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k Feelings: One Shrink's Practical Advice for Managing All Life's Impossible Problems
作者 | Michael I. Bennett/ Sarah Bennett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完美的我, 也是最好的自己: 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5年的良心告白, 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 練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第3版):【名家推薦】◆王浩威│作家暨精神科醫師◆林育聖│ |
作者 | Michael I. Bennett/ Sarah Bennett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不完美的我, 也是最好的自己: 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5年的良心告白, 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 練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第3版):【名家推薦】◆王浩威│作家暨精神科醫師◆林育聖│ |
內容簡介 I am fucked, but I am proud. 情緒問題誰沒有,人生就是不公平, 爛人鳥事天天有,就算生活爛到爆, 也要大聲說:「現在的我,就是最好的自己!」 哈佛心理醫師父親╳喜劇作家女兒聯手出擊, 戳破坊間自我成長勵志書的糖衣謊言, 結合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方法,以及清楚生動的案例分享, 給你最專業中肯、睿智詼諧又實用的解決人生難題建議! ★第一本由父女檔合著的心理治療專書,兩人各有專攻,巧妙結合醫學專業與喜劇幽默,充滿智慧,有如當頭棒喝! ★各大媒體佳評如潮,盛讚:「這才是你最需要的心理成長書(沒有之一)」、「尋求自我療癒最中肯的選擇」! ★本書觸及探討現代人最切身關心的10大面向:自我成長、自尊、公平正義、愛情婚姻、工作職場、家庭親子教養、身心創痛、溝通、人際關係、就醫治療等,以及如何面對及管理上癮症、憂鬱症、焦慮症、過動症、亞斯伯格症、霸凌、虐待、性生活、魯蛇、混蛋、邊緣型人格等議題。 ★本書點出人們為解決問題常會許下哪些不切實際的願望,說明這些願望無法實現的部分,並建議切合實際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有效方法。本書傳授的都是成效最佳的完備方法,而真正能幫助你妥善管理疾病和問題、與之和平共處的方法,才是你的救贖! ★美國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甫上市即售出台灣、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等多國版權。 「我跟大家一樣愚蠢,也愛許下一廂情願的願望;我也跟大家一樣自卑,也有各種一直存在的情緒和行為障礙。當我跟你講話,喜歡採取嚴厲高傲口吻,那是因為我深感自豪,而這樣的我有時也是笨蛋天王。就跟大家一樣,我人生常常很幹,但我很驕傲。所以,無論你打算怎麼做,想跟誰做治療,或根本不想治療,請記得天下沒有『公平』這回事,情緒不過是蠢事,而人生艱難……如此,你就會過得比較OK,即使不快樂,因為目標很實際,而為了達成目標付出的努力也會讓你很驕傲。」──本書作者 麥可.班奈特醫生 本書由哈佛醫學院畢業、執業40年的精神科醫師父親,偕同喜劇作家女兒共同撰寫而成。作者有感於近年來求助心理醫師的人越來越多,也漸趨年輕化,又有許多非專業、自稱心理治療大師的名嘴作家誤人不淺,因此決定透過十個人生最難解又最渴望的面向,分享各種個案分析、快速診斷與解決方案,再加上喜劇作家的幽默見解,幫助人們擺脫不切實際的期待,不再妄想改變無法改變的事,而是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變數,才是解決人生難題的首要關鍵。 當坊間自我成長心理勵志書都宣稱有一條通往幸福與夢想的道路,本書則提出警告:繼續自我催眠,相信真有幸福康莊大道,只會讓你落入無限挫折悔恨的迴圈。本書更一語道破「人生本就不公平」,偶爾爆爆粗口可以讓人心理舒坦、思緒清明,並充滿力量,強悍地面對爛人鳥事帶來的痛苦。 本書做出以下承諾:只要你能保持幽默感,許下可實現的願望,克制情緒,控制偏差行為,堅持做對的事,人生際遇就沒有什麼不能忍受。