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耶穌, 贏得基督: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 誠品線上

認識耶穌, 贏得基督: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作者 郭承天/ 周復初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認識耶穌, 贏得基督: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本書為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及臺北市召會共同主辦研討會「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之論文集結出版。第一部「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及臺北市召會共同主辦研討會「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之論文集結出版。第一部「認識基督」包含了八篇論文,探討中文聖經翻譯與解經的爭議;代表中國本土基督宗教其中一支的召會,似乎成功地抗拒「混和宗教」或者「西方神學霸權」。然而其神學、組織與特殊的信仰術語,似乎也造成其發展的一些限制,有待進一步的創新與突破。本書後半部九篇關於中國基督教不同宗派為例之信仰實踐論文,呼應了前八篇關於聖經翻譯和解經的結論。即中國基督教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能夠適應本土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特殊性,但是另一方面也要堅持一定的宗教區隔,以免被優勢的本地宗教所融合,而導致成長的停滯或信仰的偏差。本書的學術與實務貢獻也在此。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郭承天本書編者郭承天教授,任職於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周復初周復初老師,為中央大學機械系榮譽教授。本書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合作出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 引言:認識耶穌,贏得基督 郭承天一、聖經翻譯與解經2. 回到華人本土神學的起初:聖經希臘文的教育 郭承天3. 聖經漢譯的本土文化融合、分合與分立:范俊銘以道與話為分析4. 聖經中文譯本中「κοινωνία」一詞的翻譯比較 盧正五等5. 從全球化視野探討不同聖經譯本間的差異: 張證豪以新約中的「ψυχή」為例6. 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Θεοῦ 一詞的中文翻譯及其神學詮釋 莊雅棠7. 基督宗教靈肉觀念與道教形神觀念的比較 徐 弢8. 莊子吾喪我的天籟與倪柝聲人的破碎靈的 陳小雯出來探討二、信仰實踐9. 再論靈魂體三元論及其對華人教會的影響:詹博全倪柝聲之靈、魂、體三部分的救恩觀周復初10. 召會的教會觀點對其發展的影響 劉遠城11. 倪柝聲「十架神學」之研究 郭振宇12. 基督教的組織與宗派形成之論述啟示 張世忠陳建明13. 思想過激者的遭遇:沈嗣莊其人及其思想 曾慶豹14. 信仰關係與地方行政權力的互動:以廣東南鎮 李向平基督教與民間信仰關係為例 劉大為15. 漁夫漁婦的信仰身分建構:青浦漁民天主教徒 朱曉紅信仰生活今昔掠影16. 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播三百年何以失敗:來自 林精華文學的視角17. 干犯第一誡的(不)可能性:東亞基督教史的 陳子仁一個奇象異景18. 臺灣大學生歸信基督之研究 許芳銘蔡瑞益19. 結論: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陳亦蘭周復初

商品規格

書名 / 認識耶穌, 贏得基督: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作者 / 郭承天 周復初
簡介 / 認識耶穌, 贏得基督: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本書為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及臺北市召會共同主辦研討會「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之論文集結出版。第一部「認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801489
ISBN10 / 9865801485
EAN / 9789865801489
誠品26碼 / 2681379799009
頁數 / 40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6.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結論: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陳亦蘭(銘傳大學應用英語系副教授)
周復初(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壹、 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本次研討會是繼2011、2013年所舉行同一系列主題研討會的第三屆,一方面延續前兩屆的重點,繼續探討中國基督教的本土神學思想和信仰實踐的發展。另一方面,這次的主要議題也強調中國基督教的全球發展。例如,有幾篇對聖經漢譯、注釋與詮釋的比較研究是在全球對話的視角下進行的,而中國基督教信仰實踐也有幾篇是與西方的「解放神學」、日本基督教史、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播三百年等之全球化視角下比較探討。本結論除綜述各章之要點,同時為凸顯此全球化之不可逆轉的趨勢,及基督教全球化研究議題之前景,本研究以基督教全球宣教為題,以源自中國本土化又全球化之基督教團體為案例,作為本書的結論。

