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讀寫: 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 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 | 誠品線上

有效讀寫: 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 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

作者 曾世杰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有效讀寫: 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 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 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 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讀寫算?怎樣讓基礎學力逆轉勝? 暖心教授透過理性之眼,感性之心, 帶你用對的方法,走入教育裡的失落環節,陪伴孩子讀出樂趣,學出自信! 新課綱時代,重視跨領域學習,強調加深與加廣, 長文閱讀、思考跨界,儼然已成為21世紀學子必備的重要能力。 然而,觀察教育最前線, 從「Learn to Read(學會閱讀)」到「Read to Learn(用閱讀來學習)」的道路上, 卻並非每個孩子都能一路順遂。 有些孩子可能受限於文化刺激不足,先備知識缺乏,看不懂詞彙, 面對這先天困境,學校可以怎麼有效扶弱,網住每一個孩子? 有些孩子,面對接踵而至的注音符號、英文字母,到中文方塊字, 從低年級開始就學習嚴重受挫,到了國中仍bad與dad分不清; 面對這情形,專家教師或陪讀志工,可以怎麼做? 更有的孩子,從短文閱讀到長文理解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成了看見文字就想逃的「字避」小孩; 面對這類孩子,圖像可以如何助攻,幫助孩子跨越閱讀之壁? 同場加映:有效閱讀實戰錦囊,五堂課拯救「字避」小孩 https: cplink.co UZosbvM6 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 真誠讚譽: 我建議有志翻轉台灣教育者, 無論是老師、家長、教育決策者或非營利組織成員,都應該看這本書。 我期待世杰老師和臺東大學團隊, 以教學實驗檢驗過、有效能的教材教法,能推展到全台灣, 更期待世杰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前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 暖心推薦: 有「世界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爵士, 常談到反敗為勝的教育事例; 在台灣,曾世杰則做給你看,他理直氣壯的說, 即使在偏鄉,就算是弱勢,學生都是可以學習的。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不分貧富網住每一位孩子,是國民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長年蹲點台東與偏鄉,也親自陪伴眾多讀寫困難孩子的曾世杰教授, 透過嚴謹的認知研究,加上極具人文關懷的感性筆觸, 娓娓闡述幫助孩子「從不會讀到順暢讀」、「從討厭讀到喜歡讀」的重要關鍵, 將教學現場內眾多微小卻失落的策略與環節, 傳達給每位關心孩子基礎學力與讀寫發展的大人!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亓 甯(前永齡教育暨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北市普林斯頓國際小學副校長)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游數珠(台東縣卑南國中校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曾世杰花蓮玉里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哲學博士,具備臨床心理師資格,現任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曾任玉里榮民醫院及三軍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臺南大學)副教授,曾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學術專長涵括了中英文閱讀歷程心理學、讀寫障礙與讀寫教育及低成就兒童的補救教學。長年投入閱讀認知歷程研究,嘗試以證據本位的方式,發展有效的讀寫補救教學策略與教材教法。20多年來,致力於學習障礙兒童與文化社經弱勢兒童的教育;他相信「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只要持續在許多小地方改善教與學的效能,就可以提升孩童的讀寫算基本學力,並讓孩子樂在閱讀,愛上學習。曾教授曾參與不同層級教育行政工作,歷練完整。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期間,參與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起草,過程中經常在各級會議、媒體、報章、雜誌,以文字及口頭方式說故事,促成各界對課綱的共識。於國立臺東大學也先後擔任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師範學院院長、教務長、副校長等職。也與校外夥伴合作,曾擔任臺東私立牧心智能發展中心首任董事長、臺灣學習障礙學會、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理事長,以及永齡希望小學臺東教學研發中心主任。 在學術與教學領域成就斐然,曾獲教育學術團體木鐸獎,以及多次獲傑出教學獎肯定。除數十篇的學術期刊論文外,另著有《聲韻覺識、唸名速度與中文閱讀障礙》(心理出版社)、《晨讀10分鐘系列:漫畫語文故事集》《有效讀寫》(親子天下出版);譯有《有效的讀寫教學》《字母拼讀直接教學100課》(心理出版社)。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柯華葳 推薦序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方新舟 推薦序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亓甯 推薦序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劉安婷 推薦序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游數珠 自 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輯一 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 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 公幼不教注音,對弱勢兒童不利 一年級國語課怎麼上? 「還在看漫畫?」 有趣而且切題,圖像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圖像,有助於閱讀理解 基礎閱讀能力很弱的國中生,該怎麼辦? 僅有海綿式的大量閱讀,無法習得核心素養 國高中數學課,當然要用計算機 「洋涇濱英語」不必大驚小怪 用對方法與教材,英語學習自信六週大躍進 做點小改變,專注力大提升 輯二 有效扶弱,邁向素養之路 早期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 比資源不足更根本的教育問題 偏鄉孩子更需要有品質的教學 林老師是孔子 讓最弱勢的學校反敗為勝 永不放棄的教育之心 別讓孩子覺得「我很笨」 不怕丟臉與犯錯,有益學習 幫孩子習得掌控未來的能力 高品質教學背後的經濟學 「相關」不等於「因果」,別冤枉了數位教學 該給李遠哲和李安一樣的數學課嗎? 同班不「同學」,跑班成常態 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 網路世代更需要從真實情境裡找到生命意義 教育,應該定睛在那顆最遙遠的星星上 跋 父親,我的教學楷模