全書沒有高高在上的行話,也沒有空泛的廢話,書中每項建議都是實際可行,句句忠言,直指人心也大快人心! 你有生活、工作、愛情、婚姻、家庭、親子、人際關係、溝通上的困擾?本書提供「嶄新」解方: * 做事認真卻老是搞砸? * 想成為正向思考的人? * 工作上老是碰到爛人? * 想解救某個上癮沉淪的人? * 想終結受虐陰影? * 終於明白父母根本是混蛋? * 想洗去汙名重新開始? * 想挽回逝去的愛或給愛人承諾? * 覺得自己這輩子註定當魯蛇? * 深受霸凌所苦? * 害怕自己不夠好毀了孩子? * 憤怒指數常常瀕臨破表? 【本書精華】 ◆忘了《祕密》、《吸引力法則》吧!宇宙沒理由接受你的訂單。 ◆人不能靠著對自己說(編)故事活下去,而是要真實面對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下吧。 ◆人生本就不公平!真正厲害的不是剷除不公不義,而是在不公不義面前,仍堅持當好人、做好事(但不必說好話)。 ◆縱使人生擁有不停對你做壞事的能力,你也不要喪失對生命做好事的能力。 ◆保持冷靜非上策!負能量的正常釋放,是必要且健康的。 ◆不批評人生運途的好壞,敬佩自己能妥善處理厄運的態度。 ◆被家暴或虐待,你該找的是律師,不是心理醫師。 ◆人的本性難移--所以別移了,接受真實的本性活下去。 ◆混蛋、爛人何其多!別妄想改變他們--要嘛接受他們,要嘛遠離他們(而且你不是唯一必須面對他們的人)。 ※本書初版為奇光出版《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
各界推薦 【名家推薦】 ◆王浩威│作家暨精神科醫師 ◆林育聖│鍵人 這本書是認真的,比起許多勵志書只是想隨便安慰你一下,這本書是認真想幫助你解決一點事。如果你過得一團糟,我推薦你好好讀一下這本書,裡面有許多真心話你應該背起來。關於人生,我們還有許多要學的。而第一步,就是承認我們都有病。 ◆陳豐偉│醫師作家 本書打臉許多學者,說出平凡但我們選擇不去相信的道理。本書值得所有忙碌的助人工作者反覆翻閱,思考如何快速地讓個案不要再跟世界對抗。 ◆愛德華.哈洛威醫學博士(Edward Hallowell, MD)│《分心不是我的錯》(Driven to Distraction)作者 對付生活中的種種挫折痛苦,本書不僅提供可靠實用、富知識的有用建議,且充滿趣味,帶著迷人、睿智、溫暖的特色。信手捻來就是各種令人難忘的例子和回味無窮的箴言。本書可以幫助所有人,閱讀時請擷取書中的智慧珍寶取代你心中的破銅爛鐵。 ◆珍.柯克曼(Jen Kirkman)│脫口秀表演家‧《紐約時報》暢銷書《我連自己都照顧不了》(I Can Barely Take Care of Myself)作者 我才不相信什麼自我成長心理勵志書,所以我才愛這本書。封面沒有大師微笑照片,要笑,每個人都會,還能自動自發的笑;只要糟到不行的情緒沒把我們壓死,我們一定整天都在笑。但本書卻能幫你一把,以清楚的案例讓我們理解自己周而復返的思緒,告訴我們如何接受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它拉著跑。這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即使生活爛到爆,人生還是很有趣的。 ◆蓋爾.羅賓森醫學博士(Gail Erlick Robinson, MD)│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儘管F*ck Feelings這書名很狠、看似重重打臉情緒,但班奈特醫師其實是相信情緒的。只是他認為人生苦短,何苦翻腸剖肚,只為尋找答案或平復內疚與憤怒。相反的,人們應該接受自己的缺點,學習修正改變自己的行為與態度。本書提供適用於任何人的實用建議,甚至心理治療師都能使用書中的方法幫助病患,以免在無止境的治療過程中功虧一簣。我自己就把這些方法用在很多病人身上。這本書結合了有價值的理論與實踐以及生動的敘述,寓教於樂。 ◆卡蘿.奈德森醫學博士(Carol C. Nadelson, MD)│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暨美國精神學會前主席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詼諧又實用的書,案例極好且對大眾發聲,讀起來很愉快。 【媒體讚譽】 ◆《紐約郵報》 堪稱心理成長書中的「冰桶挑戰」……充滿中肯的建議。 ◆《紐約時報書評》 班奈特父女不費心想那些肉麻又勵志的口號,而是同聲呼籲讀者別再追求完美了,做人應該實際一點,設法改善目前的處境。這對父女也不希望讀者看完本書後說:「我很完美。」而是希望聽到他們說:「現在的我,就是最好的自己。」 ◆《大西洋周刊》 堅強的愛……幽默呈現「生命中無解的難題」。 ◆《科克斯評論》,星級書評 資訊豐富,極具娛樂性,猶如一記當頭棒喝。 ◆《ELLE雜誌》 引人入勝──本書提供的建議好到讓人難以找碴。 ◆《哈潑時尚雜誌》 本書對其他自我成長書比出中指……直白地令人耳目一新。 ◆《Refinery 29》網路雜誌 這本書是反自我成長書的終極版。
