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 | 誠品線上

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

作者 姚開陽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本書在撰寫繪製的過程中經蘇老師指導,多次修改重製,才有最終的成果,若非蘇昭旭老師的傾囊相助,本書今日斷不可能出版。本書以插畫繪本的方式呈現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在撰寫繪製的過程中經蘇老師指導,多次修改重製,才有最終的成果,若非蘇昭旭老師的傾囊相助,本書今日斷不可能出版。本書以插畫繪本的方式呈現臺灣在日本時代與後續延伸的鐵道美學體驗,這些插畫是經過藝術手段以創造浪漫的印象,並不完全寫實,但仍能看出當年鐵道建築與器物的精緻優雅,對照於今日的醜陋混亂,難怪會讓年輕人產生「隔代浪漫」的幻想,發思古之幽情,雖然他們並未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本書不但有知識性,還具有藝術性與收藏價值。我是以「終身典藏」的心情在做這本書,期待您也以同樣的心情來收藏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4推薦序 6機關車印象 7騰雲號 8摯電號 99號機關車 1018型機關車 1150型機關車 12C12型機關車 13C57型機關車 14200型機關車 15300型機關車 16400型機關車 17500型機關車 18800型機關車 19D51型機關車* 21A1型機關車 22C1型機關車 23馬公日本海軍用機關車 24Shay式機關車 25汽油車 26蒸汽動車 27台鐵蒸氣大吊車 28水與火 29Steam Boy 30鐵道印象 31台灣第一條「鐵路」 32獅球嶺隧道 33基隆港鐵道棧橋* 35初代台北鐵路橋* 37淡水河大橋的旋轉橋台 38魚藤坪橋 39舊山線 40下淡水溪大橋 41三貂嶺鐵路橋 42草嶺隧道 43平溪線 44內灣線 45淡水線* 47集集線 48東港線 49東線黃皮車 50港口鐵路 51閉塞路牌 52平交道 53號誌樓 54車站與建築印象 55鐵道部* 57基隆驛前廣場* 59雨中的基隆驛 60台北驛二代 61鐵道飯店 62台北驛三代 63桃園驛 64新竹驛 65台中驛* 67嘉義驛 68台南驛一代 69台南驛二代 70高雄驛 71屏東驛 72七堵驛 73宜蘭驛 74花蓮港驛 75花蓮港出張所 76新北投驛 77螢橋驛 78阿里山林鐵北門驛 79羅東林鐵天送埤站 80糖鐵烏樹林驛頭 81糖鐵旗山驛 82扇形車庫 83鐵道部台北工場 84新台北鐵道工場 85木造火車站 86產業鐵道印象 87糖鐵* 89阿里山林鐵* 91阿里山東埔線木棧橋 92羅東林鐵土場大橋 93太平山林鐵 94水八線礦砂鐵道 95礦鐵 96金瓜石索道 97鹽鐵 98電鐵 99輕便軌台車 100車廂印象 101一等車廂 102汽油快車的優雅品味 103小社會* 105日治時代的客車車廂 106代用行李車 107海水濺入的深澳線 108歷史印象 109鐵道與台灣民主國 110鐵路帶日軍進城? 111天皇花車 112永遠的鄉愁 113月台離別 114轟炸火車 115盟軍俘虜專列 116旅人印象 117台鐵名片式車票 118台鐵倒茶 119台鐵便當 120福隆月台便當 121鐵橋歷險記 122鐵路坍方便橋 123鐵路與中華商場 124普快最佳座位 125後記 126作者簡介 127

