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解.品讀資治通鑑: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 | 誠品線上

全彩圖解.品讀資治通鑑: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

作者 司馬光
出版社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全彩圖解.品讀資治通鑑: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首部編年體通史‧歷數十六朝得失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首部編年體通史‧歷數十六朝得失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 精闢導語,邏輯串連,理解各個故事的前因後果。 逐句翻譯,白話解析,立即融入故事情境,精彩處讓人拿起就放不下。 注釋詳解,難詞解析,輔助閱讀,增添對文言文的理解。 全彩插圖,圖文搭配,帶來更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 一本帶你輕鬆讀懂千年歷史 《資治通鑑》在古代被視為帝王的教科書,時至今日可當成領導者的必修課,當中關於用人、識人、待人的諸多義理,古今通用,可用於管理用人、下屬溝通、研究歷史、政經文化、預測國情等各方面,堪稱一本包含生活各層面的歷史經典。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內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 403 年),下至後周顯德六年(西元 959 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並按朝代分為十六紀。《資治通鑑》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容涵蓋政治、軍事、民族、經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書名取意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無論是在史學史,還是在文學史上,《資治通鑑》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和司馬遷的《史記》並稱「史學雙璧」。《資治通鑑》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以編年體為形式的史書逐漸增多。而南宋的史學家袁樞更是從《資治通鑑》中得到啟發,取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點,創造新的寫史體例― 紀事本末。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關於本書,你非讀不可的理由§§ ★規模空前 重點精選 從全書共294卷、300餘萬字,且橫跨從戰國到五代十國共1362年歷史的《資治通鑑》中,精選最具代表性篇章,按時間順序整理編撰,讓讀者能更真實、直觀、全面認識中國歷史。 ★內容經典 體例科學 為了幫助讀者更易理解原著,書中增設導語、注釋、譯文等內容,降低讀者閱讀障礙,深入體會作品內涵,更有助掌握原著精華。 ★以圖輔文 好讀易懂 600餘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為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彷彿置身於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中,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豐富的視覺感受和想像空間。 ★經典讀本 值得典藏 清晰簡明的體例、精彩豐富的故事、珍貴精美的圖片、兼顧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的設計理念,打造出典雅舒適的閱讀空間,全面提升本書的欣賞與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1.每個篇章開端都有導讀,以引導式、邏輯式、串聯式方法來解說,可提升理解力。 2.逐字逐句翻譯,快速融入故事情境。 3.生闢詞語、主要人物附有解釋,有利於記住新詞和各主角關係。 4.全彩插圖,畫風細膩,圖文互相搭配,讓閱讀變成一件美好的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北宋)司馬光【編者簡介】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 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世稱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 宋仁宗寶元初年,二十歲的司馬光考中進士甲科。功名早成的司馬光立志以仁德建功立業,成聖稱賢。司馬光在政治上是守舊派,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發生嚴重分歧,曾經多次上書反對新法。在政見不同、難於合作的情況下,司馬光請求擔任西京留守御史臺這個閒差,退居洛陽,專門研究歷史, 希望透過編寫史著,從歷史的興衰成敗中提取治國的經驗。 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逝世,終年六十八歲,舉國哀悼。太皇太后和哲宗親去弔唁,追贈司馬光為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賜碑「忠清粹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周紀 三家分晉 圍魏救趙 胡服騎射 即墨之戰 長平之戰 秦紀 李園亂楚 王翦伐楚 荊軻刺秦 漢紀 韓信破趙 四面楚歌 誅滅諸呂 飛將李廣 大將衛青 巫蠱之亂 昆陽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 魏紀 政歸司馬氏 晉紀 桓溫廢立 淝水之戰 宋紀 劉裕受禪 元嘉之治 齊紀 魏遷洛陽 梁紀 侯景之亂 陳紀 楊堅篡周 隋軍滅陳 隋紀 楊廣篡位 唐紀 玄武門之變 貞觀治道 中宗復辟 韋后亂政 李林甫為相 安史之亂 馬嵬事變 張巡守城 子儀破吐蕃 元和中興 雪夜襲蔡州 甘露之變 黃巢進京 後梁紀 朱溫之死 後唐紀 後唐滅梁 後晉紀 割讓幽薊 後漢紀 嚴酷之政 後周紀 高平之戰 世宗征淮南

