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Gita
作者 | Devdutt Pattanaik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的薄伽梵歌: 一位印度神話學家的超凡生命智慧:給現代人最具體而微的人生智慧,也是我們面對困頓迷障時,最好的指引與滋養──《薄伽梵歌》◆◆◆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 |
作者 | Devdutt Pattanaik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的薄伽梵歌: 一位印度神話學家的超凡生命智慧:給現代人最具體而微的人生智慧,也是我們面對困頓迷障時,最好的指引與滋養──《薄伽梵歌》◆◆◆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 |
內容簡介 給現代人最具體而微的人生智慧, 也是我們面對困頓迷障時,最好的指引與滋養──《薄伽梵歌》 ◆◆◆ 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消除人我之間的分別心? 人生最大的恐懼,是來自於什麼呢? 我們該如何穿越心念的動盪,找到內心更深處的平靜? 又該怎麼在「輪迴」的世界裡追求真正的「解脫」? ◆◆◆ 印度知名神話學家德杜特.帕塔納克規劃了18個主題, 帶領我們與他對話,看見他的《薄伽梵歌》, 也試著讓我們在吠陀智慧的引領下, 領略出屬於自己的《薄伽梵歌》。 《情緒食療》作者/謝無愁 「元宇宙共好空間」創辦人/劉柳樺 ◆推薦◆ 【版本特色】 ◆作者為印度知名神話學家,對神話與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與見解 ◆精煉18個主題,幫助讀者快速理解《薄伽梵歌》要義 ◆收錄近150張圖表,快速歸納文義,總結重點 【本書介紹】 最崇高的人生解脫經典,《薄伽梵歌》 在奉行印度教的國度裡,《薄伽梵歌》被譽為印度三大聖典之一,同時也是公認最具影響力,最崇高的「人生解脫經典」。《薄伽梵歌》出自印度最長史詩《摩訶婆羅多》第六篇,描寫俱盧大戰開打之前,由奎師那向阿周那所傳述的內容。 自史詩孕生的人生智慧 戰爭一觸即發,悲劇無可避免。般度族王子阿周那剎時意識到,戰場上對立的兩方,都有自己的至親好友,於是轉而向毗濕奴化身的奎師那求助:「為什麼必須參與一場兩邊都是親人的戰爭?」 接著,奎師那在一場又一場的對話裡,為阿周那悉心講解了作為一名武士和王子應盡的責任,破除困頓,也指引他通往人生最高理想——「解脫」的三個方法:行動瑜伽、知識瑜伽、奉愛瑜伽。這些對話,蘊含著印度教的根基與吠陀智慧的精髓,因而讓《薄伽梵歌》成為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哲學詩。 《薄伽梵歌》與其他印度經典最大的不同,在於奎師那話語中蘊含的人生智慧與哲理,已超越了宗教信仰的範疇,不僅僅適用於阿周那遭遇的難題,也適用於現代社會的諸多情境,直至今日,這部經典仍然為許多人帶來深刻影響,甚至成為現代溝通技巧的參考。 打破線性閱讀順序,提煉18精選主題 傳統上,靈性導師一次只講解《薄伽梵歌》的某一特定詩節或某一章。因為《薄伽梵歌》的寫作方式不同於現代:有些同樣的觀念分散在不同的章節裡,有很多觀念則不斷重複,還有些則假定讀者已擁有早期吠陀經典和奧義諸書的知識。 有別於《薄伽梵歌》多數譯本採用逐句翻譯詩文,再加上註釋評論,研究印度神話的專家德杜特.帕塔納克則是以他自己的理解,提煉出這部經典的精要,以「同理心」、「自省」、「信任」、「財產」、「執著」、「業力」等題目,安排了18個主題。同時,作者還把複雜的概念化為大量的圖表,讓讀者可以更快理解《薄伽梵歌》蘊含的各種觀念,也成了《我的薄伽梵歌》一大特色。 