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的阿德勒: 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
作者 | 溫美玉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教室裡的阿德勒: 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全台最大教師自主成立的專業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立者溫美玉,近30年教學路上的真情告白,首度完整披露!總是活力滿 |
作者 | 溫美玉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教室裡的阿德勒: 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全台最大教師自主成立的專業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立者溫美玉,近30年教學路上的真情告白,首度完整披露!總是活力滿 |
內容簡介 全台最大教師自主成立的專業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立者溫美玉,近30年教學路上的真情告白,首度完整披露!◎特色1:創新教學名師,回首教學來時路的真誠之作。從教師個人信念、師生校園生活,到親師生如何開啟信任之門,真實呈現初任教師到資深教師的百轉千迴與心路歷程。◎特色2:貼近校園的現場故事,務實的班級經營分享,不只心法更有處理方法。外掃區為什麼總是掃不乾淨?孩子直接在班上跟你挑釁,你怎麼處理?在寫孩子聯絡簿之前,老師還能做什麼贏得家長信任?以師生相處與親師溝通情境為示範,溫美玉老師用實際的步驟與做法,分享如何經營一間「有溫度的教室」。◎特色3:以自身職場生活歷練為基底,詮釋阿德勒理念對人生態度的影響。阿德勒理論被稱為是「勇氣的心理學」,鼓舞了許多在職場上正面臨挫折與低潮的工作者。作者以第一線的基層教師的實際職場歷練為基底,分享如何將理論精髓轉化為自身處世智慧、追求自我實現的人生態度。總是活力滿滿的溫美玉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好老師,更是與家長同行的好夥伴,她傾聽孩子的心聲與需要,她面對家長的焦心與困擾,陪伴他們一起迎向挑戰,解決困難。在背後一路支持她、鼓舞她的心法是什麼?是阿德勒。學生沒寫作業,老師該怎麼辦?考試沒有用尺畫線,到底該不該扣分?老師/家長邀請我加入親師Line群組,該不該加入?從回首初衷的教育信念、校園中俯拾可見的生活日常,到矛盾難解的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透過創新教學名師溫美玉的詮釋,看似艱澀的阿德勒理論,也能轉化為你我都可應用的處事智慧。 生命中難免遭遇挫折,如何化解挫敗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課題。溫美玉老師從學生時代,便深受心理學三大巨擘之一的阿德勒吸引與鼓舞,如今更將之轉化整理為「人生三角柱」心法,自己與孩子均受用無窮。透過「初心」、「成長」、「思辨」、「信任」四大篇章,她分享如何將體會到阿德勒理論,運用於自我成長、班級經營與親師互動中,化困境為助力,將負面情緒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小,轉而專注於如何解決問題的「人生三角柱」上。這包括了──揮別「可憐的我」:走出「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這麼倒楣?」的自怨自艾;認識「可惡的他」:了解「都是他害的」、「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變成這樣」的怒氣與不滿,是我們的「第二情緒」在作祟。在抱怨過後,如何仍能平心靜氣聆聽對方的想法?一起想想「接下來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如何正視問題,快刀斬亂麻整理出行動方法,把焦點集中於解決問題、化解紛爭。 本書是溫老師在教學實戰、班級經營上,詮釋並運用阿德勒心法的經驗分享與真情告白。她如實剖析自己擔任第一線基層教師的內心轉折,用「先談溫度、再談制度」的心態處理人際衝突與紛爭示範了如何透過「人生三角柱」,鼓勵自己也引導孩子,整理情緒,面對困境,以勇氣迎向難題的人生態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溫美玉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溫老師備課Party」社群創立者,也是「非讀BOOK──臺南愛讀冊」電視節目主持人,《親子天下》翻轉教育、104職涯社群,以及好鄰居文教基金會等駐站專欄作家。 