作者介紹 麥可.班奈特醫師 & 莎拉.班奈特麥可.班奈特醫師(Michael I. Bennett, MD)出身加拿大,畢業於哈佛學院及哈佛大學醫學院,是美國精神病學會認證的精神科醫師,還是紅襪隊球迷。執業45年來,除了自己開私人診所執業外,也涉及醫學領域的各面向,包括醫院的行政管理及管理式照護制度。本書與女兒莎拉.班奈特共同執筆。目前與妻子住在波士頓。莎拉.班奈特(Sarah Bennett)作家。作品散見於雜誌、網路、電視及書籍。曾有兩年時間在紐約Upright Citizens Brigade劇院替每月換檔的幽默短劇撰寫劇本。奉行「鬻文維生」的生活哲學,其餘時間多在遛狗,看紅襪隊的比賽,避免和其他人目光接觸。目前住在新罕布夏州,來往紐約工作。本書與父親班奈特醫生共同撰寫,也是她的第一本書。作者官網:http: fxckfeelings.com 潘昱均潘昱均美國俄亥俄大學廣電傳播系畢,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完美蛋料理全書:世上最好用食材的廚藝探索&105道蛋料理完全食譜》、《廚藝好好玩:探究真正飲食科學‧破解廚房祕技‧料理好食物》【全新增訂版】、《恐懼的力量: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一位心理學家探索大腦、神經和行為科學,實證揭露人性善惡真相之旅」》、《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等。
產品目錄 前言│你訂下什麼目標? 第一章│該死的做更好的自己 fuck self-improvement 崩潰後重回生活正軌 探究問題根源 做個更正面的人 不想再搞砸了 上癮的自我治療 第二章│該死的自尊 fuck self-esteem 破解魯蛇的詛咒 放下說服力 對抗霸凌 克服身障缺陷 挽救孩子的自尊 第三章│該死的公平正義 fuck fairness 為安全生活的權利而戰 終結童年虐待 要求公平待遇 洗刷汙名 討公道 第四章│該死的熱心助人 fuck helpfulness 撫平他人傷痛 解救酒鬼與毒蟲 保護不公受害者 調解家庭紛爭 犧牲奉獻做公益 第五章│該死的心平氣和 fuck serenity 我愛你,我不要恨你 忍受煩心事 面對恐懼 治療心痛 忍受敵意 第六章│該死的真愛無敵 fuck love 找一個伴 做出承諾 為愛改變 享受健康的性 挽回失去的愛 第七章│該死的溝通 fuck communication 培養親密感 說出創傷 宣洩憤怒 扭轉人生的對話 第八章│該死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fuck parenthood 不要毀了小孩 停止親子衝突 養出人間敗類 孩子有學習障礙 重建離婚後親子教養 第九章│該死的混蛋 fuck assholes 你被最親近的混蛋整了 我爸媽是混蛋 被混蛋中傷如何重生 搶救混蛋遠離麻煩 與混蛋共處 【Bonus】第十章│該死的治療 fuck treatment 尋求治療 彌補治療的不足 拒絕就醫者的治療 後記│好吧,該死的我 致謝 參考書目
書名 / | 不完美的我, 也是最好的自己: 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5年的良心告白, 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 練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第3版) |
---|---|
作者 / | Michael I. Bennett Sarah Bennett |
簡介 / | 不完美的我, 也是最好的自己: 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5年的良心告白, 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 練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第3版):【名家推薦】◆王浩威│作家暨精神科醫師◆林育聖│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221006 |
ISBN10 / | 6267221008 |
EAN / | 9786267221006 |
誠品26碼 / | 2682279206000 |
頁數 / | 44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X21X2.9CM |
級別 / | N:無 |
導讀 : 前言
你訂下什麼目標?
