒氣 阿小的清新氣味 11自戀的氣味 妻子不貞的氣味 振保的孤芳自賞 12氣味的通感 疾病的濃臭味 食物的芬芳 殘酷的冷香與寒香 具有感染性的魅力 13氣味的隱喻 爽身粉的氣味 腐爛的水果味 手帕的香水味 濃睡的氣息 14煙的意象 如煙的雲和樹 蚊香的煙 雪茄的煙幕 香菸味與雪茄菸 〈連環套〉裡的煙 杯子冒的煙 象徵飢餓的炊煙 爐煙 如夢的一縷白氣 15氣息:吹氣與呼吸 主宰者吹的氣 以氣喻人 性暗示,在耳根吹氣 聞嗅行為的象徵 聞而無味 聞出幸福感

商品規格

書名 / 故事張愛玲: 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之旅
作者 / 高詩佳
簡介 / 故事張愛玲: 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之旅:◆口嚐、耳聞、鼻嗅──專屬張愛玲小說的入世通行證◆◆王瓊玲、鍾正道、楊佳嫻──專文推薦◆張愛玲的作品向來以豐富的視覺意象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3268499
ISBN10 / 9863268496
EAN / 9789863268499
誠品26碼 / 2681922100009
頁數 / 31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6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35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寫作名師」高詩佳最新力作,從較少見的感官角度切入,拆解張愛玲的意象寫作技巧
★分析三大意象:食物、聲音、氣味,不僅透視張愛玲筆下角色的心理狀態,也了解其對人世的關懷
★王瓊玲、鍾正道、楊佳嫻──學界好評推薦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意象‧故事‧張愛玲】

  張愛玲(一九二○年―一九九五年),這位在二十世紀、四○年代就以小說、散文和劇本享譽於文壇的作家,曾讓夏志清先生推崇為:「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張愛玲的貢獻之一,就是憑著天賦的敏感和對感官知覺的愛好,在小說這門說故事的藝術中,創造別具一格的感官意象。我們知道,好的小說不能缺少對感官知覺的描繪,遊走於張愛玲的小說不難發現,正是這些極其細微而具體的感官描寫,成就了張愛玲的故事,也成就了可供我們探索與解讀的「故事張愛玲」。
  所謂的「意象」,根據黃永武《中國詩學》所言,指的是「意識與外界的物象相交會,經過觀察、審思與美的釀造,成為有意境的景象。」這就是作家的構思歷程:先運用感官觀察外界的事物,在心中釀成意象,再以文字、繪畫等媒介表現出來。張愛玲小說的感官意象,往往反映人物特定的心理,每個意象就是一種心理狀態,我們熟悉她的意象,就能透視人物的心理,遊走於她的故事大觀園。

■生活藝術家
  張愛玲對於感官的精微感受和掌握,來自她獨具的敏感心靈,而她也大量運用著各種感官描寫,在小說中構築了一個生動、活躍的感性世界。她筆下的意象繁複多樣,不僅隱含著作者的情思,也包含許多難以言傳的意念與無常感。就像王安憶說的,張愛玲在領略虛無人生的同時,又是富於感官、享樂主義的,這便解救了她。
  張愛玲的感官審美,其實有賴生活上的歷練,這是她構思和寫作的基礎,她是一位「生活的藝術家」。她在散文〈天才夢〉裡面,回憶自己兒時接受母親「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往事,她承認「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但她也堅定的為自己辯解:「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顛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張愛玲就是這樣熱情的體驗生活,她將感官知覺放大,極細緻的觀察和感應周遭種種的現象與人。她的創作緊繫著她的現實生活,有多篇小說題材就是得自真實的家族事件。在敘述這些故事時,她總能透過感官、運用意象,將人、事的現象和變化,刻畫得入木三分,從中呈現她對人生的感悟。
  張愛玲也隨時為自己儲存感官經驗,她在散文〈道路以目〉說:「街上值得一看的正多著。」對她而言,街道就像是一個感官的承載體,只要在街上駐足一會,無數的色、味、聲、觸等感受,就會從四面八發湧到她的面前,她留心將之記錄下來,在寫作時與人生問題連結起來,提出她的思考,使文章有著哲理面的提昇。

