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 阿德勒正向教養, 幫你Step By Step化解青春期風暴, 擺脫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懼 | 誠品線上

Petit Décodeur Illustré De L'ado En Crise

作者 Anne-Claire Kleindienst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 阿德勒正向教養, 幫你Step By Step化解青春期風暴, 擺脫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懼:挑釁、逃避、衝動、冒險、過於激動、缺乏活力、消沉沮喪、拖拖拉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挑釁、逃避、衝動、冒險、過於激動、缺乏活力、消沉沮喪、拖拖拉拉…… 青少年的這些症頭究竟是怎麼回事? 第一本青少年教養心智圖, 45個狀況題,看懂孩子彆扭背後的祕密 讓親子間一觸即發的危機,成為連結彼此關係的契機 這本書幫師長們開闢了新的視野,去重新看待青少年的「難搞」。那些難搞的言行舉止,換個角度看,便能找到正向的意義或功能。……這本書主要是給父母閱讀的,但是,當青少年孩子翻閱了之後,肯定會有一種「被懂」的感覺——原來,有人可以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混亂矛盾給說得這麼清楚。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很吸引人的內容!青少年的父母需要更清楚直接的建議,好好練功!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孩子不是一張任由父母在上面揮灑的白紙。孩子其實是一本寫好的無字天書,父母的責任只是要讀懂他而已。這本書正是引導父母讀懂家中青少年,最實用的一本教養書。 ——李顯文(《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破解青少年心思 X 解讀父母觀點,雙管齊下 财 孩子不再和我們溝通 财 孩子不聽使喚,也完全不再順從 财 孩子沒有從經驗中學到教訓 财 受不了爸媽出門都要我一起 财 只要有考試,爸媽就一直問成績 财 我去哪裡都要跟爸媽報告 孩子總是不在家,心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挑釁、逃避、衝動、冒險、過於激動、缺乏活力、消沉沮喪、拖拖拉拉……青少年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擔憂孩子變成無法想像的模樣,然而孩子覺得我們處處礙著他、不了解他們。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處境都是相似的!父母都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之下逐漸學習,從錯誤中調整,改變自己對孩子的反應方式。本書是臨床心理師與插畫家合作,運用阿德勒正向心理學、正向教養、腦神經科學等知識,幫助父母面對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攻防的45個具體情境。 全書以清晰的步驟,搭配幽默插圖,解析青少年的行爲背後的機制,也讓父母檢視自己對青春期的既有觀念,和內心對教養的矛盾態度。作者提供具體的互動建議、對話腳本、和情緒釋放技巧,積極地支持父母不放棄理解與交流,讓親子關係在青春期這段棘手時間,得以維繫。 愈常接納,愈少強迫;愈常協調,愈少翻臉; 愈常論證,愈少說服,我們的親子關係,就會愈好! 本書特色: 1. 捨棄長篇文字,以大量的圖解與幽默插圖呈現教養原則與方法,包括簡明易懂的心智圖和step by step的流程圖,迅速掌握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關鍵點。 2. 由阿德勒心理學出發,教導父母用正向教養的語言,陪伴孩子渡過不穩定的身心變化,拉近彼此距離。 3. 由各種具體情境(交友、3C、生活作息等),羅列青春期的親子衝突狀況,並透過腦神經科學的專業知識,幫助父母從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真實地認識孩子需要的幫助,以及父母應當扮演的角色。 4. 簡便的「情緒釋放技巧」(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讓師長和青少年都能紓解內心的憤怒。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專文推薦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李顯文(《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彭菊仙(親子作家)、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番紅花(親職作家)、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聯合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安-克萊兒.克蘭迪恩(Anne-Claire Kleindienst)安-克萊兒是臨床心理師,也是四個孩子的媽媽。她在自行開業的診間,接待遇到難題的孩童和他們的父母,為了協助大家,讓人人在家裡都能過好日常生活,她也籌劃正向教養工作坊。琳達.柯瑞芝(Lynda Corazza)琳達是插畫家,對心理學非常熱衷。她的兩個孩子都是高敏感族。她試圖與家裡的兩個孩子維持比較平和的親子關係,因為沉迷心理學,她在正向教養工作坊找到了長久以來尋覓的答案。陳文怡喜歡散步拍照。因為喜歡侯麥電影,前往法國讀書生活。法國蒙貝利耶三大劇場藝術系電影組碩士。曾任編輯,也曾翻譯英法文小說與非小說、食譜、電影字幕。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長大後,忙著當大人,忘了我們也曾經難搞過!文 陳志恆 前言 【第一部】破解青少年心思 1. 我們的孩子到底哪裡去了? 13 他因為我們覺得丟臉 20 他有需要才會想到我們 22 他不再和我們親親抱抱,除非他要求 24 他的生活作息紊亂 26 他不是精力過剩,就是無精打采 28 他招惹我們,還激怒我們 30 他不再洗澡 32 他亂吃一通 34 2. 孩子躲著我們 37 他想穿什麼,就穿什麼 44 他網路上的朋友比現實生活中還多 46 他不再和我們溝通 48 他不聽使喚,也完全不再順從 50 他按自己的感覺整理房間 52 他不太分擔家事 54 他黏著智慧型手機不放 56 他不會和我們談他的感情生活 58 他拒絕接受幫助 60 3. 孩子會變成哪副德行呢? 63 他放棄課外活動 70 他不常讀書 72 他容易被別人影響 74 他向我們介紹某個朋友,而我們不喜歡對方 76 他遭人欺負 78 他濫用精神藥物 80 他亂花零用錢 82 他對重要的事不感興趣 84 他有選擇困難 86 他沒有從經驗中學到教訓 88 【第二部】維繫親子關係 1. 父母難為的因素何在 2. 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機制 3. 為了增強親子關係,我們為人父母,能扮演什麼角色 【第三部】解讀父母觀點 1. 爸媽不要我長大 121 他們又要我跟著他們 128 他們對我的限制荒謬可笑 130 他們不是藐視我,就是教訓我 132 他們懲罰我的方式,彷彿我還是小孩 134 他們總要我早早睡覺 136 他們不放心讓我用3C產品 138 2. 爸媽總是監視我 141 他們用電話糾纏我 148 他們要確實知道我去哪裡 150 他們擔心我花太多間在3C產品 152 他們不斷要我跟他們說這個那個! 154 他們緊盯著我的分數不放 156 他們不喜歡我做功課的方式 158 3. 爸媽終究會了解我嗎? 161 他們為了我的事情吵架 168 他們以為我有毒癮 170 他們沒看出我和其他人之間有麻煩 172 他們若非不講道理,就是一點也不可靠 174 他們對我的性慾胡思亂想 176 他們沒有考慮我的想法 178 【額外附贈】處理我們心裡的憤怒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 阿德勒正向教養, 幫你Step By Step化解青春期風暴, 擺脫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懼
作者 / Anne-Claire Kleindienst
簡介 / 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 阿德勒正向教養, 幫你Step By Step化解青春期風暴, 擺脫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懼:挑釁、逃避、衝動、冒險、過於激動、缺乏活力、消沉沮喪、拖拖拉拉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69566
ISBN10 / 9869669565
EAN / 9789869669566
誠品26碼 / 2681787867000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長大後,忙著當大人,忘了我們也曾經難搞過!
文/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企業講師、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

