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一個人
作者 | 劉同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個人就一個人: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病。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回頭 |
作者 | 劉同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一個人就一個人: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病。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回頭 |
內容簡介 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 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 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病。 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回頭看看那麼長的路、那麼久的時間, 人來人去只有你在陪自己, 一個人那就一個人吧。 最懂年輕人的暢銷作家──劉同, 用洗鍊的文筆、細膩的情感告訴你, 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很好。 憑著滿腔熱血,不斷自省、挑戰自我的精神, 讓隻身到北京的十八歲年輕小夥子, 二十年間淬鍊成光線影業的副總裁。 他書寫這些年獨自奮鬥的生命故事: 從曾被誣陷貪汙,到被主管看重; 與父親互不理解,到修復關係; 丟失人生的意義後,再把平凡的生活過得精采。 每個百轉千迴,都讓人覺得: 原來,我們都一樣。 一個人北漂二十多年, 熬過委屈、見過離別, 時間的淬鍊下, 一點一滴完整了自己。 本書特色 ◆暢銷作家,最懂年輕人的心 出版多本暢銷勵志書籍,像是《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等書銷量破百萬冊。同名作品《誰的青春不迷茫》也於二○一六年改編成電影上映,被譽為當下「最懂年輕人的作家」。 ◆情感真摯,崎嶇路上與你並肩同行 用洗鍊的文筆,寫出為了夢想奮鬥的生命故事,不僅書寫離鄉背井到北京工作的艱難過程與感受,更道出時下年輕人的人際關係、家庭經營,與如何自處的心境體悟。細膩的字句,溫暖了每個想認真生活的人。
作者介紹 劉同青年作家,現任光線影業副總裁。曾出版《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向著光亮那方》《我在未來等你》《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等作品。E-mail:fleewrbb@Hotmail.cominstagram:liutongdeins劉同個人公眾號:素色一院新浪微博:@劉同
產品目錄 序言 一個人就一個人 第一章、一個人應該一個人 你看煙火,我看你 盛進碗裡的鄉愁,是熬一勺魚粉湯的佐料 那麼美的時刻也許再也沒有了 從危機裡找到轉機的人生,就是積極的人生 手機會知道你的寂寞 我爸終於知道我是幹嘛的了 因為你而存在的安全感 好的友情就像愛情,關鍵是你有耐心嗎 朋友就是用來絕交的 從不後悔遇見你 第二章、一個人可以一個人 誰說精采的人生都是別人的 原來奶奶是那麼厲害的女人——寫給九十一歲的奶奶 突然長大的記憶 我們的人生真的有很多看不見的黑洞 這個春節,我沒有和父母再吵架了 無聊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二十三個從別人身上偷來的小閃光點 記得住每一年,又看得到改變,就不會害怕年紀變大 感到羞愧很容易,但要改變卻很難 如果這段時間你和我一樣很焦慮 第三章、一個人就一個人 三十八歲的我,想跟你聊八個新感受 像狗一樣思考,人生估計更美妙 杯子、入眠音樂和其他 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但也證明了你對生活的積極 好朋友,老朋友 很想事不關己,卻總無能為力(幾日小記) 原來很多道理我們早就知道了 多少戀愛都被扼殺在了朋友圈 世界上哪有幸福的人,不過是想得開的人罷了 友誼旅館 附錄、一個人的心情 寫給你的一封信
書名 / | 一個人就一個人 |
---|---|
作者 / | 劉同 |
簡介 / | 一個人就一個人: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病。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回頭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510831 |
