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全記錄 (4冊合售) | 誠品線上

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全記錄 (4冊合售)

作者 陳予歡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全記錄 (4冊合售):他們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最完整的黃埔軍人傳記系列叢書最適合中國近代軍事史研究叢書填補了臺灣研究民國史的空缺★第三期學員知名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他們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最完整的黃埔軍人傳記系列叢書最適合中國近代軍事史研究叢書填補了臺灣研究民國史的空缺◎第三期學員知名人物:文強王世英王照槐(曾任交通銀行董事)艾 時(立法院立法委員,兼任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集委員,曾參與臺灣環島鐵路建設規劃)艾 靉(1967年4月16日至1969年7月1日任臺灣國防部常務次長。1970年10月獲准屆齡退役,曾任《黃埔月刊》社發行人。 )何志浩與于右任同時榮膺「國際桂冠詩人」。畢生致力於文學、歷史、哲學、音樂、舞蹈等多個領域研究,造詣頗深,先後獲得臺灣及各國大學頒授的文學、法學、史學、哲學等二十八個榮譽博士學位吳溉之(中共八大代表、政協委員)李定(共創私立明德商業學校、立法委員)李運昌(中國交通事業開拓者之一、中共中央顧問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會長、副會長)周恩壽(周恩來胞弟)林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金若山(創辦朝鮮義勇隊,韓國獨立運動主要人物之一)柯遠芬(臺灣警備總司令(陳儀兼)部參謀長)胡璉(臺灣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司令官、臺灣駐越南大使、陸軍一級上將)高魁元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2012年5月7日因病在臺北逝世,是海峽兩岸最後一位辭世第四期生。張靈甫跛腿將軍、常德之役模範軍人、稱譽為「抗日名將」和「常勝將軍」、獲美國金質自由獎章、臺北的「忠烈祠」並設有其祭祀靈位。郭化若中華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中國軍事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蔣堅忍筧橋特區防空指揮部指揮官,創辦臺中化工公司,曾獲泰王頒發二等白象勳章,出任「財團法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董事長。謝晉元(八百壯士第八十八師團長)「黃埔軍校」--作為開創中國近代軍事教學與政治教育,被譽為「中國將帥的搖籃」,是世界重要軍校之一,也是中國近代史的軌跡。一九二四年六月由孫中山先生於廣州珠江黃埔島創建黃埔軍校,意欲培養中國的革命與政治骨幹,許多國共之間的重要人士也在其中孕育而生,象徵著中國的軍事教育邁入嶄新的里程。而這些於一九四九年前畢業的黃埔軍人多數參與了東征、北伐、中原大戰、兩次國共內戰以及抗日戰爭,在當中實踐了黃埔精神,甚而在抗戰時期昇華為民族精神,深刻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進程。本系列書系,收錄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黃埔軍校的歷史人物,由作者深耕民國軍事史三十年,廣蒐各類歷史典籍、數據、照片與資訊情況,堪稱給予最完整黃埔軍人的歷史風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予歡廣州社科院黃埔軍校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埔軍校暨近現代中國著名軍校研究專家、民國軍事史研究專家、軍事人物傳記作家。先後畢結業於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致力於近現代中國軍事歷史人物傳記資料整理研究論著三十餘年,已出版個人獨立署名五大叢書序列,20多種作品逾2500萬字。陳予歡黃埔軍校人文叢書:(全套書約計625萬字)1、《黃埔軍校第一期生全記錄》(上下冊,80萬字,已出)2、《黃埔軍校第二期生全記錄》(40萬字,已出)3、《黃埔軍校第三期生全記錄》(上下冊,50萬字,已出)4、《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全記錄》(上下冊,95萬字,已出)5、《黃埔軍校第五期生全記錄》(上下冊,80萬字)6、《黃埔軍校第六期生全記錄》(上下冊,90萬字)7、《黃埔軍校第七期生全記錄》(40萬字)8、《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師生全記錄》(40萬字)9、《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師生全記錄》(40萬字)10、《黃埔軍校教官全記錄》(上下冊,70萬字)

商品規格

書名 / 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全記錄 (4冊合售)
作者 / 陳予歡
簡介 / 黃埔軍校第四期生全記錄 (4冊合售):他們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最完整的黃埔軍人傳記系列叢書最適合中國近代軍事史研究叢書填補了臺灣研究民國史的空缺★第三期學員知名人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523646
ISBN10 / 9869523641
EAN / 9789869523646
誠品26碼 / 2681689205009
頁數 / 3253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6.5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2607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依照人物姓氏筆劃排序,方便檢索。
★附有難以蒐得的人物照片,可一窺人物樣貌。
★徵引兩岸各類典籍資料,佐證詳實。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作者自序
 本書依據中華民國十五年十月印行《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同學通訊錄》2339個學員照片的重新拍攝錄入,耗費精力與時光,每個學員拍攝此照時,神態各異千奇百怪突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各種表現姿態與容貌,他們也許從未想到過,這張照片或許是他們流傳與連接後世的惟一直觀影像資料,與他們當年自我填寫的諸如籍貫、年齡、字別號、通訊處等個人資料資訊,皆成後世瞭解認識他們的惟一資訊,那些未能留下照片影像的300多名學員,更是永久遺憾。《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同學通訊錄》與近現代史料資訊融匯凝結成全記錄工具書,無疑是檔案圖片與史料資訊最新結成,著實為黃埔軍校檔案史料及其人物資訊之傳承注入了新鮮印記。
迄今為止黃埔軍校走過94年光陰,儘管歲月蹉跎時光荏苒,黃埔軍校至今已成海峽兩岸的共同人文追憶、政黨合作搖籃、連接橋樑紐帶,同時是對中華民族文明與軍事歷程的認知昇華。黃埔軍校以其深刻歷史底蘊與內涵日益顯示無窮無盡文化魅力,為後世當代人景仰追憶緬懷記述。黃埔是偉人文化,同時又是軍人文化、民俗文化,黃埔軍校蘊涵的民族精神,更是海峽兩岸與全球華人世界當今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精神財富力量源泉。
僅將此書奉獻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爆發80周年紀念之際。
──陳予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