許多人因為已努力許久,試了又試,心理問題仍然無解,才會想讀自我成長勵志書,或是去看心理醫師。而這些心理問題有憂鬱,有焦慮,遭受虐待,抑止不了自我毀滅的行為,被某段感情所傷,覺得自己太胖或太瘦……你講出來的都有,也都是真的。而他們希望藉由心理諮商與治療,來緩解症狀,平復痛苦情緒,強化自我控制,抑或修補破碎關係。基本上人們只想獲得解方。這種期待始於心理治療界名嘴的搧風點火,特別是那些有著開麥拉明星臉、總愛以名字自稱的心靈勵志導師,如菲力醫生、德魯博士、蘿拉老師、尼克大師之流。
相較之下,本書提供的作法就實際多了。所有建議出自一名受過專業醫學訓練的執業精神科醫師,臨床經驗長達四十年之久,治療無數病患,處理過各式各樣精神方面的疑難雜症、不良習慣與感情問題。這名醫師必須「以姓相稱」,請叫他「姓醫生」(Dr. Lastname)。這也是本書作者麥可.班奈特醫師與女兒莎拉.班奈特共有的別名。麥可.班奈特就是前述那位哈佛畢業的精神科醫師(psychiatrist);莎拉則是喜劇作家,在紐約Upright Citizens Brigade 劇院寫了幾年幽默短劇劇本,父女倆各自發揮所長,一起經營fxckfeelings.com網站。
班奈特醫師,也就是我本人,長期觀察世人對心理治療的期待與實際成效有所落差,相信一般人往往會採取同一種行為求救,再加上他們堅持自己一定能治好,因此會開始否定人生,否定身旁的人事物,否定自己的人格;只要是人力無法改變的事物一概否認。很多人寧可相信自己是失敗者,或是火候還不夠的追尋者,在沒找到困惑已久的答案前,就無法展開新生活。也正因他們堅信心病治得好,所以總想弄清楚到底是自己還是之前看的心理治療師出了差錯,才妨礙了他們的治癒大業。不幸的是,很多心理治療師(therapist)一心只想幫助病患明瞭這些願望,支持他們探求那些不切實際的希望。而我跟他們不同。
本書會解釋,在多數情形下你並沒有失敗,因此無須付出更多時間或心力,等待情況好轉。你反而應該接受人生本就艱難,那些充滿挫折的無力感是寶貴的指引,指出你無法改變的事實。本書鼓勵你接受一切無法改變的事情,包括你的個性、行為、配偶、孩子、感情、老闆、國家、寵物……並提供方法讓你更有效率地管理人生難題,而不是妄想去改變它們。如果你願意接受有些事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就有許多實際可行的建議,幫助你改善現狀──首先就從別浪費時間重複做些無謂的事開始吧。
你的煩惱可能有:想斷開糾纏不休的愛恨情仇,企圖戒除酒癮或毒癮,想治好憂鬱症,期盼換掉另一半、父母或兒女,所以你開始尋求幫助。即使你的願望明顯行不通,卻也阻止不了你把肯定落空的願望,和值得優先執行、長久努力的目標混為一談。除非你能摸摸鼻子,接受空想無法成真的事實,然後化空想為真正可實現的目標,不然無法走下去,或是得到治療幫助。
接受吧!你訂定的目標顯然都無用。也接受憂鬱症往往會拖很久且無法治癒,所以別再責備自己無法控制它。沒什麼幫助的治療,能免則免。唯有真正能幫助你妥善管理疾病和問題、與之和平共處的方法,才是你的救贖。接受吧!有些失去就是一輩子的痛,所以別再鑽牛角尖,請習慣帶著一顆沉重的心活著,努力開創比現在更好的人生。請接受自己就是喜歡無益健康的物質刺激,有性欲,對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有強烈執念,就算上再多認識自我的課程也不會改變。別再追究自己為何有不能碰的地雷,而是要設法別讓這些地雷把你變成討厭鬼。
我們在察問並建議尋求諮商治療的病患與讀者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後,想告訴各位一點:對於你的苦痛,你該負的責任出乎意料的少。我們傳授的都是成效最佳的完備方法,這些方法你過去一定不會用,因為過去的你沉湎於一廂情願的空想,而非解決問題。
我們無法保證你會快樂,這點顯然與他人正好相反。但我們提供的法則可以讓你增加力量與自信,讓你在能力範圍內,得以與艱苦人生的無盡苦難周旋到底。我們不是反對快樂,只是反對你為了一直不能實現的快樂耽誤自己。在我們的世界裡,感覺與情緒不能主導一切,很多事也無法改變,承認人有極限,而非自我可以無限成長提升,如此才能繼續邁步向前,而這也是人生道路上得以克服種種鳥事的有效關鍵。
