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地 | 誠品線上

夢遊地

作者 彤雅立
出版社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夢遊地:關於夢遊地-是我在夢或者影子在夢?我在遊或者影子在遊?所到之地,皆如幻遊。彤雅立第三本詩集,錄夢、記遊、寫地,有詩八十五首。時間跨度:二○○三年至二○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關於夢遊地-是我在夢或者影子在夢?我在遊或者影子在遊?所到之地,皆如幻遊。彤雅立第三本詩集,錄夢、記遊、寫地,有詩八十五首。時間跨度:二○○三年至二○一六年。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彤雅立著有詩集、譯作若干。詩集包括《邊地微光》、《月照無眠》,德語譯作包括《美妙時光》、《分裂的天空》、《我戴著黃星星》與《卡夫卡中短篇全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誕生愛的地方代序:懷仰・蘇蜜里之島輯一 錄夢遊夢地窗外小小的黎明引人入睡烏托邦窗煙時光渦流遠地夢鄉託夢傳說被陽光打碎的夢聲音時差夜空中的夢流光晨曦做夢甦醒氤--致碧娜‧鮑許夜昨日之夢光之邦國靜物畫水族箱幻想時代她被拋在這個世界的最外關於消失的夢逝去的愛情睡夢之遊--致睡夢中驟然離世的江凌青日曜日之夢--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觀後雨--荷蘭電影《雨》觀後在感官的王國中--致大島渚《感官世界》輯二 記遊晃遊街在夜空中讀浮世翩翩回聲的墓園默片音樂會藝品拍賣會郵戳今夜東柏林有煙火在船塢--記一九六八學生運動四十年她美麗的中秋節你走了--致也斯當指針翩翩越過了下一個世紀時代時光切片信仰一名水手的路向小孩默坐婦眉慢車聽慢曲乘自強號抵達異鄉月臺太陽腐朽時間謎語沉吟的病室當靈魂離開肉軀一雙勞動的母親的手紙箱兄弟輯三 寫地紅桃樹在,紅桃樹不在鬥雞四月穀雨盆緣望霧黑洞夜聽圍籬與火車祥興咖啡室島上的黃昏雪景她城之歌北海皮箱你在東城--為柏林圍牆五十年而作濕土美地之濱--記彰化大城濕地一個國度一張血親的家族照片逃過一劫的血走船少女一間(女子的)臥房石刑女子當列車駛近歐陸哭泣的聖母堂--誌德勒斯登反伊斯蘭遊行從島至島祕語的蔓延沉睡的島嶼盆地驚夢印記代後記 真實的夢境附錄 詩文發表列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夢遊地
作者 / 彤雅立
簡介 / 夢遊地:關於夢遊地-是我在夢或者影子在夢?我在遊或者影子在遊?所到之地,皆如幻遊。彤雅立第三本詩集,錄夢、記遊、寫地,有詩八十五首。時間跨度:二○○三年至二○一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05462
ISBN10 / 9869705464
EAN / 9789869705462
誠品26碼 / 2681716644009
頁數 / 18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關於夢遊地─

是我在夢或者影子在夢?我在遊或者影子在遊?
所到之地,皆如幻遊。

彤雅立第三本詩集,錄夢、記遊、寫地,有詩八十五首。
時間跨度:二○○三年至二○一六年。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李時雍推薦序〈誕生愛的地方〉

我的手邊擱有一本小書,書封暗紅的像一煨火。它開頭是這樣的:「親愛的米蓮娜小姐:連著兩天一夜的雨剛剛停,也許只是暫時停歇,但仍是令人快慰的事,我將它們寫進給妳的文字裡。」

寫成一冊薄薄的書信集。第一封,寄自一九二0年春天、義大利北部的小鎮梅蘭(Meran),數月後,戳印隨寄件人回到布拉格。雖說是書信,卻總像一個人的獨白,話語流露對米蓮娜的思念、突然的激情、怯生,或猶疑,為遠地悉心銘記下這裡的生活、讀書和寫作。信末署名「法蘭茲」,有時是親密的「K」。

多年前曾有那樣的黃昏,我走進南京復興路口的咖啡廳。窗外的暮色,緩長將我收進了幽暗的抽屜。在等待另一個人的數個鐘頭,逐封翻讀,按捺不住的心緒,逐漸重疊上情信的字句。

署名者K,即法蘭茲.卡夫卡。這本《給米蓮娜的信》,是他在一九二0至一九二三年間寫給戀人的信札。譯者的名字,彤雅立。

回想起來,那或許是二0一一年的前後,我初次讀到雅立譯寫的文字。六年後的夏天,我從巴黎到柏林、再乘搭長途客車,一路旅行抵達布拉格。幾天反覆走過了查理大橋古老的磚石路,走過石像垂視的日午和黃昏,步行上坡,在黃金巷裡,來到卡夫卡的藍色小屋。

我記得旅途前與雅立回信,信中我說:「夏天安排了假期,將到柏林和布拉格等城市看看,收到卡夫卡博物館照片,已經在期待了。」那段時間,雅立也正行跡於德法邊境,又將從柏林前往波蘭克拉科夫、到舊德語區考察。

最初,係因工作的緣故,和彼此通信,她幫忙我執編的副刊撰寫一個詩文專欄,由此我開始讀她的作品。那幾年,間續郵件往來,後又因某些機緣巧合,雅立成為我偶爾想起的親近之人。