商品規格

書名 / 有效讀寫: 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 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
作者 / 曾世杰
簡介 / 有效讀寫: 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 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面對108課綱席捲而來的「長文閱讀」考驗,想了解新課綱主張「核心素養」背後的教育理念?該如何幫助孩子奠定基礎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036423
ISBN10 / 9575036425
EAN / 9789575036423
誠品26碼 / 2681895022001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讀寫教育專家曾世杰,第一本暖心動人的教育觀察手記。
從「證據本位」與「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
娓娓訴說幫助孩子跨越讀寫之壁、建立基礎學力的重要關鍵。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我二○一六到二○一八年在《親子天下》雜誌上寫的專欄文章,主題都和教育、教學有關,包括一○八課綱、素養、讀寫、弱勢教育等。專欄結束後,有天《親子天下》出版暨產品企劃部的佩芬建議我,也許可以把這些文章中最受關切的主題整理出來,再補上幾篇,就可以單獨成書,以後更容易分享,我被她說服了,就有了這本書。

書的第一部分是「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讀寫算能力是基本人權、是學校教育重點中的重點、所有學習的基礎,也是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這部分的十三篇文章,談的都是我衷心希望家長和老師知道或了解的。讀寫算這麼重要,但不幸的是,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學會。我從自己幫助我家老大克服英文學習困難的故事開始講起,希望傳達的是,再怎麼困難辛苦,都要想辦法、盡全力把孩子的基礎能力帶起來。從幼兒園、低年級就可以開始,用有趣的材料(如漫畫或繪本)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年紀稍大還不會讀書,也不可以放棄。我還試著談一些學習策略及補救教學的成功經驗,希望幫助每一個孩子奠定最基本的學習力。

二○一四至二○一六年,我被借調到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教院),最重要的工作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研發。當時許多關心教育的朋友最重視的問題是,教育現場前後端的差異太大,我們的課程、教學與政策都需要改變,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喜歡學習、願意學習,因此,國教院的課程發展會提出了一些改變現狀的倡議。如同預期,倡議一出,肯定帶來滿天的炮火,書裡第二部分的一些文章,就是我在國教院服務時,為了和社會大眾溝通而寫的。例如,當年有九十幾位中研院院士和兩千多位數學老師連署反對新課綱對高中數學「降必修、增選修」的倡議。我和同仁為此特別跑到溪頭去拜會李遠哲院長,他正在那裡辦吳健雄高中科學營隊。院長給我們一些時間向所有與會的老師說明,他一開場時就說:「最近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該給李安和李遠哲一樣的數學課嗎?』……」哈哈,他忘了那篇文章作者是誰,我只好一上場就招了,我就是那個「有人」,這篇文章就收在本書第二部分。像這樣和教育政策溝通有關的文章,還有國高中數學課該不該用計算機、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等。

但我更希望讀者在第二部分看到弱勢孩子在學校的處境:許多偏遠地區學校因為少了家長的參與,管理及教學出了嚴重的問題,這讓文化刺激不足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雪上加霜,成就低落。但這些都是可能改善的,我試著用三篇文章,分享個別老師、個別學校及一群學校在提升孩子學力上的付出與努力,這群教育夥伴在山巔海角,帶著學生反敗為勝,是最感人的勵志故事。

自序的最後先要謝謝佩芬,若不是她永不止息的給建議、訂進度和催稿,我一定無法在短短時間內改寫、補寫了這麼多篇稿件。林良老師在《國語日報》的「茶話」專欄裡說過:「當有人說再一根稻草就會壓垮他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再丟一袋煤到他背上。」佩芬深諳此道。

再來要感謝幾位幫我寫推薦文的好朋友。感謝柯華葳教授(當年的柯院長)讓我有機會從國家的高度看教育問題,她經常對國教院的同仁講:「不要只是做研究,也要出去溝通啊!」希望這本書能達成她部分的期待。方新舟大哥推薦文的標題是「關懷弱勢,科學救國」,這八字不但是誠致基金會的宗旨,也和本書的基調一致,推薦文裡還有一句他常講的「不難的不做」,對我是最好的期許。

亓甯姐是我們的貴人,她在永齡教育基金會擔任執行長時,慧眼獨具,在一百多所大學裡,找了臺東大學合作,邀請陳淑麗教授和我開始了一系列讀寫補救教學的研發和推廣工作,這本書才會有「反敗為勝學校」的故事可說。安婷以有趣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幾則和我已記不清的互動故事,她很精準的描述了我「看重教學」的特質,也請她原諒我當時急切的溝通方式。