所以,我們無法告訴你如何修復破碎已久的親子關係,教你如何把壞男友變好,或是讓你的老闆尊重你,因為沒有人有這本事。世上唯一一本能告訴你如何改變他人想法的書是神經外科的「腦葉切除術手冊」(lobotomy manual)。不過,我們可以告訴你如何審視過去的挫折、怨恨,以及因這些問題而起的需求,讓你以實際可行的態度處理這些問題。
畫出正確界線,你才能與感情不睦的父母維持和諧關係;有正確標準,你才不會老是愛不對人;有實事求是的期待,你才能在惡劣老闆手下完成工作,或是直接換個好老闆!我們不提供虛假的承諾,也不保證快樂大結局,我們只是提供具體步驟,讓你拋開甩不掉的負面情緒,在能控制的範圍內做到最好。
本書也收錄了許多有意思的表格與專欄(如下所示),如此我和莎拉也能自得其樂一番。
空想 良好目標
成為最完美的自己! 學習接受「我」並不完美,這樣就夠了。
學習愛自己! 喜愛努力忍受自己的自己。
絕‧不‧再‧碰‧酒! 努力抗拒美酒誘惑,絕不放棄。
人生本就殘酷不公平,本書堅信無須對它說好話,偶爾罵罵髒話爆爆粗口可以讓人心理舒坦、思緒清明,覺得又充滿力量。爆粗口,可以讓我們抒發怒氣而不受責備,強悍地面對痛苦,宣示決心時不示弱。但另一方面,本書無法容忍有人以恭敬態度,使用真正可憎的f開頭髒字,如fair(公平)、feelings(情緒)等。
本書各章所述都是人們想解決某種常見問題時會許下哪些願望,如孤寂感、糟糕的自我形象(self-image)等。我們會進一步說明這類願望中無法實現的部分,並以各類個案為例,告訴你如何界定可能的範圍,創造實際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有效方法。我們會反覆提醒你,讓你知道該為自己處理厄運的方式感到驕傲,而非批評人生運途的好壞。我們也會告知哪裡可找到本書沒有的心理治療資訊,或許這些方法適合你也對你有效。
當其他心理勵志書信誓旦旦真有一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時,本書向你保證,這條傳說中的道路並不存在。你若自我催眠真有此路,最後肯定淪為註定失敗的魯蛇,而非時不我予的英雄。本書能做出以下承諾:只要你能保持幽默感,許下可實現的願望,克制情緒,控制偏差行為,做心中堅持對的事,人生際遇就沒有什麼不能忍受。
至於有些人總想知道快樂的祕訣,而且如果又出自樂觀過頭、愛「以名相稱」的知名醫生之口,就更容易買帳。這時我們只能說,該死的快樂;什麼自我成長、自尊、公平正義、熱心助人等等的,全都該死!如果你能看破這一切,就能腳踏實地,找到實際有用的解決之道。這就是本書所能給你的,而且所有建議保證出自一位如假包換、「以姓相稱」的專業醫師。
內文 : 第一章
該死的做更好的自己
人往往在走到向自我危機投降前的倒數第二步時,會去買本心理勵志書;最後一步則是接受心理治療。但這就像第一步會去申請加入健身房會員,或至少買片Zumba有氧舞蹈DVD,抑或拿線上學習網站Learning Annex的推廣小冊子翻看一樣。
致力於做更好的自己確實值得欽佩,如果你是歐普拉的話,還能賺進大筆財富。但本書和喬普拉 的泛泛之作畢竟不同,最大的差異在於我們一開始就告訴你,為了做更好的自己,必須做好準備犧牲一切,但並不保證一定能如你所願。就像人一旦停止生長,就不會再長高;無論你多麼嚴格訓練自己,體力、智力終有極限。尤有甚者,吸太多毒品很可能當不成總統。
為了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斷奮鬥,驀然回首卻發現回報越來越少,結果演變成接受自我的阻礙,讓你無法與真實自我共存。因此,想做更好的自己,必須先考慮能力極限與優先次序,否則非但無法自我提升,還會自我毀滅。
同理適用於控制偏差行為等毛病。以改善上癮症的「十二步驟治療計畫」 為例,此計畫鼓勵人們接受上癮行為中不受控制的自然天性,原因不在天性無法控制,而是承認人性有弱點。人性弱點絕對無法完全受到控制,人類自制力有限,有時總會失控而做出後悔的事。而相信自制力無限的人,只會讓自己在失控時顯得脆弱可笑,或是對自己更加嚴格而把自己逼進死胡同。人生糟透了,但我們的自制力更糟,此事無關個人。為了改變自己要付出多少總有限度,無論你是想控制偏差行為、約束人格中的壞因子,甚至改善穿鞋品味,務必記住關鍵在於承認凡事都有極限。