商品規格

書名 / 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
作者 / 姚開陽
簡介 / 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本書在撰寫繪製的過程中經蘇老師指導,多次修改重製,才有最終的成果,若非蘇昭旭老師的傾囊相助,本書今日斷不可能出版。本書以插畫繪本的方式呈現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542741
ISBN10 / 626954274X
EAN / 9786269542741
誠品26碼 / 2682123689003
頁數 / 128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29.5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550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臺灣比中國大陸更早有正式營運的鐵道,這一點是歷史的事實。但劉銘傳建設從基隆到新竹的鐵路無論選線與工程品質都不良,營運管理不上軌道,存在的時間也甚短,對臺灣的鐵道文化影響不大。臺灣人的鐵道文化意識是奠基於日本統治之後的鐵道建設。眾所周知日本人對鐵道建設是有狂熱的,佔領臺灣不過13年就讓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甚至可以為了泡溫泉興建一條新北投支線。
明治維新主要的學習對象是英國,英國是鐵道運輸的創始者,又與日本島國地理環境類似,全盤引進英國的鐵道觀念可以理解。十九世紀還沒有汽車與航空,當時所有列強都把鐵道運力當成是國力的象徵,不僅是產業經濟,更是國防動員能力的指標,追求富國強兵的日本深受影響,不僅在本土,在新佔領的臺灣與滿洲更是大力投資建設鐵道,甚至以鐵道為軸心成立拓殖托辣斯進行大規模開發,這是臺灣在日治時代鐵道建設的主要背景。
  日本治臺初期臺灣的都市化發展還不明顯,所以鐵道選線較以地形為考量而不必遷就原有的聚落,鐵道通過與否就創造了新市鎮的繁榮與舊城鎮的衰敗。此外在鐵路普及之前,歐美各國都是利用運河與馬拖駁船來運輸工廠的原料與成品,鐵道出現只是取代運河而已。但臺灣由於地形上的原因,山脈阻擋、河川切割、地形破碎、高低落差很大,很難建立運河系統,所以比歐洲更依賴鐵路。
  1945年日本戰敗離開臺灣,接收的國民政府經過抗戰與內戰的消耗,對於臺灣的鐵道連維持現況都很吃力,遑論建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府官僚大多留美背景,嚮往美國大公路主義與崇拜汽車文化,對於鐵道建設缺少熱忱。由於鐵道的基礎建設投資比公路大,而且維護困難,若不是基於長遠考慮,很難獲得政府支持。1949年國府敗退來臺灣,天天想的是反攻大陸,既無心也無餘力做長遠的打算。60年代之後臺灣以代工業發展經濟,省錢與實用主義當道,人人追求短利,重公路輕鐵道的心理並不因為錢淹腳目而有所改變,反而因為有錢了讓許多美麗的火車站在改建過程中無端消失。
臺北市曾經在70年代宣稱自己是世界上公車數量最多的城市,這可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因為以臺北市擁有這麼多的人口竟然沒有一條地鐵,這反而顯示臺北是一個落後的城市。當時臺北市區的鐵路也還沒有地下化,許多橫貫市中心的平交道造成嚴重塞車,甚至曾經想將鐵路架在中華商場屋頂上通過代替地鐵,說到底還是以汽車為中心的思考。70年代之後為了汽車大量增長而開闢的公路不斷鯨吞臺灣有限的土地,人行步道沒了、綠地消失了、良田不見了、房子被削去一半,汽車呼嘯而過,除了噪音與廢氣什麼也沒有留下,連消費都沒有,為了汽車我們付出的代價何其大?
  這個問題還可以從文化面來剖析,鐵道是一種大眾運輸工具,乘客需要配合固定的班次時間到達固定的地點登車,所以需要事先做周延的計劃。在車廂中人與人的距離很近,需要注意行為分寸、遵守禮節規範,這些都讓個人自由受到限制,對於日本的民族性這卻是非常適合的,因為日本人向來重視群己關係,視帶給他人不便為莫大恥辱。日人統治臺灣50年,臺灣人多少受到影響,但這畢竟不是民族的本質,尤其臺灣是移民社會,一向不喜歡受到秩序規範,美國式的汽車文化更受歡迎,因為高興何時出門、愛開到哪裡不必做計劃,想走就走,這完全符合臺灣人的個性。而且車內是獨立的個人小世界,在政治高壓年代,這種小確幸的自由是何等的吸引人?所以儘管買車與養車的成本很高,人人仍然把擁有汽車當成首要目標與成就指標。其實,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狂熱購買慾不也是同樣心理?如果經濟負擔不起,退而求其次就是機車,所以臺灣的機車普及率極高,而且更加不守規範,都是基於同樣的心理。
  火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許多人的鄉愁,在文青當道的今天,追尋老蒸汽火車頭與日治時代驛站的影像成為一門顯學。雖然本書大部分都是以日治時代為背景,但一些戰後的鐵道元素仍然與日治有傳承關係,所以也會帶入。一本過去慣例,全書以多達百幅以上的精美插畫方式呈現,讓歷史不再只是模糊泛黃的老照片,而是像電影一樣鮮活呈現在眼前。本書不但有知識性,還具有藝術性與收藏價值。我們是以「終身典藏」的心情在做這本書,期待您也以同樣的心情來收藏它。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福爾摩沙鐵道浪漫印象》承蒙臺灣鐵道史專家蘇昭旭老師的審閱與校註,使得正確性與公信力大增。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