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腐控心理學
作者 | 慕容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宅腐控心理學:這年頭,不說自己有點宅、有點腐、有點控,跟人聊天時似乎會有點搭不上線。本書中有爆笑的段子,融入新時代語言,二次元與三次元都有,深入淺出地點出這個時 |
作者 | 慕容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宅腐控心理學:這年頭,不說自己有點宅、有點腐、有點控,跟人聊天時似乎會有點搭不上線。本書中有爆笑的段子,融入新時代語言,二次元與三次元都有,深入淺出地點出這個時 |
內容簡介 這年頭,不說自己有點宅、有點腐、有點控,跟人聊天時似乎會有點搭不上線。本書中有爆笑的段子,融入新時代語言,二次元與三次元都有,深入淺出地點出這個時代的疑惑,語帶幽默地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書中分析傳統心理學從未說透的心理動機,一探宅腐控萌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理祕密,既可讀懂你身邊的百腐千宅萬控無數萌,也可認清你屬於其中哪一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慕容英文名Why(由中文姓名拼音字母的首字組成,似乎註定了我的思考方式以及對世界的開放與好奇,所以才學了心理學)。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人際關係團體諮詢師。個人理念為觀心自在、很真很直。2007年起從事專職心理諮詢工作,所諮詢的領域有情緒情感、自我認識、性別認同、性少數群體、人際關係、性心理、團體治療。
產品目錄 序/當宅男腐女「統治」了世界前言第一章 宅到低調奢華有內涵社交恐懼症宅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宅人的心理優勢個性與共性: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第二章 腐女子的「無可救藥」腐女子的精神分析概括腐女小史為什麼越禁止追隨的人卻越多?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容易被動漫吸引?為什麼BL現象會引人關注?微腐與歸屬感精華與總結:腐的精神分析第三章 攻與受的世界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寫耽美文?性別認同與攻受世界挑戰你的耳朵和身體愛與歸屬的需要第四章 結伴結盟結交,難結同好同人男女的衍生創作好基友,一輩子一生需要幾個同性?同好會與粉絲團:歸屬感的渴望第五章 中二病是種什麼「病」?思覺失調(精神分裂)中二了,病了?中二病的深度精神分析沒有幻想的破滅,就沒有成長第六章 幻想創作者的「精神疾病」雙極性情感障礙拯救者的孤獨三叔封筆背後瓶邪邪不邪?分裂與整合第七章 自戀和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是什麼東西?人在邊緣自慰與自戀SM是什麼?與自己對話的「另一個人」第八章 從蘿莉到女王,一切皆可「控」控和癖的家族衍生蘿莉控與戀童癖顏控及美少年、大叔駕到控的萬花筒退化與推進第九章 萌得一臉血萌的情結三無少女有什麼?收後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女漢子這麼可愛的一定是男孩男孩不哭的淺淺憂傷
書名 / | 宅腐控心理學 |
---|---|
作者 / | 慕容 |
簡介 / | 宅腐控心理學:這年頭,不說自己有點宅、有點腐、有點控,跟人聊天時似乎會有點搭不上線。本書中有爆笑的段子,融入新時代語言,二次元與三次元都有,深入淺出地點出這個時 |
出版社 /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755263 |
ISBN10 / | 9865755262 |
EAN / | 9789865755263 |
誠品26碼 / | 2680929581002 |
頁數 / | 34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看完以上文字,在雲裡霧裡看到了未來世界,也許有人根本看不懂在寫什麼,也許有人看得一知半解,也許有人看得根本想自己接著寫了。那麼,我們就帶著這麼多可能性繼續看下去,這就是精神力量驅使著的……
無論是在三○、四○年代,還是六○、七○、八○年代,每個時代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流族群,我們往往會認為這個時代的年輕族群失去了上一代的優良傳統,思想頹廢,亂七八糟。而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也會認為上一代思想陳舊、頑固不化,幻想在自己的這一代能夠改變這個世界。但多年以後,當這一代年輕人真正成長起來的時候,又會開始反對或限制他們的下一代。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月暈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光暈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主要是根據個人的好惡而得出,然後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該認知對象的其他現象。如果認知對象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好」的光圈籠罩著,並被賦予一切好的品質;如果認知對象被標明是「壞」的,他就會被「壞」的光環籠罩著,他所有的品質都會被認為是壞的。
「宅腐控萌基」到底是怎樣的精神世界?當我們帶著好奇和疑問來分析這個精神世界時,不妨先放下「月暈效應」帶給我們的影響。腐道中人不必覺得自己如何「正確」,而圈子外的人也不必主觀地認定這些現象多麼不可理喻。
心理學和心理疾病的標準也不斷地在修訂,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以前認為是病、是不正常的心理障礙的現象,現在也都從診斷標準中刪除了。但同時,一些新生的現象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充斥整個世界。這些現象有些部分能夠用傳統心理學解讀,但有些新的現象需要我們重新研究和認識,宅、腐和各種控等就是如此。而生活在其中,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其影響,或許在每個人身上,都已經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現象了。
或許你本身就是宅男腐女,但對自己的興趣和行為的心理動機不是很瞭解;或許你身邊與你關係密切的人是宅男腐女,你想對他們有更深入的瞭解;或許你只是對精神分析感興趣,想看到一些對這些新生現象的精神分析;又或許你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但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你要打交道的同學、同事甚至子女都會或多或少地受這些現象的影響。那麼在這本書中,我將以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身分,與您一起來讀懂這些心理現象。
文章中涉及的案例均得到案主授權並可以用文字的形式發表,且做了一些必要的處理。例如姓名、職業等能識別出當事人身分的資訊,做了一些加工,所以已經和真實臨床有一定差別了。請不要對號入座,特此說明。
當然,心理學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對於同一現象,不同的心理師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因為是新生現象,本書中的分析不能說就是「官方標準」,因此也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學習。
第1章宅到低調奢華有內涵
什麼叫「宅到了一定境界」?