事實上,你對功能異常行為(dysfunctional behavior)鑽研得越深入,就會更相信大多數人的腦袋都有點怪,有些人外表雖然不像會讓大腦承受壓力的人,既少與親戚來往,也不碰日本動漫,卻出現了認知功能減退(mental dysfunction)症狀。「功能異常」不但特殊且與基因有關,發生率恰恰符合達爾文的理論:個體差異,甚或異常,都是為了增加物種基因的多樣性,目的是讓物種在未來不可預知的危險中增加存活機會。基因差異對物種說來是好事,但對DNA中帶著各種奇怪本能與衝動的人類來說,無非是製造麻煩又難以忍受的災難。
神經科學也指出,過去我們把很多情緒障礙與行為問題都歸咎於不稱職的父母或心靈創傷,現在也認為可能是不可逆的線路搞的鬼。這解釋了即使我們意志堅定、知識完備,卻仍難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機率甚至可能為零。換句話說,我們老是搞砸,一次又一次。
另一方面,一旦功能異常治不好帶來諸多痛苦,做更好自己的愉悅感也就被高估。那些力量與信心或許會給你美好感受,甚至敢穿著緊身衣和斗篷上街,還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真正的信心是知道運用有限力量,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如果力量不夠,就上緊發條,如此能為你贏得更多掌聲,因為你已掌握成大事的核心價值。
如果你接受自我提升也有極限,就能發掘這些極限的本質。如果你想好好經營下去,就該清楚激發潛力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改善你給人的外在印象,也是改善你在合理範圍內可以給人的印象。一面運用資源,一面探索自我極限。這樣在發現無法一切都自己來時,你就知道應尋求多少外在幫助,該做多少妥協。
上癮症並非唯一看來可以控制,但實則無法控制的自殘行為。飲食失調、拔毛癖、囤積癖、拖延症也一樣,都是看來只要持續努力,增強意志力,就能改善的失常行為,但實際上卻很難改掉。這不是誰的錯,更不是你媽的錯。唯一的結論是,很多人控制基本行為的能力比應有的低,難以判斷他們應為自身行為負多少責任。
當然,正因你無法一直讓自己堅強,甚或是矯正毛病,所以才需要努力!如果你的目標是當個正派、有責任感的好人,那就永遠脫不了身。真相是人都有缺點,自我改進的程度與自我控制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你必須更努力,才可能更接近你想去的地方。然而,對於你無法控制的結果,你無須負責,但對嘗試所做的努力,才應該負起責任。
許多人會求助,都出於對提升自我的期待,以及對未發生事實的否認,儘管求助至今未果,仍不放棄。本章與真實人生,談的都是當你想變得更好時,要如何確實衡量自我能力,接受已知痛苦,與痛苦共處,並因認清自我極限,而能確實擬定有用的行動計畫。事實上,這也是人生的課題,無論你的生活形態為何,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或是何種原因促使你購買本書。
(崩潰後)重回生活正軌
人的控制力非常薄弱,除了兩件事以外:一是預約錄影清單,二是批評麥莉.希拉(Miley Cyrus)的能力。這沒什麼好驚訝的。我們常覺得生活陷入混亂,有時是因為自己根本喪失控制力,有時肇因於身邊的人,有時則是因為超出我們控制範圍的事情似乎凌駕了我們所能控制的事情。無論是哪種情形,人在失控時訂下的目標幾乎都會與現實脫節,導致無助感更加深重,形成惡性循環。稍後將舉三個案例說明。
當然,問題就在於「失控」往往就如字面所示。人生就是有本事搞得你一身臭,麻煩事多到你窮於應付,再多的汗水、追尋、治療都無法改變這種景況。不過,只要你能接受人生有時總會失控,或至少看似失控,就沒有什麼事能妨礙你整理傷痛,加速恢復。
無助感,並非意謂一切終究沒有好結果,也不是在指責你把人生過得那麼悽慘。如果你能不去理會一發不可收拾的潰敗感,給處理問題的自己肯定,而不是被感覺拖著跑或過於自責,你就會發現自己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眼前也多了更多選項。
其實無法控制,但你總覺得該控制的:
收入(或沒收入)。
