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本能: 大腦內建生存機制, 可以解開記憶桎梏, 解放負面情緒, 重啟認知與創造力 | 誠品線上

Forgetting: The Benefits of Not Remembering

作者 Scott A. Small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遺忘本能: 大腦內建生存機制, 可以解開記憶桎梏, 解放負面情緒, 重啟認知與創造力:【好評推薦】(按姓名筆劃排)洪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謝伯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022年鸚鵡螺健康類圖書獎銀牌(Nautilus Book Awards)★常態遺忘有益健康?!忘記,也很好。恰如其分的記憶與遺忘,讓我們擁有健全的心智。你記得昨天把鑰匙放在哪裡、把車停在哪裡嗎?會忘記鄰居、同事、客戶的名字?對於已過多年的創傷仍舊無法忘懷?常常懷疑自己的健忘是阿茲海默症,還是單純老了?誰不希望自己有更好的記憶力?人們總是把記憶力當成健康與年齡的指標,尤其在資訊流動快速的時代中,對記憶力的執迷比以往更迫切。然而事實是,常態遺忘才是對心智最有益的大腦重要功能。「不記得」是人類演化適應出的生存本能,「記憶」與「遺忘」的平衡,是形塑概念與認知的必要條件。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醫學和電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扭轉我們對常態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健康的心智:★記憶力衰退是正常老化?還是阿茲海默症? ★AI演算法也需要學習遺忘?★是否能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加速遺忘?★遺忘「恐懼記憶」可以改變性格?遺忘真的能夠學習嗎?★作夢是為了遺忘?睡眠與記憶、創作力之間有何關係?★容易健忘是一種病態遺忘?記憶力較差的人反而能做出更好決策?★過多的記憶與倫理觀念具有潛在危險?若沒有遺忘本能,所有天馬行空的創作與想像,將被記憶淹沒與禁錮。「太多的記憶」或「太少的遺忘」都會綁架人們的痛苦,引發激烈負面情緒。縱使「遺忘」有時會讓人感到沮喪,卻是心靈健康、認知發展和創造力不可缺少的要素,它能放鬆大腦,讓心智變得輕盈,讓我們放下怨恨、神經質的恐懼、以及防止創傷經歷的惡化。作者史摩以親身的臨床案例探索記憶與遺忘,他從研究野生的倭黑猩猩,到與美國藝術家賈斯培.瓊斯、知名人類決策研究專家丹尼爾.康納曼的跨領域合作,對記憶科學的思考脈絡與阿茲海默症都有突破性發現。下次如果你忘了鑰匙或眼鏡放在哪裡,請記得,小小的遺忘或許能帶來巨大的益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劃排)洪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蘇冠賓/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本書引人入勝且內容實用。卓越的記憶研究學家史考特.史摩解釋了遺忘不只是正常的,也是有用的現象。遺忘讓我們見樹又見林,提高我們的創造力以及辨識模式的能力。本書內容生動,幫助讀者理解,正確地結合遺忘與記憶,能讓自己和整體社會獲得情感的健康。——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權威傳記作家《賈伯斯傳》(Steve Jobs)、《基因密碼破解者》(Code Breaker)、《達文西傳》(Leonardo da Vinci)作者這本書用字清晰且充滿情感,史考特.史摩向社會大眾介紹了當前的記憶科學,解釋遺忘的發生可能是有益的,甚至有用的,而不是悲劇的誕生。在一個充滿孤獨與希望的時代,我們欣然歡迎這本理解人類記憶的知識研究書籍。