■食物、聲音、氣味
  張愛玲小說的讀者,在閱讀時很容易就會將焦點,放在她那華美的視覺描寫上。然而,張愛玲不僅精到於色彩描繪,她也是一位真正的美食專家。在散文〈談吃與畫餅充飢〉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食物的觀察與研究,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她鑽研飲食藝術,對食物、佐料、飲料的種類和烹調方式認識極廣,在創作小說時,很自然的也把對食物與飲食活動的觀察當作素材,運用藝術的手法加以提煉,開闢別具特色的小說風格。
  此外,張愛玲還是個書寫聲音的高手。在〈公寓生活記趣〉裡,她告訴我們:「我喜歡聽市聲。」在〈天才夢〉中,她也提到自己在練習彈鋼琴時,會「想像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豔的衣帽攜手舞蹈」。在張愛玲的「異想世界」裡,抽象的聲音往往被具體化,賦予鮮豔的色彩和俏皮的動作。音符就像童話故事中被仙女棒注入生命的小精靈,在她的想像中躍動。她也將這樣的想像,完美的融入小說創作裡,使眾多精彩的聲音意象在字裡行間飛舞。
  在散文〈談音樂〉中,張愛玲也曾熱切地提及自己有個靈敏的鼻子,且著迷於特殊的氣味。對她來說,氣味和顏色一樣引人注意,但兩者又有不同。氣味不像顏色那麼具體,它虛無飄渺、捉摸不定,我們卻無時無刻地聞嗅著各種氣息。從這一點來看,氣味具有一種「真實感」。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她也總能突破傳統的審美觀,運用各種新奇的辭彙與生動的描述,創造出令人深陷於其中的氣味世界。

■對世俗與人的關懷
  作為一名寫作技巧高超的小說家,張愛玲最了不起之處,就是在書寫感官之餘,還注入了對「人」的關注。王彬彬在〈冷眼看「張熱」──張愛玲對當前文壇的啟示〉中說道:「張愛玲的作品是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的,而張愛玲的藝術魅力又是來自於她的『世俗關懷』。」
  一切的藝術說到底,都脫離不了「人」的存在。夏志清先生在《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序文中,就點出張愛玲以感官感覺,表達她對人、對物的看法:「(張愛玲)小說裡每一個觀察,每一個景象,只有她能寫得出來,真正表達了她自己感官的反應,自己對人對物累積的世故和智慧。」
  在張愛玲的感官書寫中,處處可以見到人情、人性、人的心理,這是她的小說最關注的部分。她將所有感官經驗的碎片,精心地捕捉起來,拼合成一個富於意象、蘊含隱喻的感官世界,並透過感官意象,呈現了生命在人世間所遭遇的苦與樂,同時也寄託她對人的生存狀態投入的關注。這是我們在認識她的感官意象時,也要極力去挖掘的部分。

■探索,未完
  在張愛玲離世後,「張愛玲熱」的現象有增無減,研究的熱潮如波浪迭起,充分顯示了張愛玲作品的價值和影響,尚有許多空間可以繼續探索。王德威先生在〈張愛玲現象──現代性、女性主義、世紀末視野的傳奇〉一文說道:「(張愛玲)她對文字的意象處理,對電影、舞台、照片、公共形象各種影音媒體的調弄、拒斥與展現,極富討論餘地。」
  的確,我們回頭再重讀張愛玲的小說,依然會覺得意猶未盡,彷彿與她有關的故事永遠說不完,也聽不盡。因為張愛玲獨特的生命遭遇,以及對世界不凡的觀察和理解,對於人的命運和現實人生,有著深刻的體會,才能夠信手拈來,營造出多層次、又蘊含特殊意義的感官意象。在這裡,請與我一同循著食物、聲音、氣味的意象足跡,一步步走進張愛玲的小說世界,探索其深幽的祕境,以及一再令人駐足的雋永之處。