感謝台東縣卑南國中的游數珠校長,她同意我帶著大學生進入學校,對七年級的孩子做英語字母拼讀的補救教學實驗,也清楚記錄下我們的努力和成效。最後我要謝謝臺東大學教育系的陳淑麗教授,她是我學術路上長年的夥伴。我是天馬行空的人,口水多過茶水,要是沒有她的執行力,這一切補救教學的美好故事,都不可能發生。

本書出現多次詩人席慕容老師「柔水終成雕刀」的句子,她的詩本來是詠太魯閣的,那兒整座山是塊大理石,而柔軟的立霧溪,反覆堅持百萬年之後,用點點滴滴的水,雕塑出壯麗的峽谷。教育,就當是這樣的柔軟力量。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
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翻閱這本書,就像作者坐在我對面,跟我說著書中的話語。這是曾世杰。跟他在一起不到兩分鐘,自然而然他就會提起台東孩子的學習狀況。

翻開書,讀者不妨先讀「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這是曾家大兒子的故事。婚後等了八年才喜獲麟兒,卻也發現孩子有教科書上寫的症狀與伴隨而來的學習障礙。一句樂觀的「我和太太都是學教育的」,加上許願「還好他生在我們家,就好好教吧」,但細數這篇裡面的「我不放棄」,可以體會樂觀、許願之後必須付出的努力、挫折與淚水。

這一股氣力,曾教授也帶到偏鄉和弱勢學生身上。

曾教授是第一個讓我明白以學校特色之名,犧牲孩子學習之實的問題。學校以各種特別的活動,看似照顧不會讀的孩子,讓他們發展其他才能,卻剝奪了基礎的讀寫算學習。不會讀有許多成因,家庭是其中之一,但既然是國民教育,學校以及學前教育就要補上家庭之不足。曾教授倡議讓偏鄉弱勢孩子在學前學習注音符號,藉由認符閱讀,透過閱讀增加詞彙量。他和簡淑真教授一起進行教學實驗,效果斐然。

他也講究方法,透過心理學的研究開發記憶的方法,幫助孩子記得字形、字音;設計流暢度的遊戲,讓學童記錄自己閱讀的進展。他又編寫內容貼近原民經驗的教材,讓學童更能體會文字的功能。有一篇阿公喝酒的故事引起原民學童的共鳴,也在我腦中駐留許久。他在教會的課後輔導班教孩童英文,進而帶大學生一起改善國中生的英語拼讀能力。

每一篇都講究有方有法,講求透過實驗,提出有效的學習證據,點出因學習上的進展,燃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世界的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爵士,常談到反敗為勝的教育事例;在台灣,曾世杰則做給你看,他理直氣壯的說,即使在偏鄉,就算是弱勢,學生都是可以學習的。

向來,學者在台北做決定,讓教育部給出一條鞭的行政命令,即使大家對偏鄉都有心改善,但就是少了差別待遇的考量,而未能對症下藥。曾世杰說,學生一坐進教室,每堂課都在消磨動機和自信,這話一點都不超過。讀了這本書,讀者或許會說,因為作者是學教育的,但很多教育人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積極的差別待遇是一種態度,包括不放棄和仔細觀察,嘗試各種方法,學生若沒有進展,再換其他方法。

曾世杰是教授,引經據典,說理論,做研究,提證據,在乎錯誤概念是否被糾正。他是老師,反覆說明有關係不代表是因果,以各種事例幫助讀者理解;在乎個別差異,因而仔細觀察學童和師培生,提出因應做法去改變教學,使學生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他更是暖男,疼惜每一位孩子,要他們在立足點上獲得公平公義的對待;當回顧自己在這條教育長路上的足跡,他則在書末把這一切歸功於他的楷模─同樣也是教師的父親。

曾教授第一本面對大眾的教育觀察文集,誠摯推薦給關心教育,希望拉起每一位孩子的你!

【推薦序二】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
方新舟(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二○一五年,曾世杰老師在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時,邀請我加入國家課程發展會。經過一年多的互動,我深深佩服他用科學精神來推動各項業務,而且一直都關心著弱勢孩子的教育,這和誠致教育基金會「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完全一致,因此,在他離開國教院回任臺東大學後,我邀請他成為基金會的董事。從此,我們展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世杰老師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科學家。他始終相信提升教育品質要以科學為本,要用證據本位做決定。他多年來推動很多新政策、新想法、新做法,有些立即被接受(例如早期教育),但是有些遭到很大反彈(例如在國高中使用計算機、在幼兒園教注音符號等)。無論反對的是中研院院士、不同領域的學者或一般家長,他都平靜、不厭其煩的回覆與說明,希望讓更多人接受他的解決方案,也接受用科學方法檢驗教學品質。

