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創造塾No.1未來的設計創造: 打開你的五感六覺, 對接場景、逆算時代! 60堂設計未來的創意必修課
作者 | 林承毅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未來創造塾No.1未來的設計創造: 打開你的五感六覺, 對接場景、逆算時代! 60堂設計未來的創意必修課: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打開你的五感六覺跟著跨域設計顧問 |
作者 | 林承毅 |
---|---|
出版社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未來創造塾No.1未來的設計創造: 打開你的五感六覺, 對接場景、逆算時代! 60堂設計未來的創意必修課: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打開你的五感六覺跟著跨域設計顧問 |
內容簡介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打開你的五感六覺跟著跨域設計顧問、地方創生旗手、路上觀察學家 林承毅深入60個關鍵生活場景透過「潮流考現+可視化思維導圖+創造力習作」引導你活用設計思維提煉創造未來的10種必備能力!【本書特色】★ 深入「生活場景」解讀潮流現象:精心繪製60幅「可視化思維導圖」搭配「創造力習作」,引導讀者實戰模擬,精準操練★ 為地方創生把脈:活化地域、產業、人才、品牌的全方位戰略★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從服務、體驗到儀式設計,提升共感、驅動創新★ 對接真實應用場景:從企劃、提案、行銷到策展,創意戰略一次吸收★ 特別收錄【總複習】:從「起手式」到「持續技」,在日常中有效鍛煉創造力【本書簡介】「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用「願景逆算法」與「設計思考」,回應人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有別於過往以城市為中心、地方為邊陲,近十年間,與「地方」有關的人事物成為一門新顯學,這背後有一條時代及社會的脈絡在牽引——生活在台灣的你我,無可迴避高齡化、少子化及地方過疏(人口外移)等三大需要共同面對的困境,這些現象正影響你我以及青年世代的未來。那麼,我們要如何提出願景、逆算時代、設計未來?在日常的生活與消費場景中,又要如何透過五感六覺,磨練自己對於潮流現象的解析能力,並將之轉化為驅動創新、創造未來的能量?作者林承毅是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的旗手,他懷抱人本信念,以設計思考作為武器,深入每寸地域核心,用策略戰術與願景,來共同創造「地域活化」之新可能,試圖提出「安居」與「樂業」的全新解方。他也是活躍的跨域設計顧問、路上觀察學家,擅長對發生在日常周遭五花八門的現象、各種生活、消費與體驗場景,透過設計思考去破解,從中找出創新的契機。「我們的未來,可以這樣創造!」——教你如何設計地方、設計五感六覺、設計未來作者於書中爬梳了地方創生、體驗設計、未來創新三大面向,有如未來探針一般,帶領你深入60個生活與消費的關鍵場景,立體展現「鳥瞰」與「蟲觀」視角,磨亮你的問題意識——從藝術季、吉祥物、縣民性、挖掘地方DNA到地域品牌設計,到捷運環狀線考察、非典型書店提案、游泳學習就是「道」、過年拜拜松路上觀察、新品種市場的發想⋯⋯本書針對60個關鍵生活場景,搭配「可視化思維導圖」輔以「創造力」的提問練習,引導你考現潮流,啟動設計思考,提煉創造未來的關鍵能力!【歡迎收聽|迷誠品Podcast】EP040|你與理想生活的距離,其實不遠!試試「二地居」生活,質感與精神同步擁有|誠品講堂【走進閱讀世界|迷誠品:專文推薦】標題|多樣生活創造×「二地居住」,正常人也可以有兩個家:《未來的設計創造》撰文|林承毅所謂的「二地居住」,其實從過去的年代早已開始。許多居住在都市裡的富裕層,甚至是中產階級,在經濟有所餘裕,年紀有所增長,或者嚮往田園生活,或者希望給小孩一個不一樣童年,進而在鄰近地區鄉間購買二居地,從此就有更多的理由過著週一五城市、週六日某度假地的兩地生活樣態。 這樣的模式看似合理,也有不少前例,但運作下來,多半隨著人的天然惰性,產生效應遞減。最終,嚮往的二地居,反而成為一種負擔,而開始自我懷疑:想要度假,想要找個調適的轉換,為什麼需要養一棟新的居住地?