——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萬物的怪奇秩序》(The Strange Order of Things)作者任何人如果忘了自己的眼鏡放在哪裡,不記得朋友的名字,擔憂自己開始出現初期的健忘症狀,史摩的這本著作能夠平息你們的恐懼。本書作者是一位卓越的神經科學家,他追隨奧利佛.薩克斯的傳統,用個人故事鮮明地闡述人類大腦的神祕。他的寫作風格淺顯易懂,充分論述「不記得」是人類的關鍵生物功能,而不是失憶症不可避免的前奏。——蘇.哈爾彭(Sue Halpern),《一隻狗走進護理之家》(A Dog Walks into a Nursing Home)作者史摩博士對遺忘(以及睡眠)的觀點極具說服力。——華爾街日報大開眼界,以平易近人的散文形式讓人理解。——出版者周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史考特.史摩(Scott A. Small)內科醫師,專長為人類老化與失智症,同時是哥倫比亞大學神經醫學與精神病學教授,擔任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任。他負責領導接受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的實驗室逾二十年,發表超過一百四十篇探討人類記憶功能與記憶失能的研究論文。《紐約時報》、《紐約客》,以及《時代雜誌》都曾經報導過史摩教授的研究成果。林曉欽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專事翻譯人文、心理學、報導文學、小說,以及科普類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遺忘本能——時間是最好的治療師前言:遺忘,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第一章:記憶和遺忘——海馬迴與認知老化第二章:靜謐的心智——自閉症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第三章:解放的心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第四章:無懼的心智——杏仁核與情緒記憶第五章:輕盈的心智——睡眠、遺忘和創作力第六章:謙遜的心智——認知捷思與認知偏誤第七章:共同的心智——鄉愁與集體的社會記憶結語:為什麼我們對於「遺忘」如此焦慮恐懼?

商品規格

書名 / 遺忘本能: 大腦內建生存機制, 可以解開記憶桎梏, 解放負面情緒, 重啟認知與創造力
作者 / Scott A. Small
簡介 / 遺忘本能: 大腦內建生存機制, 可以解開記憶桎梏, 解放負面情緒, 重啟認知與創造力:【好評推薦】(按姓名筆劃排)洪蘭/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謝伯讓/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261217
ISBN10 / 6267261212
EAN / 9786267261217
誠品26碼 / 2682354192006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遺忘,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
作為一名記憶力專家,我的所聞全是遺忘。這些所聞不僅來自我的病患,其通常都因特定的疾患導致病態遺忘(pathological forgetting),同時,也會表現出有憑有據的醫療擔憂。我想討論的是其他人,也就是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抱怨的「常態遺忘」(normal forgetting),這個我們與生俱來、就像身高或其他生理特徵一樣會在不同人身上出現自然變化的遺忘。我不是在抱怨他們的抱怨,因為,我自身的遺忘也令我沮喪,除此之外,提供富有同理心的建議是醫師治療時的特權。事實上,我很確定,我在人生早期階段對於記憶的興趣——亦即引發我對於記憶的學術研究熱忱,從而使我接受相關訓練並發展成職業,都是被「我自己的遺忘」所啟發。誰不希望擁有更好的記憶力?為了在考試時獲得更好的成績;為了更明確地記住讀過的書籍、看過的電影;為了能說出更多細節,贏得知識的辯論,或者在有趣的小事實與詩詞討論中,答對更多題目,獲得更多人的欽羨之心。