這讓我想起二○一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全世界「有超過七億的人口,僅仰賴極低所得過活,而每年約有五百萬名未滿五歲的兒童死於疾病,這些疾病只需要便宜的療程,即可治療和預防。」但是出於種種原因,這些窮人接受疫苗注射的比率很低,使用乾淨用水的比率也很低。這三位經濟學家創立一個「貧窮行動實驗室」,用各種不同方法來實驗解決方法的有效性,例如,用快閃診所提高疫苗接種率。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實驗、失敗、再實驗,好幾千萬人的生活獲得改善。

誠致教育基金會這幾年專注在KIST公辦民營學校的經營。我們知道教育品質問題就像貧窮問題,不可能找到速效藥,需要把問題拆解為上百個小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後,才有機會翻轉偏鄉孩子的命運。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但如同誠致教育基金會的信念─「不難的不做」,世杰老師在書中所講偏鄉教育的故事,我想沒有一件是容易的,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和感動。

我建議有志翻轉台灣教育者,無論老師、家長、教育決策者或非營利組織成員,都應該看這本書。我期待,世杰老師和臺東大學團隊以教學實驗檢驗過、有效能的教材教法,能推展到全台灣;但我更期待,世杰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能夠被更多人看見。教育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爭議,如果各界不只作理念的討論,更可以實際走進現場,拿出證據來互相說服,這樣想出更好的方法,我們就能加速提升台灣的教育。

【推薦序三】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
亓甯(台北市私立普林思頓國際小學副校長/前永齡教育暨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本書有許多精采的教育論述,但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那幾篇關於弱勢低成就兒童反敗為勝的故事─因為曾經親身參與,閱讀初稿之際,那幾所山巔海角學校孩子的笑臉,仍依稀在我心頭浮現。

二○○六年,我擔下永齡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一職,在台東豐榮國小認識了帶領大學生進行國語文補救教學的國立臺東大學陳淑麗老師。在了解這套補救教學系統後,我如獲至寶,當時便下定決心:「如果永齡要踏入補救教學公益領域,我們一定要跟臺東大學合作!」後來才知道,當時淑麗老師所使用教材的課文,就是世杰老師寫的。

二○○七年,永齡在臺東大學成立「永齡國語文教學研發中心」,淑麗、世杰老師接力兼任中心主任,投入研發「證據本位的補救教材」及「有效能的執行模式」。幾年下來,這個中心陸續開發了包括教案、教具、學習單、評量的國小國語文補救教材,並發展了監控系統,以及師資培育與教學督導系統。後來永齡希望小學的「弱勢學童課輔計畫」,之所以能在全國各縣市近三百所國小順利展開,研發中心的具體成果,是我們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本書還提到二○○九年,我們在台東五所國小所進行的「反敗為勝」計畫。這個長達三年的教學實驗,除了提供低成就學童外加式的補救教學外,還協助全校老師把普通班的語文教學精緻化。感謝當時參與的國小老師,全力以赴參加研習、學習新的教材教法、接受專家教師入班協助,並在校內推動大量閱讀,使學生的進展均有數據可考。

二○一二年更展開長征,將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新光國小納入計畫之列,學校五十個泰雅部落孩子,原本學科PR值遙遙落後於全國常模,學期初全校國語文通過教育部科技化評量的比例,只有五一%;在介入輔導後,全校老師參與永齡的師資培訓,開始採用永齡教材,執行了一個學期,全校通過率竟高達七三%。甚至在二○一四年,新光國小在全國各縣市近四十餘所參選學校中,更獲得教育部全國補救教學績優團隊的「特優獎」!

在教育的志業上,我發現成功關鍵,就是本書中一再強調的,一是「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二是「績效責任制」(accountability)的管理,第三個關鍵則是「執行時的彈性」。非常感謝這一路走來,有世杰老師的指導與陪伴。我非常喜歡老師說過的兩句話:「生命短暫,做重要的事」與「擁抱錯誤、不怕丟臉」。這提醒了我,要有智慧的抉擇,並且勇敢前行。

今年初,亓甯有幸由公益組織進入學校擔任管理工作,期待自己能在世杰老師分享的理念下,能為孩子提供高品質、可檢驗成效的教育環境。

大力推薦這本對我幫助很大的好書。

【推薦序四】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兼董事長)

我想先用一個小故事,來分享我所認識的曾老師。

大約在六年前,我們剛送出第一屆TFT老師後沒幾個禮拜,收到了一則來自曾老師的短訊,訊息裡用直接帶點急迫感的口吻寫著,希望我們盡快找時間跟他討論TFT老師的補救教學成效。當時我與曾老師有短暫一面之緣,只知道他的頭銜是「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好生緊張,想說到底出了什麼大事,得讓副院長親自關心我們這個剛剛創始的小團隊。