而我想其中關鍵,在於起心動念的心態及目的,如同「要喝牛奶真的需要養一隻牛?」的譬喻。而這樣的二地居,成為一種有理念但無實踐力的玩意,無法真正變成可行的生活模式,終將淪為時代的歷史記憶。☞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標題|社會價值創造×你也許聽過「社會設計」,但到底該如何下手?《未來的設計創造》撰文|林承毅日本社會設計師筧裕介如此定義社會設計:「社會設計是運用人類的創造力,探求社會這種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之行為。」這是一種猶如在叢林中開闢道路的過程,要怎麼開路、要開怎樣的路,因選定的議題而異,但有一些共同的面向,可以納入設計思考,而這也是過去擔任新一代設計獎社會設計類評審,自己用來衡量好團隊的七項準則,提供給大家參考。☞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
各界推薦 【熱血推薦】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林大涵 貝殼放大執行長 周育如 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黃威融 跨界編輯人 游智維 風尚旅行總經理 陳雪玉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 (依姓氏筆畫序)
作者介紹 林承毅是一位有著無比好奇心的路上觀察家、憧憬未來世界之趨勢研究家、信仰人本精神的服務設計顧問,也是投身公共議題推動的創生倡議者。正式職稱為林 事務所(HAYASHI office)執行長&服務設計師,致力於體驗設計方法,透過專案、顧問、諮詢協力企業及組織。對教學有熱情,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及國立清華大學;對青年實踐有愛,協力各政府部會及縣市政府,推動社會創新、體驗設計、地方創生、社區營造、文創藝術等議題;對國家發展有責,投入地域活性化及地方品牌等地方研究之倡議及實踐,協助台日各地政府及民間組織進行創生推動。2020年起,積極倡議關係人口、流動創新及二地居,2021年提出郡創生及城鄉對流關係,2022年開始期待以「未來創造」四個字,聚焦關鍵議題,為台灣未來之安居樂業發展而努力。歡迎加入「未來創造塾」的行列!
產品目錄 【作者序】 創造未來的60堂思維必修課:在地賦權,逆算時代,創造未來! PART 1-如何設計地方 1-1 拚創生,喚醒地方希望 01 都嘛是,為了「安居樂業」而來 X願景創造 02 是奮進的「創生」!誰跟你在那邊創殤! X性感力創造 03 前進地方創生之路上的十二點「提醒」 X前瞻策略創造 04 攜手「協力」,請召喚口罩國家隊的精神 X公私方程式創造 05 「成功案例」?三年打底、五年營運、十年磨一劍 X質化指標創造 06 「案例學習」學什麼?初心、使命、決策轉折 X實踐信心創造 07 「地方藝術祭」是為了創造人的連結 X關係人口創造 08 藝術祭,不再只是「藝術家的事」 X賦能行動創造 09 地方只「缺行銷」,絕對是個假議題 X本質覺察創造 10 「大學社會責任」,是陪伴地方,還是攪和? X角色定位創造 11 大學「在地連結」有何用武之地? X價值交換創造 1-2 以流動,種下連結 12 「二地居住」,正常人也可以有兩個家 X多樣生活創造 13 如何讓「回鄉的你」,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X在地支持系統創造 14 陪伴,還是「草根性」的組織最給力 X地域活化創造 15 許一個地方期待的「未來人才」 X多工多能創造 16 因為「流動」,打開對地方的想像 X城鄉連結創造 17 回鄉之前,別忘了帶上你的「想像力」 X發展願景創造 1-3 從地方,到地域品牌 18 挖掘,轉譯,詮釋,三階段打造「地域品牌」 X風格魅力創造 19 地域品牌,關鍵在於「搶攻心佔率」 X魅力度創造 20 成就地域品牌,需要「陸、海、空」一起來 X多重模式創造 21 城市進化一波波,就是不能沒有「年輕的你」 X地域即戰力創造 22 地方魅力要深掘「在地DNA」,更需精準轉譯 X價值萃取創造 23 下次要戰南北之前,先找出屬於你的「縣民性」! X區域差異創造 24 養育「地方吉祥物」?