有一次,和太太去逛三峽老街,在一座橋上漫步,一陣輕風拂來,令人感到心曠神怡。正在享受這舒服的片刻,突然聽到後方傳來一群青少年的喧嘩笑鬧聲。
「X你娘!」其中一位男生罵了一句三字經,接著憤慨地說:「這裡怎麼會沒有垃圾桶,叫人垃圾要丟去哪裡呀?」接著又是一句三字經,是另一個人的聲音,有人附和道:「對呀!就是嘛!」
過了橋,我們遠離了那群青少年。太太問我,有沒有聽到剛剛那群大孩子們說的話?我點點頭。太太又問我,有什麼感覺?我說:
「我覺得他們很粗魯!找不到垃圾桶,為什麼一定要罵髒話,太沒水準了!」
太太點點頭,又說:「那麼,妳知道我怎麼想的嗎?」
我露出疑惑的表情,等著太太說下去。她說:
「我覺得,他們很值得肯定!」我有些詫異,太太繼續說:「因為,他們手上有垃圾,會想找垃圾桶,而不是隨手丟棄;而就算找不到垃圾桶,也依然把垃圾拿在手上,沒有隨地亂扔!」
剎那間,我好像被雷劈到似的!
同樣的場景,為什麼,太太可以看到我看不到的——正向、美好與難得之處?而我,卻只關注到那群人粗魯、醜陋的一面?我對老婆大人的智慧以及正向的眼光,感到無比佩服。

