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生育禮俗研究 | 誠品線上

臺南生育禮俗研究

作者 吳建昇/ 陳志昌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南生育禮俗研究:生育禮俗是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由長輩主持各項活動,透過禮俗儀式的神聖性表現展演,家庭成員進而凝聚親密情感,情感受庇護而心靈安定。從社會群體角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生育禮俗是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由長輩主持各項活動,透過禮俗儀式的神聖性表現展演,家庭成員進而凝聚親密情感,情感受庇護而心靈安定。從社會群體角度來看,許許多多的民俗活動,都要靠像家庭這樣的小團體去參與,並透過家庭來展現其民俗意涵。 透過家庭生育禮俗的歷時性觀察,可以看見不變的時間概念及可變的動態社會文化,而這些不變與可變之間,都藉著各式各樣的禮俗來處理銜接。禮俗讓個人或人群在面對生命的轉折及生活的改變時,有規可循,有跡可蹈,有代代傳承習俗可以禮奉遵行,這規矩習俗就是禮俗賴以建構的天人發展常模。 家庭維持運作並不像國家機器這麼結構或制度化,而是以一種相較鬆散及可再塑的存在模式來維持,只要能夠和諧運作,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因應社會的多元變化,家庭禮俗自然會表現出存與變的動態平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吳建昇、陳志昌吳建昇後山台東出生,祖籍台南市將軍區北埔(四埔吳)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曾任台南縣文化局文化資產課課員、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執行秘書現任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主要從事台南地區文史調查相關研究,博士論文為《道光三年以前台江內海及周圍地區歷史變遷之研究》,著有《台南北極殿》、《二鯤鯓砲台》等專書,並著有〈日治以前關廟地區的歷史發展〉、〈清代喜樹地區周圍歷史發展之初探〉等四十餘篇論文,曾主持《後壁崁頂射火馬民俗活動調查計畫》(2018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臺江地區文史資源調查及應用規劃研究(三)(2014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等研究計畫,並參與《新港奉天宮志》、《新營太子宮羅天大醮志》、《七股鄉志》等廟宇鄉鎮聚落志書之撰寫。陳志昌大學念的是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醫院臨床工作浮沉,後轉往臺南大學臺南文化研究所就讀,研究臺灣人民生活及民俗醫療文化。畢業後,在研究領域及公職往來。曾撰寫《東山鄉志》中社會、拓墾篇章,論文作品收錄於《山味、海味、臺灣味:臺灣飲食文化歷史》一書,並有多篇論文發表,曾任教於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國立空中大學。現為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繼續研究生活文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局長序 留下生命禮俗的運作軌跡 作者序 細數養兒育女的文化內涵 吳建昇 作者序 孩子們教會我的事 陳志昌 第一章 前言 一、家禮與風俗概說 二、人際往來編織的社會脈絡 三、人神共力護庇孩幼 第二章 生育禮俗的歷史與地域特色 一、歷史文獻中的臺灣生育禮俗 二、臺南各地域的生育禮俗特色 三、現代生育禮俗的存與變 第三章 生產前後的禮俗 一、婚禮祈願的禮俗 二、出產期的懷胎俗 三、出產期的安產俗 第四章 週歲前的禮俗 一、誕生後禮俗--報酒報喜、三朝洗兒、催(斷)臍 二、誕生後禮俗--謝神、拜公媽、號名、貺禮壓米 三、誕生後禮俗—做月內、滿月、剃頭、四月日、度晬 四、誕生後禮俗—排八字、飼囝習俗禁忌、飼囝歌諺、翕相 五、做四月日 六、做度晬 第五章 十六歲成年前保育風俗 一、孩童期保育風俗內容 二、成年禮風俗 第六章 結論 一、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傳承 二、人情交陪與傳統儀禮 三、天人祈願合一之悠悠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南生育禮俗研究
作者 / 吳建昇 陳志昌
簡介 / 臺南生育禮俗研究:生育禮俗是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由長輩主持各項活動,透過禮俗儀式的神聖性表現展演,家庭成員進而凝聚親密情感,情感受庇護而心靈安定。從社會群體角度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73133
ISBN10 / 9869773133
EAN / 9789869773133
誠品26碼 / 2681808071003
頁數 / 38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臺南市作為臺灣的開發最早區域之一,諸多不同時期及移民,所存留的生育禮俗是日常生活積累堆疊後的文化展現,透過禮品物件、儀式活動、社群,呈現這一個地界上的獨特在地性。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一】
作者序 細數養兒育女的文化內涵 文 / 吳建昇

在臺灣的傳統社會中,對於生命的誕生,從混沌未知開始,就包含著許多人的期待和希望,人們在進行求子傳嗣、敬重胎神、拜契護身等各種儀式活動中,也讓生命一直受到諸神的眷顧與保佑。而自古以來為慶賀寶寶的來臨,無論是「滿月」、「命名」、「度晬」、「貫綰」等,在每項儀式及禮儀之中,其實都蘊含著對新生命無限期許與祝福,期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順利長大,乃至未來成家立業、飛黃騰達。這種由民間約定俗成的傳統生育禮俗,一直是人們遵循的規範與方向,進而形成迎接新生命誕生的生育禮俗,成為富有意義非凡的禮俗文化。至於臺南地區,這是漢人在臺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在日治初期以前向為臺灣首善之區,人文薈萃、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常民文化,在生活、信仰與社會組織都呈現出多元豐富的面貌,保留著歷史相傳下來的各種傳統習俗,這些傳統不僅具有在地特色,可以呈現區域性文化特徵,且其歷史發展與文化現象,也頗能作為臺灣傳統文化的代表。

