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教給我的旅行意義: 用旅行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養!
作者 | 萬之逸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孩子們教給我的旅行意義: 用旅行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養!:寫給害怕、猶豫進行親子旅行的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牽著寶貝的手一同出遊,你會發現旅行路上有許多想像 |
作者 | 萬之逸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孩子們教給我的旅行意義: 用旅行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養!:寫給害怕、猶豫進行親子旅行的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牽著寶貝的手一同出遊,你會發現旅行路上有許多想像 |
內容簡介 寫給害怕、猶豫進行親子旅行的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牽著寶貝的手一同出遊,你會發現旅行路上有許多想像不到的成長喜悅! 教養,只能是「室內」的方式嗎?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位「走」出不一樣教養方式的媽媽,帶著小朋友在旅行之中,互相得到寶貴的自然教養方式!這是一位媽媽所撰寫的親子旅行指南,內容包括親子旅行的意義、完美旅行的原則、旅行中寓教於樂的方法,以及他們親自走過的地方精選推薦,所有經驗均來自作者親身體驗。閱讀本書,你會:●充滿帶著寶貝去旅行的信心與激情,以及得到快樂親子旅行所有必備因素,從出行計畫、路線設定、交通與住宿安排到健康安全保障,應有盡有。●學會在旅行中給孩子無可替代的教育,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貼近,也能理解孩子的性情、培養孩子對各個學科的興趣、塑造孩子的優秀品行。最後沿著作者和孩子們的足跡,展開名山大川之旅、博物館之旅、動植物拜訪之旅、建築之旅……你會發現,帶著寶貝去旅行,遠比你想像中簡單、快樂、有意義!天涯海角,讓我們小手牽著大手,一起去旅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萬之逸自由創作者、育有一女一子,時常帶著小孩到處遊玩,女兒Rainbow4歲半,飛行哩程已有近5萬公里;兒子2歲,飛行哩程已破萬。之逸曾任職中國科學院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與《時尚健康》雜誌社,專注於育兒與養生,致力“家庭教育方法與親子關係建立和父母職業”的研究與推廣。著作 ‧《四個女人的幸福出逃》‧《破解遺傳密碼》‧《生命的線索》‧《生命的重建》‧《香水指南》‧《斯托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產品目錄 PartI 親子旅行的意義ch01 追尋我們自由的腳步ch02 我們一起走向世界PartII 親子旅行的意義ch03 計劃是完美旅行的前提ch04 現在開始出發吧ch05 最適合我們的交通工具ch06 獨特的水上旅行ch07 我們路上的「家」ch08 健康安全在路上PartIII 旅行途中寓教於樂ch09 理解孩子的性情ch10 快樂的學習旅程ch11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ch12 旅途中優秀的孩子ch13 汽車裡的遊戲ch14 路途中的遊戲力PartIV 那些我們走過的地方ch15 名山大川、地質地貌之旅ch16 博物館之旅ch17 科技館之旅ch18 探訪動植物之旅ch19 建築之旅
書名 / | 孩子們教給我的旅行意義: 用旅行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養! |
---|---|
作者 / | 萬之逸 |
簡介 / | 孩子們教給我的旅行意義: 用旅行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養!:寫給害怕、猶豫進行親子旅行的家長...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牽著寶貝的手一同出遊,你會發現旅行路上有許多想像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2018958 |
ISBN10 / | 986201895X |
EAN / | 9789862018958 |
誠品26碼 / | 2680858015005 |
頁數 / | 32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孩提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中。直至成人後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誰曾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到的風景。
— 日本攝影師星野道夫《在漫長的旅途》
我們長大了,渴望走出家門,去到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渴望去看一看別的城市,以收穫新的眼光。我們渴望去到遼闊的自然,感受與大地的連接。每一次,我們都能從旅行中吸取到正能量。旅行拓展著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擁有的生活。
大人如此,孩子其實也如是。
為孩子打開通往世界的窗
我出生在偏遠的農村。6 歲那年,爸爸去成都辦事帶上了我。爸爸是個不愛說話的人,路上他並沒有跟我交流太多,但他帶我去了武侯祠、天府廣場、杜甫草堂、華西醫科大學,還帶我去成都圖書大廈買了許多書。就是這樣一趟旅途,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我要努力走出圍繞著我的大山,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要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這個樸素的想法一直激勵著我,成了後來我遠赴他鄉求職安家的動力,也是我對顛沛流離的生活無所畏懼的勇氣源泉。我也因為那次旅行,喜歡上了校園建築非常有特色的華西醫科大學,這所學校後來也就成了我的母校。