一直以來,普遍的科學觀點認為遺忘代表我們的記憶系統出現了小故障,或者至少可說是一種討人厭的現象。因此,科學研究的目標主要都是理解人類的大腦如何形成、儲存和檢索記憶;記憶的快照如何形成、處理以及分類。雖然有些科學家以直覺推測遺忘可能帶來的益處,但記憶的衰退,就像放在閣樓已經發霉的照片,通常都會被視為記憶裝置的功能故障,或是記憶產生裂痕的跡象。而這種標準的科學觀點認為,追求更好的記憶能力理應是人們永遠該追求的終極目標,而遺忘則是必須避免、奮力對抗的對象;這種科學觀點引導了我的求學訓練與職業生涯。
我已經學習記憶超過三十五年。我還是紐約大學實驗心理學(experimental psychology)的大學生時,就以「情緒如何讓我們的觀點和記憶方式產生偏誤」為主題發表了一篇論文,也撰寫了自己的畢業學位論文。作為紐約大學的醫學博士生,我加入記憶研究學者艾瑞克.肯德爾(Eric Kandel)的實驗室;他在二○○○年時因發現神經元在不同動物模型中的記憶方式,榮獲諾貝爾醫學獎。接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並與頂尖的阿茲海默症臨床研究者暨基因學家理查.馬耶(Richard Mayeux)共同研究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形式的記憶失能。從此之後,我一直在自己的實驗室努力探索阿茲海默症的起因以及可能的治療方式,還有人類生命後期記憶失能的原因。
雖然老狗無法學習新把戲,但幸好我們可以忘了舊把戲,因為我和其他許多記憶領域的研究人員與記憶學博士,對於遺忘的舊觀點都是錯的。神經生物學、心理學、醫學,以及電腦科學的近年研究,共同推動了人類對於記憶理解的明確轉型。我們現在知道,遺忘不只是自然的常態現象,而且有益於我們的認知和創造能力,對於我們的情感幸福有幫助,甚至有助於社會健康。
這本書,獻給我在職業生涯中想要協助的數百位病患,他們承受了病態失憶之苦,其通常都是神經退化性疾病所導致,也有人只是單純老化。儘管「病態」的醫學定義依然莫衷一是,但區分常態遺忘以及病態遺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病態遺忘反映了一個人的記憶力出現真正的惡化,而這種惡化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能充分參與資訊負載的生活能力。光是觀察病患出現病態遺忘的痛苦結果,對於常態遺忘的擔憂就能令人大大鬆了一口氣。我想,曾親眼目睹阿茲海默症所造成的痛苦,就能避免人們受到蠱惑,想用充滿詩意的方式來描述阿茲海默症,例如:認為阿茲海默症總有一絲希望、阿茲海默症在某種程度上是好的。或許,這種浪漫的說法部分是對的,但是,身為一位醫師,必須竭盡所能地感同身受,親身接觸因病態遺忘所造成的痛苦,因此,請容我無法忍受過度浪漫的說法。無論如何,這本書的主題不是病態遺忘,而是常態遺忘。

過目不忘,真的是好事嗎?
稍早提出的問題:「誰不想要擁有更好的記憶?」顯然只是一個不需要真正回答的修辭問題。那麼,圖像記憶又是如何呢?這是一種記憶系統,就像電腦硬碟一樣可以永久儲存心智中的記憶快照,永遠不會消退。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渴望自己擁有這種認知能力,但是,我猜想許多人也能察覺到圖像記憶的潛在負擔。
