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精要: 修學無漏智慧 | 誠品線上

大寶積經精要: 修學無漏智慧

作者 菩提流志/ 等/ 原譯; 梁崇明/ 編譯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大寶積經精要: 修學無漏智慧:教導菩薩如何於入胎、住胎以及出胎都能自在安住,不起顛倒妄想,並能深入真空戒行。通達中觀義,於生活中任運自在。入廣大行,則能廣積無邊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教導菩薩如何於入胎、住胎以及出胎都能自在安住, 不起顛倒妄想,並能深入真空戒行。 通達中觀義,於生活中任運自在。 入廣大行,則能廣積無邊福智功德。 入甚深見,菩薩則能體證正法之高超。 轉法輪,弘揚大乘正法之宏偉莊嚴。 《大寶積經》為大乘佛教五部經之一,有著崇高的地位。《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名〈大迦葉品〉,是最原始的寶積經。全經內容分為十六門,都是屬於大乘教法,每一會相當一部經文,也都各有其獨立的主題。該經以大乘經典的「空」思想做基礎,菩薩乘就是提倡般若,所以本經的根本正觀來自般若,內容主要敘說重菩提願修廣大正行,重空慧習甚深中觀,及重大悲心作教化事業,大乘的核心,即以大菩提願為本,大悲心為上首,空慧為方便的。閱讀此經,可理解大乘菩薩深觀廣行的思想,除了發起菩提心,還必須具備廣集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資糧。在廣大的資糧中,最重要的是實踐菩薩戒,不僅是為人的基礎,更是菩薩的要行,且要有與無漏智慧相應的無所得行,這就是本經所說的如實中道正觀。不少人苦讀空義,卻不得其要,往往從此經的指點中而豁然開朗。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題解】 本會為《無量壽經》異譯五存本之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最主要、最根本的經典。此經的眼目在於「大經五文」(《無量壽經》簡稱《大經》,大經五段經文)。這五段經文如果能夠掌握,能夠融會貫通,可以說整部《無量壽經》已經掌握了。 《大寶積經》第五會〈無量壽如來會〉為唐三藏菩提流支所譯,為《無量壽經》的別譯,分為上、下二卷,和《無量壽經》的內容是一樣的。 〈無量壽如來會〉的義理普及化,其譯語也清晰、精確。對於欲理解淨土信仰的關鍵要義者,可以此善本作為依據。 【要義】 一、 極樂世界人的壽命: 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無邊,聲聞、菩薩以及諸天人的壽命也是無法由計算所能得知的。 二、極樂世界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 種種珍寶充滿,國土極其富饒,人天眾生眾多,思想相合,恆時感受安穩快樂,沒有地獄、畜生、餓鬼界眾生。 三、 見菩提樹後,馬上能獲得三種安忍: 往生者見到菩提樹後馬上能獲得三種安忍的原因有①阿彌陀佛往昔的發願力②是阿彌陀佛的威神力③阿彌陀佛往昔修行靜慮的功德力。 尤其阿彌陀佛的發願在世間無可比喻、無有缺陷、極其圓滿,所以見到極樂世界菩提樹的眾生都能獲得三種安忍。對於娑婆世界的不清淨眾生來說,要像極樂世界的清淨眾生一樣獲得三忍確實有困難,但我們學習大乘佛法後,無論如何也盡量隨順勝義中萬法皆空和世俗中業果不虛、前後世無欺存在等道理,盡量了悟諸法實相。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題解】 《大寶積經》共收錄四十九部經,然而它卻是由一部經發展而成的,即《普明菩薩會》,此經是《大寶積經》中最為原始的部分,稱為《古大寶積經》。後來菩提流志把過去古德所翻譯的,加上他所翻譯的二十七會,加起來總共有四十九會編在一起。而原來的《古寶積經》,也就是〈普明菩薩會〉,編入第四十三會第一百一十二卷裡。百年來,《普明菩薩會》皆被視為瞭解大乘佛法的重要典籍,影響許多經、論。 【要義】 《普明菩薩會》是繼《般若經》之後出現的大乘經典,關於實踐菩薩道的內容極為豐富,內容特重於戒慧,契當於菩薩道的精神。印度古代空、有二宗的聖者相當重視本經。實踐上即是「中道」把止惡、修善、廣度眾生的菩薩行,並以三學為本,揭示菩薩思想,以成就三十二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菩提流志等梁崇明 台灣台中人,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長期從事佛學導讀,佛學書籍編撰出版工作。