ISBN10 / | 9865510839 |
EAN / | 9789865510831 |
誠品26碼 / | 2682041509001 |
頁數 / | 336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自序】
作者序
一個人就一個人
一個人就一個人——不是傷感,也不是執拗。
我們的人生原本就是一個人。
我習慣睡覺前躺在床上,在腦子裡放電影,放生活中的種種片段,如果是更為久遠的事,那感覺就像是放一部有關人生的電影,並非大段劇情,而是細碎片段,雜但有共性。它們會讓我突然停下來,思考「我這麼做合適嗎」。
這樣的片段多了,就會發現原來我還蠻喜歡問自己問題的。
好在,這些問題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有了答案。
「這件事要告訴對方嗎?」我擔心對方知道實情後的反應。
「自己能和他成為朋友嗎?」我擔心自己付出了真心卻得不到平等的對待。
「既然對方已經說了不再聯繫,那是否還需要鼓起勇氣發一次短信呢?」兩個人走不下去,總需要一個人放下點尊嚴,試試能不能挽回些什麼。
「如果把這筆積蓄借給別人,等自己有需要時能及時要回來嗎?借錢的人可信嗎?」我想做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但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受侵犯。
面對問題有三種解決方式,一種是不去管它,一種是找別人要答案,還有一種是自己給自己答案。
不去管它,似乎久而久之問題就會消失,可它並非真的消失,而是轉變為其他更棘手的問題一直存在下去。
找別人要答案,這聽起來簡單,實際卻很難。教科書上的問題,老師能給你一個準確答案,但世間百態,人人各有心思,誰能幫你認真考慮?能幫你認真考慮的人又能否說到你心裡?這還不夠,誰又能保證那些答案就是正確的呢?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見很多人,其中一些會邀請你進入他們的連續劇,給你一個不錯的角色,有臺詞,有特寫,如果你覺得還不錯,甚至比自己的角色還好,就很有可能一頭扎進對方的世界。
可慢慢地,你就會發現:
也許這個故事裡還有別的主角,你頂多是三、四號人物;
也許這個連續劇收視率並不高,播到半路便被腰斬,你費盡辛苦,什麼也沒得到;
也許你突然就被通知領了盒飯,任務只是在前三集推進劇情,沒辦法陪主角見到真正的boss。
當然,故事也可能有好結果,皆大歡喜,叫好又叫座,甚至還有製作人來找你,跟你說:「你的性格不錯,做事果敢,很多觀眾從你身上看到了很多可能性,也很想從你的角度去看你的世界,所以我們打算給你做一個番外……」
在別人的故事裡,你演得再好也不過是個番外。
去年同學聚會,有個老朋友問我:「中學時你天天跟著我跑,感覺什麼事情都不懂都不想,讓你跟著去哪裡都行,怎麼後來就突然變得那麼有主見?」
大家都停下來聽我的答案。
我確實有原因,也因此意識到應該學會獨自面對更多問題。我笑著說:「其實這一切都和你有關。你肯定不會記得,有一天放學,我們一起走到校門口,你突然說要回家不玩了,我問你那我怎麼辦,你很疑惑地看著我——大概也是因為我總問一些讓你無法回答的問題——突然很嚴肅地回了一句:『我是你爸嗎?你該去哪兒就去哪兒,問我幹嘛?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我當然會覺得被你傷害到,就是那種『我明明把你當最好的朋友,你卻急著和我劃清界限』的感受。但也因為你突然地爆發,那天我在學校花壇上坐了好久,意識到自己太想和別人建立某種關係,就像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總喜歡說『我和你是一邊的』『我是你的人』之類的話,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團取暖。」
老朋友有點尷尬。
我笑著說:「你不用尷尬,其實我非常感謝你,如果不是你表達出這種情緒,我不知道何時才能明白獨立這件事。也許獨立有很多種呈現方式,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自己解決,自己承擔。能與另一個人情投意合,無論是何種關係,都是為人生錦上添花;學會不依賴任何關係,獨自面對一切問題,才是為人生雪中送炭。」
有了這種意識,你便真的成了可以獨立面對全世界的人,活出自己的連續劇。即便一開始拿到的劇本是配角,也會演繹出更多的可能性。
你有底氣去探尋和面對世界,才有資格收穫世界早已藏好的獎賞。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世界殘酷、道路艱辛,想方設法去找到能結伴同行的人。交朋友,遇見幾個死黨;去一家有發展前途的公司,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談高品質的戀愛,走向結婚,建立家庭,有自己的孩子;從父母身邊脫離,偶爾探望或交心,發現他們慢慢老去,終有一天送他們遠行。