雖然神經科學的研究紀錄中偶有所聞,但是真正的圖像記憶,有時稱為「全現遺覺記憶」(eidetic memory),其實是極為罕見的例子。有些人的天生記憶能力確實處於常態分配的優越端,就像身高分配也有極端高個兒的例子一樣。在仰賴記憶能力的特定領域中,有些專家的記憶能力異常卓越,彷彿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例如:西洋棋特級大師對於棋局的特殊記憶能力、協奏曲鋼琴家對於樂譜的記憶能力,以及職業網球選手對於肢體動作的記憶能力。另外,還有所謂的「記憶術專家」(mnemonist),或者說記憶魔術師,他們依賴認知能力的絕活、某種與生俱來的技巧,再藉由大量練習來發展特定資訊範疇的卓越記憶能力,例如:「自傳式資訊」(autobiographical information;意思是關於自我的知識,對於自我的身分、自我的過去,以及自我發展的空間)、數字,名字或者事件。然而,接受正式的相關測驗時,以上提到的人物, 沒有任何一位對於所有事物都具備真正的圖像記憶。換言之,沒有人的心智能「真的」過目不忘。
因此,圖像記憶其實是一種人造概念,是一種超級英雄的能力。那麼,圖像記憶值得擁有嗎?直到科學趕上小說,證明為什麼圖像記憶不值得追求之前,小說的描述早就提供了答案;最好的例子就是阿根廷作家荷黑.路易斯.波赫士的〈博聞強記的富尼斯〉,這篇收錄在他的《小說》(Ficciones)選集的短篇故事。
富尼斯從馬上跌落,失去了意識,醒來之後,紅腫的腦袋再也不會遺忘;現在的富尼斯可以在一瞬間記住並且仔細回憶所有事物。故事開始的時候,大多數讀者都會嫉妒富尼斯,因為我們看見獲得嶄新超級認知能力的富尼斯,能不費吹灰之力地引述最近讀過的書籍之中的漫長段落,或者用幾天的時間精通新的語言(甚至是拉丁文!)。但是,隨著我們開始感受到富尼斯內心的混亂之後,羨慕之情也轉變為同情。在其中一個情節,富尼斯喝了一杯由鄰居所釀造的紅酒,瞬間,他的心思陷入了宛如洪水般的記憶中。那杯紅酒還原了許多相關的記憶,而每個回憶都擁有點彩畫般的細節,比如,釀造那杯紅酒的「葡萄藤蔓的枝枒、葡萄串,以及葡萄果實」,而這個情況讓富尼斯陷入了徹底的焦慮。可憐受苦的富尼斯,所有不值得留戀和漫談的往事,他通通不會忘記。如果有人問起富尼斯過往的任何一個故事,即使只是童年時期某個快樂的下午,他的思緒就會湧現太多的細節:當時看見的雲是什麼形狀、當時每分鐘感受的溫度變化,以及當時所有的肢體動作。很快的,我們就會發現,完整的回憶可能是一場惡夢。
關於〈博聞強記的富尼斯〉,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故事精確地預示了神經科學在研究人類心智時,發現人類如果可以使用高解析的方式拍攝與儲存心智的照片,將會如何妨礙我們的思考。故事中的許多段落,都是在描述關於富尼斯的圖像記憶是如何造成一種明確的認知障礙:富尼斯無法類化思考,而所謂的「類化」(generalize)就是見林不見樹。「富尼斯在鏡中的面容,他的雙手,時時刻刻都令他感到驚訝……他不僅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個普遍的詞彙『狗』能涵蓋許多彼此不相似的例子,比如各種不同的大小與外型;他也因為一個事實而心煩意亂:在三點十四分從側面觀察的狗,與三點十五分從正面觀察的狗,竟然擁有相同的名字。」擁有圖像記憶如此痛苦,導致年輕的富尼斯決定將自己的餘生都隔離在一間刻意保持漆黑與無聲無息的房間內。
直到過去的十年左右,一種新型的科學研究才開始成型,解釋了為什麼遺忘和記憶達成平衡時,才是人類真正獲得自然認知的力量,讓我們可以活在一個變化萬千且經常令人感到害怕與痛苦的世界。二○一○年,歐洲各國的法院判定「被遺忘權」(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是合法權利,並且成功提出一個主張,認為永久的紀錄(在此案的例子是專指在網路上的紀錄)能夠傷害一個人的人生。依照相同的精神來看,人類大腦的遺忘現象確實是正確的。
你會在本書讀到一個觀念:「遺忘」與「記憶」的平衡表現是形塑認知的必要條件,它能讓我們擁有適應千變萬化環境的彈性、讓我們擁有從大量破碎儲存資訊中萃取抽象概念的能力、讓我們能見林不見樹。遺忘是情感幸福的必要條件,因為遺忘能讓我們放下引發痛苦的怨恨、神經質的畏懼,以及造成傷害的經驗。太多的記憶,或者太少的遺忘,將會讓我們陷入痛苦的牢籠。遺忘是社會健康和創造力的必要條件;當產生意想不到的聯想時,它會在靈光乍現的時刻減輕心智的負擔,沒有遺忘,所有天馬行空的創意想像,都會被記憶限制。