我有不少朋友有跟我類似的幼時經歷,幼時的一次旅行,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夢想。其中一個朋友在小學畢業那年,他爸爸帶他來北京參觀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告訴他這是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從此,他立志將來一定要去北大或者清華念書。6 年後高中畢業填志願時,他同時填了清華和北大兩個志願,別的學校都沒選擇。當然,他順利地被清華大學錄取了。他說他得感謝他爸爸帶他去的這次大學一日游,為他打開了人生追求夢想的大門。
經常帶著小小的女兒出差旅行的蝸牛村兒童團總監糖豆媽媽說:「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國際人。我們應該盡量創造機會帶他們去旅行,讓他們提前進入國際化的狀態。」對此,我極為認同。
Rainbow 的幼兒園裡,有來自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台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孩子和老師。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都與我們的孩子極不相同。Rainbow 時常問我:「媽媽,告訴我西班牙在哪裡?」或者說:「媽媽,無尾熊長什麼樣子? Amy 說她們澳大利亞有無尾熊和袋鼠。」於是,我們一起查看地圖、翻閱書籍,了解西班牙的鬥牛,英國女王和她居住的白金漢宮,香港的迪士尼樂園和維多利亞港,學習西班牙人說「Hola」(你好)、「Gracias」(謝謝)。
不過,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書中是有「黃金屋」,但是對於一個地區的文化、生活的了解,對孩子來說,只從書本獲取相關訊息遠沒有帶著孩子去到當地旅行給他留下的印象深刻。Rainbow 就曾對我說:「媽媽,我更喜歡去動物園裡看動物,動物園裡的動物比書上的有趣多了。我就能分清動物園裡的鸚鵡。金剛鸚鵡的毛最鮮艷漂亮,尾巴特別長,雞尾鸚鵡腦袋上的冠子是斜著朝上長的,尾巴跟小雞的尾巴很像。但是書裡的鸚鵡看起來都差不多,我不太分得清楚。」
帶著孩子去旅行,不僅僅只是玩一玩那麼簡單,旅行,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窗,或許還能點燃孩子的夢想,影響他的整個人生。
給孩子適應新世界的機會
有很多個早晨,在送Rainbow 去幼兒園的路上,臨近幼兒園的地方,總會見到哭鬧著死活不願去幼兒園的孩子。不管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如何哄、如何勸、如何威逼利誘,孩子都掙扎著拒絕邁進幼兒園,仿佛幼兒園裡有惡魔存在。但其實,幼兒園的老師們大都對孩子非常耐心且細緻周到。孩子入園困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對家人的過度依戀以及對新環境的極度不適應。
鄰居們很好奇,為何年僅2 歲4 個月就上幼兒園的Rainbow 每天都歡天喜地地跑著去上幼兒園?為什麼她在幼兒園把額頭磕破了縫了6 針後的第二天還嚷嚷著要去幼兒園?他們問我這是怎麼做到的。
方法很簡單,就是提高孩子的適應力。讓他不要懼怕任何陌生的環境,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都能適得其所。適應力強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更能承受壓力,能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和新的挑戰,人際關係處理得也會更好。
培養孩子適應力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帶他多接觸家人之外的人、多參加聚會、多去新的環境。
旅行,恰恰給了孩子提高適應力的機會。
正因不斷地去到新的地方、認識新的人,我的兩個孩子在很小的年齡就已展示出他們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
大自然給孩子心靈觸動
我們生就是自然的孩子。大自然的飛鳥和游魚,清風和暴雨,無一不讓我們產生豐富的想像,引起心靈的觸動和共鳴。
孩子天生是屬於大自然的。走近大自然,他就會產生無數新奇的想法和無限的創意。望著清澈的河流裡自由游弋的魚,孩子會問:「魚為什麼不眨眼睛?」秋天到了,樹葉落了,孩子又問:「為什麼銀杏會落葉但松樹不落葉?為什麼樹葉往地上落不會落到天上去?」帶著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他又會問:「為什麼我們要去商店買東西不是去商店買南北?」
這些問題,正是孩子創意思維的展現。大自然給了他創造的靈感。能夠提出這樣問題的孩子,如果再得到鼓勵去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將來一定大有作為。
據說,有一個孩子非常喜歡坐在漆黑的院子裡望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發呆。有一次,天已經很晚了,媽媽做的飯都快涼了。媽媽問:「怎麼還不進來吃飯啊?」孩子回答道:「我想去月亮上玩一會兒。」媽媽笑了一下,說:「去吧。別忘了回來吃晚飯。」後來,這個孩子真的上了天,去接近月亮的太空中玩了好一會兒。這個孩子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太空人,前蘇聯的尤里•亞歷克賽耶維奇• 加加林。
回歸自然,走進自然,才能讓天真爛漫的孩子真正地感受自然。
如若沒有去到真實的自然跋山涉水、登高望遠,我們偉大詩人們筆下的高山峻嶺和青山綠水恐怕也不會如此動人;如若沒有翻過秦嶺,我也很難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真正含義;如若沒有登過高山,我也無法想像蘇軾《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裡那山間還未化開的霧氣和迷失在薄霧輕紗中星星點點的陽光。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心思細膩,希望他下筆入神,但如若沒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沒有切身感悟,真情實感從何而來?