三十九歲的我回看這些階段,朋友換了很多,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身邊沒有朋友,現在的死黨也並非相互依附支持那麼簡單。我能吸引獨立的他們,是因為我也足夠獨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完整且善良,不給人添麻煩,也能在獨善其身的同時向別人伸出援手。工作夥伴換了不少,做一個專案時,大家極其投緣,做完又各自出發,能繼續同行最好,不能同行也成就過彼此。以前寫過一段話:能找到同行一段路的夥伴,謝謝自己;真有人能從頭到尾一直在你身邊,謝謝老天。
至於愛情。
戀愛是短暫的陪伴,婚姻是長久的同行。
和很多成家的朋友聊天,婚後不那麼快樂的朋友說:「嗯,有點麻木,感覺失去了自己,幸好有小孩來分散我的注意力。」而一直幸福的朋友則說:「挺好的,我們都有各自的事,每天分享各自的世界,體驗兩種人生。」
以前覺得自己的任務是要在世界上找到幾個人,建立幾段穩固的社會關係,獲得友情、事業或愛情,才算完成了來到人間的任務。
現在了解了,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係,能夠獨立面對世界,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談,不然與世界相比,你永遠是渺小的。
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我們成為獨立個體的掙扎過程,不要因為痛苦、害怕就一頭鑽進別人的世界。你站在這裡,就代表著自己,是一道風景。風大雨急,你卻可以很自然地抖一抖身上的雨滴,像任何事都沒發生過。我們來到世上,每個人都拿到了獨一無二的劇本,就看我們如何演繹。
在你的世界裡,我願意扮演配角,讓你閃光。
在我的世界裡,我也希望你願意扮演配角,幫我成長。
我們各有自己的世界,不依附對方。
因為,在我們的人生裡,原本就是一個人。
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
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
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病。
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你回頭看看那麼長的路、那麼久的時間,人來人去只有你在陪自己。
一個人那就一個人吧,也挺好的。
內文 : 【內文試閱】
盛進碗裡的鄉愁,是熬一勺魚粉湯的佐料
1
從高鐵站出來是晚上八點,阿博問我想吃什麼。
我說去火車站吧。
他嘆了口氣:「你真的就這點出息。」
我哈哈大笑:「每個從外地回來的郴州人也就這點出息。」
阿博是我髮小,我們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同校,每次我回家鄉都是他來接我。
郴州人一旦說去火車站無非就兩件事,要麼坐火車,要麼吃魚粉。晚上九點到火車站旁邊的魚粉巷子,嚇了一跳,每家魚粉店都坐滿了人,還有乘客拖著行李箱站在店門口,也許他和我一樣是想用一碗魚粉解開長久的鄉愁,又也許他和我不同,吃碗魚粉蓄一身力量,就要乘火車去外地打拚。
時值國慶日,回家的人也多,看著人頭攢動的魚粉店,我心裡又興奮又自豪。
巷子裡這幾家魚粉店門面都小,沒有裝修,幾張簡易的餐桌,一排塑膠凳,熟悉的、不熟悉的食客擠在一起,每人一碗紅彤彤、熱騰騰的魚粉,彷彿連人生也鼎沸起來。
兩位食客吃完起身,我和阿博立刻走過去坐下。阿博直接把他們吃完的碗端到後廚,順便點單。老劉魚粉已經開了三十七年,老闆、老闆娘認識絕大多數食客,算帳有時都是食客自己來,省了老闆很多事。沒一會兒,阿博就端著兩碗紅得鮮豔欲滴的魚粉出來了,剛把碗放到桌上,就發現熟人,輕輕地「咦」了一聲,徑直走到另外一桌打起招呼。
我也見怪不怪,老牌魚粉店是最容易遇見熟人的。郴州不是大城市,所以在這裡可以聽見很多相遇的故事,見到很多失聯的人。
我都快吃完了,阿博才回來,我好奇地問了一句:「誰能讓你連魚粉都懶得嗍了?」
他興奮地問我:「你記得鳳姐嗎?」
鳳姐?真是一個好多年都沒提起過的名字,但我很快就把名字與記憶對上了號。鳳姐!剛剛是鳳姐?我立刻扭頭去看,人已經走了。我埋怨阿博:「你怎麼不早告訴我,起碼可以去打個招呼啊,看看她還認不認識我。」
阿博連忙擺手:「不是,不是,那不是鳳姐,那是鳳姐的兒子阿才,有印象嗎?那個體育生,高中時不是還一起聊過天打過籃球嗎?後來鳳姐一直想把他搞到我們高中讀書,但是沒搞成。阿才去了廣東打工,鳳姐的魚粉店也關了。」
「那你有沒有問為什麼當年鳳姐的魚粉店突然說關就關了?」
雖然離鳳姐的魚粉店關門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年,這期間也沒有人再提起過這件事,但高三那一整年每次經過鳳姐的魚粉店門面,我們都會猜想:那天早上到底是誰把鳳姐店裡所有的碗都給砸了?鳳姐那麼兇悍,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又會因為誰把生意那麼好的店給關了?
