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命的傳承與延續: 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 誠品線上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 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作者 于嘉明/ 包修平/ 徐立真/ 高磊/ 楊慧娟/ 趙秋蒂/ 趙錫麟/ 張中復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 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自七世紀以來,回教(亦稱伊斯蘭教)使成為中國文明中的一個重要且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千三百多年中,穆斯林經歷文化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自七世紀以來,回教(亦稱伊斯蘭教)使成為中國文明中的一個重要且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千三百多年中,穆斯林經歷文化變遷、社會適應與族群認同,使之與華夏人群產生密不可分的共生模式。而此一模式在上世紀中葉隨著國民政府遷台,讓回教在台灣展開新的傳承與延續契機。近年來,由於國際局勢的衝擊與全球化的影響,使得台灣傳統的回教與穆斯林社群面臨著更多新的挑戰。本書為國內第一本有系統、且以全方位的視野,來檢視回教這近八十年來在台灣整體發展歷程的專著。並希望藉此達到回顧歷史、反思當代與展望未來三者結合的目的。同時,也期盼世人能透過台灣多元化的穆斯林經驗,來理解回教給人類文明所提供的正道思維,及其「兩世吉慶」的實踐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趙錫麟/主 編撰寫︰緒論(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結論出身山東青州穆斯林家庭,早年以經生身份赴利比亞求學,獲利比亞大學回教律法學院回教法學士。之後繼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大學回教律法學院研究所深造,獲教法學碩士、博士。現任台北清真寺教長、中國回教協會顧問、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世界回教聯盟最高會議理事。曾任中華民國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駐利比亞代表。張中復/主 編撰寫︰引言、緒論(部分)、第一章、第十章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曾任政大民族學系系主任、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穆斯林民族史、西北穆斯林社會與文化、穆斯林民族志。著有專書《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2001)與多篇論文。于嘉明撰寫︰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出身山東泰安穆斯林家庭,為在台第四代穆斯林。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博士。研究與關注領域為台灣穆斯林社群、中國穆斯林少數民族、海外華人穆斯林移民等相關議題。曾任中國回教協會會刊主編,目前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任職於美超微(Supermicro)電腦公司。包修平撰寫︰第二章、第三章(第一節)、第十三章出身在台第三代穆斯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際關係組碩士、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巴勒斯坦研究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巴勒斯坦問題、當代伊斯蘭運動與西方穆斯林等議題。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研究中心進行研究工作,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專案助理教授(2018~2019)。徐立真本書編寫組執行秘書,撰寫︰第五章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研究及關注領域為中國青海跨族群的花兒集會,及其背後的社會變遷與現代化影響。於就學期間,多次前往青海海東地區,以歷史學為基礎,結合田野民族志資料, 進行相關研究。曾任出版社編輯、紀錄片執行製作,並承接政府出版品及人物口述影像紀錄等工作。現為自由文化工作者。高 磊撰寫︰第三章(第二、三節)、第八章出身北京穆斯林家庭,回族。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曾擔任政大伊斯蘭文化研究社社長、並服務於中國回教協會,負責協會歷史資料之彙集與數位化項目。主要學術關注為:明清穆斯林漢文著述、伊斯蘭與儒、釋、道交涉、台灣回教史等議題。楊慧娟撰寫︰第四章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現任台北市北一女中教師,高中歷史科教學輔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議題為當代中國多元化伊斯蘭教育、當代中國西北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中國西北穆斯林NGO組織活動等。