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慈航: 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 | 誠品線上

兩岸慈航: 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

作者 禪和尚本性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兩岸慈航: 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佛陀說,如是因生如是果。無論聖賢還是愚夫,走過就有足迹,做過就有痕迹。作者是一個僧人,一介書生,依著其本業、本份,留下一些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佛陀說,如是因生如是果。無論聖賢還是愚夫,走過就有足迹,做過就有痕迹。作者是一個僧人,一介書生,依著其本業、本份,留下一些文字,記錄這個時代的僧人,記敘這個時代的自己。因緣所在,性情所致,所以,也就有慚有愧,卻無怨無悔,陸陸續續,將之輯錄於此,做為作者感恩、敬畏、自省、結緣之人生的一個部分,不求與舍利同輝,不惜與書本同塵。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禪和尚 本性禪和尚 本性1992年畢業於北京中國佛學院。1996年畢業於可倫坡凱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Kelaniya, Colombo)研究生院。2012年於可倫坡獲得斯里蘭卡(Sri Lankan)總統頒發「佛教貢獻獎」。2015年於曼谷(Bangkok)獲得世界佛教徒聯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頒發「世界佛教領袖貢獻獎」。創辦漢傳佛教國際文教中心(美國洛杉磯)、大乘佛教研究中心(泰國曼谷)。志於講經說法、坐禪念佛、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建寺安僧、慈善公益。努力成為一位悲天憫人與知行合一的心靈老師與靈性醫生。現任福州芝山開元寺方丈、莆田南山廣化寺方丈、褔建省開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海外交流委員會副主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代序:我的僧涯,該留下點什麼? 【上篇】 01 謝冰瑩夜訪靜修院 02 《紅豆》結緣 03 關房初訪 04 善巧說法 05 愛唱歌的老法師 06 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 07 黃衣僧 【中篇】 08 初聞海潮音 09 金陵逢知己 10 迎江寺的逆緣 11 在鹿野苑結緣達摩波羅 12 且向大金塔下修 13 成立仰光中國佛學會 14 佛教與國家 15 大金塔放光 16 金山活佛 17 廣九火車上的辯論 18 廣州的演講 19 拜訪弘一大師 20 南北傳佛教交流的先驅 21 演培法師 22 隨太虛大師訪印度聖雄甘地 23 畢俊輝居士 24 抗日愛國 25 人間佛教 26 護法胡文虎居士 27 以文會友 28 法舫法師 29 嗣法圓瑛大師 【下篇】 30 佛教三大救命圈 31 籌辦慈航大學 32 入臺印象 33 巡臺演講 34 曇花一現 35 命運多舛 36 於善導寺的呼籲 37 牢獄之難 38 彌勒內院 39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40 你們將來都是我的化現 41 如何做個中國佛教僧青年 42 《遺教三經》 43 書信論儒釋 44 家鄉的佛教 45 成就臺灣首尊「肉身菩薩」 46 歸根泰寧慶雲寺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兩岸慈航: 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
作者 / 禪和尚本性
簡介 / 兩岸慈航: 一位肉身成就者的人間傳奇:佛陀說,如是因生如是果。無論聖賢還是愚夫,走過就有足迹,做過就有痕迹。作者是一個僧人,一介書生,依著其本業、本份,留下一些文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188098
ISBN10 / 9869188095
EAN / 9789869188098
誠品26碼 / 2682153145005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代序:我的僧涯,該留下點什麼?】
《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第一章有語:「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明朝憨山大師在《夢遊集》中,引用了該語,直指做為出家沙門,離欲為第一行。認為,如心醉五欲,便無法出離。那樣,便是外欺其人,內欺其心。這教示很震撼我。
比丘本性,1965年出生,1985年剃度。由於根機淺薄,悲智難運,福德難俱,一直在學修的路上,進退失據。由於常駐過一些叢林、院校,有些同參與同學,知道他們學修日進,左右逢源,我是相當的羡慕,同時,也非常的汗顔。為此,我每天於晨起立願,發下當天與未來之誓,自我加持,祈諸佛菩薩加被;更於入睡前省思,反省、自省、慚愧、懺悔當天與過往的過錯。
本人恩師明暘長老,生前對本人有兩大期許,一是期望本人做個悲天憫人的僧人,二是期望本人做個解行並進的僧人。一直以來,比丘本性以此做為僧涯座右銘。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本性自知,於大千世界,萬象人間,自己只是一隻螞蟻,或一隻蜜蜂,或一隻飛蛾。緣木過河,向花而去,甚至赴火。生命瞬息,而且渺小。只是,我也很欣慰,乃至很知足。畢竟,如蟻,努力著,冒險著;如蜂,追求著,夢想著;如蛾,奉獻著,犧牲著。
佛陀說,如是因生如是果。無論聖賢還是愚夫,走過就有足跡,做過就有痕跡。平凡如我,我的僧涯該留下點什麼?我是一個僧人,我是一介書生,依著我的本業,我的本份,我想著,我或許還可以留下一些文字,記錄這個時代的僧人,記敘這個時代的自己。
比如,我自己,我的出家,我為沙門,我為了什麼?想做些什麼?自己總結一下,就是:倡導心靈非暴力;致力以佛心導正人心,回歸信仰,以佛道輔正世道,重建道德;弘揚慈悲、智慧、忍讓、包容、自省、懺悔、中道、圓融、和合、共生;專注心靈修證、心靈文化、心靈教育、心靈慈善;宗於中華禪;踐行南北傳佛教交融,東西方文明對話;促進重返佛教軸心時代,再現佛陀榮耀時光;推動全球倫理構建;實現苦難的拯救,煩惱的解脫。
為此,剃度以來,教務之餘,延續出家前的愛好與習慣,喜歡讀些書與寫些文章。雖然,這些拙作的思想與水平,連我自己都不敢恭維。可是,因緣所在,性情所致,所以,也就有慚有愧,卻無怨無悔,陸陸續續,將之輯錄於此,做為本人感恩、敬畏、自省、結緣之人生的一個部分,不求與舍利同輝,不惜與書本同塵。