大四了去上課,結果迷路了……
真正連走出家門都很困難的人,在宅群體中肯定不多,而回顧這些一下子把我帶到了剛學習心理學的時候,那時對於各種臨床診斷大家都喜歡對號並揪著不放,就是因為宅人的獨立性、安靜、單純、簡單。和他一起可能會覺得無趣,但這個無趣是表面的,內心到底怎樣,當事人不說,我們只有推測,而更多時候是往負面情況去猜,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了,需要去分析分析。
社交恐懼的診斷標準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晰了,和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宅」有很大的區別,千萬別混淆,不然,大部分宅人都會被冤枉。
社交恐懼症
先說明,「宅」並不完全等同於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只是作為大眾心理學,我們先從傳統心理學入手,瞭解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在心理學命名史上把神經症叫精神官能症(neurosis),其中一種就是社交恐懼症,指的是在團體中不希望被關注,否則就會感到不自然,生理症狀一般會臉紅、心跳加速、眼神躲避、手抖、噁心甚至有頻尿感,而面對的對象多半是異性(或自己喜歡的人)、嚴厲的上司或父母等。
這樣族群的自我評價一般都不高,沒自信,害怕被批評,情緒多半會低落,伴發抑鬱焦慮現象,有的甚至會透過一些依賴(如酒精等)來緩解自己的焦慮與抑鬱。
一個國王的社交焦慮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是一部描述英國喬治六世國王口吃的電影,獲得了第八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幾項大獎。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經典地反映了一個社交焦慮者的心路歷程。口吃會讓一個人盡量迴避與人交流,因主角有比較好的家庭和朋友關係,加上口吃本身會讓主角遠離人群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於是主角多半時間都比較宅。
溫莎公爵愛美人不愛江山,退位後把這個口吃的弟弟推向了社交前臺,作為一國之君,可以想像這對他來說有多麼困難。
後來透過劇情發展而瞭解到,口吃是一種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本能,一方面是弟弟死於癲癇後,那種來自家族保密原則的壓力轉化到了口吃上;另一方面作為皇位繼承第二順位的自己,不想去面對來自於整個國家期待的壓力。不能舒舒服服地做自己,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煎熬,而恰恰這樣的身分不得不要求自己須嚴於律己,因而失去了很多作為平凡人的樂趣。
於是你看,他為自己發明了一個功能,就是「口吃」。話說「病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看到這裡你不妨對自己提問,當你感覺不爽、發怒或其他負面情緒時,會不會很容易感冒或者感覺哪個部位不舒服,比如頭、胃?那都是情緒的信號。
雖然嚴格意義上這個國王還不算是社交恐懼症,但起碼是社交障礙或焦慮,口吃是外顯的途徑。他的語言治療師就是透過精神分析,讓他本人敘述那些難以啟齒的情感和過往事件來逐漸釋放情緒,透過一次次的實踐來緩解焦慮,建立信心。注意,前提是一定要先處理情緒,再去訓練,僅靠行為訓練是不夠的。恐懼和焦慮才是要被關注的,換句話說,他和自己要建立一個連接,才能更好地和他人建立關係。
最後,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療,成為了一位子民愛戴的國王,那最經典的演講場面讓人不禁落淚。
社交恐懼
英國喬治六世國王這個故事只是社交領域出現的其中一種心理問題,算不太嚴重的一種。而表現嚴重的在臨床上也時有發現,社交恐懼者在公共場合會有如洪水猛獸般似乎要吞沒自己的感覺,那是種無法言語的恐懼。
最典型的莫過於在公共場合說話了,有的人甚至因此索性就不出門。曾經有個男孩因此來求助,其實他與人單獨說話並不算困難,一對一雖然也算社交的一種,但顯然,一個人時會讓他感覺放鬆,沒那麼大的壓力。而他來諮詢的目的是下個月就要大學畢業,面臨走入社會、面試、找工作等,只要一想到這些,他就無法控制地精神緊張。
我納悶他是如何一路上到大學的,他說,高中因此休學過一段時間,就是因為在人群中完全找不到感覺,覺得自己和別人格格不入,不被喜歡,被排斥,那種壓力太大了。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出色,用他的話說,他把用來和人打交道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了。