撰有碩士論文〈回族伊斯蘭教育的多元變遷與適應-以當代蘭州「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為例〉以及數篇論文。趙秋蒂撰寫︰第九章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博士。曾任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現任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西北穆斯林社會宗派現象、穆斯林民族問題與中東問題。著有專書《臨夏宗派-中國穆斯林的宗教民族學》(2012年)。另於阿拉伯民族、歷史、語言以及中國穆斯林民族與宗教相關研究領域發表數篇論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石永貴先生序引言緒論 回教的基本內涵及其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與軌跡第一節 回教的基本內涵第二節 回教傳入中國的歷史背景與軌跡第三節 理解回教在台灣發展延續的當代意義第一章 早期台灣回教的存續與當代大陸各省穆斯林來台定居前言第一節 回教傳入中國東南沿海的歷史背景與變遷第二節 早期台灣回教的發展與在地化下的式微第三節 當代大陸各省穆斯林來台定居結論第二章 中國回教協會的創建及其發展(民國27至38年)前言第一節 回協創建的歷史因素第二節 興教救國的回協(民國27至34年)第三節 投入抗戰勝利後復員工作的回協(民國34至38年)結論第三章 中國回教協會在台灣的延續與拓展前言第一節 遷徙與適應:早期發展中的回協(民國38至64年)第二節 凋零與新生:薪火傳承中的回協(民國65至77年)第三節 改革與開放:多元互動中的回協(民國77至106年)結論第四章 中國回教青年會會務的延續與變遷前言第一節 根基脈絡-創建由來、宗旨與組織架構第二節 相關會務-文化復振工作及其發展與變遷第三節 回顧與前瞻-穆斯林文化復振現象的思考結論第五章 清真寺的修建、沿革與當代適應前言第一節 台灣光復:回教在台復甦的起點(民國34至39年)第二節 在地發展生根:逐地落實的宗教場域(民國39至81年)第三節 東南亞移工來台:當代跨國移動中的信仰展現(民國81年-)結論第六章 朝覲團與推動西亞回教國家外交及其成效前言第一節 簡介朝覲第二節 中華民國回教朝覲團第三節 朝覲團的國民外交及成效結論第七章 經堂教育與經生制度成果與評估前言第一節 回教的知識傳承觀念第二節 我國的傳統回教經生制度第三節 現代的回教知識的傳承演變及其在台灣的延續第四節 回教教義闡述與認知的差異結論第八章 宗教生活與禮俗的現代適應及其挑戰前言第一節 回教喪葬禮俗的傳統與變遷第二節 政教關係對宗教禮俗之影響第三節 其他禮俗的傳統與變遷結論第九章 回教知識、語文的教學研究與學術傳承前言第一節 國立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的沿革及教學環境第二節 在語言教學中傳承回教知識第三節 台灣高等教育開設回教知識傳授課程結論第十章 國內外研究台灣回教的成果及其討論前言第一節 傳統微型中國社會觀點下的台灣回教研究第二節 當代多元形式下台灣回教研究的新興趨勢第三節 台灣穆斯林自身觀點的投入與反思結論第十一章 泰緬雲南裔穆斯林來台定居發展的特色前言第一節 泰緬雲南裔穆斯林的發展以及遷台後的分布與生活概況第二節 宗教實踐與穆斯林社群參與第三節 在台灣定居發展的適應、變遷與前景結論第十二章 台灣穆斯林移居海外的現狀與認同變遷前言第一節 台灣穆斯林在海外的分布情形與發展態勢第二節 遷徙抑或回歸:旅沙華僑穆斯林的案例研究第三節 族裔與宗教的雙重少數:台灣旅美穆斯林的案例研究結論第十三章 外國穆斯林在台灣開展的新趨勢及其影響前言第一節 外國穆斯林在台灣的組成結構第二節 外國穆斯林在台灣的發展模式第三節 從一元走向多元的穆斯林群體結論第十四章 當代多元宗教事務的發展與創新前言第一節 清真認證的普及化與穆斯林友善環境的打造第二節 歸信穆斯林的增加及其在宗教事務的投入第三節 宣教活動與青少年事務的新契機結論結論 世局多變中的台灣回教及其展望參考文獻中文、阿拉伯文、羅馬拼音(或英譯)詞彙對照表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 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作者 / 于嘉明 包修平 徐立真 高磊 楊慧娟 趙秋蒂 趙錫麟 張中復
簡介 /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 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自七世紀以來,回教(亦稱伊斯蘭教)使成為中國文明中的一個重要且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這一千三百多年中,穆斯林經歷文化變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35513
ISBN10 / 9869735517
EAN / 9789869735513
誠品26碼 / 2681708228002
頁數 / 652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有系統、且以全方位的視野,來檢視回教這近八十年來在台灣整體發展歷程的專著。並希望藉此達到回顧歷史、反思當代與展望未來三者結合的目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