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與歷史: 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 誠品線上

影像與歷史: 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作者 李明哲/ 邵銘煌/ 蕭李居/ 鄭巧君/ 夏春祥/ 陳百齡/ 王亞維/ 李福鐘/ 范育誠/ 楊善堯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影像與歷史: 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傳統的歷史敘事,是以文字為論述核心,影像也只是一種輔助文字的配角媒材,但隨著圖像時代的來臨,影像逐漸成為構成文本的主導性媒材。就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傳統的歷史敘事,是以文字為論述核心,影像也只是一種輔助文字的配角媒材,但隨著圖像時代的來臨,影像逐漸成為構成文本的主導性媒材。就傳統文科研究者而言,如同學會使用文字一般,學會使用影像是勢不可免的,而對教學者來說,亦是一項全新的教學領域之挑戰。本書從(一)影像的歧義性與意義溝通、(二)影像與歷史敘事性文本之間的關係、(三)影像的產製與教學實務,這三面向要求來發展論述。在理論之外,同時也是寫作實務的對話。在未來可見的科技變化中,在媒材以及表義方式上,還會有更加推陳出新的歷史敘事之可能,圖像是我們所面臨到的最新近的挑戰,希望能藉著回應此番挑戰,更加地挖深歷史敘事與媒材之間,可以被思考的各種角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維開.李明哲 主編李明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李明哲.邵銘煌.蕭李居.鄭巧君.夏春祥.陳百齡.王亞維.李福鐘.范育誠.楊善堯李明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邵銘煌/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退休教授蕭李居/國史館修纂處協修鄭巧君/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夏春祥/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陳百齡/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王亞維/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兼在職專班執行長李福鐘/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范育誠/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楊善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論/李明哲 壹、圖像理論 圖像技能與圖像解讀:從康德審美理論出發/李明哲 圖像與歷史敘事寫作/李明哲 貳、圖像史料 影像的史料價值與實證研析/邵銘煌 圖像館藏綜述/蕭李居、鄭巧君 參、圖像傳播 影像、記憶與詮釋/夏春祥 傳播史中的圖畫影像/夏春祥 近代地方社會的家族影像史料:資料蒐集和呈現/陳百齡 肆、圖像產製 紀錄片共構「真實」的反思:以新媒體平臺的構面來探討/王亞維 伍、圖像教學 如何用影像說故事/李福鐘 影像技能的教學實踐/李明哲 附錄 國史館《破曉時分:抗戰勝利與受降》紀錄片的製作/蕭李居 「從戰爭到和平」抗戰史影像展覽策展緣起及過程/鄭巧君、范育誠 影視史學的回顧與展望/楊善堯(記錄)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影像與歷史: 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作者 / 李明哲 邵銘煌 蕭李居 鄭巧君 夏春祥 陳百齡 王亞維 李福鐘 范育誠 楊善堯
簡介 / 影像與歷史: 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傳統的歷史敘事,是以文字為論述核心,影像也只是一種輔助文字的配角媒材,但隨著圖像時代的來臨,影像逐漸成為構成文本的主導性媒材。就傳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674064
ISBN10 / 986067406X
EAN / 9789860674064
誠品26碼 / 2682123788003
頁數 / 3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5X1.6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傳統的歷史敘事,是以文字為論述核心,影像也只是一種輔助文字的配角媒材,但隨著圖像時代的來臨,影像逐漸成為構成文本的主導性媒材。本書從(一)影像的歧義性與意義溝通、(二)影像與歷史敘事性文本之間的關係、(三)影像的產製與教學實務,這三面向要求來發展論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