我的《薄伽梵歌》,你的《薄伽梵歌》 國際薄伽梵歌協會(International Gita Society)創辦人摩南達•普拉薩德(Ramananda Prasad)曾說道:「《薄伽梵歌》的最佳翻譯,就是你自己的翻譯。」借用這個說法,這本書包含了作者對《薄伽梵歌》的理解,是他個人主觀上的真理,因此命名為《我的薄伽梵歌》。 他也提到,對主觀真理的追求會帶來「對話」,你我可以欣賞彼此的觀點,並拓展各自的真理。如此一來,人人都可以藉由聆聽各種版本的《薄伽梵歌》,按照自己的節奏、方式來持續探索這部經典。最後,你會帶走的,將會是「你的薄伽梵歌」。
作者介紹 德杜特.帕塔納克(Devdutt Pattanaik)帕塔納克受過醫學訓練,從事的工作是領導人顧問,但是他最愛的卻是神話研究。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經寫過許多本書和發表過多場演講,討論神聖故事、符號、儀式的性質,還有釐清神話故事、符號和儀式跟現代社會的關聯。出版過《羅摩之書》(The Book of Ram)、《神話=諸神:印度神話故事大全》(Myth = Mithya: A Handbook of Hindu Mythology)、《懷孕的國王》(The Pregnant King)、《圖說羅摩衍那的故事》(Sita: An Illustrated Retelling of the Ramayana)等書。此外,他還出版了一系列為兒童而寫的神話故事書(Devlok series)。從他的演講、出版品和文章之中,可知他探討神話的角度新穎,書寫的風格迷人。欲知進一步的資料,請參考下列網址:www.devdutt.com江信慧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廣告學系公共關係組碩士;印度 Mayapur 國際奎師那知覺協會奉愛瑜伽經典研習結業;印度 Rishikeshi Parmarth Niketan Ashram 瑜伽師資班結業。翻譯此一天命總在我生命轉彎處閃動靈光。借德國漢學家顧彬所言,翻譯是服務,是比烈士更可怕的犧牲,也是愛。「服務」是翻譯實則欲令他人受益。「犧牲」是願意讓固著的自我死去,也樂於與另一個人心靈交會。「愛」是運用時間,把所知最好的詞彙奉獻出去。仍在漸次體會中;然其享受與滿足感,唯心自知。
產品目錄 【第一部】導論 前言|書名緣起——《我的薄伽梵歌》 導讀|在時間長河裡的《薄伽梵歌》 【第二部】我的薄伽梵歌 第一章 不要批判、要看見 在「看見」之時, 就不會有批判,因為界線、規則、對錯、「我的」和「不是我的」之分別都不存在了。一有批判,我們就看不到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第二章 舊地重遊 在身體之內的「真我」是不死的,因此,它不尋求安全感,也不在乎界線。所有的努力都被記錄下來,都會影響未來的人生。過去所獲得的知識在未來生命的智慧中會發揮作用。 第三章 人生體驗大不同 有能力去構想出一個概念上的真實,不同於情感經驗或感官經驗,這是人類獨有的,也是每一個人獨有的。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是不同的,因為你的身體不同,你的濾鏡不同,你的經驗不同,你的知識也不同。 第四章 尋找意義 正如動物為生存而尋找食物一樣,人類也為了自己的「清明」而尋求意義。一旦我們領悟到讓這個世界有意義的正是我們「自己」之時,便能因這個「自己」而得到解脫。 第五章 面對結果 「原因」是一種行動(業),「報應」也是一種行動。行動既是「業因」,也是「業果」。每一個現狀都來自於過去的業報(業果),也是塑造未來的業因(業種)。 第六章 同理心 「法性」講求的是同理心而非道德感,是「意圖」而非「結果」。我關心你在物質上、情緒上或知識上的飢渴時,我就是在遵循「法性」而活。 