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覺性: 八曲仙人之歌講記 | 誠品線上

你就是覺性: 八曲仙人之歌講記

作者 三不叟
出版社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商品描述 你就是覺性: 八曲仙人之歌講記:「深陷世俗生活的人啊!放下虛妄分別,隨緣快樂地過好一生。專職修行的人啊!放下修行中的做者感,不要以修行人的身分為傲。」本書是三不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深陷世俗生活的人啊! 放下虛妄分別,隨緣快樂地過好一生。 專職修行的人啊! 放下修行中的做者感,不要以修行人的身分為傲。」 本書是三不叟禪師應弟子祈請,所講解的古代印度經典《八曲仙人之歌》。 《八曲仙人之歌》是古印度吠檀多經典中罕見之作。「如何獲真知?如何得解脫?如何離執著?」求道心切的弟子問出了這三個大哉問,開啟了將近三百頌的對答。其中的智慧,超越哲學與宗教的名相與概念,也不涉及有相的神祇崇拜或宗教儀式,是一本直觸實相的靈性談話錄,簡潔而深邃,受到古今無數修道者及聖者的推崇。 三不叟禪師的弟子大多是在家居士,承受著生活上的各種壓力。他針對當時大多數弟子所需,應病與藥,選定《八曲仙人之歌》作為授課的文本,花費兩年時間,一字一句透徹地講解,呵護弟子們的求道之心,使其避免陷入宗教名相的無涯學海,並直接領略心性之關要,認清入世生活、出世修行的真相。 願有緣讀到此書的讀者,能感受到來自智慧源頭的關愛與溫暖,得到心性上的大休息,獲得在娑婆世界生活的大勇氣。 推薦搭配《八曲仙人之歌:全新梵漢對照注譯本》閱讀,可以對這部吠陀經典有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三不叟作者三不叟1992年在福州林陽寺上廣下賢老和尚座下剃度,參學禪宗心要。也從多位大師處領受顯密教法。自號三不叟,即「不懂,不會,不知道」,在廣州和紐約默默弘揚宗門二十多年。智原智原 復旦大學法國語言文學系畢業,里昂高等商學院碩士,2010年起隨三不叟修學,多年從事法英中翻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致謝 導讀 第一章:了知自性的教導 第二章:弟子見性的喜悅 第三章:進一步的指導 第四章:弟子自呈見地 第五章:消融四道 第六章:更高的知識 第七章:弟子的了悟 第八章:束縛和解脫 第九章:漠然 第十章:寂靜 第十一章:智慧 第十二章:安住自性 第十三章:快樂 第十四章:安寧 第十五章:自性的知識 第十六章:特別指導 第十七章:真正的了知者 第十八章:平靜 第十九章:在自性中休息 第二十章:即身解脫

商品規格

書名 / 你就是覺性: 八曲仙人之歌講記
作者 / 三不叟
簡介 / 你就是覺性: 八曲仙人之歌講記:「深陷世俗生活的人啊!放下虛妄分別,隨緣快樂地過好一生。專職修行的人啊!放下修行中的做者感,不要以修行人的身分為傲。」本書是三不叟
出版社 /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ISBN13 / 9789860680485
ISBN10 / 9860680485
EAN / 9789860680485
誠品26碼 / 2682178102007
頁數 / 35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2.8X15.2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導讀

《八曲仙人之歌》,亦名《八曲本集》,是古印度吠檀多眾多的經典中罕見的簡潔、深邃之作,它記載了名為「八曲」(Aṣṭāvakra)的智仙(Rishi)和他的弟子迦納卡(Janaka)之間的對話。「如何獲真知?如何得解脫?如何離執著?祜主,請告訴我。」求道心切的弟子問出了這三個問題,以此開啟了總共298頌(每頌為兩句梵文詩行)的對答。現代印度的一位思想家這樣說道:「除了《八曲仙人之歌》,幾乎沒有別的古印度作品如此雄辯、深邃,且如此詩意地表述出自性的偉大、莊嚴、喜悅與無可比擬。」

《八曲仙人之歌》所闡述的智慧,超越了哲學與宗教的名相與概念,也不涉及有相的神祇崇拜及宗教儀式,是一部直接觸及實相本質的靈性談話錄,自古以來,得到了無數印度修道者及聖者們的推崇。一位現代的靈修導師曾這樣盛讚:「哪怕所有現存的經文都被焚盡,只留下《八曲仙人之歌》,那也足夠讓人們證得最高的實相……八曲和迦納卡都是證悟之人。《八曲仙人之歌》在全世界的所有經文中都是無與倫比的。在《八曲仙人之歌》中,我們有一位獨一無二的上師,還有一位同樣偉大且獨一無二的弟子。靠了上師賜予的正見鉗夾和智慧,弟子運用源自內心的直覺之智,將無明的毒箭拔了出來……所有的經文都為我們提供道路,而《八曲仙人之歌》却是一本沒有道路的書,它只給了我們目的地。」