我急忙約了時間,來到副院長辦公室。相談後才知道,原來曾老師因熟識台東,因緣際會聽說幾位在台東的TFT老師,在補救教學上碰到瓶頸,非常希望我們要能看見問題、找到好的解方。走出辦公室後,我與夥伴相視而笑,一方面是鬆了口氣,原來並沒出什麼「大事」;二方面是覺得奇妙,怎麼這位「副院長」跟我們想像中的「官方」一點都不一樣:他對於教學的熱情、對於弱勢孩子的關心無比真誠,真誠到甚至有些急性子,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確保學生獲得好的對待與良好教育品質的機會─即使是當時只有能力派出四位老師去台東的TFT。

這些年來,曾老師的這份熱情與真誠的關心未曾減少,他的行動也從不受限於頭銜:他親自參與TFT的年度策略會議,為組織發展方向提供重要意見;他協助TFT找到第三方研究團隊,用客觀的證據檢視計畫成效;他擔任誠致基金會的董事,協助偏鄉小校轉型KIST公辦民營學校;在遇到困難時提供專業的建議,在有進展時他也會開心的與大家一同慶賀。

不久前,他與臺東大學教育系教授陳淑麗老師,邀請我前往台東跟學生進行一場分享。其實當天老師早有要務在身,但仍堅持趕到、請我吃午餐,不只聊工作,更是關心我「這個人」。在曾老師身上,我看見的不只是教育專業,還有一份極難得「回轉像孩子」的初心,以及內外一致、活出極為豐盛且不吝給予的生命。

因此,聽到曾老師新書即將出版,我是打從心底期待,期待有更多人得到祝福,如同老師一直祝福著我、TFT,以及許許多多的學生。

能為這本新書推薦,是我極大的榮幸。

【推薦序五】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
游數珠(台東縣卑南國中校長)

曾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教授,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而且長期關注國中小教育。他絕不泛泛空談,他總是在設計、實驗各種的教學模式。

本書「六週讓國中生學習英語自信大增」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卑南國中。

二○一六年,曾老師「自投羅網」來找我,說希望能帶大學生為七年級的孩子做英語字母拼讀的補救教學,我們當然歡迎之至。我們的孩子,絕大多數來自市郊弱勢的背景,有些還因家庭變故,被安置在學校附近的機構裡。英語學習成就和家庭背景息息相關,他們英語能力弱,好像也不意外。但國中英語課的時數不多,一個老師要面對二十幾個學生,要把每一個都帶上來,實在有困難。

補救場地就在校長室旁的教室進行。我看到,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大學生,根據設計完善的教材,一步一步的教,孩子就亦步亦趨的學;而每次的小小進步,一再一再的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機和自信。晨間琅琅跟讀、齊讀的讀書聲,成了卑南最美麗的風景。才一個半月,十八次教學,這些最困難的孩子,居然就學會了字母拼讀。

終於親眼見到曾老師一直強調的「證據本位的有效教學」是怎麼回事。原本很難想像的事,在我眼前發生了。

我非常贊成本書的主張─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是永不褪流行的課程基石。我覺得國民教育有責任把孩子們這些基本功打好,因此教師需要不斷裝備自己,精進自己,提供高品質的教學,這是基本人權,也是孩子未來安身立命的基礎。

「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這是曾老師影響我很深的一句話:在很多小地方點滴努力,反覆與堅持之後,孩子終能雕塑成材,這就是教育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一】
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一九九四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在醫院雙手顫抖的從護理師手上接下揚,我和淑真的第一個孩子。結婚八年沒有喜訊,在我們以為不會有孩子之後,上帝給了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揚滿月後,我才在他身上發現大片的咖啡牛奶斑。小腿、大腿上的斑比較大塊,腕上、臉上的比較小。我知道這是神經纖維瘤的症狀─神經纖維瘤是一種良性瘤。除了大眾熟悉的「象人」之外,它還經常伴隨著學習障礙及注意力缺陷過動。醫生說,只能禱告他不會發病。此外,家族史的證據也支持揚是學習障礙的高危險群。他的表哥有明顯的妥瑞氏症,合併著動作及聲音的抽搐、有嚴重的閱讀困難和續發的拒學症狀。我和太太都是學教育的,「還好他生在我們家,就好好教吧!」我們下定決心,以早期介入,預防最可能出現的讀寫障礙。

從揚很小開始,我就大量說故事:我自己的故事,阿公阿嬤的故事等等,睡前無故事不睡。繪本共讀更是從無字書到《小黑捉迷藏》、《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爸爸不見了》……入小學前,他就認識了約三百個方塊字。入學後,我還是持續讀故事,李志清的漫畫版《射鵰英雄傳》是他最喜歡的一部。