喜歡創新教學,從早到晚都在發想,今天所想與明天上課內容常常不一樣,認為教學像極了一場冒險,一場奇異卻值得期待的旅程。 如此即興不講規律,卻引發一幕幕精采的教學對話,也引來同好一帖又一帖的教學實錄,一則又一則的教材解構賞析,以及溫暖動人的師生互動。猶如音符般的教學點滴,在歲月不盡然靜好下,譜成了「溫老師備課Party」一頁一頁不朽的美麗傳奇。 走過教育浪潮的寒冬、燠熱、風雨,曾經以為教室裡的荒涼頹圮,卻彷彿在天涯盡頭遇見休憩所在。欣喜此生在教育殿堂之中,讓無數孤單的身影能交疊相依。在教學的春秋大業前,期待搭一座舞台,為這片美好的土地略盡綿薄。推廣閱讀寫作教學多年,演講深受家長、老師歡迎,現場教學的功力深厚,說學逗唱又具深度與內涵,是孩子眼中的魔法老師。著有《溫美玉備課趴──情緒表達與寫作的雙卡教學實錄》、《溫美玉備課趴2──閱讀理解與延伸寫作的五卡教學實錄》,與為孩子搭建表達鷹架的《情緒寶盒》、《五卡寶盒》(以上為親子天下出版);以及《溫美玉老師的祕密武器──班級經營與寫作》、《溫美玉老師的祕密武器2──我們五年級,全班寫小說》、《溫美玉老師的祕密武器3:一年級ㄅㄆㄇ故事寫手──我手寫我口》和《溫美玉老師的祕密武器4:神奇三秒教》(以上為天衛出版)。
產品目錄 自序 在愛與智慧的教育路上,與阿德勒同行輯一 初心回首踏上教育路的百轉千迴,那些讓我更加圓融練達的生命體悟接納自我 承認吧,老師也會偏心!透視情緒 生氣,其實只是你的「第二情緒」人情互動 不跟同事一國,會被討厭嗎?改寫定義 輸贏的球,由你決定!自我評價 那些鼓舞我,繼續堅持下去的「獎」……我的班級經營心法: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成長輯二 成長每個困頓與關卡,都可以是讓自己更圓融、孩子更成熟的契機處事態度 人生三角柱,讓告狀變有解處世態度 一件無主外套,背後蘊藏的人生圓滿術輸家物語 換個角度面對失敗,也是另一種成功認識自己 模範生不是人,是一件事做事方法 無邊落木蕭蕭下,外掃士氣低低落我的班級經營心法:別執著表象,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分數迷思 孩子月考寫不完,你會讓他繼續寫嗎?我的班級經營迴響:來自家長的一封信分數迷思 沒有用尺畫線,該扣分嗎?融合教育 慢飛天使在我班適性學習 孩子,你學不會是溫老師的錯!我的班級經營心法:引導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精進學習 善用長假,讓孩子長出自主學習的翅膀溫馨小提醒:長假的學習崩壞陷阱,孩子中了幾項?輯三 思辨校園中那不大不小的紛擾衝突,都可以是真理愈辯愈明的思考練習考試作弊 只有對考試分數的寬容,沒有對作弊行為的縱容不告而取 孩子擅自拿走他人物品、錢財,怎麼辦?班級經營心法:我的情緒自白書人際糾紛 SOS,撲滅嫉妒之火!物權糾紛 直搗「自私」核心,終結「告狀與報復」的惡循環外掃風暴 孩子犯了錯,先別任由情緒發作擅出校園 與其盲目恐懼,不如讓孩子學會自保不寫作業 換個角度,來看「做功課」這件事班級經營心法:孩子都熱愛的「免死金牌」學生挑釁 學生當眾反駁老師,如何聰明化解?輯四 信任敞開心房,親師生的交流可以是美好的樂章三方溝通 來!玩一場知性感性兼具的班親會班級經營心法:家長對另類班親會的迴響親師關係 為什麼家長要對溫老師這麼好?親師溝通 當親師「賴」在一起班級經營心法:這樣做,每個孩子像老師的心頭寶親師溝通 我跟家長槓上了,怎麼辦?親師衝突 創新的老師被打槍,如何是好?角色轉換 寶貝,來幫老師的教學表現打個分數吧跋 沒有分數的教室,還有什麼競爭力?(王智琪)
書名 / | 教室裡的阿德勒: 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 |
---|---|
作者 / | 溫美玉 |
簡介 / | 教室裡的阿德勒: 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全台最大教師自主成立的專業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立者溫美玉,近30年教學路上的真情告白,首度完整披露!總是活力滿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484466 |
ISBN10 / | 9869484468 |
EAN / | 9789869484466 |
誠品26碼 / | 2681460158005 |
頁數 / | 25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自序】在愛與智慧的教育路上,與阿德勒同行 文|溫美玉
這本書是給自己的五十歲生日禮物,也是向過往被我傷害過的孩子「贖罪」的書,更是獻給我的恩師吳英長老師的最敬禮──是他,讓我在還年輕的時候就認識了阿德勒。雖然至今依然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這些心理學的智慧,卻不時在我遭受挫折與痛苦時「彷彿若有光」的提醒我,只要願意再往前走,黑暗終究會遠去。
*誰沒有不堪的過去,請舉手!