她的詩或像她的人:安靜、內斂、深思,自始便如她自稱的,帶有「邊地」特質。這或也是生命之途,引領她所前往。她曾在《月照無眠》的後記〈樹幹長出了枝葉〉中,難得地憶述這路途若干關鍵的轉折:研究所時期從德文跨足傳播藝術,畢業後進入報社,並開始翻譯德語文學;零六年一趟藏地到尼泊爾、印度的長程旅行,轉變、或謂確立其此後觀看世界的方式:「這場穿越邊境的旅行,令經常關注女性與邊緣的我,更明白自身寫作的主軸。」零八年帶著這樣的心境,出發柏林,拔足越境,一瞬十年。

去年底她寄來籌備中的這本詩集《夢遊地》,收錄的便是這段期間,以詩寫下的邊地歷程,尤其集中於來到柏林後,往來臺德兩地的二0一0年代。這些詩句依然保持著靜謐的抒情,節制的思緒;但對我來說,竟也多了一點亟欲敘說的氛圍,恍如卡夫卡來自遠地的信,我按著隱喻、註記的地名,或年份,尋索字句間隙裡具體起來的細節。在峇里島遇見勞動和走船的女孩們。獨自在維也納歌劇院外遠望螢幕投映的小澤征爾。臺北街頭遊樂的紙箱兄弟。雅立關注著邊緣者以邊緣的眼睛,她寫地,柏林、臺北、駛向熱蘭遮城的慢車、漸次乾涸的彰化濕地。她塗描光影如夢,且為時代記事,柏林圍牆圍成的孤島舊日、一九六八學運半世紀後、歐陸刻正發生的離散故事。她思念著,將那走進夢中的友人銘寫於心。

如果「邊地」和「月照」是雅立前兩部詩集思索的關鍵詞,一指地域、一則是時間的邊境;來到這部詩集,進而匯流為「夢」的隱喻,夢,是創作的烏托邦,光的背面。

然而在夢與真實的隱微辯證間,我亦感到邊界對其而言,有了新的意義。我很喜歡〈祕語的蔓延〉所描述的一種神秘語言,沿流水深入植物的根底,雅立寫道,不同語言,糾纏為同一根莖,終至長成「開枝散葉的樹/獨立於邊境/它站在兩國的交界處/別無他屬/庇蔭卻蔓延」。那是將邊境轉為近境蔭影的詩意時刻,那必然也是十年之間,反覆穿越邊地如夢界,拋擲、內省,在月夜無眠時琢磨字句的人,回覆給世界的情信。

我想起那年前往歐陸前夕,收到她的回信,談及後來持續面對的卡夫卡翻譯,雅立形容:「卡夫卡所創造的是一種歐洲邊界文學,它永遠存在某些事物之間。」令人深感描述的即她自己,「翻譯卡夫卡除了文字的鍛鍊之外,確實也帶給我許多精神上的共鳴,也許我來到德國,便是為了翻譯他。」

在事物之間,族裔、語言、家庭、政治的累疊,帶給世人困惑,但事物之間也終將是枝葉蔓延的地帶。

如此沿著《夢遊地》閱讀的我,抵達的,是否再不是邊地?是家嗎?也許,更是詩人以家為喻的本源,那令人快慰的詞語,她將它寫進給你的詩句:「她正往家的方向/誕生愛的地方/儘管疲憊,雙眼依然明亮」。

試閱文字

內文 : 代序〈懷仰・蘇蜜里之島〉

懷仰・蘇蜜里住在一座美麗的島嶼。島上的人們,皮膚黝黑,性情溫順。就像這座一年四季只有夏日、沒有冬天的島嶼一般。

關於懷仰‧蘇蜜里的一切,我們無從得知。我們無從得知的理由,不是因為我們不問,而是因為她也無法回答。懷仰‧蘇蜜里有一雙厚厚的嘴唇,但她極為沉默,主要不是因為她生性寡言,而是因為,她的島嶼並不允許她使用自己的母語說話。

在她的工作場域裡,絕大多數的人們都使用她所聽不懂的語言。為甚麼如此?因為她們生長在一個被異族統治的島嶼。異族抵達島嶼之岸,被那景致所鎮攝。他們大步大步地踩上這塊土地,穩重而踏實,深深地踩進島嶼的每一寸泥土裡。

這名島嶼女子,懷仰‧蘇蜜里,她的名姓只存於自己的腦海裡。對於島上大多數的人來說,她並不需要名姓。懷仰‧蘇蜜里有一雙美麗而粗獷的手。她的臀相當豐滿,身體有一種堅韌的力量,透過她臂膀的肌理顯露出來。

懷仰・蘇蜜里以她的手工作。每日每日,她專注地使用她的手勞動。當她勞動時,她不說話。當她勞動時,她不說話。當她用盡所有力氣勞動時,她以生命的力氣與手上浮出的青筋說話。

島嶼的風光極好,從懷仰・蘇密里工作的地方看出去,是青山與山頂上的湛藍天色。她的眼睛澄澈,總是可以輕易分辨別人的身體發出的訊息。懷仰・蘇蜜里知道自己的能力,她以身體力學穿越異族的肢體,也讓陌生的異族以肢體穿越她的靈。

懷仰・蘇蜜里在島上,那島圍困著她,她被封裝的自由的靈魂困在她的身體裡。懷仰・蘇蜜里沒有說話,因為她不需要說話,因為她知道她不必要說話。

那島嶼使她厭膩,但是她仍擁有島嶼的美麗,像這一座沒有冬天的島嶼一樣地美麗。那一座,無聲卻堅毅的美麗。


(二○一一年,印尼峇里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