小一學注音,揚的困難還是出現了─他ㄅㄆ、ㄉㄊ、ㄍㄎ的區辨困難、二三聲和ㄢㄣㄤㄥ的區辨都有困難,這些困難一直持續到國小畢業。(當時台東縣升國中的孩子,都要接受國語和數學的能力檢測,揚國語九十二分,被扣的分數,都是注音。)到了中年級,揚識字解碼的困難益發清楚。他朗讀緩慢、跳字、跳行、漏字、換字。他經常把目標字唸成語義近似的字:「開封街」唸成「封閉街」、「說」唸成「話」、「屋子」唸成「房子」、「機」唸成「車」、「屏息」唸成「憋氣」,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把「螞蟥」唸成「蟻后」。還好,他小時候接觸過的故事夠多,腦袋裡的背景知識還算豐富,可以靠著這些先備知識和理解力來克服解碼的困難。但是另一個更大的難題來了─英語。

揚幼稚園時就有英語課,進了國小,一年級就有一節英語。看字讀音和拼字難倒了揚。他說,他最不喜歡的課,第一名就是英語。

我那時還不知道英語怎麼教,只要求強記。每天叫他背三個課本的單字,有一次目標字之一是 kitchen,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背,再來是聽寫,我說中文他寫英文。我說「廚房」,結果他寫給我的是 cook,我看了大為訝異,你不是剛剛才背嗎?我又問那 cook 怎麼唸?他搖搖頭,不會唸。這種錯誤是「基於意義近似的錯誤」,我判斷,他把英文當成漢字在學,硬記英文字的字形,這樣當然學不會。

我不放棄。那時每週五晚上我們家有教會的查經班,大人查經,我就把七、八個小朋友聚在一起,我彈吉他,教唱簡單的英語詩歌。有多簡單?有一首歌,只有兩句話 God is so good. He is so good to me. 第一次教唱,我就發現孩子裡,只有揚眼睛沒辦法跟著看壁報上的歌詞。我拿了一支棒子,把它交給揚說,我們唱歌的時候,請你幫大家指著歌詞。揚不肯,我稍微強迫一下,他牛脾氣來了,就是不肯,我只好另外找一個無辜的小朋友來指。等大家都回家了,揚才淚眼盈眶的告訴我:「我根本就不知道你們唱到哪裡啊。」

我不放棄。於是,每次小朋友來之前,我就讓揚一邊聽CD,一邊預習歌詞。有一次,小朋友快來了,我看到揚拿著歌詞,坐在地板上聽CD,哭得肩膀起伏不停,我問怎麼啦?他指著在旁邊走來走去、小他五歲的弟弟子安說:「都是他啦!」他怎麼了?「他在這裡走來走去……他就會了啦。」
有困難和沒困難,差異原來會大到這種程度。

我仍然不放棄。升五年級的暑假,我每天都要他背幾個單字。他的表現很差,但我要求很嚴。有一天他背單字背了很久,我問好幾次:「你好了沒?」我的聲音愈來愈大,最後不耐煩了,問:「你到底好了沒?」他才虛虛的說了一聲「好了啦」。我在餐桌上,說出一個一個單字,要他寫在一張紙上,他趴在桌下聽寫。考完,交了卷他就跑到客廳去了。

我在餐桌上改了他的卷子。出我意料之外的,這次他八個單字都對了,一個拼錯的也沒有。我很高興,笑著叫他:「揚,你過來……」他沒有過來,也沒回應我,我又叫了一次:「揚吔……」他還是沒過來。我往客廳一看,他杵在那兒,遠遠看著我,臉上表情複雜。

「你這次考一百分吔,你看。」我向他走去,邊走邊說:「我知道你覺得英語很難,可是,每天每天努力,這不是進步了嗎?」

子揚站在那兒猛搖頭,眼淚滾滾而下,我過去抱他,他把我推開了,還是不停的哭泣。不知所措的我,心頭突然浮起了另一個可能。

我走回餐桌,蹲下來一看,在白色的桌腳上,看到用鉛筆寫的小抄,八個單字,都寫在上面。
我回頭看著揚,自己的眼淚也掉了下來。揚知道作弊是不可以的,但是爸爸逼的這麼緊,他又學的慢,除了作弊,好像沒有別的選擇。現在他拿了滿分,糟了,爸爸很高興,要稱讚他要抱他了。他知道這樣做不值得稱讚,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站在原地哭了起來。

對兒子該學會的,我絕對不放棄。

二○○六年我休假研究,申請到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當交換學者。

「揚,我們全家都要去美國喔,你也去那裡,可以念美國的小學。」我告訴兒子。

「可不可以你們去就好了?我可以住隔壁祝媽媽家。」揚低聲回答。

「你為什麼不去呢?」我問。

「美國不是都講英文嗎?可是我是英文白痴啊。」

我們還是全家到了美國。我讓揚重讀小學五年級。入學前的英語安置測驗,揚進測驗室一分鐘就出來了─無可測量的英語能力,一切從頭開始。美國的政策對外國兒童非常友善,他就讀的 Greer 小學,每一班都有助理老師可以協助不懂英文的學生。除此,五年級共有十八位外國學生,學校為這些學生安排了每天一節的英文課,Madigan 老師做差異化教學,把學生依能力分成高、中、低三組,揚當然是低組。而且,這些服務全部都是免費的。