後來為了不讓父母過分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depression),就硬著頭皮去上學。其實,這種長期悶在家裡,不與外界接觸,某種程度上是社會化的退縮,是診斷抑鬱症的一個標準,只不過他的其他指標都還好,那時還做過考量他的其他指標以排除抑鬱。他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是,儘量少接觸人,大不了一句、兩句帶過。
高中環境相對封閉,將就點就過去了,但一到大學就糟糕了,各種社團活動、開放的人際關係讓他備受煎熬。他出色的成績幫他躲過了很多社交活動,他可以一個人泡在圖書館,和老師或同學一對一討論問題,他甚至一度想讀研究所,這樣起碼可以不用去工作,外面的世界讓他感覺實在太恐怖了。
說到這兒,可以大膽且負責任地說一句,不停求學可以很好地規避走入社會後要面臨的不確定、未知、社交困難等問題,學習是很好的煙幕彈,我們身邊不乏讀書的精英,但僅僅是「讀書」的精英。我經常會碰到對書本知識倒背如流,而唯獨和人們溝通時反倒成了述情障礙的人。
述情障礙(alexithymia)指「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或「難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它不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人格特質。
有述情障礙的人,人際關係往往難以深入,因為他們無法向對方表達自己,就談不上讓人瞭解。所以,社交困難的人也常常伴發述情障礙。
聽到他的描述,我看到一個深陷一種無法掙脫的困境的人,顯然他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因為他知道人是具有社會群居性的,這種封閉早晚要被打破,但他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造成社交恐懼和焦慮障礙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我們會探索原生的社交模型(也就是說和養育者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任何問題都有一個土壤或者「子宮」,在那裡,我們慢慢長成了今天的樣子)。
回到這個故事,男孩在母親的養育下成長,父親早年去世,母親是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一個人帶孩子有諸多想像不到的壓力,但她都一個人扛起,很少有朋友,一心專注工作,做到企業較高的位置,也就是人們說的女強人。
於是,男孩雖然有別人沒有的優越教育環境,但在高度期待下成長,對評判超級敏感,得到母親一句讚美足夠讓他開心上一年,可見他自我評價的世界裡多麼缺少陽光雨露。於是無法學習怎麼和人們交流的技巧與感覺,這樣下去要不是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透過不斷付出來換取關注,或是就乾脆關閉了和外界的通道。
還有一種可能並且很有可能是,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時,遭受了失敗或挫折,這種現象也比比皆是,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鼓勵孩子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當然嘍,也別過分;不然,就是一種對孩子個性的強化張揚,也有後患。
而且往往如果是第一次的表現被貶低、嘲笑、否認、忽視,之後會很容易徹底否定自己,因為那種大庭廣眾下的記憶太深刻了,對自戀是很深的創傷。所以,工作中,要盡可能地探索造成社交恐懼的原因,然後説明當事人要用成人的視角重新去看待、體會、重構、修復,而諮詢關係顯然是修復的土壤。
寫到這裡你是否瞭解了社交恐懼的臨床表現和成因?
「社交恐懼症」與「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兩者有交集,經常可以混著用,但又有細微區別。
兩者的基礎都是在社交層面上的困難,而前者屬於恐懼症的一種,後者則是焦慮症。但不管恐懼還是焦慮都是情緒功能的失調,無法穩定地去面對現在與將來。焦慮多半是指向未來的,對沒有到來的事情莫名緊張,或預期糟糕的結局等,嚴重者有生理症狀、流汗、本能迴避、頭暈等。而恐懼是種更深層的害怕和難以形容的擔心,似乎要失去自己或者被外界剝奪什麼似的,這是一個關於存在的議題。
兩者的相似之處是顯然都沒有具體的根據來支撐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因為外界遠不像自己想像得那麼糟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