01 謝冰瑩夜訪靜修院
汐止舊名為「水返腳」,據說因此地在滿潮時海水溯淡水河進入基隆河而返故名,一九二〇年改稱「汐止」,現為臺灣新北市汐止區。
秀峰山位於汐止附近。秀峰山開始並不叫「秀峰」,此名與一位閩北高僧來臺有關。
秀峰山腳下有一寺院,名曰「靜修禪院」,創建於一九一一年,第一任住持為善榮法師,現任住持為達心法師。
靜修禪院的建築別有風味:寺前有兩個山門,一左一右;門前各有一對石獅子,且獅子高大威猛,甚為鮮見。禪院現在是女眾道場,香火興旺,成為當地有名的佛教勝地。
一九四九年,靜修禪院裡請來了一位講經的法師。
這位法師形態微胖,典型的彌勒肚裡包容著一團和氣。他被秀峰山的景致深深吸引,因為他的影響力,當地的佛教信眾特意集資在此山的山腰上建立了彌勒內院,迎請法師長期駐錫弘法。法師為此山取名「秀峰」,並在寺院後的山坡上選址建立秀峰寶塔,題下了「秀合千山潤,峰回一塔尊」的詞句。
一天,夜色深沉,靜修禪院的僧尼們早已入睡了,周邊的村鎮裡也只剩零星的幾聲狗吠,偶爾還有山風吹過草木的沙沙聲響。
佛前的長明燈依舊亮著,幾縷頑皮的山風穿過佛堂的縫隙透進來,吹動得燈影娑婆,更顯出幾分蕭瑟的靜謐。
忽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立刻引起了警覺的雞犬呼應,音響一波一波地傳向遠方。
「是誰啊? 」達心法師靠近院門,首先起來回應。回應的聲音顯出她保持高度的警惕。
「我們是強盜。」聽到達心法師那種聲調,一個女子俏皮地說。
這聲音達心法師很熟悉,而且強盜一般不會是這麼溫柔的女聲,她趕緊下樓開了院門。
「是你啊,呂居士,這麼晚有什麼急事? 」
一見是故人,達心法師反倒擔心起來了,生怕有什麼不好的消息。
「師父別擔心。」呂居士看到達心法師的表情,立即明白自己深夜來訪,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憂心,連忙介紹身邊的一位女士說,「我是特意帶這位教授來的,她發誓今天一定要到靜修院,所以我只能深夜叨擾您老休息啦。」
達心法師這才發現呂居士身邊其實還有一位女居士,遂對著她上下打量一番,只見她衣著樸素,但神態剛毅自若,手上還提著一袋行李。
女居士也仔細看著她,並不言語。
因為是初次見面,達心法師的舉止言談不免要鄭重一些,對著她合十說:「女居士深夜來此不知何事? 」
那位女居士卻毫不客氣地說:「法師,從今晚開始,我想在靜修院借住一段時間! 」
聽這話語,她是今晚非住進來不可了。
呂居士見達心法師一臉詫異,急忙把她拉到一旁說:「這是謝冰瑩女士啦,大作家、大教授,性如法師介紹來親近慈航老法師的。」
原來這位大作家名叫謝冰瑩,原名謝鳴崗,進入軍校之後方才改名謝冰瑩,她可是中國現代史上鼎鼎有名的傳奇女子,被譽為新文學史上「女兵文學的老祖母」。她從小反叛封建家庭,因逃婚離家而奔向革命;她巾幗不讓鬚眉,毅然參軍入伍,參加過北伐,曾跟隨葉挺將軍西征,還坐過日本人的牢獄;同時,她又是一個細膩而善於激蕩時代風潮的女性作家,作為中國現代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的開拓者,出版過《從軍日記》和《一個女兵自傳》等佳作,為民眾所熟知。
這位女中英傑曾寫下「而今只以我活躍的生命,貢獻給,偉大的革命之神」的豪言壯語。此後,她與黃炎培、柳亞子等現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相交甚契,柳亞子在《壽冰瑩‧浪淘沙》詞中稱其:「絕技擅紅妝,短筆長槍,文儒武俠一身當。」黃炎培則曾賦詩二首贈予謝冰瑩,其中一首詩贊其:「投筆班生已自豪,如君不櫛亦戎刀。文章覆瓿誰論價?獨讓《從軍日記》高。」
謝冰瑩於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偕家人乘坐輪船抵達基隆港,開始任教於臺灣師範學院,教授國文、文學批評與寫作等課程。
達心法師對於謝冰瑩當然不瞭解,但只要說是來親近慈航禪師就感到十分高興。達心法師熱情地邀請謝冰瑩到寮房,給她安排好了床位,並告訴她寮房周邊的具體設施以及要注意的相關事項。
就這樣,謝冰瑩住進了靜修禪院,繼續她的文學創作。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作者是一個僧人,一介書生,依著其本業、本份,留下一些文字,記錄這個時代的僧人,記敘這個時代的自己。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