眉角一次看懂 X角色故事力創造 25 與其說「可不可愛」,不如問「有沒有底氣」代表這裡? X地方大使創造 PART 2-如何設計五感六覺 2-1 人為本,回應潛藏需求 26 極致的服務設計,關鍵就在於帶上「同理心」 X共感思維創造 27 假日全家逛OUTLET,是期待便宜,還是享受「體驗」? X感質需求創造 28 唯有精準對焦「共鳴共感」,才能成就體驗設計 X精準行銷創造 29 你搭的不只是火車,而是走進了精心佈下的「劇場」 X情境互動創造 30 其實教的不只是游泳,而是一種「態度」、紀律與人生 X修身養性創造 31 一個「家庭餐廳」品牌,如何創造體驗逆轉勝? X客群尊榮創造 32 頂級體驗賣的是產品、服務,還是兩者外的「新價值」? X意義消費創造 33 你以為「科技」可取代傳統,但遊樂園似乎還給不起? X體驗真實創造 2-2 將意義,轉譯到體驗 34 光是體驗並不夠,還要「沉浸式」真實深入其中 X全景真實感創造 35 頂級體驗——「限量」很殘酷,晚來或不熟就沒有! X尊榮款待創造 36 就這樣一腳踏入「地方吉祥物所」建構的超奇幻世界 X異次元空間創造 37 便利商店要的不只要便利,而是「停留消費」再進化 X服務再定義創造 38 從服務到體驗,感動總來自於「超越SOP」的實踐 X魅力品質創造 39 聖誕節不吃雞?考試前不來點巧克力?你需要來點「儀式感」 X關鍵時刻意義創造 40 體驗加入儀式感,造就「深植人心」的設計 X意義連結創造 41 注入「深刻儀式感」,搶救傳統節慶無感症! X活化傳統創造 42 沒人規定一定要過年!感到無趣何不來場「拜拜松」? X新年節慶創造 PART 3-如何設計未來 3-1 由觀察,透視現象背後 43 這年頭書店都不書店了,一場空間的「非典型代謝」 X場所精神創造 44 難道地方就只能販賣「古早味」,沒有新的詞彙了嗎? X精準詞彙創造 45 「外送平台」崛起,將掀起前所未有的蝴蝶效應 X飲食決策創造 46 四大神器助燃下的「即興旅行」,只如曇花一現? X旅遊革新創造 47 迎向「一個人」的時代經濟學 X獨身生活創造 48 超越慣性及舒適圈,迎戰「變」為日常的新時代 X新日常創造 49 你也許聽過「社會設計」,但到底該如何下手? X社會價值創造 50 公開票選就是民主?小心「參與式」陷阱 X群眾共識創造 51 讓公共藝術激發你的城市覺察 X區域識別創造 3-2 讓想像,驅動創新 52 當「時代經典」成為商品,哪一款能讓你心甘情願掏錢! X經典新銓創造 53 不要小看「野武士」,創新通常就是從不起眼的下町開始! X野生意念創造 54 即便還稱為「市場」,也是一處進化後的新品種場所 X場所進化創造 55 活化是未來的關鍵,讓「廢校復活」引動發展新契機 X空間復活創造 56 虛實整合,重建「城市」主體性,環狀線是重要一哩 X共同體創造 57 創生之路上,「社區大學」不應缺席更要積極參與! X在地知識創造 58 歡迎光臨5G時代!科技介入,加速城鄉平權永續未來! X科技逆轉創造 59 危機變轉機,讓百年大疫成就「創生加速器」 X疫後新生活創造 60 「後疫時代」首都台北更需振作,創生不容置身事外 X城市活化創造 【總複習】 未來的設計創造:對接場景,提煉創造未來的10種關鍵能力 (一)觀察力—脈絡與同理,問題覺察 (二)預視力—願景與逆算,前瞻決斷 (三)溝通力—跨世代連結,認知理解 (四)自學力—選擇與探索,厚植智識 (五)提案力—構想與企劃,一提必中 (六)執行力—規劃與實踐,縝密周全 (七)獨處力—自在與從容,原力存在 (八)共感力—同理與換位,感同深受 (九)鑑賞力—理解與評析,感質充滿 (十)遊戲力—感受與互動,共感體驗 【後記】 帶著好奇心及探索的勇氣,持續跨界,用創造力迎向未來
書名 / | 未來創造塾No.1未來的設計創造: 打開你的五感六覺, 對接場景、逆算時代! 60堂設計未來的創意必修課 |
---|---|
作者 / | 林承毅 |
簡介 / | 未來創造塾No.1未來的設計創造: 打開你的五感六覺, 對接場景、逆算時代! 60堂設計未來的創意必修課: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打開你的五感六覺跟著跨域設計顧問 |
出版社 / |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557011 |
ISBN10 / | 6269557011 |
EAN / | 9786269557011 |
誠品26碼 / | 2682127518002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8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作者序】設計未來的60堂創意必修課:在地賦權,逆算時代,創造未來!