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從我從事心理諮商助人工作後,大部分接觸的案主都是青少年孩子,各種疑難雜症都有。對許多青少年孩子的父母及老師而言,青少年真的很「難搞」,是最難相處的一群人。也因此,來到我面前需要我幫忙「整修」一番的,也常是令大人最感頭痛的一群。
然而,我卻從他們身上,看到許多焦慮、不安、惶恐與無力,渴望獨立但又害怕丟臉,令他們總處在矛盾與猶豫之中。而更多時候,你可以從他們那些難以被接受的「問題行為」中,看見背後其實有著正向意圖——對人的善意、體貼與包容等。
真的如此嗎?真的!你得先丟棄成見,刻意去發現。就像,在三峽老街上,我也許得刻意去忽略那些不堪入耳的三字經,才有可能看見孩子其實很願意為環境整潔盡一份心力,這恐怕比許多大人還好得多了!
所以,我常與青少年身旁的大人們說,大人要扮演的角色,不是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或者要求孩子一定得怎麼做才行,而是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看見那些不曾被好好肯定過的正向意圖。而當一個人能被充分理解時,他便會願意為高築的城牆開一扇門,雙方便有了互動的機會。

找回與孩子相處的希望感
只是,對許多人而言,這似乎很難。一看到青少年表現出隨性、無所謂、輕浮、猶豫、高傲、目中無人、暴躁與多愁善感的樣貌,便要皺起眉頭,開始說教——如果講道理有用,早就不用繼續講了。於是,大人的碎唸、怒斥或者冷嘲熱諷,又激起了孩子的對立反抗,如此惡性循環令彼此都煎熬。
也許,我們都忘記,我們也曾經是個孩子,也曾經年輕過,也曾經在青少年階段,做過令大人搖頭嘆息的荒唐事蹟。當時的我們,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什麼,只是渴望能多被理解一些!而當我們長大後,忙著當大人,卻忘了當初的我們,腦子裡在想什麼,內心裡在乎什麼。
這本《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正能幫助忙著當大人,卻忘記曾經荒唐過的師長,快速理解青少年孩子複雜的心思。書裡舉的,都是在大人眼中看不慣的「問題行為」,許多父母看了肯定點頭如搗蒜:「對對對!就是那副德性!」同時,作者也延續上一本作品《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的風格,用簡明的圖示精闢地解析這些頭痛行為的原因與各種處理策略,針對不同的問題來源,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如此,父母在面對孩子難搞的問題時,就不會永遠只有一種或兩種解決方案,要不是大聲怒斥,不然就是說教叨念。當一個人面對困境的選擇變多時,就會感到充滿希望。
我很期待師長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與青少年相處時的希望感。