如果把本篇開頭提出的那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修改為「誰希望擁有圖像記憶,以及永遠不會遺忘的心智?」我希望閱讀完本書之後,你會明白,沒有人的答案會是肯定的。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四章:無懼的心智——杏仁核與情緒記憶(節錄)

戰鬥與逃跑
正如在上一章討論的內容,由於杏仁核非常渴望形成沾滿負面污點的記憶,所以大多數的人才能輕鬆地記住孩童時期的霸凌人物。請讀者思考那個霸凌者可能會讓你引發何種反應:光是看到他,就會讓你嚇得無法動彈;如果他也看見你,你可能會迅速離開,避免和他接觸;有時候,或許就是那麼一次,隨著怒氣上升,你再也無法忍受,決定正面迎擊。
以上的回應都是「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反應的一部分,這個琅琅上口的詞組起源於一個世紀之前,由美國生理學家暨醫師華特.布萊德.坎農(Walter Bradford Cannon)發明。後來,另外一個F開頭的單字加入了,那就是「靜止不動」(freeze),而根據人類恐懼反應的典型順序,相關的詞組也重新排序了。
人類覺得驚慌的時候,在決定逃跑之前,大多數人最初的反應都是靜止不動。如果令人害怕的兩種F反應(靜止不動與逃跑)不會成功,我們可能就會被憤怒淹沒,進而準備戰鬥還擊。
然而,戰鬥與逃跑反應一詞開始盛行之後,也讓科學領域陷入一場大火,不光是因為這個詞句在英文中的押韻上口,而是因為深刻的生物學影響。坎農提出的觀念展現了極度不同的情緒,例如恐懼和憤怒,能在人體身上產生相同的效果,而不同情緒會導致相同的生理反應,也讓坎農提出真正激進前衛的假說:無論恐懼和憤怒之間的差異多大,坎農假設,應該都有相同的人體結構起源,也就是說,無論靜止不動、戰鬥,以及逃跑之間的行為表現差異多大,應該都有相同的人體內在動力。
坎農在一九○六年至一九四二年間擔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理系的系主任。當坎農還是一位醫學院學生時,培養了對腸胃系統的興趣,隨後也成為最早應用X光技術創造人體功能動態圖片的先鋒之一。坎農在受試者進食之後,迅速拍攝胃部X光片並將它們連續排列,創造了腸胃蠕動的動態圖片:胃部有節奏的蠕動,將食物往前推送。進入二十世紀時,坎農成為哈佛大學新進的終生聘教授,由於終身聘給予了工作上的保障,他決定研究可能會在當時終結一位生物學者職業生涯的議題:他開始探索情緒;當時情緒還只是缺乏良好定義的心智狀態,大多只有心理學系的學生願意研究。
坎農發現情緒可以影響腸胃蠕動,在某些最害怕的受試者身上,腸胃蠕動似乎靜止不動。如果你曾經在承受壓力時,覺得腹部很脹且沒有食慾,你可能就是經歷了恐懼讓腸道肌肉停止的現象,導致胃部蠕動暫時停止。此外,坎農也知道恐懼可以停止消化需要的分泌作用。舉例而言,請讀者想像自己要公開演講之前,嘴部可能會覺得乾燥粗糙。這種恐懼的反應是自動的,而且無法控制,所以曾經被用於測謊。古代的印度會召集嫌疑犯,要求每個嫌疑犯都要咀嚼一湯匙的米粒並吐在葉子上;誰吐出的米粒最乾燥,代表誰就是內心最害怕的嫌疑犯。
坎農的才華展現於設計準確測試不同的情緒狀態如何影響身體反應的方法,就是專注在他最熟悉的身體反應:腸胃蠕動。當時,科學界剛發現腎上腺素,其得名於它由腎上腺所分泌,同時它也是第一個在化學上可以進行特徵分析的荷爾蒙。荷爾蒙(hormone)這個詞發明於一九○五年,其字源是拉丁文hormē,而原意與本章的內容出現了意外的相關性,因為它原本的意思是「激烈的行為」(violent action),也就是用於描述內分泌系統在人類情緒激動時釋放的化學物質。
