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一點道德經 (附朗讀QR CODE)
作者 | 老子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每天讀一點道德經 (附朗讀QR CODE):會說話的文學經典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作者老子 |
作者 | 老子 |
---|---|
出版社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每天讀一點道德經 (附朗讀QR CODE):會說話的文學經典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作者老子 |
內容簡介 會說話的文學經典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作者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淵博的學問和超脫世俗的思想,深受孔子、歷代帝王、中外文人和政治家的肯定,從修身、齊家、治學,到治國、平天下任何人都能在這部經典中找到所需要的智慧。獨家提供真人朗讀QR Code靜心抄寫頁可讀、可聽、可寫,深刻體會玄之又玄的哲學思想蘊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春秋)老子 李聃,姬姓李氏,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春秋末期,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人,是中國古代極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李聃被尊為道教始祖、東方三大聖人之首。 其著作《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文字簡潔、富有韻律感。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稱《道經》,講述宇宙的根本,道出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以及明暗變幻的微妙;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被稱《德經》,講述處世方略,道出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長生久視之道。東籬子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學研究和文字工作多年,致力於推廣古典文學閱讀活動,著有多部經典文學的解譯作品。本書是其最新力作,期待能讓更多人體悟《道德經》中的超凡智慧,不被物欲所迷惑,並對人生有更進一層的啟發和成長。
產品目錄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1.大道看「有無」2.大道看「禍福」3.大道看「堅柔」4.大道看「曲直」5.大道看「簡繁」6.大道看「無為」7.大道看「動靜」8.大道看「虛實」9.大道看「巧拙」第二章 修身之道:謙謙君子的養成法則1.聖人都知道自己的無知2.自矜者不會長久3.多言數窮,不如守中4.善下者為王5.不武不怒,不與人爭6.內斂方能成名士7.取長補短天之道8.不視,不聽,不搏 .9.時常提醒自己做個正直的人10.美善與邪惡相距多遠11.「德」是修身養性的甘霖第三章 養心之道:純真、幸福是根本1.超然曠達,寵辱不驚2.道是簡單的,快樂也是很簡單的3.心「虛」是一種境界4.一切都會逐漸轉好5.像水一樣保持自己純真的本性6.靜止的水才清7.欲心雜念使人心累8.知道「止」就沒有那麼累了9.得失都是「道」10.不要想得太多、太遠11.無「患」即無憂12.無拘無束,給心靈一片廣闊的天地13.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第四章 處世之道:遊刃有餘地立足於世1.誠信不足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2.不要輕易許諾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4.不要固執地堅持己見5.示人以弱,將鋒芒隱藏起來6.「道」無須言說7.剛柔並濟,進退有道8.給別人留點空間9.神龍在天,不見首尾10.為人處世必須具備「大」的胸懷第五章 待人之道:包容、善良是待人良方1.不要隨意傷害人2.智者都明白成人達己的道理3.用平等之心看天下4.學會包容,終身不殆5.付出時不要想著回報6.君子須有仁慈之心7.真正的朋友不在於多少8.天道公平,作惡必受懲9.受到傷害不要急於報復10.待人接物要以「和」為本11.美善的言辭可以贏得尊重12.施比受更有福第六章 謀事之道:踏實穩健,萬事可成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2.萬丈高樓平地起3.聖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確的事4.天下事須做精、做細5.踮著腳是站不穩的6.不要被主觀感覺所束縛7.謹慎地開始,堅持到結束8.空杯子才能用來盛水9.處亂不驚,變弱為強10. 不因艱險失去鬥志11.勤而行之,可為「上士」12.正確地思考,小心地謀畫13.做事的「大道」取法於自然第七章 為上之道:管理其實很簡單1.為上者要有不爭無為之德2.善用人者,為之下3.要聽得進忠告4.用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5.做領導的必須以身作則6.上有「為」,則民難治7.最簡單的管理之道8.有權不可無威9.治大國若烹小鮮10.民眾不需要太多煩瑣的法令11.施政不可過於苛刻12.天道坦然而善謀第八章 避禍之道:清醒、淡泊方可保全自身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2.功成而不可居3.功成身退也是不錯的選擇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5.魚再得勢也不能離開水6.當糊塗時則糊塗7.富貴而驕,自遺其咎8.不爭則無禍害之憂9.用超然的心態看待眼前的榮華富貴10.事盛則衰,物極必反附錄:《道德經》全文道德經靜心抄寫
書名 / | 每天讀一點道德經 (附朗讀QR CODE) |