商品規格

書名 / 全彩圖解.品讀資治通鑑: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
作者 / 司馬光
簡介 / 全彩圖解.品讀資治通鑑: 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融合:首部編年體通史‧歷數十六朝得失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國學知識、成語典故與故事的完美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068598
ISBN10 / 9579068593
EAN / 9789579068598
誠品26碼 / 2682141950000
頁數 / 5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赤壁之戰
【導語】
東漢建安十三年(西元 208 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中國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西赤磯山)一帶與曹軍展開一場戰略會戰,這是孫、劉聯軍大敗曹軍的一場決戰,對於確立「三國鼎立」局面有決定性的意義,史稱「赤壁之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
西元 200 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進而統一了北方。統一北方後,曹操便積極從事南下的戰爭準備。他首先在鄴城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接著又派人到涼州(今中國甘肅省)拉攏馬騰,以避免南下作戰時側後受到威脅。一切就緒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大軍自宛(今中國河南省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中國河南省),當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曹操收編劉表部眾,之後率大軍向長江推進。
此時依附劉表屯兵於樊城的劉備,見劉琮降曹,倉促率軍民南撤,在當陽被曹軍擊敗。於退軍途中,劉備派諸葛亮赴柴桑(今中國江西省九江西南)說服孫權,與孫權結盟共同抗曹。孫劉結盟後,孫權任命周瑜為主將,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沿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的火攻之計,大敗曹軍。

【原文】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元 208 年)初1,魯肅聞劉表卒,言於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2,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軍中諸將,各有彼此3。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4,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5。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6,與結盟好7;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8。肅請得奉命弔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9,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10,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11,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12。」權即遣肅行。
【注釋】
1 初:當初。2 國:指孫權割據的地區。鄰接:土地相連接。3 各有彼此:有向著那邊的,有向著這邊的(指有擁護劉琦的,有擁護劉琮的)。4 寄寓:寄居。5 惡其能:畏懼他的才能。6 彼:指荊州方面的人。撫安:撫慰。7 盟好:友好同盟。8 濟:成、成功。大事:即上文說的「據而有之」。9 用事者:掌權的人。10 治:對付。11 克諧:能成功。克,能。12 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譯文】
漢武帝建安十三年(西元 208 年)當初,魯肅聽說劉表死了,便對孫權說:「荊州與我接壤,地形險固,土地肥沃廣闊,人口繁多,百姓殷實富足,如能占據此地,就有了創建帝王大業的資本。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不和,軍隊將領各擁劉琦或劉琮。劉備是天下的英雄,與曹操有怨仇,現寄居在劉表那裡,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如果劉備和劉表的部下們同心協力,就應當安撫他們,與之結成同盟;如果他們彼此離心離德,我們就應另作打算,以成就大事。我請求能奉您的命令去弔慰劉表的兩個兒子,並慰勞軍中掌權的人,同時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對付曹操,劉備一定很高興,並且會聽從我的意見。如果這事能成功,天下大局便可以定了。現在不快去,恐怕就要被曹操搶先。」孫權立即派魯肅前往荊州。

玄武門之變
【導語】
因為李淵父子的同心協力,唐朝得以順利地建立政權。但短短幾年,因為繼承人問題,皇室內部起了極大的衝突。衝突的一方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另一方則是立下赫赫戰功的秦王李世民。他們各擁官屬和軍事力量,暗中招兵買馬,籠絡人心。隨著天下局勢的穩定,到武德六七年以後,雙方的關係愈來愈緊張。
從《資治通鑑》的記載看,高祖李淵經常在兩邊搖擺。由於太子一方爭取到後宮的支持,所以李淵愈來愈傾向於太子。在數度暗算失敗後,李建成、李元吉分散秦王的屬下,削奪他的兵權,尋找時機準備除掉秦王。
李世民的態度則一直不明確,他和對手一樣,也在暗中擴大自身實力,甚至收買對方心腹,但在表面始終容忍退讓。在對方的步步緊逼和下屬的忠心勸諫之下,西元 626 年 6 月,秦王發動兵變,一舉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因為事變發生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所以被後世稱為「玄武門之變」。事變的結果是李世民大獲全勝,很快掌握了政權。
司馬光在評論中指出,從太原起兵開始,李世民就是李唐皇室真正的締造者,所以在唐高祖立長的時候就埋下了禍根。換言之,這也是為李世民發動政變辯護最主要的依據。事實上,這也是唐代修史的一貫思路,但是這一觀點近年來遭到部分史家的質疑。考慮到貞觀以後對於史書的修正,關於如何評價秦王、太子甚至是李淵在唐朝建立過程中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原文】
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西元624 年)初,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1,曰:「當為兄手刃之!」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2,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3:「為兄計耳,於我何有!」
【注釋】
1 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唐高祖李淵四子,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早逝,四子元吉。建成被立為太子,和齊王元吉關係友善。2 護軍:唐初秦王府和齊王府各置左右六府護軍,武職。3 慍:含怒、生氣。
【譯文】
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西元 624 年)當初,齊王李元吉勸太子李建成除掉秦王李世民,他說:「我自當為兄長親手殺掉他!」李世民跟隨高祖李淵駕臨李元吉的府第,李元吉派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內,準備刺殺李世民,李建成生性頗為仁愛寬厚,馬上制止了他。李元吉惱怒地說:「我這都是為兄長著想,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精彩導語點評,理解歷史,體會中國文學之美的第一步
十六個王朝、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五十六篇故事盡收眼底
六百多幅情境插圖,解讀歷史,增添視覺美感,
對於歷史發展、人物和事件背景有更深切瞭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