交往狀態(或沒有交往對象)。
別人對你的觀感(在沒有魔法控制、不被催眠的情況下)。
你的孩子(從他們離開你的子宮後開始)。
拒絕誘惑的能力。誘惑如萬有引力般無可抗拒,就像蝴蝶餅口味的M&M巧克力派對分享包、某(每)種酒,或是酒足飯飽後看到手機,超想傳簡訊給欠錢不還的前男(女)友。
以下是人們許下的願望:
取回曾經擁有的控制權。
接近某家庭成員,以便控制他們。
不再隨時覺得無助。
案例分享
我一直努力工作,業績出色,娶了一位我以為愛我的妻子,所以真的不懂為何我的人生會支離破碎。前東家被併購後,我遭到資遣,只好降薪為一個不喜歡我的老闆工作。同時,妻子認為對我已無感情,就算我認為我倆攜手共創了美好生活,她也不想與不愛的人維持假面婚姻。現在我每天彷彿行屍走肉,不停哭泣。我知道我一敗塗地,會一直痛苦下去。我的目標是重新掌控人生。
***
我兒子一直很乖,但太會找麻煩,都二十五歲了還是定不下來掌握人生。我們很想在他出社會前多幫幫他,但他從來不做作業,大學也讀一年就休學了。我們覺得他酒喝太兇,他卻打死不承認,還交了一個無業女友,臉上穿了一大堆環,前男友還在牢裡蹲。我和老公真怕她有天會說懷了我們的孫子。我想知道兒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才好幫助他掌控人生。
***
我的假裝功夫世界一流。同事都覺得我很正常冷靜,殊不知我每次報告前都緊張到想吐,而且會連三天失眠。要是我在會議上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內心就會不停糾結,只求能把話收回。我根本是個假裝過著正常生活的神經病,這讓我更加崩潰。我希望能擁有不像悲劇的人生。
很難相信混亂可以分級。但人生一旦失控,各種爛情緒會爭相跟你說完蛋了。當一介好人單純因倒楣而無辜受難時,要是把錯往身上攬,甚至可能摧毀掉他一直深信的價值觀與動機。有人會因所愛之人無力振作,自覺有責任而變得無助。還有人自覺人生瀕臨崩潰,渾然未覺自己有多會避開地雷。
無論何種情形,感到失控並不表示你就能預防失控。請別追究自己犯了什麼錯,或哪裡做得不好,請以好人遇到爛事會如何處理的態度,實際地評斷自己。你眼前的困境,不論是與工作、兒女或精神狀態有關,就算是因你犯的愚蠢錯誤所致,也請從中學習,別再為人為無法控制的後果而責備自己。
如果你只因目睹某件鳥事發生,就覺得自己該負起全責,等到你真正該堅強起來時,凡而會削弱分散一己之力。如果你老是懷疑自己,相信自己該受懲罰,將更難找到聰明事去做,也無法給予他人力量,更別提不驚慌失措地忍受痛苦。
只要你能將不堪負荷的感覺跟自我表現的實際評價分開來看,就能建立自尊心,真正開始管理人生。你也會有更多力量來恢復工作與人際關係,為失控的孩子設定界線,在不懷疑自身能力的狀況下容忍焦慮情緒,必要時忽略它的存在。最後,比起你信心十足做事,而事情又都進展順利,你更該對自己能絕處逢生度過危機懷抱敬意。
簡易自我診斷表
不可企及的心願:
獲得應有的讚美、薪水和家庭。
心情平靜,擁有愛與幸福(即「財務健全」)。
你所展現的知識都正確無誤。
有自信可永遠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切合實際且可達成的目標:
請以麻瓜的標準,對你真正能做到的事建立合理標準。
對盡力達到標準的你表達敬意。
在痛苦、恐懼、憂患中努力活下去,也肯定這樣的自己。
不讓痛苦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日常作息與決心。
你能做的事:
尋找崩潰前的預警信號,這警訊過去可能警示你,下次也能提醒你。
問問自己是否真的符合他人期待,可有一番不同的作為。
依據努力、誠實、價值觀的優先順序等,評估自己能得幾分。
想著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找一位朋友或治療師來提醒你已活出有價值的人生。不論何種感覺,即使是無助或屈辱,都傷不了你。
極度焦慮或憂鬱時,請求助專業心理醫師或諮商師,了解哪種行為療法或藥物可減緩你的症狀。
真心話練習腳本
以下是當你被無助感淹沒時,你該對某人或自己說的話:
親愛的﹍﹍﹍﹍(我/某家庭成員/讓我放心不下的混蛋):