第七章 交換 交換可以用來滿足我們的願望,或償還債務。交換可以困住我們,同樣也可以讓我們解脫。然而,真正的關鍵並不在於行動表面,而是取決於行動背後的想法。 第八章 因恐懼而收攝 儘管瑜伽一詞本身的意思即為「連結」,但是探索為何與源頭切斷連結的過程也稱為瑜伽。瑜伽是一個向內看,為了找到「體內永生者」,而從構成身體的許多層面中不斷穿越的過程。 第九章 能否相信 必須先了解「神眾」,才能進入與「神」相關的對話。神眾和阿修羅並不是存在於外在世界「那裡」,而更多是在我們內心「這裡」。 第十章 潛能 《薄伽梵歌》的不凡之處,在於為印度教引入了「薄伽梵」的概念,把過去相當抽象的神性概念如「梵、至上意識、靈性個體」,加以合併,並予以人格化。 第十一章 涵蓋 為了找到內在的神,我們必須超越自己這一小部分現實的範圍,並去理解身邊的人所感受到的飢餓和恐懼。透過《薄伽梵歌》裡的猴神哈努曼,我們可以好好探究此一觀念。 第十二章 包容 不斷擴展的心念有能力縮小自己,以包容他人有限的視野。一段健康的關係就像是火祭,總是雙向的。而神的化身不會單單只出現一位導師或救世主,正如故事裡的「蘭妲」。 第十三章 無奈 我們並非能夠改變世界的英雄,只不過是變化萬千的世界的工具而已。而我們自身的資質與能力,全都取決於天生的「物質屬性」。在本章要探討的,就是「物質三重屬性」。 第十四章 財產 財產是看得見、可衡量的,所以社會上更看重的是財產的持有者,而非體內的永生者。結果也導致了「我的」比「我」重要多了,人們的目光也從內在轉移到外在去了。 第十五章 比較 人類會計算財產,從而進行比較。這種能力稱為「假象」,用以建立起社會的結構和階級,我們就在其中認定自己的身分,並在與自己進行比較之,後認定別人的身分。 第十六章 執著 本章探討的癡,是執著於「我的」與「不是我的」之間的界線。癡讓暴力升高成為「侵犯」,當我們賦予事物意義,並從中獲取自我身分認同時,就會發生侵犯行為。 第十七章 慷慨 「靈性個體」會帶來解脫,讓我們放下執著的恐懼。認同靈性個體,人就不會執著,不會想盡辦法要控制,就能放手,也會變得慷慨,可以容許。 第十八章 你我對彼此很重要 你我可以在不設法控制對方行為的情況下經營彼此的關係嗎?我們可以互相幫助以消除飢餓和恐懼嗎?如果可以,我們便是走在「梵涅槃」的道路上。當我們是從內在而不是外在獲得喜悅時,我們就走在「靈之喜樂」的道路上了。 結語|寫在本書之後:奎師那的另一篇講道 推薦書目 英中譯名對照表 中英譯名對照表
書名 / | 我的薄伽梵歌: 一位印度神話學家的超凡生命智慧 |
---|---|
作者 / | Devdutt Pattanaik |
簡介 / | 我的薄伽梵歌: 一位印度神話學家的超凡生命智慧:給現代人最具體而微的人生智慧,也是我們面對困頓迷障時,最好的指引與滋養──《薄伽梵歌》◆◆◆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 |
出版社 /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508488 |
ISBN10 / | 6269508487 |
EAN / | 9786269508488 |
誠品26碼 / | 2682142702004 |
頁數 / | 29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4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這部史詩描寫的是般度族(Pandavas)與俱盧族(Kauravas)在俱盧之野(Kuru-kshetra)的一場大戰。《薄伽梵歌》則是在這場大戰即將開打之前,由奎師那(Krishna)向阿周那(Arjuna)所傳述的內容。奎師那被視為「神」(bhagavan,也稱作薄伽梵)。祂說的話語蘊含著印度教的根基,也就是吠陀(Veda)智慧的精髓。