我常開玩笑跟老師說,等我退休就要著手來寫《溫老師犯下的100個錯》,雖然表面語氣戲謔,內在卻翻攪難平。因為,每每回首教學路,教材解構的創新、教學方法的突破、教學案例的編寫,成果大抵上算是豐碩甜美;但,在教學過程中輻射而出的師生互動,卻不時讓我感到後悔、遺憾,甚至忍不住暗暗痛恨自己的粗暴無禮。
最不堪回首的是初任教師時,正巧整所學校六個年級都不分班,我又想進行教學研究,因此從這班的三年級教到六年級,當了那群孩子整整四年的導師。新班級應該都有蜜月期,但我沒這個福份,當時二十一歲像個大姊姊的我,卻必須假裝堅強成為四十二個孩子的肩膀,可怕的風暴就在無知的歲月中輪番上演。
那個年代,教室的基本配備與武器,就是「教鞭」與「罵人」。雖然一度為了證明自己跟老一輩有所差異,也為了澈底落實在教育殿堂的共同誓約──愛的教育,我在上任前兩週還煞有其事的把藤條擱在黑板上頭,好讓自己在生氣到想打人的時候不容易拿到手。但,有用嗎?就在氣得失去裡智的當下,我一腳踩上黑板的粉筆溝槽,一手扶著黑板的邊框,枉顧形象,大剌剌的拿回那根棍子。二話不說,棍棒夾雜憤怒、惡毒的語詞雙管齊下,將杏壇前所有的盟約拋諸腦後,只想宣洩當下的心頭之恨。
那真是生涯中最黑暗、最混沌、最掙扎的時光。午夜夢迴,覺得自己跟劊子手沒兩樣,每一鞭每一句話都像尖銳的刀,刺向胸膛。可是,當時的我那麼年輕、那麼稚嫩,還有,那樣的時代風潮、那樣的集體思維,「愛的教育」常常只能是句口號,一句可笑的口號!印象極深刻的一次,是我把一個不睡午覺又總是干擾全班秩序孩子的書包,一手抓了就丟到樓下請他自己去撿回來。這要發生在網路發達的今天,我應該會被肉搜公審,或是等著上法院吧!
*與阿德勒攜手解決難題
有位朋友曾開玩笑說:「當老師最好,每天打人、罵人,還有錢賺。」聽在老師的耳裡應該很無奈吧!如果可以歡唱,誰喜歡嗚咽?如果可以柔情,誰願意粗暴?尤其一間教室彷彿一座王國,看似擁有華麗的外表與至高無上的權杖,但老師其實常常處在一個孤獨又無助的狀態。
吳英長老師直指我們的困境來源:老師在教室上課,經常被迫在幾秒鐘內做決定。而且,因為事件來得急又快,無法周全思考,再加上底下幾十雙眼睛都在盯著你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多方壓力交相壓迫,往往做了錯誤判斷而不自知,於是接踵而來的,就是慘烈的親師生衝突。
面對不時趁隙而入的困窘與痛苦,每位老師都想得到解方,我也不例外。不過,我與外界的做法或期許有點不同,因為我的優先順序是七十%的教學能力的提升,接著才是三十%的管理與輔導。我最多的努力還是放在教學,主要是想透過優質教學來吸引孩子,進而減低管理及輔導的工作。畢竟,老師的角色主要是傳道與授業,衍生的其他事務都是附屬的職責。也就是說,對於非專業的心理相關工作者而言,學習如何輔導與諮商,無論在時間及精力上都是奢侈且不切實際的夢想。
為此,我選擇研讀阿德勒的理論,並在教室與自己的生活中加以實踐並探索。因為阿德勒的理論明快、不繞圈子,快刀斬亂麻的圈出人生盲點,三言兩語即指出人生康莊大道,不僅適合無法全職投入心理學研究的教師,對於想要解決人際困境或職場衝突的普羅大眾也很適用。
*教室裡的人生三角柱
對於平時要因應忙亂紛雜的教學事務,又想提升班級經營或個人情緒處理技巧的老師,這本書的案例採用了不少阿德勒學說中的三段式思考:「可憐的我,可惡的他,接下來該怎麼辦?」這讓教學者或父母親在解決師生、親子衝突時更容易上手,還能慢慢修練自我與他人的人際溝通品質。