我想先邀請大家一起來打開你們的想像力,激發屬於你的感性,一同來想像二〇三〇年我們共同居住的這處家鄉。如果這真的是我們安身立命,期待能永續實踐安居樂業之地,那N年之後,你會在哪裡?做什麼?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這是在過去幾年中,我以一位「地域活化傳道士」角色奔走全台,時常會出現的一段互動實況。地點可能是在某個社區的活動中心,某個部落的文建站,公所的大禮堂,或某個青年營運的美好空間裡頭,而時間往往都會在傍晚工作坊即將進入尾聲之際,通常需要起身激勵眾人士氣,而我選擇用最後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來做為當日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一同「謀劃未來」,一起來建構屬於我們的「未來家園」!
也許你會說,「老師,我們只是老百姓,只是返鄉青年,只是個素人,只是有興趣來參加一場工作坊,我們哪裡有那麼大的能耐,還有影響力?真的說或想就可以心想事成嗎?真是好傻好天真,尤其今天鄉長、縣長等主事者又沒有來……」但我想說的是,從過去的經驗,我深刻感受到,地方的人們,心中總有種淡淡的憂愁,對於改變感到無能為力,認為地方這群人就是缺了競爭力或被主流拋棄,甚至有種深深的「帝力何有於我哉」之感。
如果大家對未來不抱持任何希望,沒有任何鬥志與期盼,那地方的未來會如何?等待一位救世主嗎?是鄉長?是返鄉青年?還是哪位英雄?真的就隨人顧性命嗎?但少子化、高齡化、地方過疏的情況,又是這樣日益加劇的席捲而來,真的就只能束手無策,看著地方就此沉寂下去?
透過工作坊,或許就是絕佳且是翻轉的第一哩路。記得在二〇一七年台東「南方以南」藝術季的前導活動中,有機會與日本社區設計的大師山崎亮先生同台,在那一場由studio-L團隊所帶領的社區設計工作坊的最後一個段落,同樣進行著這樣想像未來的內容。會後我請教了山崎亮先生,他說會有這樣設計也是從過去在日本地方的實踐經驗而來,他認為每一處地方都充滿著無限的潛力,但往往人因為過於熟悉或安逸,因此難以改變,其中就是缺少了多一點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再加上過去多半是由政治人物來做決定,所以壓根子沒想過每個人都有能力與可能來規劃未來。
我當時就想著,如果在每一回合的工作坊當中,能將地方有動能、有能力的人集結在一起,將彼此在腦海裡的未來影響串連起來,從一個人、十個人,再到百人,那樣的集合不就是人們對於地方的實際憧憬。當人們有這樣的期待與希望,接下來不就可以集結更多的「風之人」、創意工作者或多方人士,一起一步一步地讓夢想實踐?而這就是我在這幾年頻頻提出「願景逆算法」的初心,期待更多台灣地方投入地域實踐,至少以二〇三〇年為基準點。
這樣的在地實踐與創生行動,與過往最大的不同,應是回歸人本為中心,地方重新賦權,想想我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期待著怎樣的生活。不再如過去,總是以外來者為核心,思考著如何拚經濟、壯觀光,努力到後來,文化更流失,特色更單一,生活僅是奢求。地方創生在我的定義中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行動暗號,為了迎接「緊縮社會」的來臨,人類需要的是思維的調整,行動的修正,越科技確實要越在地。
因此,設計思考是一路需帶上的思維,以人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講求脈絡與細微洞見。而服務設計及體驗創新,則是時代之下,必然的追求與轉型,讓體驗的真實、溫度成為別於電商的競爭力。而社區設計及社會創新的浪潮也帶著我們從城市返回地方,關心弱勢,尊重多樣性,開闢人生的多元戰場,並透過永續發展目標SDGs來為人類的行動定錨。
而這樣的一切,不就是為了可期的未來?