傳說倒是很多,但沒有一個是確鑿的。
很多人你不提,也許就會忘記。
但鳳姐,無論你何時提起,一定會有很多人坐下來,好奇當年那個傳奇的女人去哪兒了。
「你別急嘛,我慢慢跟你說。我留了阿才的電話,約了下次一起吃夜宵。」
2
淩晨三點半起床,鳳姐就開始忙碌。
她一邊洗蔥切蒜,一邊燒一大鍋水。
把磨好的四斤辣椒粉從櫃子裡拿出來,用拇指和食指揉了揉細度,又湊近鼻子聞了聞,一股辛辣勁讓鳳姐突然想打噴嚏,忍住後整個人便清醒了過來。
鐵鍋裡放入茶油,燒至滾燙,鳳姐將鐵鍋移至另一個沒開火的爐灶上,等著溫度稍微降下,然後習慣性地走到旁邊揭開大鍋的蓋子,看水溫是否有變化。蓋上蓋子,順手拎起四斤辣椒粉走回鐵鍋旁,覺得茶油降到了七八分熱,便把辣椒粉一股腦兒地倒進去,開始爆炒,放鹽,放一丁點胡椒,還有一些鳳姐自己想加入的佐料。
油太熱了,怕糊;太冷了,怕香味出不來。
一會兒工夫,鳳姐的臉就通紅冒汗,不知道是熱的還是被空氣中的辣味給辣的。那邊大鍋的水已經咕嚕嚕作響,鳳姐有條不紊地把早已切塊的一共十八斤的鰱魚倒了進去,然後放老薑片、十幾瓣被拍碎的大蒜瓣、一大把乾的五指朝天椒,再蓋上鍋蓋。
鳳姐有二十分鐘時間可以用來調製蔥花蛋的蛋液。
待到二十分鐘左右,鰱魚的香氣從大鍋裡散發出來,便把炒好的辣椒油一股腦兒地倒進大鍋裡,加上幾勺醬油、一點提味的豆油,繼續煮到沸鍋。
鳳姐開始在鐵鍋裡煎蔥花蛋餅。猛火煎炸,三十秒一張,層層疊起,煎到一百多張,六點十五分左右會迎來早晨的第一位客人,鳳姐便打開大排檔雨棚的燈開始接客。
我總是七點十分左右到鳳姐的魚粉店。
棚子裡十張圓桌幾乎坐滿了學生,我很流程式地走到爐灶邊跟鳳姐要一碗大份切粉,從洗碗阿姨洗好的筷子裡抽出兩根,放到煮粉的大鍋裡燙十幾秒,看見哪個座位空了,就走過去把書包放在凳子上,把上一位客人吃完的碗放到洗碗阿姨身邊。阿姨和鳳姐看見都會很大聲地說句「謝謝咯」,一方面是感謝,另一方面是提醒其他客人吃完也可以送過來,不然收碗都忙不過來了。
學校附近有很多魚粉店,但鳳姐的魚粉最好吃。魚湯入味,又辣又鮮,榨菜、酸豆角、酸蘿蔔丁都是無限量供應,尤其在冬天,因為太冷了,學生們不僅會吃完粉,連辣湯都咕嚕咕嚕喝完了。我也是其中之一,喝完全身冒汗,能扛一整天凍。關鍵是鳳姐家的魚湯喝完不口渴,小時候我不懂這個,長大了和同學聊起來才知道,鳳姐家從來不用味精提味。
鳳姐的魚粉店就在我高中校門口的早餐一條街上。我讀初中時,鳳姐就在這裡開店,和大家都很熟。猶記第一天去高中報到,我一個人吃著粉,聽見鳳姐跟很多和我一樣的同齡人打招呼:「你們又考到這個高中了啊?真好,真好,那以後鳳姐又可以看到你們了。」
鳳姐人好,如果有男同學因為錢不夠只能點小碗,鳳姐雖然也只會給小碗盛湯,但粉會放大份的。我以前還納悶,反正都這樣,為啥不給個大碗盛湯,大大方方,然後被阿博敲了一下頭:「早上那麼忙,人家鳳姐和夥計都是看碗的大小收錢,記得還好,萬一記錯了,收了大碗的錢多尷尬。」
也是哦。
「所以你這個人吧,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行動到了就足夠了。」
(未完待續)
我爸終於知道我是幹嘛的了
1
公司的年會都是在春節放假結束後回公司再舉辦。
年前開,領導說啥,大家都忘了;年後開,大家會擰成一股繩,開始新一年的衝刺,蠻好。
某年年會,有個部門把網上流傳甚廣的一段話拍成了視頻。
「從你出門上大學開始,你和父母相見的次數就開始倒數。你見他們的時間只有寒暑假。等你大學畢業選擇遠行,你和父母相見的日子便開始倒數,大多數人每年只有春節七天能回老家。如果父母還能活四十年,那麼你和父母相見的日子只有二百多天,不到一年。而這七天中,絕大多數人不會一直陪著父母,還會見很多其他的朋友。時間砍半,我們與父母這一生也許就只有一百多天的相處了。珍惜吧,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早就知道短片要說什麼,尤其對我們這些做影視工作的人。但提到父母,全場很多同事哭得不行。老闆說了一句話:「行了,行了,剛才看短片哭的人,不一定是孝順,可能是春節沒有好好地陪父母,正在後悔自責。」
大家又都笑了起來。
其實,就算陪了父母,聊到這些,也都會傷心吧?