這時候,我們遇到一個「貴人」。揚第一天從學校回來,就氣極敗壞的問我:「爸,什麼是獨立的國家?」他說:「我們班有個叫 William 的小朋友,是北京來的,已經來兩年了,會講中文。他一知道我是台灣來的,就說:『你不能說你是台灣來的啊,台灣又不是獨立的國家!是中國的一部分!』爸,什麼是獨立的國家?」

要向沒有政治意識的小孩說明什麼是獨立的國家,還真不容易。但揚很容易就認定 William 態度不友善,揚非常生氣的說:「我一定要拚過他,一定要拚過他!」我從來沒看過揚有這麼強的學習動機,就戲稱 William 是子揚學英語的貴人。

在美國時,我從三方面的努力幫助子揚的學習。

第一,幫助學校適應:我跟揚的導師商量,進班觀課半天,把導師最常用的教學指令記錄下來,這是使用率最高,最直接影響學校適應的詞彙學習,也是我要幫揚的第一個功課。

第二,問清楚進度後,我跟老師借了全套的課本。每天子揚回家,我就先預習明天他要上的課。例如,明天社會科要講獨立戰爭,我今晚就把課本內容先講給他聽,並整理出重點的單字,要他背。這樣,他明天上課時,才能抓到一鱗半爪,上課才不會茫然不知所措,浪費時間。

第三,幫助揚看到自己的進展:我買了許多單字卡,比名片稍大,有一角打了個圓孔,可以用金屬環把一疊卡片串起來。揚每天學到的每一個單字,都請他自己寫在卡片上,正面上只寫出單字,如 suicide,背面隨便他寫中文或英文的解釋、相似字或例句,例如「自殺;pesticide 殺蟲劑」。單字卡放在一個紙盒裡,每天要拿來給我考一次試。我的要求是,在只呈現正面的狀況下,能正確唸出單字,並說出卡片背後他自己寫的提示,拼音我倒沒有很要求。紙盒用隔板分成三區,單字卡只要連續答對三次,就放第二區,連續答對五次就放到第三區。這個簡單的進展監控,讓揚用眼睛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揚非常吃這一套,很努力背單字,累積字卡。

這樣算起來,週一到週五,揚在學校六個小時,回家後,我又加兩個小時,其中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教字母拼讀。他每天至少有八個小時浸在英語裡。而且,他下課後在村子裡玩,全村的小朋友母語約有五十種,韓國、中國、波蘭、美國、烏克蘭、蒙古、日本、孟加拉……,英語是唯一共同的語言,揚在家在學校學的,當然都是最常用的詞彙,才剛學,就到處派得上用場,所以學得非常快。而且,學校每週有一節圖書館課,英文老師和圖書館員合作,介紹程度適當的童書給小朋友看。

到美國三個月,單字卡一張一張背起來了,紙盒裡的卡片已經半滿。子揚因為明顯進步,被 Madigan 老師調到第二組,從此不必再和 William 同組。William一直在問揚:「David,你的英語為什麼進步這麼快?」揚有點得意。

過了聖誕節,進入第二學期,揚很努力爭取到畢業音樂劇裡一個漁夫的角色,整天在家裡練台詞。Madigan 老師給他的童書,字愈來愈多,圖愈來愈少。有一天,我看到他在沙發上看少年小說,自己笑得吱吱咯咯的,那本書的書名叫《Max Malone makes a million》,裡頭一張圖片也沒有。事隔這麼多年我居然還記得這本書,可見我當時有多驚喜。看著他笑得東倒西歪,我心裡知道,他的難關過了。下學期過了一半,英語班老師把他調到能力最好的第一組,畢業典禮那天,Madigan 特別頒了獎給子揚,說她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努力的孩子。

子揚回台灣後,進入台東的東海國中,一年級時,參加跨年級的英文朗讀比賽,拿了全校第一名。有一次教會的活動,我開福音車載著滿車的國高中生去郊遊,我聽到有一個小朋友在問:「揚,要怎樣念書,英文才會跟你一樣強?」

我尖起耳朵聽揚怎麼說。

揚說:「其實,你要是跟我花一樣多的時間,你一定比我更強。」

我覺得揚的回答真好。這個答案和我心中那一句話若合符節─「量變造成質變,柔水終成雕刀。」水是柔軟的,在反覆與堅持之後,水也可以將大理石雕塑成鬼斧神工的美景。這就是教育。

寫於子揚二十二歲生日

【後記】一、揚週歲時,曾經短暫出現妥瑞症的主要症狀─臉部的抽搐,但不久後就消失了。我和淑真很擔心的神經纖維瘤,感謝上帝,一直都沒有出現。二、揚十九歲時,多益考了九百一十五分。