已發表作品有《心相知機》、《科技時代淨土妙法》、《佛事儀軌》、《不淨觀》、《不執著的幸福》、《轉運開心菩薩道》、《藏傳佛教各宗派思想體系表》、《問禪:旅人悟道的喜悅》、《不動怒!打破心結看清真相的智慧:正念禪修覺悟的因素》、《華嚴經開悟後的生活智慧:入法界品精要》、《法華經精要,不可思議的今生成佛智慧:開發您本有的無限潛能》、《大般涅槃經精要:最惡的人也能成佛的智慧:開發每個人本有的覺性》、《楞伽經精要,以佛心印心辨別修證真假:了悟第一義心,遠離各種外道及見解上的過錯》、《維摩詰經精要,從入世證出世的智慧:有錢不礙修行,沒錢會障礙你的修行》、《解深密經精要,最真實心識的智慧:生命本無生滅,存在本身即是圓滿安樂自由》、《金光明經精要:具足不可思議功德智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導讀 ◎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壽命無法以計算得知呢? 為什麼極樂世界會現出畜生道的白鵠、孔雀、鸚鵡、 舍利、迦陵頻伽,及共命之鳥呢? 為什麼見到極樂世界菩提樹的眾生,馬上能獲得三種安 忍呢? 無量壽會第五之二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為什麼極樂世界裡沒有任何凹凸不平,既沒有高山也沒 有大海,整個大地就像手掌一樣平坦;而娑婆世界卻存 在高低不平呢?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二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二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哪十種心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 ◎想知道您是從六道輪迴的哪一道投胎來人間的呢?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二 菩薩見實會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第二十四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您是從哪一道來投胎轉世的呢? 您投胎到人間的長相會是什麼樣子呢?不慎投胎到 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身形相貌又會如何呢? 如何掌握來世您在六道輪迴中的長相呢? ◎如何做才能稱得上是一名真正的菩薩?原始寶積經為您明示菩薩正道。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失譯附秦錄勘同編入 怎麼做才能被稱為菩薩呢? 菩薩有哪四種敗壞相及哪四種錯謬? 看起來像菩薩,但事實上並非菩薩,這是怎麼回 事呢? ◎佛陀對於中陰身入胎及胎兒生長的情形的詳細描述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五 佛為阿難說處胎會第十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為什麼胎兒在母胎長大的過程中,有長得端正、有不端 正、或是受苦大小不一,甚至有的生產很容易、有些就 很艱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差別的呢? 到底什麼是真實的我呢? 在此生死大苦海中,好不容易得到了這一世做人,該如 何做才能獲得實際的利益呢? 如何化解對自身的貪愛,如何超越對生死的恐懼、執 著,遠離身心諸根之苦,斷除無明到達證得涅槃的道諦 呢?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六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 大唐三藏義淨譯 只要有父精母血的結合,就會有新的生命嗎? 為何中陰身就在將要入胎的時候,會產生一些顛倒的妄 想,這是如何生起的呢?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二 大唐三藏義淨譯 既然從入胎、出胎,乃至增長的過程中,沒有一件事情 是快樂的,為何我們還要出生來受苦呢?

