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範疇的流變 | 誠品線上

意象範疇的流變

作者 胡雪岡
出版社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意象範疇的流變:本書以「意象」範疇為核心,以本體論為出發點,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範疇形成的歷史過程,觀照其源流正變和文化積淀,從而對審美意象約建構及其主要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以「意象」範疇為核心,以本體論為出發點,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範疇形成的歷史過程,觀照其源流正變和文化積淀,從而對審美意象約建構及其主要特徵作出系統的闡釋,對與其相鄰或相近的審美範疇,如「物象」、「興象」、「形象」及「意境」等,也進行了界定和辨析,以期能在橫向邏輯聯系的層面上,探索相互融貸又各具形態的審美意識和感知方式,以辨其演變及深層的美學涵義。在對各種不同體式的審美意象特徵方面,力圖探尋其範疇的內在意蘊,追蹤其發展軌跡,闡發了一些前人所未發的意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胡雪岡(原名胡煥光)1925年生,浙江省溫州市人、原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有《孔尚任和桃花扇》、《高則誠集》(合作)、《溫州南戲考述》、《紅樓夢回評本注釋》,並在《古代文學 理論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戲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上編 「意象」的濫觴和成熟第一章 「意象」說的濫觴第一節 從「鑄鼎象物」說起 23第二節 老子的「象」說 28第三節 莊子論「言」、「意」及「象罔」 35第四節 《周易》「立象以盡意」 45第二章 「意象」說的孕育第一節 「賦」「比」「興」與《詩經》的審美意象 60第二節 《淮南子》的「意」與「象」 67第三節 《論衡》的「意象」說 71第三章 「意象」說的形成 第一節 王弼的「意象」觀 76第二節 劉勰論「意象」 81第四章 「意象」說的發展第一節 唐人的「意象」說 89第二節 宋人的「意象」說 96第五章 「意象」說的成熟第一節 「意象」範疇的廣泛使用 103第二節 「意象」說的演進和拓展 108第六章 「意象」說的總結第一節 王夫之的「意象」體系 121第二節 葉燮的「默會意象之表」(附沈德潛) 134第三節 章學誠的「人心營構」說(附紀昀等) 139第四節 方東樹的「意象分大小高下」(附潘德輿) 142中編 「意象」的建構和形態第一章 詩歌意象第一節 詩歌意象的生成 149第二節 詩歌意象的組合 153第二章 詞意象第一節 詞意象與詩歌意象的區別 166第二節 詞的審美意象的表現形態 171第三章 戲曲意象第一節 戲曲的人物意象 176第二節 戲曲的場景意象 181第四章 文章意象185 第一節 文章意象的創造 185189 第二節 文章意象的審美形態 189第五章 書法意象第一節 書法意象的建構特點 193第二節 書法意象的審美特徵 196第六章 繪畫意象第一節 從「意餘於象」說起 202第二節 「成竹於胸」與「意象經營」 206第七章 音樂意象第一節 關於「樂象」 210第二節 音樂意象 212下編 「意象」的界說和辨析第一章 「意象」與「物像」第一節 《周易》的「觀物取象」 219第二節 「意象」與「物像」 221第三節 「物化」思想的影響 229第二章 「意象」與「興象」234 第一節 「興象」之「興」 234240 第二節 歷代各家的「興象」說 240245 第三節 「意象」與「興象」的比較 245第三章 「意象」與「形象」第一節 從「形」、「象」及「形象」說起 250第二節 「意象」與「形象」的異同 259第四章 「意象」與「意境」266 第一節 「意境」的基本特徵 266273 第二節 「意象」與「意境」的界說 273第五章 「意象」與「氣象」 第一節 「氣象」的審美特點 283 第二節 「意象」與「氣象」的融通交合 284第六章 「意象」與「境象」第一節 「境象非一,虛實難明」 289第二節 「意象」與「境象」的異同及相互影響 291第七章 「意象」與「景象」第一節 「景象」的審美特徵 293第二節 「意象」與「景象」的比較 295第八章 「意象」與「象外之象」第一節 「超以象外」與「象外之象」 299第二節 「象外之象」與「意象」 303後記 306

商品規格

書名 / 意象範疇的流變
作者 / 胡雪岡
簡介 / 意象範疇的流變:本書以「意象」範疇為核心,以本體論為出發點,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範疇形成的歷史過程,觀照其源流正變和文化積淀,從而對審美意象約建構及其主要特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961993
ISBN10 / 9864961993
EAN / 9789864961993
誠品26碼 / 2681684114009
頁數 / 31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意象」範疇為核心,以本體論為出發點,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範疇形成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