【內文試閱二】
「還在看漫畫?」

我從小愛看漫畫,「惡習」至今未改。都當了大學老師,還經常帶著孩子去某餐廳吃飯,只因那家餐廳有一壁的漫畫書。

我家老大小時候閱讀困難,我為他訂了一套《射鵰英雄傳》的漫畫版,一個月出一本。我一頁頁讀給他聽,故事聽懂了之後,再來是輪讀:你左頁、我右頁;或你當郭靖,我當黃蓉。讀完一冊,他就巴巴的期待下一本的出版。他今天當了律師,還經常上網看漫畫,都是我「害的」。

有趣的是,大多數的父母師長,都不喜歡、甚至禁止孩子看漫畫,大人常罵:「還在看漫畫,你不會看點正書嗎?」蛤?漫畫不是正書?這我當然不服氣。您知道嗎,文化部一份出版產業調查的報告指出,台灣出版的新書類型中,連續三年,第一名是考試用書,第二名就是漫畫。漫畫的出版量遠遠超越小說、童書、文學、電腦等其他類書籍,可見吾道不孤。

二○一六到二○一八年,我申請了科技部的研究專案,開始設計實驗、試著撰寫一些故事,並邀請專業畫家繪製漫畫,以探討漫畫對兒童閱讀理解的影響。

我所撰寫的漫畫腳本和一般的市售漫畫有以下的不同:

一、強調閱讀學習:希望小朋友在閱讀過這些故事後,不只是「好過癮」,也扎扎實實提升了讀寫能力。例如,文章裡的生字、新詞會在同一篇或跨篇重複出現,好讓小朋友不知不覺中習得生字和新詞。每一則故事也都設計了閱讀後的練習本,以評量兒童的流暢性和閱讀理解,並增進讀寫相關能力。

二、強調難度控制:我們透過各種文字語料庫的工具,把字詞難度(主要是每個字與詞在一般閱讀中出現的頻次)及文章難度控制在國小中年級,而且,由易而難排列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希望這是一個「低指導式」的讀寫材料,沒有教學專業的爸爸、媽媽、志工阿姨都可以指導孩子學習。

三、強調真實故事:高年級的大孩子對漫畫也會感興趣,但若內容是如「爸爸不見了」或「小金魚逃走了」的低年級文本,大孩子一定會有「怎麼叫我讀這種幼稚的東西?」的被羞辱感。為了照顧大孩子閱讀時的自尊心,我選的故事都是現代社會或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只要是真實故事,即使以簡單的文詞寫成,大孩子讀起來也不致於有羞辱感。

四、強調趣味:腳本均改寫自各種有趣、感人、勵志或驚奇的真實故事。例如,有個到大飯店實習的大學生,居然在主管面前說:「我刷的馬桶最乾淨了。」然後,他就舀了一杯馬桶水,當場喝下去。又例如,忠犬小八不知道主人已經過世不會回來了,每天仍準時到電車站等牠的主人,等了十年,最後倒在車站死去。我希望這些故事的張力,可以提高孩子們閱讀時的興趣、專注力與同理心,不但想再讀下一篇,而且想要分享給同儕。

漫畫書編好了,我們開始了教學實驗研究,結果非常正向。第一,不出所料,所有參與教學實驗的兒童,都喜歡漫畫課本;第二,對閱讀能力尚在發展的兒童,有漫畫,他們的閱讀理解分數提升了二六%;第三,這個提升的效果,發生在提取表面訊息、統整與解釋兩個閱讀層次上。

二○一九年,我們的研究先在印度的亞洲讀寫學會年會中發表,備受研討會中最大咖的芬蘭學者海奇.立亭能(Heikki Lyytinen)的青睞,他殷殷垂詢,最後乾脆站在我們海報前幫忙解說。此外,一位穿著紗麗、額心點著紅點的印度學者和我們談了老半天,她離開前告訴我:「我從來不准我的兒子們看漫畫,看來我是錯怪漫畫了。」我這才知道,對漫畫的誤解是跨文化的。二○二○年四月,這個研究結果被科技部評選為第一級的教育學術刊物─《課程與教學季刊》接受,漫畫終於走進了象牙塔。

還不只如此,這本「漫畫書」中的部分課次還被當成國語文教材,臺東大學教育系陳淑麗教授為之發展了「差異化教學」的詳細教案,新北、台南、花蓮、台東的幾位中年級老師幫忙執行教學介入實驗,一個學期之後,小朋友的識字、寫字和閱讀理解大幅進步。一位參與的老師告訴我,她班上有個小朋友,平時找各種理由不寫功課,這次居然會在課外時間,主動向老師要求寫習作。「奇怪,這些風景,我怎麼在正規課程中都看不見?」她說。

這些來自小朋友、老師、和學術界的回饋讓我們非常興奮,研發的結果除了幫漫畫「刷洗罪名」之外,還有推廣的價值。原來,漫畫可以是一種引起閱讀動機及促進閱讀理解的好媒介,這對小朋友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