正向眼光,讓我們接近一點點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幫師長們開闢了新的視野,去重新看待青少年的「難搞」。那些難搞的言行舉止,換個角度看,便能找到正向的意義或功能。例如,孩子常常對父母的問話不理不睬,這顯示孩子正在認真思考,沒想清楚前不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又如,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會不會,孩子是要求完美,不想草率地做出結果結果。
帶著不同的眼光,我們才有機會更接近孩子一些些;最後,你會發現,面對這些問題,都有著極為類似的介入途徑,就是理解、尊重、鼓勵、肯定、陪伴,以及,學著放手。
因為,與青少年孩子相處的最高指導原則無他,就是營造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在關係中能互相關懷卻又感到輕鬆自在,這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同時,我也認為,這本書也很值得青少年朋友閱讀,雖然這是一本教養書,主要是給父母閱讀的,但是,當青少年孩子翻閱了之後,肯定會有一種「被懂」的感覺——原來,有人可以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混亂矛盾給說得這麼清楚。而在拓展自我覺察的基礎上,做出更正確有益的選擇。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們透過下列觀點,努力思考為人父母的我們能怎麼做,才得以進入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方程式中:
.父母難為的原因是什麼?其中包括我們的既有觀念、對青春期的想法,以及我們的矛盾態度。
.青春期的行為機制。
.在青春期這段過渡時期,為了讓青少年自己能盡量過得豐富,同時也讓這段歷程,盡可能充實重新建立的親子關係,為人父母的我們,可以在這個階段扮演什麼角色?

父母難為的因素何在
我們對某些問題的成見、信念,或者是模棱兩可,有時會讓我們做出蠢事。
我們對青春期的既有想法,和錯誤觀念。
這裡有一些典型看法,它們都與事實不符,也都有可能扭曲我們的親子關係。
「青春期是個關卡,而且它不好過。」
面對轉變,我們往往想順其自然,等待騷動遠離,宛如對眼前這種情形,除了忍受,別無他法,也彷彿這段過渡時期,對孩子前途不會有任何影響。由於不了解青春期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孩子,也認為青少年應該要自己長大,所以我們會避免與孩子互動,也不讓孩子和我們有所互動,即使就短期、中期,或長遠來看,互動都對孩子有益。

「青春期是荷爾蒙衝動所致。」
的確,以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來說,荷爾蒙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不過,在青春期發揮作用的力道,要讓人了解的話,不能完全以荷爾蒙來解釋,特別是在這本書裡的這個段落,如果只以「荷爾蒙變化」來說明孩子在青春期的轉變,或許會讓人認為:在這段蛻變過程,我們要陪伴孩子,除了等待荷爾蒙曲線再度下降,此外沒有其他方法。然而,這段時期青少年會產生變化,還涉及其他變動,也就是孩子的腦部重塑,這個層面的變化,還更值得我們關心。要善加運用腦部重塑的,我們就必須要了解它,接下來我們會談到這一點。

「從『完全依賴』到『徹底獨立』的歷程,青春期絕對具有重大影響。」
這種看法非常極端,所以不僅青少年為此不安,為人父母的我們,也會因此異常焦慮。事實上,一個人能夠自主(而後能夠獨立),需要點滴造就,況且要能夠獨立自主,也需要很長時日,以致一個人真正能獨立自主的日子,會在青少年離巢而去的那個時刻很久以後。如果大家都抱持這種想法,就會剝奪一個人持續練習獨立自主的可能。

「青少年週日早上睡覺,不應該叫醒他。」
或者以為:「無論如何,他在家裡從來都不會幫忙,所以沒必要再試一次」、「他在家裡唯一有興趣的地方,就是他的臥房,以至於大家都看不到他」、「他是懶鬼,什麼都不做,因此,以後也不會改變!」等等。

我們對孩子的很多看法,都以觀察到的事實作為基礎,並進一步成為我們相信的事。不過,這些看法,是我們對於孩子外在表現的個人詮釋,不是真實情形,但這些個人詮釋,會導致我們打消念頭,放棄用不一樣的態度,來為家裡的青少年培養生活能力,例如邏輯推論能力、自我努力的意識、對別人的關注、與人交談的稟賦,以及處理自己情緒、作出合適決定的本領,還有是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尊重事情的整體狀況等等,縱然這些生活能力在我們看來,好像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能力。


我們的態度,和我們的矛盾之處
冒險和異常衝動,使大家認為青春期難以應付。那麼,為了要避免衝突,也為了讓家裡的青少年能避開困境,我們可以下定決心,為孩子排除所有障礙;或者反之,為了要保護孩子,也保護我們自己,我們決定要限制一切、禁止一切,也克制一切。