坎農將人類胃部的活體切片放在培養皿上,保持切片的生命跡象,而在滴入腎上腺素之後,胃部肌肉靜止不動;這與壓力減緩腸胃蠕動的情況相似。坎農的觀察不只確定腎上腺素是人類情緒可以用於控制腸胃蠕動的其中一種荷爾蒙,也創造了一種實驗典範,讓其他人可以在培養皿中研究情緒所造成的效果。此外,坎農從一隻感到害怕的貓身上(這隻貓剛剛接觸過一隻狗)進行腎上腺靜脈血液取樣時,也從另外一隻放鬆的貓身上進行血液採樣,結果他發現,只有害怕的貓的血液可以停止胃部肌肉。然而,真正令人驚訝的研究結果是坎農複製相同的研究過程,但這次使用的血液來自一隻已經從恐懼轉變為準備戰鬥的貓,這隻貓發出憤怒的嘶聲、露出牙齒,並且伸出自己的利爪。結果,憤怒的血液與恐懼的血液都呈現了相同的效果,兩者都造成胃部肌肉停止運作。坎農持續展示恐懼的血液和憤怒的血液都會造成完全相同的其他身體反應:增加血液流動,引發葡萄糖創造能量。這個研究結果似乎符合演化論的觀點,亦即相關的身體反應能協助我們面對任何引發恐懼的事件,無論我們是準備戰鬥,還是逃跑。
坎農和他的追隨者推測,戰鬥或逃跑反應都是受到相同的神經結構控制。在二十世紀的前半段,尋找戰鬥或逃跑反應起源的探險之旅,最遠只能達到人類大腦的下半部,又稱為「腦幹」,以及其中一個稱為「下視丘」的結構;下視丘屬於人體內部危機偵測系統的一環,也就是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舉例而言,研究顯示,下視丘負責處理另外一種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也就是當我們感受恐懼或憤怒時,它就會大量產生「皮質醇」。
事實證明,在戰鬥或逃跑期間,皮質醇負責指揮人體的複雜反應,其角色甚至比腎上腺素還要重要。也可以這麼說,下視丘控制腎上腺素與皮質醇的分泌,而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就像人類血液中的雞尾酒,控制了人類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既然如此,下視丘就是人類大腦中負責處理危機的中央指揮官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人類大腦下半部的腦幹神經元不會接收來自外在世界的感官資訊。必須接受外部世界的感官資訊,然而下半部的腦幹神經無法進行複雜的計算以及評估相關訊號的實際危險程度。因此,研究人員假設,探索人類大腦恐懼和憤怒起源的探險旅程必須往北前進,前往更上方的腦部區域。
大約就在相同的時間,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如果杏仁核受損,而這樣的受損可能是因為自然發生的意外,或者實驗設計不良導致,就會消除人類對於恐懼的反應:不會靜止不動、不會戰鬥,也不會逃跑。在隨後的幾十年,幾乎所有與危機偵測有關係的大腦區域,都被發現與杏仁核有關係,杏仁核發出的訊號直接連結至下視丘以及其他壓抑憤怒表現的腦幹區域。
到了一九七○年,研究結果已經能夠明確地指出,杏仁核就是人類大腦處理危機的中央指揮官。然而,想要準確地理解杏仁核如何扮演這個角色,其難度令人火冒三丈。結構研究顯示,杏仁核就像眾多分離神經核構成的群島;研究人員假設,其中一些神經核負責接收資訊,有些神經核分辨應該回應哪些刺激,剩下的神經核則是將指令傳送至腦幹,啟動靜止不動、戰鬥,或者逃跑。
雖然有許多相關研究都想要判斷每個神經核與杏仁核整體運作方式,但結果皆令人困惑,而且不一致。請讀者想像你打開一個來自IKEA的紙箱,倒出紙箱內的零件,舉例來說,衣櫃的零件。現在,請想像你必須在沒有組裝說明書的情況下,組裝那個衣櫃。假設你有足夠的時間(以及耐心),或許可以找出每個零件的功能,以及零件如何相互組合,但前提是你能輕易地理解那個家具的基礎功能,比如:這個家具是固定的嗎?這個家具的抽屜可以打開嗎?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前提則是你可以在試誤過程中,相對輕易地組裝和重新組裝。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2022年鸚鵡螺健康類圖書獎銀牌(Nautilus Book Awards)
「不記得」是人類演化適應出的生存本能,「記憶」與「遺忘」的平衡,是形塑概念與認知的必要條件。
本書扭轉我們對常態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健康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