十九世紀孟加拉的神祕家「至尊天鵝」拉姆克里施納(Ramkrishna Paramhansa)曾說,要解讀《薄伽梵歌》的要義,只需把組成《薄伽梵歌》的「歌」一字的音節倒過來念即可。所以「歌」的梵音「吉塔」(Gita)倒過來,就成了「塔吉」或「特雅吉」(ta-gi或tyagi),「特雅吉」的意思是「放下財產的人」。
若是按這個道理來看,那麼,我將本書命名為《我的薄伽梵歌》還真有點反諷了。然而,我在書名裡使用「我的」這個所有格代名詞,是有以下的原因。
原因之一:《我的薄伽梵歌》是主題式的
《薄伽梵歌》這一部經典本身即示範了許多現代的溝通技巧。首先,在第一章便提出了阿周那的問題,然後從第二章至第十八章則由奎師那提供解決方案。奎師那一開始(第二章)就告訴阿周那自己將揭示的全部內容;接著,祂又就祂所承諾要講述的內容予以詳細說明(第三章至第十七章);最後,祂複述所有自己說過的重點(第十八章)。奎師那的解決方案包含了分析(數論〔sankhya〕)與統合(瑜伽)—先把整體切成幾個部分,再將各部分結合成為整體。
這個解決方案本身是全方位的,包含了行為(行動瑜伽〔karma yoga〕)、情感(奉愛瑜伽〔bhakti yoga〕)、智慧(知識瑜伽〔gyana yoga〕)。然而,很少有人會把《薄伽梵歌》當作書本研讀,也不會一口氣聽完每一段詩節。
傳統上,靈性導師(guru)一次只講解《薄伽梵歌》的某一特定詩節,或一組詩節,或某一章。只有在現代,因為我們手上有一本完整印好的書,所以才會想要逐章逐節,把《薄伽梵歌》從頭到尾一次讀完,並希望能努力前進,一鼓作氣攻下解決方案的峰頂。不過,當我們嘗試這樣做時,卻往往會感到灰心。因為《薄伽梵歌》的寫作方式不同於現代,它不是線性的:有些同樣的觀念
分散在不同的章節裡,有很多觀念則不斷重複,還有些觀念則假定讀者已經擁有早期吠陀經典和奧義諸書(Upanishads)等文獻中的知識。事實上,《薄伽梵歌》(第十三章第五節)還明確提及了《梵經》(Brahma sutras),也就是《吠檀多經》(Vedanta sutras),據說是由跋多羅衍那(Badarayana)所作,此人有時被認為和毗耶娑(Vyasa)是同一人。此外,在有些地方,同一個單字在不同的詩節中表達的是不同的含義,而有些地方則用不同的單字來表達同一個概念。例如,atma一詞的意思有時指稱「意識」,有時則指稱「靈魂」。可也有些時候,指稱靈魂時不使用atma,而是用「體內永生者」(dehi)、「至上本體」(brahmana)和「至上意識」(purusha)之類的單字。這點可能會讓一般讀者感到相當迷惘,甚至造成多種解釋。
因此,有別於傳統的《薄伽梵歌》譯本把一節一節詩文逐句翻譯,再加上注釋評論的那種呈現方式,《我的薄伽梵歌》是按照主題來鋪陳的。這些主題的排列方式大致上是遵循《薄伽梵歌》的內容順序,然而,每個主題會跨越數章,並以相關詩節來進行解釋。
我選擇了用意譯的方式呈現這些詩節,而非字譯或音譯。《薄伽梵歌》若要與之前的吠陀經典、奧義諸書和佛教故事,以及之後的《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往世書等經典史籍並列,意譯的詩節會更具意義。把印度的世界觀與其他文化的世界觀加以對照、置於歷史脈絡中,也會讓人有更進一步的深入體會。
在本書最後有一份(原文)書單,推薦給追求標準字面翻譯和線性方法的讀者。
原因之二:《我的薄伽梵歌》是主觀的
我們從未親耳聽到奎師那告訴阿周那的話,我們只是間接聽到全勝(Sanjaya)如實地傳遞訊息給身在舒適宮殿中那位失明的君王持國(Dhritarashtra)。由於全勝擁有心靈感應的視力,他見證了遙遠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我們間接聽到的《薄伽梵歌》,基本上是由一個無實權卻有無限視力的人(全勝),向一個無視力但握有大權的人(持國)所講述的。這種敘事上的特殊狀況讓人注意到「所講述的內容」(知識)與「所聽進去的內容」(了知、智慧)之間有巨大落差。