所以我想用「未來創造」這四個字來進行收束,無論是用著怎樣的名字,我們期待的不就是一個可期、享有絕佳生活品質之安居樂業的未來?為了這個目標,我們持續努力著,拿出創意,端出使命,循著願景,只因為我們相信,如此多變的時代,總有著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歡迎你加入這個行列,共同前進未來創造之境!
內文 : NO 23【下次要戰南北之前,先找出屬於你的「縣民性」! X區域差異創】
#縣民性 #地域性 #地方DNA #地方創生 #地方氣質 #自明性 #比較 #地方魅力 #城市情緒
近代長期在日本各地進行田野調查的民俗學家,在地方風土及物件的踏查行動中,因為經常需要接觸地方的人們,所以能自然地感受到各地人之間的大不同,總會默默的觀察並記錄,留下對於地方人的評價,就有了「縣民性」(けんみんせい)的概念。
如果從定義來看,所謂縣民性,指的是日本各地方自治體中,各地方居民的氣質、行動傾向及性格,這些內隱或外顯的特徵,通常會受到地方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土、地形氣候、人口分布、飲食習慣,還有產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縣民性是一種統稱,通常也會以縣做為單位,因為是專業者透過以身為度的接觸訪查後,從深度的洞察,所提出的心得小結論,所以多半能得到民眾的認同。
若你以為「縣民性」不過是一種僅供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製造機,那就誤會大了,直到今日,日本仍十分重視「縣民性」,每年都有許多機構透過科學化的統計,甚至普查所得出的數據,來進行精密的研究探討。這些充滿趨勢感的內容,除了趣味,也可從中進行解讀,將分析結果應用在不同領域。
這也讓我們知道,對於各地方住民的理解,可以跳脫僅停留在刻板印象,或是僅存在一個概念的階段,而是能透過客觀的方式記錄,配合上主觀的詮釋過程,讓這樣的行動富含意義與價值。
回過頭看台灣,如果要舉一個日常生活中與地域性最接近且有感的事物,大概就是「物產」了,消費者開始重視產地到餐桌之間的細節,標示上的「地域性」重新找到意義,像是買紅豆會看是不是來自萬丹,吃芋頭冰會看原料是不是來自大甲等等。這樣的意識背後,來自於人們認知到源自根基的風土條件、地形氣候、水質環境,所造就之物產的獨特、適地及優越。
既然「物產」已經出現這樣的邏輯,那居住在各地域間的人們,有沒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縣民性」?放下諸如「台北人比較冷漠」之類的刻板說法,起身探索我們的地域個性,深度了解居住於不同地方的人,到底存在怎樣的不同,對其樣貌、氣質、消費習慣、價值觀,做出更為深刻的描述。如此一來,無論是對於城市品牌建構,尋求對區域的理解,甚至更客觀地看待地方的人事物,都將產生意義。
至於該怎麼做,當然地方採集可能是其中一種方式,透過田野調查,理解地方的農牧物產、特色人物,還有飲食語言文化產業等,從這些元素來描繪地方的輪廓。但這樣的做法似乎跟過去的地方誌沒太大的不同,可能會存在見樹不見林的窘境。
或許,我們可以透過「人本設計」的方法,客觀針對區域進行量化的問卷搜集,「鳥瞰」地方人的輪廓,再透過質性研究的訪談及觀察,配合「文化探針」的脈絡紀錄,來完成收錄更多的資訊,「蟲觀」地方人的細節。當資料下載完畢,再針對不同地區人的線索來進行比較研究,最後用「人物誌」,把人的個性、氣質、生活型態生動地描繪出來,例如在籠統的「台北人」之下,還可以再細分出萬華人、北投人之差異等。這樣得出的縣民性資訊,會不會更加精準生動?