2014年,當我在執行「臺南市生育禮俗計劃」(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的那一年多,剛好就是兒子從懷孕妊娠,再到生產、滿月、四月、周歲的時候,當時我們就遵循著古禮進行著各種儀式,也謹慎不去觸犯各項禁忌,雖然儀式、禁忌眾多而繁複,卻也有許多富在地性而有趣的地方,且發現到台南各地方也有一些差異。所以在當時就想過將此一研究成果出版,因為這將不僅會是一本介紹民俗文化的書籍,其實也可以是一本有趣的工具書。

這本書的付梓出版,可以說是這一項心願的達成,雖然一部分內容為前述我在2014年所主持「臺南市生育禮俗計劃」的研究成果,不過更多地方是好友陳志昌學棣的田野資料與研究分析,並由其進行全書的編輯整理工作。這本書針對臺南地區的「生育禮俗」,進行詳實且深入的調查研究,藉由盤點臺南地區相關生育禮俗儀式,爬梳整理出其歷史緣由與發展變遷,且能完整呈現出各項儀式與文化現象。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書籍,可以讓我們在細數養兒育女的各項儀式中,一點一點地解析其背後的存在意義與文化內涵。

【自序二】
作者序 孩子們教會我的事 文 /陳志昌

說個不怕大家笑的故事:當我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孩子與母親都關在家裡房間「做月內」。孩子氣質比較親人,所以需要抱著她才願意入睡,還記得我抱著她,輕輕搖晃的唱歌,看著稚嫩的臉龐,想到她以後長大成人婚嫁離家,突然心裡一陣酸,於是就紅了眼眶。然後…我就被孩子的媽媽訕笑,一直笑到現在,孩子都做完「十六歲」,常還被拿出來說嘴。

這段的幾年間,經歷自己及親友孩子的生育禮俗:謝神、拜公媽、號名、貺禮、做月內、滿月、剃頭、四月日、度晬、排八字、飼囝習俗禁忌、飼囝歌諺、翕相、拜契、貫絭、換絭、收驚、拜天公、出姐母亭、脫絭、作十六歲…等。想來自己是駑鈍的學術門外漢,能研究的多半是身邊週遭可見題材,能書寫的往往必須自己親身體驗經歷。不過想想也是不賴,如果不是自己生活中的新生命誕生,觸動了研究的心思,也許對於生育禮俗的感受,端如清風一抹,涼爽吹拂過而不知。因為生活裡禮俗的實踐,觸動追尋的念想,所以才有這十多年來的資料蒐集、觀察思辨後的書寫。某種程度來說,研究者的研究題材與生命歷程,看來可能會有著關聯,書寫成果更是種陳述生命。

感謝大臺南文化研究叢書主編黃文博校長的邀約,更感謝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的提供機會,讓自己可以從歷史、民俗研究的觀點來書寫生命,寫下這段參雜交融個人及這塊土地的生活史,更是寫下孩子們交會我的點滴事。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號名
姓名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稱謂,也是種用來鑑別他我的符號象徵。「姓」是血緣家族對外的標識,是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區分的符號,是人賴以行世不可動的;「名」是對血緣家族內,區分長幼尊卑的稱呼,是親族個人對個人之間劃分的標識,可因不同身分而有新增,是可動的。所以「姓」與「名」可用來稱呼提點人際溝通,而這可動與不可動之間,更蘊藏著人際互動及社會階層關係。正因為一個人的姓名是自誕生後即給予稱呼,民俗上多認為有其需遵守之生育禮俗,因此也存在著一些禁忌與避諱,而這些禁忌與避諱自然演變成對取名時的隱誨及避忌。
傳統漢人社會認為人的誕生,蘊涵著與生俱來的自然力量,依照其出生時間的序位,可以列出生辰四柱,排出八字干支,而這些八字中,各自具有陰陽及五行屬性,這是傳統漢人社會認知的人體小宇宙對比自然大宇宙的思想延伸,而這些思想在後世命理學家建構的理論中,是可以對應到個人的命、運、風水、陰德、讀書、名、相等關係之中。自此一個沒有名字的自然人,將會變成一個有姓有名的社會人,所以「命名」也是生育禮俗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臺灣人如何命名,尤其是針對新生兒命名分類,臺灣慣習研究會出版的《臺灣慣習記事》有簡略提及,新樹〈有關懷孕及分娩之雜話(續)〉一文提到:

命名:為嬰兒命名,多在出生後第三日,或在當日者,並無特別規定之日期,而為其嬰兒命取之名,俗稱乳名(乳名之外,亦有另取命名字者,此係及至幼童初入學,由讀書先生依典故為之撰取者),一般命取乳名似不甚用意,多隨意命取,即所謂:「儘採號」(即隨便取之意)。