試閱文字

內文 : (節錄自:第一卷「食物」)

【10人物心理的反射鏡】

──油滴滴的,又滴著辣椒醬,吃下去,也把心口暖和暖和,可是瀠珠滾燙地吃下去,她的心不知道在那裡。(〈創世紀〉)

  張愛玲有創意的透過形容食物,呈現人物的心理與情感狀態,或以食物作為譬喻,或是書寫人物的飲食活動等細節,來形容人物的思想,這是她塑造人物的一種方法。她跳脫傳統的寫法,利用生活化的「吃」,使得筆下的人物更接近真實,喚起人們的共鳴。

■虛構的「如果」
  在〈茉莉香片〉中,聶傳慶經常幻想母親婚前的情人言子夜是自己的父親,彷彿這麼想,就可以逃避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痛苦。為了呈現聶傳慶的心理,於是創造了一種虛構的食物叫做「如果」:

  傳慶不由地幻想著: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他長得像言子夜麼?十有八九是像的,因為他是男孩子,和丹朱不同。……傳慶想著,在他的血管中,或許會流著這個人的血。呵,如果……如果該是什麼樣的果子呢?該是淡青色的晶瑩多汁的果子,像荔枝而沒有核,甜裡面帶著點辛酸。……吃了一個「如果」,再剝一個「如果」……
  「如果」是假設的語氣,表示事情還沒有實現,或是無法實現,但又渴望實現。傳慶的理想是成為言子夜的孩子,換個家庭改變他的命運,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停留在空想。
  這個「如果」是「淡青色」的,淡青色又稱為水綠色,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青色是「木」的象徵,有「生命」的含義,也是「春」的象徵,代表青春、希望與快樂,不過青色也有「慘澹」的意味。「如果」像無核的荔枝,「無核」就是「無子」,言子夜不可能有傳慶這個兒子。果子是甜的,夢想也是甜的,卻帶著辛酸,因為傳慶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想到這裡,就令他感到酸楚,對丹朱產生強烈的嫉妒。

■展現虛榮心的威士忌
  在〈鴻鸞禧〉中,得志的婁囂伯從銀行下班回家,靠在沙發上休息,翻開舊的《老爺》雜誌,欣賞上面的洋酒廣告,這裡用「威士忌酒」反映婁囂伯「以富為驕,志得意滿」的心理:

  「四玫瑰」牌的威士忌,晶瑩的黃酒,晶瑩的玻璃杯擱在棕黃晶亮的桌上,旁邊散置著幾朵紅玫瑰──一杯酒也弄得它那麼典雅堂皇。囂伯伸手到沙發邊的圓桌上去拿他的茶,一眼看見桌面上的玻璃下壓著一隻玫瑰拖鞋面,平金的花朵在燈光下閃爍著,覺得他的書和他的財富突然打成一片了,有一種清華氣象,是讀書人的得志。

  婁囂伯是近年才發跡的,他重視體面,希望生活周遭的一切,都能夠搭配他的「得志」,所以新媳婦邱玉清很得他的心,因為玉清的長處在「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她把每一個人裡面最上等的成分吸引了出來」。晶瑩的威士忌酒,配上晶瑩的酒杯和桌子,是成功男人的象徵,襯托典雅堂皇的氣派,也與名為「老爺」的雜誌名稱相互呼應;鞋面的金花,進一步襯托富貴氣象,讓婁囂伯十分得意,深刻地道盡人物的虛榮心理。