● 根據我們參考的教養方式,如果不是必須在命令孩子這方面表現得極為堅決,就是得在寬恕孩子這方面表現得極為和善,教養孩子才會產生實際功效,也才能使孩子循規蹈矩⋯⋯。然而,由此而生的問題,正是堅決與和善這兩種教養態度,應該要如何彼此搭配,才能使它們相輔相成,畢竟堅決有引導作用,也足以妥善安排人事,和善卻對人關懷備至,也能使人相互連結。這裡談到堅決與和善這兩種教養態度,指的不是「二者擇一」,而是「二者兼具」。可是,我們太常從這兩種教養態度的其中一種,搖晃到另外一種,以至於不穩定的「二者擇一」,妨礙了這兩種教養態度「二者兼具」帶來的均勻平衡。

● 「青少年半大不小」這件事,我們不容易接受。我們當前理解的,都是表面上看得見的部分,像是孩子的身體看起來已經開始接近成人,也會在需要時展現自我,思考方面則適合進入抽象層面,同時已經擁有推論能力,還可以和我們或其他成人脣槍舌戰等等。由於這些都是外在現象,它們都顯而易見,大家也都能立即理解,所以當我們接受孩子此時表現出來的這些現象,如果沒有同時注意到「青少年這時候其實半大不小」,我們看待孩子,就會把他當作和他的外表看起來一樣大的成年人(況且在某種程度上,家裡的青少年現在也已經是大孩子了)。如此一來,要我們接納他退化成為孩童,並接納他的疑問、他的情緒波動,和他的脆弱,我們就會感到為難。換言之,這種現象表示孩子本身也是這樣,不容易接受自己此刻半大不小的狀態(因為他目前還沒有完全懂得自我調整的方式)。更糟的是,有時候我們會用孩子還不能掌握的標準來苛求他,以致孩子做不到我們的要求,而後我們面對孩子的神色,又反過來讓孩子看到自己能力不足。

● 儘管近期出現的神經科學論述,已經能清楚說明青少年腦袋裡發生的事,我們卻不知道有這些資料。所幸有大量的解說素材足以協助我們(包括影片、圖文並茂的報告,和科普作品),它們提供的線索都具有教育意義,也能讓大家認識這些新知,而且透過這些解釋,青少年的器官運作和行為舉止之間,也有了關聯。於是,我們會有許多全新角度,像是神經元的連結、多巴胺的流動、可塑性、腦部的翻修重組⋯⋯,讓我們今後能透過它們,來理解家裡的青少年。

●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轉變彷彿鏡子,會反映出我們自己的痛苦,可是這些苦楚,我們自己不一定都意識得到。

.我們在孩子身上,看出了自己的某些事。這種把戲如同鏡像,也猶如回音。對我們來說,藉由這種方式看到自己,未必使人感到安慰,反而令人覺得惱怒。

.我們眼見孩子投注心力,親近某個或某些同儕團體,而且還無緣無故就離家外出,我們會感覺自己被孩子拋棄。

.我們在為人父母的世界一路行進,走著走著,已經記不清自己的青春歲月(甚至已大幅遺忘),以至於我們對自己青春期曾有的體驗,感到懷念。

.孩子沒有意識到我們的付出,甚至也看不出我們為此有所犧牲。面對他的忘恩負義,我們感到失望。

. 我們對孩子的前途感到悲觀,而且為此焦慮,再加上我們設想的悲慘局面,也導致我們感到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爆滿情緒向外迸發,首先受到波及的對象,就是我們。再說,既然孩子比年紀還小的時候,更懂得向我們的敏感地帶施壓,他們也就能更進一步,加深我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日後孩子不僅會明確指出我們的不足、缺失,和自相矛盾之處,而且他們所說的話,經常都言之成理。縱然情緒風暴因此席捲而來,使我們前額葉皮質無法運作,連帶導致存在前額葉皮質裡的良善美意消失,到了這個地步,我們依舊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完美,甚至我們會無法承認這件事。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第一本青少年教養心智圖,
45個狀況題,看懂孩子彆扭背後的祕密
讓親子間一觸即發的危機,成為連結彼此關係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