新樹觀察到一般民眾在新生兒出生後取乳名的過程,乳名之外,另有入私塾讀書後所取的讀冊名,此一文所敘述的命名方式可見家人對於孩童在家中所使用的乳名命取的隨性態度。對於臺灣人命名新生兒的分類方式,片岡巖列舉7 項,是為依景色、地名、應夢、神托、厭勝、假物、典故等命名方法。鈴木清一郎則將臺灣人命名的方式擴充分成五行命名、倫序命名、觸景命名、指定命名、應夢命名、託庇命名、厭勝命名、型態命名、賦性命名、假物命名、美詞命名或典故命名、照父母希望和其他用意的命名、查媒嫺(女婢)命名等13 細項。相當仔細地將臺灣人的命名進行分類,也可以看到命名上的多元邏輯,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對於臺灣人來說一個名字背後所代表的深厚意義。
1905 年起,臺灣總督府進行戶籍資料及個人調查資料的建檔,對於個人的姓名則擬以簡單化,便於行政管理。1906 年〈臺灣人戶籍申請規則〉頒布後,對於登錄在戶口調查簿中的姓名欄規定是,一人只登記一名,從每人乳名、土名、書名、官章、字、號或別號中,選用一名字登記於戶口調查簿中,以後不得任意更改。特殊情形要更改姓名的,必須是因同名或職業關係,須經本籍地官署許可,才准予更動。日治戶籍法規定嬰兒須於出生10 日內報戶口,採登記單一姓名制,且不易更改。由於姓名用以傳世,茲事體大,臺灣人對新生兒命名的態度出現改變,逐漸出現相當謹慎的做法,因此「為了給嬰兒取個好名,往往要花上半個月或一個月的時間。」
另在臺灣民間的生育習俗中,新生兒的一生命盤排定之後,若遇到命不好的小孩時,則可能取用低俗憎穢的文字,以求厭勝消災,讓小孩可以順利長大。若名字已經取好,但小兒多病「歹育飼28」,則改名也是可行,在黃連發〈兒童與習俗〉一文記載:
歹育飼的孩子是惡鬼病魔所喜愛的對象,如果改一個令人厭惡的名號,鬼魔也會不喜歡而退卻,這是一般人的觀念。⋯⋯。或另取綽號不叫本名,效果都一樣。
這些不好聽的名或綽號,例如:乞食、屎尿、狗屎、豬屎、憨、笨、醜、罔市、罔腰……等,都是生活週遭可見。綜合厭勝命名情形來看,除了是小兒命運欠佳之外,另有一目的是在讓邪神妖魔厭惡閃避,避免殃災,所以也不全然一定是經算命所影響,這種厭勝取名某種程度在當時社會平民之中,已形成一種社會信俗,透過這種臺灣民間生育習俗當中的生活信俗,可以知道不論是五行取名或是厭勝取名,目的均是在寄名避兇,以求孩童順利成長。
有關此一命名文化,較為值得一書的府城地方特色在於臺南白惠文姓名學所帶來的風潮。臺南州廳勸業課書記白玉光在1933 年入東京五聖閣熊崎健翁處研習命理學(包括姓名學),並且在1936 年於臺南市白金町三丁目七番地(今臺南市民族路二段221 號)開設「興運閣」,以「白惠文」為名號,正式以命理選擇術來謀生,後來漸為人知的姓名學僅是掛名批問項目其中之一。經過熊崎健翁的首肯,同年白氏將日文《姓名の神秘》翻譯成漢文《熊崎氏姓名學之神秘》一書,正式將熊崎健翁的姓名學介紹給臺灣民眾。白惠文所開設的興運閣原本僅是臺南市街中一家舖面,在姓名學書籍的出版後,因姓名學獨特的招牌異於臺灣傳統命理術數,又加上他翻譯熊崎氏姓名學書籍傳市,因而聲名大噪。而且白氏的命理選擇術書籍出版後,廣受歡迎,更由於其活躍表現,以往在官場上建立的人脈,此時化為助力,登門垂問者更是絡繹不絕。知名臺語歌手洪一峰(本名洪文路),在他接受訪問時即提及,「一峰」此一藝名,乃由臺南白惠文命理師排命後建議使用。由此不難窺見,白惠文姓名學已在臺南造成相當的風潮,並造成諸多新生兒命名或改名時,皆考量讓算命師一卜,以取得行世趨吉的好名字。
白惠文姓名學內容後來被臺灣民間的農民曆業者所吸收,筆者將白惠文的《熊崎氏姓名學之神秘》「八十一靈動數」比對民曆文本「姓名、商店號字劃吉凶數」的內容,發現民曆受白氏書籍影響甚多。筆者相比較,雖然兩者描述的文字內容稍稍有差異,但是比較之下對1 至81 筆劃的吉凶內容及文字描述卻是相似度相當高。並若就文本的出版時間來看,推測農民曆抄襲白氏姓名學書籍的情形相當明顯,並由農民曆大量流傳的方式,姓名學也就由臺南傳出,逐漸影響各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