■雄黃酒是婚姻毒藥
  在〈鴻鸞禧〉中,另有「雄黃酒」的意象,與人物的心理密切綰合。婁太太雖名為一家之母,地位卻十分低落,一向被丈夫、孩子們嫌棄,鄙薄她的無能以及沒見過世面,有傷婁家的「體面」。小說的最後,婁太太回憶起小時候看人家迎親的排場,引發她對婚姻生活的感觸:

  烈日下,花轎的彩穗一排湖綠、一排粉紅、一排大紅、一排排自歸自波動著,使人頭昏而又有正午的清醒,像端午節的雄黃酒。轎夫在綉花襖底下露出打補釘的藍布短褲,上面伸出黃而細的脖子,汗水晶瑩,如同壜子裡探出頭來的肉蟲。轎夫與吹鼓手成行走過,一路是華美的搖擺。

  婁太太看著華美的婚禮隊伍經過,想到她也曾感受過那種「廣大的喜悅」,然而結婚多年後,她發現「結婚並不是那回事」,就像華麗的隊伍下露出轎夫的「破褲」,人們往往只看見婚禮的風光,而沒有想過婚後的生活不盡然如此,這段描述正與玉清的婚禮作為呼應。
  「雄黃」是一種含砷的化學物質,有毒,用來配酒,雖然能抑制細菌,但對人體也有很大的毒害,用雄黃酒比喻婁太太觀看婚禮的感受,頗有「婚姻為毒藥」的意味,令人聯想到〈白蛇傳〉中的雄黃酒,一度破壞白娘娘與許仙的婚姻。
  婁太太的婚姻的確已經成了雄黃酒,藥得她雖然「頭昏」難耐,卻又必須以「正午的清醒」面對,眼睜睜地凝視自己的婚姻囚牢。張愛玲告訴我們,婚禮是多數女人嚮往的,然而結局不盡甜美,多半對女人不利,一旦結了婚,命運從此轉變,可能走向幸福,更可能的是不幸。

■千葉菜喚起對過去的留戀
  吃什麼菜和怎麼吃,都可以表現人物的心理,在《易經》中也可以看見鮮明的例子。張愛玲的自傳小說《易經》,內容大多描述琵琶與母親露之間的緊張關係,故事敘述露原本在國外生活,直到沒有錢才回到中國,又遇到琵琶逃家前來依附,她必須負擔女兒的生活費、讀書費用,母女經常為錢發生不愉快。在故事開頭,就是描述露吃千葉菜的樣子:

  琵琶沒見過千葉菜。她母親是在法國喜歡上的,……她會自己下廚,再把它放在面前。美麗的女人坐看著最喜歡的仙人掌屬植物,一瓣一瓣摘下來,往嘴裡送,略吮一下,再放到盤邊上。……她自管自吃著,正色若有所思,大眼睛低垂著,臉上的凹陷更顯眼,抿著嘴,一口口嚙著。有巴黎的味道,可是她回不去了。

  這段文字當作《易經》的開頭,點出琵琶與母親衝突不斷的起因,是由於母親的理想毀滅了,女兒又讓她的處境雪上加霜。
  這裡衍生一個問題:母愛究竟是不是女人天生內建的?子女能不能要求母親無限制的犧牲?「千葉菜」象徵露在法國的生活,吃東西的方式也是國外的吃法,反映她心底對外國的留戀;露的形象美麗而憔悴,她細細的咀嚼,正是在追憶美好的過去,比起做母親,她內心更想做的是自己。

■吃醋如汽水加檸檬汁
  傳統上,稱一種嫉妒的心理為「吃醋」,並形容為「打翻了醋罈子」,但張愛玲的寫法又不一樣。在〈第一爐香〉中,薇龍發現她中意的盧兆麟目不轉睛的看著混血美女周吉婕,感到強烈的醋意:

  盧照麟卻泰然地四下裡看人。他看誰,薇龍也跟著看誰。其中惟有一個人,他眼光灼灼看了半晌,薇龍心裡便像汽水加了檸檬汁,咕嘟咕嘟冒酸泡兒。

  薇龍吃醋時的感受,就像心頭有一股檸檬汁的酸味,酸到冒泡,還發出聲音來。兼具味覺、聽覺與視覺的描寫,相當傳神地形容人在對情敵吃醋時,情緒翻騰的情狀。若不是後來出現了喬琪喬,薇龍的情感有了轉移,這股酸意,真不知該如何消除。

■痛苦到對辣無感
  在張愛玲的小說世界,有些食物的辣,會如同咖哩汁那樣挑起情欲;有的辣,卻會燙壞人心,但是當人心痛到極處時,那種辣又算不了什麼了。
  當〈創世紀〉裡的瀅珠,發現她中意的毛耀球另有同居多年的女友後,想要分手,後來她買了臭豆腐乾和妹妹一起吃,就將被欺騙的痛苦心情,寄託在吃臭豆腐乾的滋味上:

  油滴滴的,又滴著辣椒醬,吃下去,也把心口暖和暖和,可是瀠珠滾燙地吃下去,她的心不知道在那裡。

  臭豆腐乾是滾燙的,辣椒醬的滋味混合了味覺與觸覺,本應該帶來麻辣的痛感,但是瀅珠的心裡極度失落,她感受不到暖、麻、辣、燙、痛等諸般滋味,更加強化了「心不知道在那裡」、近於麻木的悲哀。

■白蘭地激化憤怒
  滾燙的臭豆腐乾暖和不了心寒的瀅珠,但熱辣辣的白蘭地酒,激化了佟振保的怒火。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振保發現妻子烟鸝出軌,深感憤怒,他啜飲著白蘭地,熱熱的酒氣化作一股怒氣,直衝到他臉上:

  他想起碗櫥裡有一瓶白蘭地酒,取了來,倒了滿滿一玻璃杯,面向外立在視窗慢慢呷著。烟鸝走到他背後,說道:「是應當喝口白蘭地暖暖肚子,不然真要著涼了。」白蘭地的熱氣直衝到他臉上,他變成火眼金睛。掉過頭來憎惡地看了她一眼。

  振保長久以來努力的做人、做事,終於有了社會地位,有妻、有子,看起來擁有一切,成為理想中的「佟振保」,但是他的成功是靠著不斷的自我犧牲換來的:犧牲熱愛的女人,娶一個他不愛、但符合社會期待的「合宜的妻子」。長期的壓抑讓他的內心極度匱乏,孰料妻子竟出軌了!藉著酒意,振保卸下了偽飾,「火眼金睛」般憎惡的瞪視妻子,灼燒的酒氣深深地傷了他,恐怕他更厭惡的是自己的命運。

■香濃、愛也濃的蓮子茶
  「蓮子茶」是甜食,蓮子諧音「憐子」,意思是「愛你」,象徵愛情。在〈同學少年都不賤〉中,趙玨暗戀學姐赫素容,將赫素容的名字寫滿了一張紙,就連穹門外殷紅的天,以及映在天上鐘塔的剪影,也令她心中湧現愛的感覺,心弦的撥弄,宛如攪拌香濃的蓮子茶:

  趙玨立刻快樂非凡,心漲大得快炸裂了,還在一陣陣的膨脹,擠得胸中透不過氣來,又像心頭有隻小銀匙在攪一盅煮化了的蓮子茶,又甜又濃。

  小銀匙攪拌的動作,透露了趙玨情思翻騰的感覺。煮化的蓮子茶濃而稠,像在說她的愛情「濃得化不開」,滋味甜蜜而溫熱,正是人在熱戀中的寫照,反映少女初戀時的那種奔放、快樂的心情。
  食物的色、香、味,牽動著人們的感官,也牽動人們的內心世界。張愛玲利用食物的本質和飲食行為,書寫人物的心理,食物烹調時產生的種種變化,也轉化為人物的心思,設想新奇。只有真正的生活藝術家,才能如此細膩地藉由食物與飲食,道出人物隱密幽微的內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