知心姐姐盧勤曾在一次家庭教育講座上如此說道:「要想孩子擁有豐富的感悟力,就必須把他送到大自然中去。你要讓孩子有氣勢,就帶他去登山,登到山頂才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你要讓孩子有胸懷,帶他去海邊,到了大海邊才知道什麼是包容,知道自己是多麼渺小;你要讓孩子有眼光,帶他去草原,草原一望無際。人是大自然的孩子,不能離開大自然。」
那麼,如有任何可能,就帶孩子出去吧。去爬爬山,去看看海,去聽聽風,去賞賞花,去大自然中盡情撒野吧。
旅途是孩子受用不盡的百科全書
旅途的生活,就如百科全書。無論誰,都一定能在旅途中有所收穫。英國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旅行是對年輕人的一種教育。」是的,旅行中的自然、社會、人、民俗風情,全都是豐富我們學識的源泉,而為旅行所做的準備和行動,更是豐富了我們的經驗,變成終生受用的行動力。
傑出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他的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愛彌兒:論教育》中,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這種教育的特點就是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採用生活和實踐作為教育手段,運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透過感官的感受獲得所需的知識。
旅行正是這種生活實踐型的自然教育形式之一。自然教育法的實踐者,維尼弗里德• 薩克維爾• 斯特娜夫人在其《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一書中提到,她經常帶著她的女兒小維尼弗里德去世界各地旅行,在旅途中,小維尼弗里德獲得了讓她終生受益的各種知識,讓她成為轟動一時的天才兒童。斯特娜夫人說,即便是在離家不遠的小樹林裡,「教她吹口哨、模仿鳥兒的叫聲,也能培養她對大自然音樂的熱愛以及模仿能力。」
我一直有個觀點,一個孩子如果能夠管理自己的時間,控制自己的情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專注精神,並有良好的執行能力,這樣的孩子,一定學習成績優異並熱愛生活。
旅行這種自然教育方法正好給了孩子培養這些優秀能力的機會。
美國心理學家理斯基奈曾說:「學校太小,世界太大。」旅途中有我們學不完的東西,遠遠超出各種各樣的教科書。「知行行有效,行知知更牢」。旅行中的學習,輕鬆快樂,印象深刻,終生受益。學習,不僅在課堂上、書本裡,更是在生活中。而旅行最有意義的收穫就是將孩子的求知慾發揮起來,激發他的好奇心,幫助他在知識的海洋中積極探索。
別以為孩子記不得
即便長大如我,也深切地體會到,在「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上,行走帶給我的感受最
為生動、形象、具體,旅途中的記憶最為深刻。
Rainbow 第一次見到剛出生的大熊貓寶寶時,是她一歲半的那個夏天。因為害怕相機閃光燈對新生熊貓寶寶的視力造成傷害,熊貓母嬰館拒絕參觀者給熊貓寶寶照相,於是,我們未能留下任何與新生熊貓有關的影像資料,
我也沒有花時間從網上或書本中找到新生熊貓的介紹給Rainbow 復習關於熊貓寶寶的故事。但是在兩年後我們第二次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時,3 歲半的Rainbow 拉著我到處尋找她在兩年前見到過的「粉嘟嘟的熊貓寶寶」,而我,以為她早已忘記了。
很多人懷疑,帶著三歲之前的孩子去旅行有什麼意義,因為大部分人對3 歲以前的生活幾乎沒有記憶。
的確,嬰幼兒並不像成人那樣對事物加以理解之後才記憶下來,他們能夠將事物原封不動地放入頭腦中的「基本資料庫」裡,這個基本資料庫是人類在3 歲之前儲藏訊息的大腦舊皮質。我們把這一時期的記憶稱為「潛意識」。這一時期的教育也稱為「潛意識教育」。慢慢地,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新皮質逐漸生成,此時進入大腦的訊息就儲藏在了新皮質中,從這之後的記憶我們將其稱之為「顯意識」,這一時期的教育也被稱為「顯意識教育」。
人類在長大成人之後的意識都為顯意識,顯意識教育也就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但是,3 歲前那些看起來「已經遺忘」的記憶,實際上還留存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是我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而已。有研究將潛意識與顯意識對個人素質發揮作用的功能進行比較發現,潛意識的功能竟然比顯意識的功能強50 倍以上。
小驢佳佳的媽媽紅杏在她的《戶外養育新理念》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佳佳身上的故事,證明旅行生活中的體驗一定會留在孩子的記憶深處,並在某一天發揮重要的作用。