為了要與他人(包括班級孩子)溝通,我私自將這三個重點取名為「人生三角柱」,甚至做了簡易道具,放在教室裡與書桌上。
什麼是「人生三角柱」?人的一生中必定會遇到挫折,面對不順時,我們的「行動」會是什麼?抱怨別人跟體制,甚至指謫這社會不公不義;責怪老天爺不眷顧,讓自己如此可憐、受盡委屈??然而,這些做法與想法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你停在原地、自暴自棄,甚至陷入無底深淵。在教室裡,孩子們也會有類似的言行。當他看不慣誰、想要讓對方被懲罰時,就會跑來向老師告狀,希望老師能出面「主持公道」,讓自己討厭的同學被責罵。
不可諱言,大部分的人第一時間最容易陷入「可憐的我」或「可惡的他」的想法漩渦。不敢攻擊對方的,就會慢慢陷入畏縮、頹靡、自艾自憐的狀態。反之,若覺得都是他人的錯,就會選擇反擊,不是玉石俱焚,就是搞到自己遍體鱗傷;此刻,憤世嫉俗也是在所難免了。
不管是可憐的我,還是可惡的他,都不是健康正向或具體積極的溝通表達管道。如果身為老師或家長的人也同樣陷入這種想法,那就別妄想能讓孩子學到正確的人際互動模式了。因此,阿德勒提到,只有擺脫對事件的抱怨,專注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才是繼續前進或化解干戈的最佳模式。
書中的許多案例,正是這些年我讀了阿德勒理論以及相關心理學書籍,慢慢掙脫傳統教養套在我身上的框架之後,在教學現場盡可能轉化或應用下,所產生的一段段師生互動。現在看來,當時未必能精準、成熟的演繹理論,也不如真正心理諮商人員的處理手法細緻,不過,卻很能反應出老師在教室的一片混亂中,所做的分毫努力與改變。
*讓情緒被看見── 五卡寶盒
很多朋友喜歡聽我分享自己在教學生涯當中有所改變的歷程,我也很樂意推薦大家認識阿德勒。除此,我也想藉此補述,自己除了在與學生相處、跟家長溝通應對時會應用到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近幾年也曾受到的國內前輩影響,其中一位就是李崇建老師。
崇建著書闡述並實踐薩提爾模式(Satir Model),因為這些更細緻的探索與覺察提醒了我,自己也開始懂得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暫停動作、不必急著反應,或者,先來個深呼吸,靜心觀照自己情緒的起伏,問問自己:「現在聽到這些資訊,你感覺到的是憤怒?不被尊重?還是覺得對方很爛?」
最明顯的變化是,以往當學生來告狀的時候,明明不干我的事,我也經常莫名隨著學生的敘述而害怕、憤怒,甚至巴不得把欺負別人或原先已被貼標籤的孩子先揍個一頓再說。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可笑,「公親變事主」急著當法官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兩面不討好,最後導致家長告老師。
有了這樣的覺醒,我也慢慢運作並歸納出以下的簡單模式:事實陳述迳同理對方迳表達困擾迳期待改變。這幾個步驟不僅適用在日常的人際衝突,也可以應用在文學創作中解決人物的困境,更可以成為一種極佳的閱讀策略。例如:國語課本〈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就提到,大巨人面對一群孩子未經許可擅入他的花園,除了原作裡「巨人憤怒的趕走孩子」的解決方式之外,我們如果採用上述四個步驟來發想,結果又將會如何呢?