這是一首唱給成熟弟子的心曲,是在印度這片靈修源頭之土上,師父八曲仙人授予弟子的修行心要,毫無保留,全盤托出。而根器已經成熟的弟子迦納卡也對此確信無疑,並呈獻出了自己對實相的體會。師父與徒弟,一問一答,一唱一和,只關注於那究竟的實相,除此無他。

此書《你就是覺性:〈八曲仙人之歌〉講解》,記錄的也是為了同一宗旨而發生的解惑對答。這是恩師三不叟禪師應弟子之請,在2016-2018年間對《八曲仙人之歌》的講解。三不叟禪師,1990年代在福州林陽寺上廣下賢和尚(上虛下雲和尚弟子)座下剃度出家。後在紐約韜光晦跡,只對少數弟子開講禪宗心要,並整理顯密典籍。2012年後往返廣州和美國兩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座下法席日隆。恩師通達顯密教理及諸種修行法門,難能可貴的是,在一些年輕弟子對印度吠檀多的智慧經典產生興趣之後,作為佛教導師的他沒有以「外道」斥之,而是欣然贊許八曲仙人這位印度古仙人的智慧,並令弟子收集相關資料,將《八曲仙人之歌》譯為中文,然後一詞一句地加以講解。

凡是講法,皆有當機之眾,講解《八曲仙人之歌》也不例外。恩師三不叟弘法多年,一直耐心聆聽弟子們傾訴各種困惑。當今社會,資訊爆炸,人們面對海量的資訊,不知如何判別;世俗之人唯金錢為上,知足常樂的淡然,似乎已是過時之談。煩惱稠密、無法排解之後,幾乎出於自救,人們開始求助於宗教和靈修,以求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真相。三不叟禪師的弟子大多是在家居士,在中國社會這輛極速前進的列車上,承受著職場、學業、房產、育兒、養老等各方面的共業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讓人們放下頭腦中的雜念、專注於道,實屬強人所難。恩師三不叟在究竟的見地上毫不妥協,但教授弟子的手法極其靈活,善察對方根器施以方便,在選擇對弟子眾授課的文本上,也同樣出於敏銳的洞察,針對當時大多數弟子所需,應病與藥。2016年,他選定《八曲仙人之歌》作為授課的文本,花費兩年時間,一字一句透徹地講解,旨在呵護、鼓勵弟子們難得可貴的求道之心,使其避免陷入宗教名相的無涯學海,能直接領略心性之關要,認清入世生活、出世修行的重重幻相背後的真相。

恩師三不叟禪師對弟子的關懷是全方位的。藉講解《八曲仙人之歌》的契機,他慈悲而溫厚地叮囑深陷世俗生活的弟子們,放下虛妄分別,隨緣快樂地過好一生,也告誡專職修行的弟子,放下修行中的做者感,不要以修行人的身分為傲。無論是哪一類的弟子,他都強調要學會分辨什么是有生有滅的有為之法,什么才是不動不搖的「常樂我淨」的佛性。他指出:「第一句是『我是覺性』,你要知道什麼是真我,不要與五蘊身心認同;第二句是『覺性是我』,你要知道連五蘊身心、以及一切無非是覺性。」在懂得辨析虛幻的生滅變化、認得自性真我之後,就要在生活中做到平等,因為一切無非是你,無非是覺性。在授課時,他側重講解第一句;下課之後,他則身體力行著第二句,待人接物、毫無疲厭,讓弟子們親眼見到何為真正的「一切無非是覺性」。

《八曲仙人之歌》是道路走到盡頭時的最終契入。就像八曲在給出這一教導之前,迦納卡已經身心調伏,臣服於師父,這樣的時候開示悟入,才不至於淪落為摻雜著思維想像的執見。本書記錄的三不叟禪師授課時間為期二年,初期曾有弟子聽聞後理解上出現偏差,誤將此認作消極無為之法,認為不適合提倡推廣,恩師回答說:「人只要在河流之中,就會被河流推著走。餓了,他必然會去找吃的,渴了,就會找水喝,他不會什麼都不做。但最終,河流會匯入大海。」也有弟子深執《八曲仙人之歌》中無修無作的見地,恩師並不輕易放過,指出若執著於什麼都不做不修,說明還是有我執,只不過是懶漢找到了藉口來逃避修行的功課而已。曾有弟子聽法之後,自恃已臻究竟見地,表現出對漸次道的輕慢,恩師在課下也進行了撥正。還有弟子執著於「一切皆是覺性」,號稱一切世法皆屬平等、無需分別時,恩師也犀利地指出,於第一義不動,並不障礙「能善分別諸法相」(語出《維摩詰所說經》)。這些發生在課堂之外的事情,點點滴滴,更具慈悲深意。本書編者感到有必要在序言中加以說明,使讀者知道,領受這樣的無上教法,若沒有一位具格的師父的點撥,非常容易造成另一種思維上的偏執。