佳佳剛滿一歲時跟隨媽媽在海拔3200 米的雞足山的金頂過夜。因氣候寒冷,一群人圍著旅館的炭火爐取暖,這盆炭火溫暖了佳佳的腳丫,燒炭取暖的方式竟然讓一歲的孩子牢牢地記住了。兩年多後的一個冬夜,3 歲的佳佳建議媽媽打開電暖器將濕掉的衣袖烤乾。當媽媽問她是如何想到這個方法的,她驕傲地回答:「我小時候啊,有一次在山上就是這樣去烤腳丫的。」
紅杏在書中寫道:「在佳佳後續的旅行及生活當中,這種潛意識中的記憶顯現,已經得到了多次證明。」的確,那些儲藏在我們潛意識裡的訊息,一旦遇到合適的情景,就會活躍起來,並在某些合適的時刻發揮作用。
旅行中的記憶對孩子影響至深,我們不可忽視旅行對孩子的潛意識和顯意識的雙重影響。因此,我相信,作為父母,我們盡可能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給他提供豐富的環境,讓他去聽、去看、去說、去嘗試、去體會,讓他在接觸盡可能多的事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他的感悟力、觀察力、學習力等各種能力,豐富他的生活經驗。這些能力和經驗,一定會對他往後的人生產生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周遊四方,尋求至道
宋代道學五大家之一的邵雍滿腹經綸,他認為做學問不能只是關在書齋裡,要周遊四方,去尋求至道。少年時期的邵雍,刻苦學習,潛心鑽研,飽覽經史百家著作。「邵雍讀書,從不死記硬背,而注重獨立思考,尤其注重社會現實這本大活書。在他累積了相當多的史地知識之後,曾經外出遊學。
他西跨黃河、汾水,南渡淮河、漢水,周遊齊魯宋鄭之墟,涉大川,登名山,廣交朋友,訪問人間四方事,開闊眼界,洗滌胸襟,熟悉世事,精通人情。遊學數年,思想日漸成熟。」(見唐明建著《邵雍評傳》)最後,家境貧寒的邵雍,終成名垂千古的哲學家、易學家、史學家和詩人。
邵雍的遊學,很大程度上跟我們通常理解的旅行不同,它更包含了教育的意義。的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認為旅行是純粹的度假,但我們也能將旅行,尤其是親子旅行視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並讓其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旅行中,教育的內容都有涉及。我們為旅途所設定的任何一個活動,都可以給我們提供教育的機會。在海濱之旅中我們可以享受海水和陽光,但更有趣的是,孩子和大人都會對海濱生活有了更具體的了解。當孩子拾起被海水沖到沙灘上的海螺,發現海螺還活著,他可能會想著飼養,他去翻書、查閱資料、向漁民諮詢,就是想知道怎樣才能養活一隻海螺,在這個過程中,他學到了更多。
加拿大政論家喬治• 格蘭特曾在自己的一本書中說道:「旅行是全方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途是理論與現實碰撞的實驗室,旅途是觀點的實際運用,是音樂、文學、建築、政治、經濟、藝術、科學等的極大融合。將旅途中的放鬆、娛樂與教學融為一體,旅行也就有了超乎想像的價值和意義。
旅行,不是一種產品,雖然它時常以機票、酒店、豪華郵輪等形式出售給我們;旅行,也不是食物或衣服那樣的消費品,雖然我們要為它支付費用。旅行是閱歷,它的精髓永遠存在於孩子和家人的美好記憶之中。
於是,我們出發,一起上路。
作者自序
那一年我獨自在英文漫遊,那時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多年後,我是這樣帶著我的兩個寶貝Rainbow和Major走遍千山萬水,因為未為人父母時,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孩子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歡樂和幸福。
感謝我們的寶貝,他們的到來為我們開啟通往另一個多彩世界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人生中不同的風景,從未有誰,讓我們體會過這樣的歡愉;也從未有誰,讓我們在旅途中如此堅定,因為孩子,我們可以把家安在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放慢自己的步伐,用心丈量我們走過的每一吋土地,我們也才知道2300公尺僅僅可以算是起點,從未達到我們的極限;從孩子身上,我們記起來自己也曾有雙可望了解世界的眼睛,我們長大了,離自然越來越遠,而與孩子同行,他們教會我們重新學會呼吸,也讓我們知道,人生的旅途處處有驚喜,原來,我們也曾與孩子一樣,在沙堆裡摸爬滾打著長大。
旅途中,孩子是如此堅強勇敢,讓我們徒增非凡的勇氣和力量;旅途中,孩子是如此堅韌執著,讓我們徒增欣喜與驕傲;我們一起走進自然,跟所有生靈說聲:Hi。
我們一起親近萬物,觸碰真實的世界,也一起品嘗堅持而來的果實,因為孩子,我們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友誼,也學習團隊合作,一起克服困難。旅途中,我們學會思考,也學習研究,探索精神正是這樣一點點萌芽,於是我們一起在旅途中快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