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而見
作者 | 施傑原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不見而見:新生代詩人施傑原的首部詩集,分為上下兩卷:〈形上卷〉以生命的存有為發端,直面死亡的逼視;〈形下卷〉以生活的情感為主軸,書寫庸人的自擾。「以其淡定優雅的 |
作者 | 施傑原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不見而見:新生代詩人施傑原的首部詩集,分為上下兩卷:〈形上卷〉以生命的存有為發端,直面死亡的逼視;〈形下卷〉以生活的情感為主軸,書寫庸人的自擾。「以其淡定優雅的 |
內容簡介 新生代詩人施傑原的首部詩集,分為上下兩卷:〈形上卷〉以生命的存有為發端,直面死亡的逼視;〈形下卷〉以生活的情感為主軸,書寫庸人的自擾。 「以其淡定優雅的文詞輕輕托出,生命中的諸多意象,那熾熱的深情經常埋藏在詩的尾端,作為張力體現。」 ──游鍫良 「不同風格的詩語言運用,同時分別承載了詩人不同的面向與內在,讓讀者在本書的閱讀上有了不同的口味選擇與樂趣體驗。」 ──謝予騰 「他在最年輕的時候把詩與人的筆觸帶到東南亞,在傑原的詩集裡,更是遍布他對這個世界天地萬物的筆觸,那是傑原留給文學的第一枚印記。」 ──廖亮羽
作者介紹 施傑原施傑原1993年生,台中神岡人。2015年季春之末,誤闖現代詩的國境。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版主。曾任高雄中山高中文藝獎評審,風球詩社讀詩會總召。詩文散見於《文訊》雜誌、香港《01哲學》、《中國時報》、《人間福報》、《台灣詩學截句選300首》、《吹鼓吹詩論壇》、《2019風球詩選》、《風球詩社十週年詩選集》……。
產品目錄 【總序】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緣起/蘇紹連 【主編序】我們一路吹鼓吹/李桂媚 【推薦序】傳世風雅/游鍫良 【推薦序】 〈現是不現〉─施傑原詩中的語言與姿態/謝予騰 【推薦序】帶著詩的印記出走/廖亮羽 自序 形上卷:死亡與存有 虫之死 度 給來世 滅與生 難民 煙之象形 死生一條 永生之木 我在身體裡後退 恍兮惚兮 旦暮遇之 我還在 此在 史前記憶 宇航者 擺渡船 轉世:生命的演化 方死方生 我的消亡 自身體出走 我已是一彎裸身的綠 覺:撫觸夢的影子 形下卷:溢,器滿也 瘧疾 黑洞:視界的外與內 西湖印象 水滴終將落下 如果時間也會老去 金:無名指上的命定 總在即將離別時相遇 二樓辦公桌的抽屜 旅人 馴化 對面老家 封鎖:犯罪定讞 靈感 停電 我有病
書名 / | 不見而見 |
---|---|
作者 / | 施傑原 |
簡介 / | 不見而見:新生代詩人施傑原的首部詩集,分為上下兩卷:〈形上卷〉以生命的存有為發端,直面死亡的逼視;〈形下卷〉以生活的情感為主軸,書寫庸人的自擾。「以其淡定優雅的 |
出版社 /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ISBN13 / | 9789863268420 |
ISBN10 / | 9863268429 |
EAN / | 9789863268420 |
誠品26碼 / | 2681922081001 |
頁數 / | 12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0.6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186 |
最佳賣點 : 1.詩人游鍫良、謝予騰、廖亮羽盛情推薦。
2.調和了白話、文言與詩語言的眾聲,展現體道的形上追求、美學建構以及對愛最誠摯的告白。
內文 : 〈死生一條〉
-獻給外祖父
頃刻,羊水賦予你生機
我的軀體則註定是你
脈管的終點,惟
我尚未出現
據說,夏王朝的開端
肇於一場洪水
