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冊 | 誠品線上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冊

作者 鄭師渠/ 主編
出版社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冊:《中國文化通史》研究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揭示其發展規律,彰顯中國文化的民族精神。本書力圖突出「通」字,縱向上,全書各卷之間脈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通史》研究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揭示其發展規律,彰顯中國文化的民族精神。本書力圖突出「通」字,縱向上,全書各卷之間脈絡貫通,於沿革流變中體現中國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一以貫之的民族精神;橫向上,注重時代精神對文化現象的整合,注重諸文化的內在聯繫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本書將中國文化置於世界文化發展的總體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衝突與融合,也注意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本書不僅寫漢民族的文化,同時也重視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創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各民族間的文化互相滲透、交流與融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鄭師渠/主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序緒言第一章 紛亂的社會與活躍的文化第一節‧社會變化對文化的震撼一、天災人禍疊加的社會環境與士族地主勢力的畸形發展二、社會變化對文化的震撼第二節‧漢、胡統治者對文化的選擇與調整一、漢族統治者對主導文化的選擇與整齊風俗二、少數民族王朝自身的文化調整第三節‧文化變遷對社會的浸潤一、君權不振與士庶對立二、「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三、農耕分界線的南移和民族共同體的重新熔鑄第二章 一個文化更新的時代第一節‧個體意識的張揚第二節‧從儒學式微到三教並立第三節‧地域間、族屬間文化的趨同與趨異第三章 問難屈勝,百舸爭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論爭第一節‧玄學的分派與論辯一、正始之音與玄學的產生二、竹林七賢與竹林玄學三、西晉名士與元嘉玄學四、玄風盛熾江左第二節‧夷夏之辯與佛道之爭一、佛道相爭之先聲二、《夷夏論》與南朝的佛道之爭三、《三破論》與南朝佛道之爭的激化四、北朝的佛道之爭第三節‧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鬥爭一、魏晉時期的無神論與有神論之爭二、形神論與報應論的爭辯三、范縝與神不滅論之爭四、自然命定論與因果報應論之爭五、北朝無神論與有神論的爭辯第四章 文化的交流與雜糅第一節‧胡風內漸與胡漢雜糅一、胡漢相交與胡文化的漢化二、胡風內漸與漢文化的胡化三、漢化--胡化--漢化的曲折發展第二節‧玄學佛理,相映成趣一、玄、佛相交的歷史背景二、名士名僧,相會交遊三、名士精研佛經與玄學佛理化四、佛教的玄學化第三節‧佛、道交融與道教向西流布一、道教廣納佛理二、佛教吸納道教思想三、佛、道調和漸成主流四、道教的向西流布第四節‧域內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一、江東文化的發展與南北文化交流二、河西文化的昌盛與東西文化交流三、中原文化的復興與相容並蓄四、區域文化發展的原因第五節‧與西域及域外地區的文化交流一、與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二、與中亞、西亞各國的文化交流三、與東亞各國的文化交流四、與南海諸國的文化交流五、與西域地區的文化交流第五章 清源正本,求幽探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第一節‧貴無.崇有.獨化一、以無為本,開物成務二、自生體有,有遺生虧三、玄冥之境,自得獨化第二節‧佛、道二教的宗教哲學一、《阿含經》的傳譯與小乘佛教思想二、般若學說與僧肇的唯心主義體系三、涅槃佛性說與頓悟說四、慧遠的法性論與因果報應說五、葛洪及其神仙道教理論六、南北朝道教哲學的發展與豐富第三節‧空前活躍的唯物論思想一、楊泉的《物理論》二、嵇康與阮籍的唯物自然觀三、皇甫謐的樸素唯物論思想四、歐陽建的《言盡意論》與鮑敬言的《無君論》五、魯褒的《錢神論》與賈思勰的人定勝天思想第六章 佛‧道‧巫第一節‧佛教的漢化及其異端的產生一、三國時期佛教在漢地的紮根二、兩晉時期佛教的發展三、南朝佛教理論的發展及其國教化四、北朝佛教的發展五、北朝二武滅佛六、彌勒教派成為異端和淨土信仰的嬗變第二節‧道教的改革與發展一、魏晉之際道教的傳播二、葛洪與官方道教理論的初步建立三、東晉道教的復興與發展四、道教內部改造與反改造的鬥爭五、陸修靜、陶弘景與南朝道教改革六、北朝道教改革與發展第三節‧各種民間信仰與巫術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讖緯符命二、魏晉時期的民間信仰三、魏晉時期的方士與方術四、北朝鮮卑的原始民間信仰第七章 