---|---|
作者 / | 老子 |
簡介 / | 每天讀一點道德經 (附朗讀QR CODE):會說話的文學經典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作者老子 |
出版社 / | 易可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543934 |
ISBN10 / | 9869543936 |
EAN / | 9789869543934 |
誠品26碼 / | 2681528314008 |
頁數 / | 304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2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道」是萬事萬物由生及滅,循環往復的規律。「道」不可用言辭描述,「道」無處不在而又無行無蹤。因為世間萬物時時刻刻皆在發展變化,所以「道」看起來才如此琢磨不定。也因此,老子才喜歡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在事物不斷的對立又統一的運動過程中,老子輕而易舉地找到所有問題的解決之道。
大道看「有無」
▏原 典▕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
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一章》
▏解 釋▕
天地萬物都從無形中轉化而來,又包含在有形之中。所以,事物總是處於無形,以保持綿綿不斷地變化;同時又處於有形狀態,以體現造化的結果。有形和無形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只是名稱不同。兩者的關係非常玄妙。它們相互轉化,是一切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所在。
一開篇,老子就說明「無」是天地萬物的本始;「有」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所以,應該根據「恆無」來觀察它的奧妙;根據「恆有」來觀察它的界限與端倪。「無」與「有」這二者來自相同的源頭(道),而稱呼不同,並指明事物處於「常無」、「常有」狀態,處於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
「有無相生」的創業之道
「有無相生」是道家哲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所謂「有無相生」,是說有生於無,無生於有,有和無是相互轉化。並且這種「有無相生」的過程是「周行而不殆」,而每一次 「周行」都是事物的推進與上升。這顯然是一個合理的辯證法命題。
如果一般人是從肯定思維模式出發,肯定「有」的作用的話,那麼道家則從否定思維模式出發,更為肯定「無」的作用。從肯定「有」的正面價值出發,常表現為尊重傳統, 循規蹈矩,不標新立異的舊有思維定勢;從肯定「無」的反面價值出發,常表現為否定現狀,具有反傳統、反權威、反世俗的意義;善於開拓創新,具有標新立異的創新精神。
現代企業中,許多著名的管理學家面對經濟轉型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把道家「有無相生」的哲學智慧運用於企業經營,將「無」轉換成「有」,把提倡改革創新、反對墨守成規看成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在《談經營祕訣》中指出:「只有努力創新的商店或生產公司,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後一定會失敗。不可為商品的滯銷找藉口,一定要拿出魄力和決斷力,在創新方面去尋求機會。」美國的卡斯特認為:「企業的成功,依賴於不斷地適應和創造。」德魯克指出:「管理者必須拋棄過去,丟棄已經存在和為人所知已過時的東西,他必須創造未來。」英國的羅傑.福爾克則指出:「革
新和改革是企業進步必不可少的因素。」
「有」與「無」是道家最基本的辯證範疇,在中國軍事歷史上也得到充分的運用。
張巡借箭智退敵兵的故事和孔明草船借箭一樣,是歷史上有名的「無中生有」經典案例:安史之亂中期,安祿山的叛軍派唐朝的降將令狐潮領兵四萬進攻雍丘(今河南杞縣)。雍丘附近有個真源縣,縣令張巡招募一千來人,先行占領雍丘。叛軍到後,張巡身先士卒,率兵直衝敵營,打退叛軍。但叛軍不斷攻城,日子一久,城裡的箭用盡。眼看絕境將至,張巡想出一個「無中生有」的妙計。這天深夜,張巡命令士兵紮上千個草人,裹以黑衣,用繩子從城頭吊下。叛軍發現後,馬上不斷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發現是草人。待守軍拉回草人,淨得幾十萬支箭。第二天晚上,張巡選出五百勇士,仍用繩子吊下城。叛軍以為又是草人騙箭,笑而不理。
這時,五百勇士乘機襲擊令狐潮軍營,叛軍大亂,焚壘而逃。張巡取得戰爭的勝利。張巡此計,不僅妙在「無」中生出箭,更重要的是「無」中還生出戰機。顯然,一切事業、財富和成就皆源於「無」。「無中生有」不僅是世界的必然性,也是一切創造性行為的必然性。
老子云:「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就明確肯定「有無相生,無中生有」的必然性。老子從萬物創生的角度立論,其哲學思想給予我們深刻的管理啟示:「有無相生,無中生有」是創造的本質特徵,創造就是使原先「沒有」的東西變成「有」,使原來「不存在」的東西成為「存在」。商場上的創業就是典型的「無中生有」過程:正因為原來「沒有」,所以我們就要創造「有」,創業的機會來自現在「不存在」的一切現象中。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個善於把握市場機遇的先行者。
大道看「禍福」
▏原 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解 釋▕
災禍與幸福緊密相連,而幸福的旁邊又躲藏著災禍。誰能知道禍與福之間相互變幻、彼此循環的根本原因呢?它變幻莫測,遠遠超出於人們的想像力和理解力之外。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古往今來,禍福之道始終是一門大學問,身為現代人,生活中處處存在競爭與陷阱,如何安身立命、趨利避害,必須深入研究。