奇妙的是,當我把心理輔導結合文學探索之後,腦子就開始了創意發想,於是率先將原來應用在輔導、諮商領域的情緒、性格、行動、觀點等卡片,拿來運用在班級經營、親子溝通和教學上,最後將教學紀錄集結成冊,並央請楊俐容老師確認這些語詞、賴馬老師協助繪製圖像,由親子天下出版《情緒寶盒》,後來又推出進階版《五卡寶盒》,這兩套產品都在臉書「溫老師備課Party」社群中引起廣泛迴響。
許多用過這些卡片的老師、家長反應,光是選取卡片這個動作,就能延緩一觸即發的壞情緒,溝通變成了要先亮出個人當下的情緒(卡片),彼此都能直接看見對方的需求和想法,語詞則成了溝通對話時的鷹架,這讓非專業的輔導者,彷彿有了超級武器而得以勇敢上戰場。這種方式擺脫了過往將情緒與思緒混亂糾纏的困境,可以釐清當下最想做的事應該是「解決問題」,而非洩恨、謾罵。透過一次次的五卡練習,自然就不再害怕衝突會延燒了。
*做個雙向溝通的橋
最近有位家長傳來一則感謝文:「今天一早因為臨時處理新家興建的瑣碎事項而感到煩心鬱卒。倒霉被颱風尾掃到的兒子,雖然心情多少有受影響,卻能立馬啟動﹃解決問題模式﹄,在他老媽書房門口悄悄擺起一地的『心輔陣仗』,用溫老師的『人生三角柱』+『情緒識別卡』+『一封簡短信件』,不但協助最近EQ很差的老媽降溫,還能利用這些工具,分享情緒管理、經營親子關係。感動於兒子的窩心外,也謝謝老師在課程中,潛移默化植入這些一輩子受用的態度與利器!」
阿德勒強調「現在決定過去」。很慶幸自己選擇贖罪的方式,不是逃避或自責於過去的無知,而是不斷精進教學技巧、研讀心理叢書、改進師生與親師互動,以及修練人際相處之道。這讓我在漫漫教學生涯中,讓今天的我比昨天進步,明日的我又比今日的我更加溫暖。
一路走來,我花了將近三十年。雖然迄今還在摸索,心裡頭卻感覺自在、輕盈許多。不是因為功力深厚,而是因為通透了一些方法,而不再抗拒或恐懼面對挫折,並且能夠將這些磨難轉化成正念。如果沒有這些考驗,怎知自己是如此的暴躁?若沒有這些孩子闖禍,我的教學生涯怎會如此精彩?綜合過去的經驗,我了解到,只要願意改變,都不算太晚。期待這本書的實際案例,可以協助你更快建立起自己的實踐機制。
在此,誠心邀請您一起加入這個行列,與我一同探索、實踐阿德勒理論的奧妙與神奇。
【跋】沒有分數的教室,還有什麼競爭力? 作者|王智琪
在跟隨溫老師實習、記錄她的教學之前,我從沒想過「不提分數的教室」也可以運作,甚至運作得更好!大家總以為孩子必須透過「分數競爭」與「形式上的鼓勵」,才能引發學習動機,溫老師扎扎實實的顛覆了這樣的概念!
在她的教室裡,既沒有加分板,也沒有兌換獎品的積點制度;老師不會特意凸顯、褒揚哪位學生的成績好,也從不責罰考試考差了、或總是學不會的孩子。但在她擔任導師的班級,每個學生都能自動自發、不排斥學習與思考。
到底溫老師施了什麼魔法,讓班上能擁有如此和諧又美好的教室風景?
*考試分數不重要,學習其實為自己
首先,溫老師很少讓學生寫測驗卷。班上一整個學期的考試次數,用十根指頭都數得出來。其次,平時考也從不打等第。所謂的平時分數,都是溫老師私下進行評比,並不會讓孩子與家長得知,只
有在學校規定的作業或考卷才會讓他們看見所謂的分數。
溫老師完全淡化成績的問題,甚至不提分數。她偶爾會讓學生自己批改習作或試卷,當學生想要打分數時,老師還會堅定的跟他們說:「不需要,那不重要!」她認為,常規課程的考試並不代表著孩子的資質,但是,比較成績好壞,卻會窄化我們對「能力」的定義──似乎考不好,就意味著自己比不上別人。
所以,她避免讓班上內部出現對成績的「比較」,讓孩子少了「要贏過別人」的心理負擔。也讓他們明白,考試的意義僅在於測試自己到底會不會,就算不會也沒關係,再練一次就好。這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沒什麼好逃避的!