貳、「全球化」視閾下的聖經漢譯與詮釋研究
中國宗教學者卓新平(2008)指出,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看待宗教問題必須有「全球眼光」,認識和處理國內宗教問題一定要考慮其國際意義及國際影響。對於「全球化」的定義,卓新平(2008:276-277)認為,宗教的「全球性發展」,可以歸入「文化全球化」的範疇。「文化全球化」應從一種多元文化全球流動、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交流這樣的視閾出發(卓新平,2009)。
張志剛在論「基督教中國化」時也提及,思考「國際宗教對話」這一前沿領域所帶來的理論啟發與實踐道路(張志剛,2011)。徐以驊也曾指出,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聖經生產和出口國,但還不具備神學和文化價值,也不具備國際學理對話的充分能力,中國要從宗教資源大國轉變到宗教文化強國(徐以驊,2014a,2014b)。中國的基督徒要在全球化的情境中進行全球對話,聖經文本將是最基本的根據。然而,同一聖經原文文本在翻譯為不同語言後,各國或各語言基督徒所閱讀的譯本文本之間是否存在基本的歧異?可否藉由系統性的研究分析文化和語言特質而讓讀者認知這些歧異?能否藉由認知這些歧異而促進全球相互交流時的溝通對話?因此,聖經漢譯的研究需要有「全球化」的新視閾。
聖經被譯為各種語言的主要目標,就是使讀者在其各自的語境下能充分理解聖經所傳達的內容。不同語言的聖經譯本,由於其語系、語言特質、文化已是不同,若再加上翻譯原則的不同,自然會表現出巨大差異的風貌,甚至使不同聖經譯本的讀者產生不同的理解。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基督徒的國際交流與對話日趨頻繁和必要。不同的聖經譯本對讀者產生之理解上的歧異,將日漸被凸顯出來。
為了中國基督徒能認知不同聖經譯本之間的歧異,中國基督教兩會出版《漢希英逐字五對照新約》(周行義、王建德、祈紹奚、周忠義,2007)和《新約聖經並排版》(2012)可說是提供了「全球化」視閾下研究的基本工具。季劍虹在《漢希英逐字五對照新約》(周行義等,2007)序言說,「我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對弟兄姊妹樹立正確的聖經觀有所幫助。特別是通過對聖經原文的研究,可以使我們發掘出更多的聖經真理,並能在神學觀念上與時俱進---不僅知道這個版本這樣譯,還要知道那個版本又那樣譯。」《新約聖經並排版》(2012)的序言也指出,「本書旨在幫助信徒,透過不同譯本的翻譯,從不同角度理解希臘文新約聖經…一般來講,經文所包含的意思未必能在轉譯到別的文字的過程中完全表達出來;因此,不同的譯本有互補不足的功效。」然而,若非對於漢語、希臘文、和英語,系統性的研究分析各自的文化和語言特質,對於不同譯本之間的歧異,讀者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參、基督教全球宣教的實證
全球化使得人與人之跨國接觸越來越頻繁。早期有關全球化之議題多以經濟為軸心(Herrigton, 2013). 但是,在全球化一詞出現以前的幾個世紀,基督教的宣教士早已跨洋過海,至全球各地從事宣教工作。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根據「國度禱告網」的記載(http://www.kp24-newway.com/),英國差傳統計學家David Barret的發表有關全球宣教的數據,在宗教人口方面,廣義基督徒有23.25億,佔全球人口33%。其中福音派信徒有2.89億,較去年升幅2.25%。基督教信徒的分布以歐洲為最高,其次是拉丁美洲, 接著是非洲及亞洲。信徒的年增率卻以非洲和亞洲最大,分別為1.18%和2.26%。論到宣教人事之派遣,該網指出,除了美國之外,巴西所派遣之人員如今為數最多。
二十世紀初,來自中國福建省福州的倪柝聲,將傳到中國的基督教本土化。到二〇年代中期亦將此本土化的基督教開始對海外宣傳。倪氏職事,自上個世紀五〇年代,經由台灣到東南亞、美洲等地,至今宣教已達全球五大洲。根據夏忠堅牧師所說(陳曉玫,2012),在台灣的地方教會是過去十多年台灣差派宣教人員最多的團體。事實上,論到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宣教的文獻已有很多,但研究中國基督教全球宣教的論文卻極少。為探究這華人本土基督教在全球宣教上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以源自中國之倪柝聲的職事的地方教會為例,透過實證研究,著重在跨文化宣教所面對的實際議題,如跨文化適應、語言和溝通等。本研究方法跳出傳統基督教研究以歷史與文獻分析之模式,採用社會研究方法,並以人為研究對象。在牽涉到人的社會文化議題時,跨文化適應、語言及溝通等議題是不可避免且重要的。 同時,當今相當值得探討的跨文化宣教與基督教全球化之關鍵之一即是宣教人員。基於此,本研究之議題:願景、語言和溝通、跨文化適應,實以微觀角度觀察基督教本土化與全球化現象,近而提供跨文化宣教在實行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