二〇二〇年,林事務所曾在我們的本營台北,展開「翻轉臺北城」的縣民性調查計畫,用四個月的時間,帶著「台北市是什麼?」的問題意識,採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文化探針、路上觀察、人物誌建構等研究方法,企圖梳理台北的大不同。而在隔年的大疫之年,則帶著這樣的思維來到台中,企圖透過共創工作坊來覺察台中市山海屯城城五個區域的人們,對於疫情過程中的生活以及疫後生活的所思所想,是否有所不同?進而窺看區域間因差異所產生的獨特性及魅力。
當地方的「縣民性」能得到梳理,台灣三五八個自治體就可意識到各自之間的差異性,就更能貼近地方的真實,而地方DNA,也將手到擒來。
【關鍵詞】
1人本設計:為對於設計發展的反思,如何回到以人為本的立場才進行設計,而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就是從以物為本回歸到以人為本之路上的倡議及實踐。
2鳥瞰:如同飛鳥一般的從上往下窺看,能廣闊的掌握一個碩大的脈絡及趨勢變化,但也往往見林不見樹。
3文化探針:為一種洞察使用者內在想法及深沉思考的研究方法,透過發送探針包,讓受測者攜回並用一週或某定向時間進行固定施測,而後再經由這些物件上所留下的資訊來進行分析。
4蟲觀:如同小蟲一般地從小處窺看以收見微知著之效,能細膩的掌握一個脈絡細節,但也容易見樹不見林。
5人物誌:為人本設計的一項重要工具,通常為根據研究結果將所有資訊轉化到真實且立體的人們身上,以便於所有利害關係人之間溝通之用。
【可視化思維導圖】
人本設計方法=客觀方式記錄+深度洞察+主觀詮釋過程
縣民性:
*指地方自治體中,各地方居民的氣質、行動傾向、性格等內隱或外顯的特徵。
*通常受到地方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土、地形氣候、人口分布、飲食習慣、產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
流程:
1-客觀針對區域進行量化的問卷搜集,鳥瞰地方人的輪廓。
2-質性研究的訪談及觀察。
3-配合文化探針的脈絡紀錄,來收錄更多資訊,蟲觀地方人的細節。
4-當資料下載完畢,再針對不同地區人的線索來進行比較研究。
5-用人物誌,把地方人的個性、氣質、生活型態等深刻描繪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
NO 42【沒人規定一定要過年,感到「無趣」何不自己設計? X新年節慶創造】
#儀式設計 #過渡儀式 #路上觀察 #體驗創造 #過年 #通過儀式 #儀式感
時間回到二〇一五年,長期推廣路上觀察的我,突然興起個念頭,能否透過一段有趣的活動規劃,來讓傳統的新年過得更有意義?不再是陌生人排排坐,說些言不及義的話,當然也不要天天只是吃吃喝喝放懶,而是能強健體魄,安頓身心,賦予這個行動一個嶄新意義。於是,「拜拜松」活動就這樣成型,並成為年例型的活動,一期一會至今,透過一整天的活動,個人能透過參與,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意義,而夥伴之前可能好久不見,因此在新年最初相互勉勵,共同迎向新的一年。
首先,什麼是「路上觀察」?這是源自一九八〇年代的日本,一群從事藝術、建築、設計的文化工作者,彼此間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就是觀察出現在街道上的有趣物件,因此有了以尋找、拍攝這些物件為主題的「路上觀察」活動,透過主動的探索,激發更多好奇心,再經由自身感官與外界接觸,最終觀察者透過主觀詮釋,來賦予物件全新的意義。這樣的過程,持之以恒,能培養敏銳度,激發更多的思考力。創新的原點來自於細膩的觀察,尤其在這個低頭滑手機的年代,能帶著一雙具有好奇心的眼,觀察周遭,是相當難得的事情。