溫老師曾再三跟我強調,考卷,是用來檢驗學習成果,讓老師了解學生哪部份沒學好,並加以補強。奇妙的是,當我也接納這套思維之後,便發現到這個事實──幫孩子的考卷打分數並非必要之舉。我因為長期觀課,親眼目睹溫老師持續實踐這個做法。
一年過去了,我察覺到孩子們的心態正慢慢改變。現在,當批改過的卷子一發下,他們已不那麼在乎自己「考幾分」,頭一個動作,反而都是先去找出自己「錯在哪裡」。
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已不再是為了討好別人,或是拼命顯示自己優於別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而是一種想要讓自己有所進步的愛智活動。當孩子學會了坦然無畏去面對「自己會犯錯、會不了解」的事實,他們才能進一步練習去面對它、處理它、解決它;長大後遇到類似瓶頸,也不會因為害怕別人眼光而膽怯,反而會專注在「該怎麼因應」的積極行動。
這樣的價值觀,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就扎根在心中,讓他們這輩子得以逃出「與他人競爭」的窠臼,為自己而活。
*換個方式複習,快樂的掌握學習精髓
不打分數也很少考試,難道就意味著溫老師悖離體制、不想遵循通行已久的考試制度嗎?不,相反的,她將體制內的例行公事予以擴充、轉化,使其變成多元又豐富的教學內容。
比如,在月考或期末考之前,孩子都會上到她所規劃的「一週考試課程」。溫老師不會把「持續丟考卷給學生寫」的做法當成複習,畢竟,會的早就會了,不會的寫再多遍,依然不得其解。
所以,她會很認真的考一次試,考完之後師生一起檢討、釐清問題,並重複練習學生先前弄錯的概念。在溫老師的教室裡,考試不求多,只求自己能了解出錯的地方與原因,如此也就不會一直把時間花在已經學會的概念上。
另外,溫老師也會設計有趣的活動來幫孩子複習。像是讓他們製作「國語數學大富翁」、數學考題「猜猜樂」;或讓孩子自己挑出難字,進行分析、聯想,串成一則故事,創作出一本名為〈變變變〉小書。不然,就是來場深度的延伸學習,讓學生嘗試自己出考卷、寫「提問大補帖」考題綜合與歸納??這些活動都很吸引孩子,也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複習了必考必學的概念與內容。
用趣味活動取代沉悶的「測驗卷」讓學生不再把考前複習視為壓力,反而會認為它跟平常的課程沒兩樣,更沉浸在深度、有效、有趣與創意的學習之中。這套策略也讓考前的教室氣氛非常平和,師生都不緊張也不焦慮,跟平常一樣很自在又有活力!
至於要如何發掘孩子們不一樣的優勢呢?多元形式的作業,讓孩子紛紛找出自己的亮點。溫老師規劃的作業,融合了繪畫、故事創作、說理、手作??因此,當老師不再將學生的能力好壞侷限在考試成績上,每個孩子也就更能看到自己的強項,自然就能產生自信,並且營造出人人都自在的班級團體,親師生相處和樂融融,一團和氣。
溫老師用多元有趣的作業與課程,「削弱」大環境裡重視分數的氛圍,讓學生學會「為了自己而學習」!
*豐碩的學習成果,避免用成績定生死
以前,學校老師都會在聯絡簿上提供全班分數的統計資訊:九十分以上多少人、八十到九十分又是多少人。這個策略,對家長或孩子是否都有益?