奎師那和全勝所說的話有可能完全一樣,不過,奎師那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全勝卻未必。奎師那是知識源頭,而全勝只是傳遞者。同樣地,全勝聽到的,與阿周那聽到的並不相同,與持國聽到的也不相同。全勝聽到了這些話,卻不用管是什麼含義。阿周那是求道者,因此他會去解碼所聽到的內容,以便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持國對奎師那所說的內容則沒有興趣。儘管阿周那提出了許多問題,並反覆要求澄清說明,讓奎師那的「講道」也成為了一場「對話」,但持國卻始終保持沉默。實際上,持國很怕奎師那,因為奎師那就快要與他的孩子們(俱盧族)作戰了。因此,他會去批判奎師那所說的話,只接受對他有用處的,而忽略掉他覺得沒有用處的。
我不是《薄伽梵歌》的源頭,但我不想如全勝那般,僅僅只是一個傳遞者。雖然我並沒有想要解決的問題,也不是站在即將開打的戰場上,但我想要理解,想要像阿周那那樣地去體會。但自古以來人們都說,奎師那所闡釋的吠陀智慧不僅僅只適用於阿周那的難題,也適用於所有情境。因此,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聆聽《薄伽梵歌》的梵語原音,欣賞其音樂性;也閱讀了許多關於《薄伽梵
歌》的評論、改寫的故事和翻譯著作;我用印度神話的模式來勘測在《薄伽梵歌》中所出現的模式,並將這些模式與佛教、希臘與亞伯拉罕神話中的模式進行比較和對照。本書包含了我對《薄伽梵歌》的理解,是我個人主觀上的真理,是「我的《薄伽梵歌》」。
各位讀者可以像阿周那那樣出於好奇、也可以像持國那樣以懷疑和批判的心態來看待本書。你會帶走的,將會是你自己主觀認知上的真理:「你的《薄伽梵歌》」。
對客觀真理的追求(奎師那到底說的是什麼?)總是引發「爭議」,而在爭議中,你想證明自己的真理就是真理,我也想證明我的真理才是真理。然而,對主觀真理的追求(亦即《薄伽梵歌》對我個人的意義為何?)則帶來「對話」,你我可以欣賞彼此的觀點,並拓展我們各自的真理。如此一來,人人都可以藉由聆聽身邊各種版本的《薄伽梵歌》,按照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條件來持續探索《薄伽梵歌》。
追求「客觀性」就要講求「精準度」,不容許一絲偏差,但這簡直就像一神論神話中那個醋勁大發的神。然而,意義會隨著時間、讀者特質和語境而轉變。「主觀性」則與「觀念是固著的,而且可被操控」這一假定說法大異其趣;「主觀性」崇尚「流動」。現代全球的講道內容都傾向於從「定性分析」的角度來定義真理:
凡事非真即假。凡屬客觀者便為科學、為真,凡屬主觀者則為幻想、為假。但是,印度思想是從「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看待真理的: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一小部分真理,看到全部真理的人是薄伽梵。有限的真理是虛妄,無限的真理是絕對真理。絕對真理是關於「涵蓋一切而且完整」的狀態。通往無限真理的旅程會擴展我們的
心念(梵)。
《薄伽梵歌》本身即重視主觀性:奎師那說完祂的意見後,便告訴阿周那要深思祂所說的話,然後再按照他自己的感覺去做事。全勝針對奎師那的講道中隱含的提議,在講出了自己對這些提議的觀點後,最後也是用「這是我的意見」(mati-mama)來作為《薄伽梵歌》的結語。
最佳賣點 : 印度知名神話學家德杜特.帕塔納克規劃了18個主題,
帶領我們與他對話,看見他的《薄伽梵歌》,也試著讓我們在吠陀智慧的引領下,領略出屬於自己的《薄伽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