我十八歲離家,因為選的專業並不是他們希望的,所以回家的次數也少了。後來北漂,離家愈來愈遠,再想回去心有餘而力不足。來回若是機票,便是一個月的積蓄;若是火車,一半假期便花在路上。我大概是過了三十歲,工作能自行安排,積蓄也有了盈餘,才開始瘋狂補足之前缺失的日子。
我父母並不清楚我的工作內容,我也不喜歡和他們聊北京的工作。我媽每次聽到老闆罵我或批評我,就會喋喋不休讓我更努力,她很害怕我被開除。後來我就不打算再跟他們說我那些曾經的煎熬,只說一切令人喜悅的消息。
媽,公司給我漲工資了。
爸,我升職了,出版社結版稅了。
媽,公司股票分紅了,我準備把小房子賣了換個大的……
我開始學習分享更多喜悅,並非報喜不報憂,而是再多憂都會過去變成喜。解決問題的人是我,他們只需要開心。事實證明,他們確實挺快樂的,以至於有一天我爸問我:「你說你在管一個電視劇的拍攝,你怎麼會管那個?」
「因為這個電視劇是光線在拍啊,我是一個部門的頭兒啊。」
「噢,那你不是一個作者嗎?」
「對啊,所以我就想把這個小說改成電視劇。」
「那和你們公司有什麼關係?」
「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很好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哪。」
「那你到底在裡面做什麼?」
「……什麼都做,打雜吧,對,打雜。」
「噢,那我明白了。」
父母都是更容易理解喜悅,對其中的過程估計也只是禮貌性地關注一下。比如我很早以前就對我爸說:「爸,我可能未來不做電視節目了,轉電影製作了。」
我爸一驚:「為什麼?」
「因為公司決定要取消電視節目部門,全面轉向影業。」
「那你自己注意,你應該什麼都不懂吧,一定要努力了。」
「好的。」
我以為他非常清楚我在幹嘛,我們公司在幹嘛了,沒想到他隔三岔五給我發一些簡歷說某某是哪個叔叔的親戚,某某又是哪個阿姨的女兒,他們學播音的,學新聞的,學編導的……能不能去你們公司啊?我很認真地解釋:「爸,那些年輕人不知道我們公司沒有電視節目了嗎?即使他們不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啊,因為我跟你說過了。以及,我們公司所有的招聘資訊網上都有,自己投簡歷,只要符合標準就都能收到面試通知。我投,也只是幫忙投到人力部。」
他說:「噢,我想起來了。」
但是不出兩個月,他肯定又會給我簡歷。
我說:「為啥你又給我?」
他說:「反正我給你了,行不行我不管,我自己良心過得去。」
嗯?我爸什麼時候變可愛了?
2
因為疫情,爸爸的很多聚會都取消了。
我也是。
爸爸覺得大家很認真吃飯實在有點無聊,就餐餐問我想不想喝酒。
我知道他想。
喝著喝著,我爸問我:「你們在北京到底難不難?我怎麼聽說別人家孩子覺得很難,但你從來沒說過以前的事情。」
我本想隨便說個笑話,喝一杯就過去,但我想反正和爸爸這些天待在一起的時間還很長,那就說說唄。
我說:「挺難,你想聽我在北京最慘的故事嗎?」
他把自己的杯子給加滿,做好了要傾聽的準備。
(未完待續)
最佳賣點 : 「一個人就一個人──不是傷感,也不是執拗。
我們的人生原本就是一個人。」──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