商品規格

書名 / 大寶積經精要: 修學無漏智慧
作者 / 菩提流志 等 原譯; 梁崇明 編譯
簡介 / 大寶積經精要: 修學無漏智慧:教導菩薩如何於入胎、住胎以及出胎都能自在安住,不起顛倒妄想,並能深入真空戒行。通達中觀義,於生活中任運自在。入廣大行,則能廣積無邊福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51810
ISBN10 / 9869751814
EAN / 9789869751810
誠品26碼 / 2681865500003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97.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大寶積經是法寶之總集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序

《大寶積經》,又作《寶積經》,共一百二十卷,唐朝菩提流志等譯。寶積,即積集法寶的意思。全經計收四十九會,是四十九部不同的經、不同屬性的經積集在一起,涉及範圍甚廣,亦各有其獨立主題。每一會雖然各有特色,就整體而言,無一貫之系統。
本書主要節錄《大寶積經》其中的〈普明菩薩會〉、〈無量壽如來會〉、第九十一卷第二十五會「發勝志樂會」、〈菩薩見實會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以及〈佛說入胎藏會〉的精要段落,這是因為以上這幾品,對於現代人修學大乘菩薩行,有很大的裨益,祈願一起與讀者共同探索及讀誦這部經典。
〈普明菩薩會〉是《大寶積經》中最為原始的部分。《大寶積經》共收錄四十九部經,然而它卻是由一部經發展而成的,即《普明菩薩會》,其餘四十八會,是後來合編而成的。此經關於實踐菩薩道的內容極為豐富,內容突顯出菩薩修學中,必要處理的問題,將止惡、修善、廣度眾生的菩薩行,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裡,提出般若正觀思想。並對一切戒法要莫失莫忘,修廣大正行,習甚深中觀,跟隨著佛陀對菩薩道教法上之開示修持,才能稱得上是一名真正的菩薩。
〈無量壽如來會〉,為唐南印度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詔所譯,就是淨土的主要根本經典《無量壽經》的異譯本,內容同於《無量壽經》。〈無量壽如來會〉被公認為是文理俱佳的譯本,其語言的精確程度相當的高。因此研讀此一部分,對於理解淨土信仰的重要義理,具有相當的作用。
如何判斷自己是從六道輪迴中的哪一道來投生?對此,第七十二卷〈菩薩見實會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中有著詳細記載。經文中提到,從六道中各道轉生為人,都帶來一些獨特的習氣,佛陀教示我們從身形、相貌、談吐舉止、思想作為,甚至夢裡的一草一木,通過這些習氣,我們可以判斷自己或他人究竟是從哪一道投胎轉世而來,並藉此轉化自己的惡習氣,達到去惡修善的目的。
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卷〈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以及〈佛說入胎藏會〉中,佛陀直接就入胎之因緣開示,詳細描述中陰身入胎及胎兒生長的情形,為佛教說明一期生命之開端的重要文獻依據。此一內容對照當代醫學胚胎學來看,確實非常精準,說明胎兒在母親的腹中,有不同時間的成長狀態。除了在醫學領域裡有其符合科學論證與邏輯性的義理存在,此外,更闡述了非物質的心態與業。不只是如同胚胎學在物質上精卵結合,然後才產生意識的相關內容,對於和物質結合之前的受生經過,眾生出生到這個世界的情形,做了更為全面的闡述。
這部經對於修學入菩薩行之人間行者,可說是相當的重要,而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世間的人以金銀珠寶做為寶,以佛法來說,能夠使我們見性成佛、了生脫死,才稱為寶。這是不共世間的正法珍寶。「寶積」之「積」是累積眾多的意思,我們要得到這個法寶,必須廣修福德、積功累德。對我們而言,中觀與菩薩行就在人間現實生活中,家庭、事業種種障礙,正是菩薩行的資糧,透過世間法的磨練,成就智慧和慈悲,就能淨化自心、創造有智慧、慈悲、福德的莊嚴淨土。人間已然有六道之別,六道眾生的流轉輪迴的種種狀態,是內心迷惑的顯現,根源就在我們的心。了解六道的因緣,以及受生的經過和生命的出生業力,當下的五蘊身心,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廣集無邊福智功德珍寶,並修習甚深的空觀,就是實踐真正得到法寶利益的真實菩薩行,真正莊嚴菩薩道的圓滿。

試閱文字

內文 : 大寶積經 原譯經文
阿難白言:「假使取千由旬水,猶以為少,況以毛端一分而可方之!」
佛告阿難:「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如大目揵連,經百千億那由他歲皆共算數彼無量壽如來初會聲聞,所知數量如彼毛端一滴之水,餘不測者猶如大海。諸菩薩摩訶薩眾亦復如是,非以算計之所能知。
今譯
阿難回答說:「假使從大海中取千由旬(古印度長度單位,一由旬相當於一隻公牛走一天的距離,大約七英里,即11.2公里)深的水,都比整個大海的水少,更何況是以一根毛的五十分之一所沾之水所能夠比擬!」
佛陀告訴阿難:「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個比丘,他們都像大目犍連一樣具足神通,經過百千億那由他年共同計算無量壽如來初會聲聞的數量,他們所知道的數量就像那一根毛上的一滴水,不知道的數量就像大海中的水。菩薩大菩薩們也是如此,不是能以計算所能知道的。」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等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

今譯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這十種心,並不是凡夫愚痴及不善丈夫(所謂的大丈夫。凡是稱丈夫,大概都是領導人,在世法裡面可能很有成就,但是不善)這類具煩惱者之所能發起的。是哪十種心?
第一個,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損是令眾生有所損失,害是令眾生身心的傷害。慈是真正的愛護。對一切眾生有大慈心,決定不能有損害眾生的心。
第二個,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前面一條是大慈,第二條是大悲。大慈沒有損害人的念頭,大悲不能逼迫人,不能讓人生煩惱,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之心,要有憐憫心,令得脫苦,這叫無逼惱心。
第三個,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這個樂唸去聲,音「要」)守護心。樂是愛好、喜歡。於佛所說正法,當須不惜身命,守護愛惜,這叫樂守護心。
第四,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常以智慧觀察於一切法,不生執著,這叫無執著心。
第五,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淨意心就是清淨心。
第六,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這一句其實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念念不忘無上菩提,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跟這句的意思完全相同。
第七,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尊重、恭敬,不生輕慢。
第八,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世論是世間的言論,十法界以內的都是世論。世間的言論可以學習、了解,不應執著,對於無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而畢竟不迷惑。
第九,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貪瞋痴斷掉為三善根,無一不是清淨,應精進修習功行,種諸善根,常遠離一切的煩惱雜染。
第十,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最後這一句究竟圓滿,不但一切相要離,連佛的相也要離。」