我知道你覺得﹍﹍﹍﹍﹍﹍﹍﹍﹍﹍﹍﹍(像我們這樣的人生勝利組/你自己/我們那愛捅婁子的兒子)正站在﹍﹍﹍﹍﹍﹍﹍﹍﹍﹍﹍﹍(請填入某個錯誤/可能發生的悲慘經驗)的懸崖邊,人生就像墮入無底深淵。但事實真相是,人生本來就爛事一堆,除了﹍﹍﹍﹍﹍﹍﹍﹍﹍﹍﹍﹍(這時請填入比「爛!」更有水準、更可怕的同義詞),我想不出其他形容詞了。特別是考慮過去種種經歷,包括﹍﹍﹍﹍﹍﹍﹍﹍﹍﹍﹍﹍(歹運纏身/焦慮/各種癮頭/可報名金氏世界記錄的失業經驗)。所以別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攬,只要做了好事,就給自己肯定,就算只是針對爛事做了無效抵抗也一樣。請無懼﹍﹍﹍﹍﹍﹍﹍﹍﹍﹍﹍﹍(厄運/基因遺傳/豬隊友/精神上的痛苦)來糾纏。不要放棄,只要做對了,並引以為傲。
你可知道──
《祕密》的真正祕密是什麼嗎?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的《祕密》(The Secret)是心靈勵志巨著,其核心論點是:只要你將願望「向宇宙做出宣告」(也就是說,只要想著你想要的),宇宙就會給你你想要的。
《祕密》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又胖又窮,不是經濟不景氣導致你只能做爛工作,也不是因為你從爛公司下班後,老是吃加了厚厚鮮奶油的雙層起司堡犒賞自己,而是因為你站在小套房的外掛階梯上,心中只想著:遜斃了!我怎麼又胖又窮!而沒想著:嘿,宇宙,我好瘦,很有錢,很美好。歐普拉是《祕密》的超級大粉絲,就像那群聲稱靠《祕密》心想事成的人一樣,認為不論是換個好工作或治癒癌症,《祕密》無所不能。
事實上,歷代都有人一再提出類似《祕密》的觀點,他們宣揚念力的無窮力量,要你許下與事實恰恰相反的心願。然而,真正的祕密是你絕對不想聽,也不會掏錢買的。「真相」聽來逆耳,卻是你最該聽的:就算你一直對外放送正向意念,專注於念力、願望或禱告,爛事還是會發生,無論你再怎麼編織美好幻夢,結果也絕不公平。
送出的願望越多,你一面等著,無望的人生也似乎越過越長。可是願望萬一實現,最慘的事立刻尾隨而至──你會以為自己已獲《祕密》真傳,但實際上並沒有。然後出於人的天性,你的願望只會越來越多,一頭撞上「失望」磚牆只是早晚的事。而《祕密》會說這都是你的錯,因為你沒有正確運用書中法則。真相是:無論你應得的是什麼,都不可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就是人生(除非你是歐普拉)。
要許願、禱告、集中念力,都請便。這些都會幫你了解什麼才是你想要的,尤其能引導你堅定信念,繼續努力工作。一旦報償落空,也請不要太認真看待,但務必注意你吃進去的熱量。
探究問題根源……然後狠狠撕碎
不知人們是否把解決情緒問題等同於循原路回頭找車鑰匙,但當你順著來時路尋找問題根源,通常找不到。不過往好處想,你可能會找回不見的太陽眼鏡。
儘管尋根之旅一無所獲,但人們往往不願認真思考事情真相:追究問題根源有時根本沒有用,很多問題其實永遠沒有答案。雖說尋找可能存在的解答並沒有錯,但當你尋覓多時未果,就代表答案極有可能不存在。執著於找到答案,只是妨礙你找到真正鑰匙的絆腳石¬¬,並讓你忽略了關鍵在於「接下來該怎麼做」。
人們寧願相信只要收集足夠事實,經過深刻理解與誠實分享,以前累積至今的所有壓抑與難堪情結,甚至是一切問題,都能透過尋根治療而解決。然而事實上,就算你知道染上惡習的原因,也沒有改正它的能力。追根究柢,充其量只是給了你推諉等待的藉口,讓你相信可以等問題變簡單後再解決,但問題往往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尋找問題根源多半只是「反治療」(antitherapeutic),更糟的是浪費太多時間。
只要心理治療一直無法解決問題,你就會開始胡思亂想,擔心看診次數、治療時間是否夠多夠長、就診時是否開誠布公,甚至懷疑起醫師的醫術是否高明。如果你的問題涉及感情,又會想東想西,懷疑自己有無盡力表達痛苦和負面情緒——然後結果再一次令你驚訝不解,問題每況愈下。
最佳賣點 : ★第一本由父女檔合著的心理治療專書,兩人各有專攻,巧妙結合醫學專業與喜劇幽默,充滿智慧,有如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