而什麼是「拜拜松」?「拜拜」是個日常通用詞彙,而「松」並非指植物,而是來自於英文馬拉松(marathon)的松(thon),取其長時間不間斷進行的行為概念。某某+松,這樣的概念早就運用在其他地方,諸如長時間共創一個任務的程式馬拉松競賽「黑客松」(hackathon),同理,「拜拜松」就是一段不間斷連續進行的長時間巡拜行為,把原本有的新年寺廟祈福走春,賦予深一層的意義性。
既然是過年要拜,挑哪一天拜最好?中選的是初四迎神日,理由很簡單,初四是天神重返人間的日子,第一天上班總是很有餘裕吧,所以能在天神工作日的首日向祂進行祈求,如願的機會想必會高上許多。
於是「年初四路上觀察拜拜松」正式成形,作為新年之初送給自己的一份幸福儀式,用一整天十二小時的時間,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與同好一起走訪遍布於台北十二區的重要寺廟,可以求功名、求健康、求戀愛運,用新年的一天把該拜的大神都拜過,儲備未來一年的好運。
「拜拜松」第一年採限額方式,活動一登出瞬間額滿。當天一早九點半在台北捷運關渡站集合,走到第一站關渡宮,而後依照所設定的行程,徒步加上搭捷運,到晚上九點多,在內湖站附近的土地公廟圓滿結束,一整天下來總共走訪二十五間寺廟,運動軟體上顯示走了超過三萬步。還記得走到第二十站時,多數夥伴早已體力耗盡,最後是靠意志力走完全程。雖然這樣的強度有點嚴酷,但這不就是儀式迷人之處,總能讓人在帶有一種不舒服的過程中,燃起挑戰之情,從而也鍛鍊了意志力。
「拜拜松」每年的路線及參拜寺廟,都會進行一些調整,不變的是每年參與者高昂的意願。這項個人儀式,滿足了參拜祈福、觀察練習、老友敘舊或運動減肥的功能性需求,也被參與者各自賦予不同的意義,無論是與神佛的約定,或是對自我的許諾。
「儀式」並非陳舊的產物,而是需要隨著世代,對應當代需求,創造新的價值,而其類制約性行為,讓人們能從實踐中得到超越尋常的價值與意義。如果你也不滿足於傳統過年模式,不妨從自身的脈絡做起,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新年過渡儀式,為身心充好電,迎接即將展開的一年。
【可視化思維導圖】
Step1從自身脈絡思考
喜歡路上觀察
有社群同好
參拜走春習俗
年初四迎神日
過年大吃大喝
Step2構思有趣的活動
結合觀察練習、老友敘舊、參拜祈福、運動減肥
Step3建構過渡儀式
年初四路上觀察拜拜松
Step4創造新的價值與意義
鍛鍊體力和意志力
完成與神佛的約定
完成對自我的許諾
【創造力習作】(一、二、三,深呼吸,三題三分鐘動動腦)
Q1:你認為你每年都有好好過年嗎?對於現在的過年你有什麼想法?
Q2:如果覺得「年」可以比現在過得更有意義,那你認為可以怎麼做?
Q3:一個人的儀式,一群人的儀式,一個家族的儀式,你認為會互相衝突嗎?還是可以整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組合年節儀式?
最佳賣點 : ★ 為地方創生把脈:活化地域、產業、人才、品牌的全方位戰略。
跟著跨域設計顧問、地方創生旗手、路上觀察學家 林承毅深入60個關鍵生活場景。
透過「潮流考現+可視化思維導圖+創造力習作」,引導你活用設計思維,提煉創造未來的10種必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