原譯經文
「外道諦聽,若從阿修羅終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高心我慢,常喜忿怒,好樂鬪諍,挾怨不忘,起增上慢。其身洪壯,眼白如犬,齒長多露,勇健大力常樂戰陣,亦喜兩舌破壞他人,?齒高心輕蔑他人所造書論,他人雖知語巧微密,亦有智力及煩惱力,樂自養身。」

今譯
「外道仔細聽,從阿修羅中轉生來人間的眾生,會有這些相貌,智者應當知曉。
一、高傲自大,我慢之心非常強盛。
二、很容易忿怒,樂於和人抬杠、鬥諍。
三、心胸極為偏狹,很會挾怨記恨、憎嫉起惡,起增上慢。  
四、身形高大、孔武有力,眼睛亮晃晃的像狼犬,牙齒稀疏又暴露。心裡想的都是怎樣去作戰打鬥。
五、很會搬弄事非,用離間手斷來拆開良善人的和睦。
六、言論空虛、不實在,內心貢高我慢,輕蔑他人所造的書籍論著,從別人的角度看來,其語言精巧善辯、邏輯嚴密,有智力但煩惱力亦強。
七、喜好養身。」

原譯經文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何謂為四?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貪求名稱不求福德,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樂聚徒眾不樂遠離。迦葉!是為四非菩薩而似菩薩。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真實菩薩。何謂為四?能信解空亦信業報;知一切法無有吾我,而於眾生起大悲心;深樂涅槃而遊生死;所作行施皆為眾生不求果報。迦葉!是為四種真實菩薩福德。」

今譯
  「還有,迦葉!有四種不是菩薩但是看起來菩薩的人。是哪四種呢?
  一、貪求利養,而不求法。為了貪求利養,而不求法的實踐。
  二、貪求名稱,不求福德。貪求修行的名稱,而不想積集福德。
  三、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貪求自己的涅槃樂,而不以滅苦的佛法來救眾生。
  四、樂聚徒眾,不樂遠離。喜歡聚集統攝一些徒眾,眷屬心深,不重於身心的遠離。
迦葉!這四類,沒有真正的勝解,著於世俗,是相似的菩薩。」


原譯經文
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長衰壞即是老死。是故難陀!誰於有海而生愛味,臥母胎中受斯劇苦?

今譯
生,本身就是苦。住本身就是病,有心病,也有身病。增長衰壞就是老死,細胞、組織不斷更新,不斷成長,同時也一天天老化,一天天趨向死亡。所以,難陀啊!誰還會對於三界之生死愛戀不捨,而且是一進入母胎,就受著極端痛苦的煎熬?
原譯經文
「難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於母腹中有風自起,名為遍觸,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頞部陀。狀如稠酪、或如凝酥,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四界現前。」
「難陀!第三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刀韒口,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曰閉尸。狀如鐵箸、或如蚯蚓,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今譯
  「難陀!第二週當中,胚胎在母體內,像是待在糞堆或者處在熱鍋裡一樣,它整個身子及精神意識就在這一小胚芽裡,悶在一個不透氣的地方受著煎熬,這種煎熬是倍極辛苦的。這時,胚胎在母體內有風生起,名為遍觸,這風是由過去的業力所生起,風觸到胎兒時名為頞部陀,這時的胎體狀如稠酪,或如凝酥,在這七日中繼續受到痛苦的煎煮,地水火風四大繼續發育。」
  「難陀!第三週當中,胚胎在母體內有一股風,名為刀鞘口,這風是由過去的業力所生起,風觸到胎兒時名為閉尸,這時的胎體好像一把鐵筷子,又好像隻蚯蚓,在這七天當中,地水火風不斷的成長。」

原譯經文
「難陀!第四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為內門,從先業生。吹擊胎箭,名為健南。狀如鞋楥、或如溫石,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今譯
「難陀!第四週當中,胚胎在母體內有風生起,名為刀內門(細胞開始分化,趨向組織個別化),這風是由過去的業力所生起風觸到胎體時名為健南(堅肉)。胚胎的形狀發育得好像一隻鞋楥(修補鞋子或縫製鞋子時,用來做底襯的木制腳模),又好像塊溫石,在這七天當中,地水火風不斷的成長。」

原譯經文
「難陀!第五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攝持。此風觸胎有五相現,所謂兩臂、兩髀及頭。譬如春時天降甘雨,樹林?茂增長枝條。此亦如是,五相顯現。」

今譯
「難陀!第五週當中,胚胎在母體內有風生起,名為攝持。此風吹到胎體,使胎體長出五相,即兩臂、兩股(大腿連著臀部的部位)和頭。就好像春天時候,經過春雨的滋潤,樹木增長出枝葉一樣。這個階段就是這樣,外觀上,發展出了這五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