而老子可謂這方面的專家,他認為,福與禍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可以互相轉化。所謂一定的條件,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而常人的主觀因素是其轉化最為關鍵的條件。在生活中,人們常會因為目光短淺,一念之差,一時衝動,或是驕傲自滿,為自己帶來禍患。
居安思危才能守福避禍
商王帝辛在位時,雀在城邊生了一隻烏鴉,占卜的人說:「凡是小的生出大的東西,國家一定會吉祥如意,您的名望會增加一倍。」」帝辛聽後喜不自禁,以為從此自己就會受天佑護了,便不再管理國家,為人殘暴兇狠,結果導致外族侵擾,商朝因而滅亡。這就是逆道而行,由福轉禍的例子。
《列子.說符篇》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一戶人家為人十分仁義,三代都是如此,待人真誠,常常做善事。有一天,他們家的黑牛生下一隻白牛,別人就去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吉祥的徵兆。」過了不久,那家人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而牛又生了一隻白牛,接著兒子的眼睛也瞎了。人們都覺得詫異,說這哪裡是吉祥的徵兆,明明就是惡兆啊!可是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年輕力壯的人都被徵召去打仗,而這父子兩人因為雙目失明而免於征役。等到戰爭停止的時候,他們的盲病便不治而癒。這時候人們才懂得吉兆的含義。
明朝人楊慎所著的《韜晦術》中有一句名言:「榮利之惑於人大矣,其所難居。」意思是說榮華利祿、高官顯爵對於人的誘惑力很大,但是榮利場也是最難站穩腳跟的。《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一個人在成為大權在握的領導者後,居安要思危,才能守福避禍。
唐朝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而立下大功,爵封汾陽王,任宰相,王府建在國都長安的親仁里。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唐代宗大曆二年(七六七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做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並屢向代宗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於祖墓被毀的原因心裡有數。他入朝時,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掘毀別人墳墓也是有過的事。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造成。」滿朝的公卿大臣原來都很憂慮,怕郭子儀鬧出事端,聽了回奏後,都對他無比欽佩。郭子儀想到的是國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穩遠比自己的私事重要。
汾陽王府自落成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出,而郭子儀不允許府中的人干涉。
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內宅。恰巧,郭子儀的夫人和愛女正在梳妝打扮,王爺郭子儀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兒要王爺遞毛巾,一會兒要他去端水,而郭子儀毫不在意自己被使喚來使喚去。
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郭子儀,回家後,卻忍不住講給他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都把這件事當成笑話來談論。郭子儀聽了沒太在意,但兒子們卻覺得大失面子,便相約來找父親,要求下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閒雜人等出入。郭子儀聽了只是大笑。一個兒子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卻不尊重自己,不管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出入。兒子認為,即使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
郭子儀聽了這些話,收斂笑容,對兒子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全家人的性命。」
兒子們感到十分驚訝,忙問其中的道理。郭子儀嘆了一口氣,說道:「你們光看到郭家顯赫的聲勢,而沒有看到這聲勢有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往前走,再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再說,即使歸隱,也找不到一塊能夠容納我郭府一千餘口人的隱居地啊!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緊閉大門,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一個人與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趁機落井
下石、妒害賢能的小人從中添油加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郭子儀的確明智,能在處於位高權重之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懂得福禍相依的道理,善於規避災禍,所以才能四朝為臣。如果他對於自己的高官厚祿感到自滿,就難免會生出驕橫之氣,不能忍氣,那些想和他作對的人也就有機可乘了。
所以說,不論自己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也不論眼前的風景有多麼迷人,都不應該忘記一件事:美麗的風景之後可能就是懸崖峭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規避可能會有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