其實,持續性的比較,會讓孩子跟家長都對「考試」感到壓力。每一次的競爭與比較,都代表著面子及白紙黑字的審判。如果,老師又在班上公開獎勵考得好的學生、懲罰考不好的孩子,那麼,孩子的壓力就會轉化成恐懼,並進一步形成對「分數」的錙銖必較。
而家長呢?有些家長會直接矮化教師的能力與形象,老師被歸為訓練考試的機器。當自己孩子考差了,家長第一個念頭就是老師教不好──「訓練考試的機器失靈了!」另一類家長則是大喊:「我孩子怎麼這麼倒楣,被這麼重視成績的老師教到!難道他都不知道世界早已翻轉了?天天考試是要怎樣!」
我長期跟在溫老師旁邊,發現班上學生的家長,從不詢問或質疑自家孩子的成績。也許你會以為,這是因為附小家長在教育理念上與溫老師相近,所以「西線無戰事」,但溫老師卻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家長。」
老師天天考圈詞,登記測驗卷分數,家長就會被帶領到那種可笑又悲哀的世界,他們也會以為國語就等於生字、新詞與考卷;更慘的是,孩子因為厭惡這種方式,天天哀號不想學習。家長已經頭痛不已了,三不五時還要被告誡孩子學習不夠認真,或面對令人洩氣的分數。但若跳脫分數枷索,自家孩子總是完成獨特又迷人的小書,不斷編寫、想出精彩的故事,不時還玩起大富翁的語文遊戲,家長自然會被引領進入繽紛的語文天地,甚至還會怨嘆,為什麼自己讀國小的時候沒有遇到溫老師這樣的老師!當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總是像個快樂的小蜜蜂,忙得既有自信又有創意,家長也會不勝喜悅,「孩子還會在父母面前替老師美言、做宣傳,家長怎還會來找老師麻煩?」
*讓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生命就能變得無限寬廣
溫老師除了主張「不與他人競爭」、「要為自己而學」的理念外,也教導孩子們要把眼光投注在「奮鬥的過程」而非「最終的結果」。我覺得,這個觀念真是受用一輩子!因為,付出與成果不成正比的狀況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可能會發生。愈早讓孩子不被得失心綁架,他們之後面對事情就能更豁達。這是多麼寶貴且重要的人生課程!
成績只是一個結果,努力的過程,應該比最後得到的結果還要重要。所以,溫老師不管是在紙筆的測驗,或是運動場上的比賽,都不會太計較孩子們獲得的成績,但會非常重視大家在準備及比賽的過程。她不斷激勵孩子,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努力:「只要認真投入,結果如何都不重要!」
還記得在拔河冠軍賽的時候,溫老師在賽前激勵孩子要全力以赴的練習、做操,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儘管最後還是輸了,溫老師始終沒有強調輸贏,而是肯定孩子「從在意這件事」到「為了這件事而竭盡心力」的奮鬥過程。
當孩子們放下所謂的輸贏成敗,甚至反過頭來肯定自己曾經的付出與投入,心理就不會那麼不舒坦、也不會怨嘆上天不公平、更不會怪罪「都是誰誰誰害的」,也因此更有餘裕欣賞並學習勝利者的優點,同時也為自己培養出了寬宏的氣度與格局。
「我不想給孩子一堆符號的『成績』,我想給孩子的是能觸摸得到的『成果』。」這是溫老師常說的另一句話。
她先求成果,再談成績;先求溫度,再談制度。即使到了期末成績單的這一關,溫老師還是想辦法在冰冷的考核等第制度中,讓孩子給自己寫評語,讓最制式的成績符號,不僅變得更具體、有創意,還充滿了人性與溫暖。
傳統「以成績定義一個人」的現象,不知道使多少人執著於分數的斤斤計較,卻身陷於對自己長處與優勢一無所知的泥沼中。在溫老師的教室裡,我很清楚看到每個孩子身上的光,因為多元的作業形式,讓他們有機會發掘到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得心應手的天賦!
因此,我們又何必讓考卷成績來框限人生呢?當我們跳脫出考試與打分數的框架,跳脫與他人做比較的狹隘心態,讓學習回歸初衷,每個人都能發現到自己是如此特別、多麼珍貴!我每次想到這件事,總是很羡慕這群幸運的孩子,能在這麼早的時間就得以探觸到這些道理,及早培養出能應用一輩子的正確觀念、態度與能力。
因此,誰說不打分數的教室,孩子就沒有競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