倫理的乖張與悖反第一節‧森嚴壁壘的等級秩序一、「王、謝門高非偶」二、郡姓與虜姓三、次門、役門及其他第二節‧「士庶之際,實自天隔」一、「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二、「不入非類室,不與小人遊」三、高門士族特權種種第三節‧婚姻規範的相對失衡一、高門大族與帝室聯姻二、門閥等級內婚制三、不與非類為婚第四節‧輕國重家的道德觀一、無忠君之節,有孝治之名二、「自致身榮,不存國計」三、「只成門戶私計」第八章 育人與選士第一節‧魏晉南朝的學校教育一、魏晉時期的學校教育二、南朝時期的學校教育第二節‧少數民族政權與文化教育一、十六國時期北方學校教育二、北朝時期的學校教育第三節‧選士制度一、九品中正制下的選士二、察舉、征辟和朝廷策試下的選士第四節‧家庭教育一、世代相授的家學二、家庭教育中的婦女三、書誡教子與《顏氏家訓》第九章 燦爛的史學之花第一節‧史學充分發展的時代一、史學獨立地位的確立二、修史成風,撰著繁富三、亂世與史學第二節‧史學名家與名著一、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二、范曄與《後漢書》三、沈約的《宋書》和蕭子顯的《南齊書》四、魏收與《魏書》五、《華陽國志》、《水經注》和《洛陽伽藍記》第三節‧體制的創新和突破一、紀傳體史書體制的重大突破二、實錄、類書的始創和起居注的定型三、史注新法的開創和史評、史抄的興起四、地理方志的拓寬與豐富第四節‧史家的是是非非一、陳壽生前身後是非多二、范曄之死三、崔浩國史冤獄四、魏收「穢史」說第十章 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第一節‧三曹鉅子與建安文學一、曹操和曹丕二、曹植三、建安七子與蔡琰第二節‧魏晉之際的詩風一、正始文士二、太康文士第三節‧從寄性田園山水到纏綿亡國之音一、陶淵明二、謝靈運和鮑照三、謝朓與「永明體」新體詩四、南朝後期的詩風五、北朝詩文舉要第四節‧訓詁學、聲韻學的成就一、辭書的發展二、韻書的產生第五節‧吳歌北曲調不同一、南朝民歌二、北朝民歌三、《木蘭詩》第六節‧駢文風靡與神怪入書一、南北朝的駢文二、南北朝的駢賦三、志怪與軼事類的小說第七節‧文選與文論一、《典論.論文》和《文賦》二、《文心雕龍》三、《詩品》四、《文選》第十一章 博大宏深的藝術園囿第一節‧「俳優歌舞雜奏」一、音樂機構和樂官二、音樂文化的大融合三、新音樂的發展四、北方的鼓角橫吹曲與胡戎樂五、佛教音樂的發展與豐富六、新樂器的出現和律學新成就七、五彩繽紛的舞蹈藝術八、百戲競爭新九、戲劇的雛形第二節‧傳神寫照,極參神妙一、超邁前代的繪畫成就二、三國佛教畫的興起與山水畫的開端三、虎頭「三絕」與兩晉繪畫四、人才濟濟的南朝畫壇五、曹仲達與北朝繪畫六、畫論與畫評第三節‧諸體皆備,書家迭起一、諸體皆備的時代二、書家迭起,翰墨流芳三、鍾繇和索靖四、皇象、張弘書冠東吳五、父子書聖六、蕭子雲突破飛白古法七、北朝書家與碑碣刻石八、論撰繁富,成就卓著第四節‧絢麗誘人的石窟藝術一、風格獨特的克孜爾石窟二、完備的佛教美術館--敦煌莫高窟三、雄偉壯觀的雲岡石窟四、窟龕、造像居首的龍門石窟五、麥積山石窟及其他石窟藝術第十二章 科學技術的碩果第一節‧數學和天文學突出的成就一、數學天才和天文學大師祖沖之二、劉徽和《九章算術注》三、多產的數學家甄鸞四、觀天察法,群星閃耀第二節‧集一代農學之大成--《齊民要術》一、賈思勰其人與其書二、耕農之術,靡不畢書三、對禽畜飼養經驗的總結四、一部實用百科全書第三節‧名醫療百疾一、外科鼻祖華佗二、王叔和與皇甫謐三、葛洪和《肘後方》四、陶弘景對藥物學的總結和發展第四節‧煉丹爐中的化學知識一、煉丹術的指導思想和操作方法二、「窮九丹之秘術」的大煉丹家葛洪三、黃白之術和古代合金學四、「中國雪」和無機酸、無機堿的提煉第五節‧園林與建築一、洛陽的規模與布局二、繁華的六朝帝都三、佛教寺塔和石窟建築四、「雖由人造,宛若天成」的園林建築第六節‧機械發明與冶鐵技術一、百辟千灌,精煉成鋼二、巧思絕世的機械發明家馬鈞三、各顯神通的水力機械第十三章 社會風俗與時尚第一節‧士人習尚和民風嬗變一、士人習尚二、民風嬗變第二節‧日常生活中的漢俗與胡風一、麵食、菜餚以及茶與酒二、衣服、珮飾和服飾文化第三節‧婚俗、喪儀和世俗迷信一、婚俗與性觀念二、喪儀與葬法三、世俗迷信第四節‧娛樂、節令和宗教活動一、娛樂遊戲二、歲時節令三、宗教活動參考書目再版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冊
作者 / 鄭師渠 主編
簡介 /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冊:《中國文化通史》研究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揭示其發展規律,彰顯中國文化的民族精神。本書力圖突出「通」字,縱向上,全書各卷之間脈絡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961597
ISBN10 / 9864961594
EAN / 9789864961597
誠品26碼 / 2681736961001
頁數 / 338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與動盪的時期,也是封建社會結構有所調整的一個時期。前者具體表現為:各種自然的和人為的災難頻繁發生,使得人口大規模地死亡,即使倖存者也難免饑寒交迫、顛沛流離之苦。後者則體現在士族地主勢力得到畸形發展和胡族入主中原等方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