黃河在平原氾濫
而我確是那條支流
流向尚未存有的牧地
我顫抖的身軀
儼然為你的墓地
我的面容即照片中的你,
前額青筋洐潦
宛若澇後的支流
黑髮同墳頭的雜草
賴以茁壯
上游潰決的河道終將乾涸
你亦成灰燼
如鯀以屍骸為沃壤
大禹於焉生長
〈自身體出走〉
日落戌時
避開眩幻的煙嵐
將未竟之旅藏進蒼山腰際
掩在蓊綠的肺葉下
留作夢中的印記
群樹呼吸,所以有風
如力士環抱遺憾
抵禦黑夜及野獸的侵襲
我便能循溼潤的氣息
自負雪的山脊走去
海拔兩千公尺處
那場霪雨依舊
氣溫仍維持在攝氏十五度
只是少了旅人的蹤影
多了鄉音
自序 : 〈自序〉/施傑原
拙作大多與死亡有關,也非常真實的表達了我對死亡的態度。於我而言,即便是別離,每一次的告別都是對死亡的預演。我們不停的與他人告別,就是為自身的死亡,作準備。
我之所以選擇現代詩作為表現形式,乃因創作之於我,是件極其私密的事。讓他人閱讀自己的作品,就好像情書被公諸於世―因此我也極少發表作品。在這個鑲嵌於四維時空的隱密宇宙裡,我可以恣意調度語言,任意築建理想的國度。既然是寫給自己看的,甚至是「以後」的自己(這或許是拙著問世的唯一理由),那就沒有長篇大論的必要,更沒有向他人解釋的必要。因此,我試以現代詩捕捉自身片刻的火花。
上述這種個人的現代詩傾向,也許稍受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語言是存有之家」──以及高達美(H. G. Gadamer, 1900—2002)―「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語言」──的一些影響。但同時,我也想稍作澄清,拙著〈形上卷〉與〈形下卷〉的命名,實無關乎西方哲學。
於商代的甲骨卜辭中,「下上」一詞所彰顯的是天地上下交通的流動狀態。換言之,看似相互對立的兩者,實為相即不離的整全概念。而在以五經為核心的傳統漢文化中,或者實際上是在我個人受前見影響的理解下,「道器」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在此一語境與文化脈絡裡,形上與形下的分判,並非意味著在經驗世界之外,尚有一個更超越、更真實的理型世界,反倒如《莊子》所言―「道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意即「道」無乎逃物、無所不在而與「器」相輔相成。
在我現代詩的創作歷程中,洛夫(1928—2018)對我的影響最鉅,但拙作並非試圖抵抗死亡,或嘗試報復什麼,只是單純紀錄個人的經驗與體會。就像《老子》說的:「寵辱若榮,貴大患若身。」正是因為死亡,才讓生命顯得彌足珍貴。現階段的我,雖未能欣然接受死亡的到來,但我敬畏死亡,就像敬畏我自己的生命那樣。顯然,我仍是一個怕死的人,卻也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我並不認為也不同意有宗教語境下的輪迴。我們時常耳聞「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類看似灑脫的說法―多帶有宗教的輪迴意味。但殘酷的是,若相信有來世而自認不怕死,那並非真的不怕死,你反倒怕得要死。因為,你還是害怕結束,而引頸盼望一個全新的開始。
影響我觀看生命甚深者,當屬《老子》、《莊子》、巫以及原始薩滿(shaman)的思想與世界觀,當然還有史泰斯(W. T. Stace, 1886—1967)所謂冥契主義(mysticism)式的個人經驗。因此,拙作有時會出現一些神話元素與色彩。這也與我讀研究所時,接觸神話學(mythology)的經驗有關。拙著反倒與易學較無直接關聯。雖然扉頁引用了〈繫辭〉,但對我來說《易傳》容較契近於《老子》與《莊子》的思想。而《老子》與《莊子》亦指出「道」―言語道斷的不可言說性,帶有較為濃厚的自證傾向。職是之故,拙作大多是寫給自己看的,試以文字勉強逼近個人生命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