希望所有有緣讀到此書的讀者們,能感受到來自智慧源頭的關愛與溫暖,得到心性上的大休息,獲得在娑婆世界生活的大勇氣。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容連載(請以6000字以內為限)

第一章〈了知自性的教導〉
第一章是關於開悟的,是指示自性最重要的篇章。對於教法而言,尤其是這種究竟了義的教法,最核心的就是指出我們的真我。
藏傳佛教中有一種究竟了義的教法叫大圓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教授叫做「椎擊三要訣」,一共有三條。第一條就是「開示本來」;第二條是「決定於一」,你明白什麼是真我了,知道這是一切的根本,心就不再跑來跑去了;第三條就是「堅信解脫」,通過堅信而達到解脫。
所以,「開示本來」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不管你學了多少,哪怕千經萬論都熟悉,還是沒用。

迦納卡說:
1.1 如何獲真知?如何得解脫?如何離執著?祜主,請告訴我。
八曲仙人是印度西元前五到前四世紀的一位大成就者,而迦納卡是當時毗提訶國(也叫做彌帝拉)的國王。迦納卡向他提了三個問題:第一,如何獲得真知;第二,怎樣解脫;第三,怎樣離開由我們習氣產生的執著。
我們之所以在輪迴中輪轉不息,根本原因是我們沒有瞭解諸法實相,被一切境界所騙,被自己的妄心所騙。所謂的無明,就是沒有真知。所以迦納卡第一句就是問:「如何獲真知?」因為無明的緣故,我們妄執這個五蘊身心,即身體和虛妄的覺知,以為這個是「我」。既然執著這個是「我」,就受困於它,所以不得解脫,在六道裡面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死也不是真的死,生也不是真的生,永遠在這裡面輪轉不息,受盡一切痛苦。
「如何獲真知?」如果不知道究竟真理的話,你所有的認知都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你可以知道很多世間的知識,比如怎樣向諸神祈禱、怎樣管理公司、怎樣獲取更高的利潤、怎樣製造精巧的器具等等,每一行都有各自的專業知識。但是當生死到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知識都幫不上你。哪怕你是醫生,生死到來的時候同樣會手忙腳亂,束手無策。所以,唯有真知可以讓你坦然地面對生死。那麼怎樣獲得真知?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得解脫?」真知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尋求真知?就是因為我們要解脫。真知是用來解決生死問題的,不是用來解決肚子餓的,不是用來解決世間問題的。怎樣才能得到?提這個問題的人是國王,身體健康,他沒問:「怎樣可以得長壽?怎樣可以繼續做國王?......」他已經知道這些東西終歸都是要失去的,所以問:「如何得解脫?」而我們一般的人福德有限,所以希望的是怎樣換一個更大的房子,升一個更好的職位,換一個更好的工作,單身的就想怎樣找個好老公、怎樣找個好老婆……而這裡國王卻問:「如何得解脫?」
第三個問題:「如何離執著?」這具身體還存活於世的時候,我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隨順於道呢?因為我們無量劫來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安立了許多的規矩,一定要怎樣怎樣,不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就不行。這些都是執著,要怎麼超越呢?
這三個問題,第一,瞭解什麼是道;第二,什麼是道之果;第三,怎樣行持合於道。這就是他的三個根本問題。我們今天聚到這裡,不是為了增加知識,是為了學習什麼是道,怎樣合於道——這才是關鍵。
「祜主,請告訴我。」迦納卡管這個曲裡拐彎、渾身八道彎的人叫「祜主」。什麼叫祜主?就是真正的保護者。可以保護我們渡過生死,到達彼岸的,才是祜主。所以他不問將軍,不問國王——他自己已經是國王了,在領土之內沒有人高於他,但他卻管這個身體曲裡拐彎的人叫「祜主」,請求道:「祜主,請告訴我。」
所以學法要恭敬,不能說:「我命令你告訴我。」那沒有用的。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還記得這個故事的開端。因為經典中記載,了悟自性可以瞬間完成,就像一隻腳蹬上了馬鐙,另一隻腳在跨越馬背的那瞬間,就能了悟自性。但當時國王不相信,他宣召了國內所有的婆羅門、修行人來向他證明這一點,但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他就把他們統統驅逐出境,說這些話是騙人的。然後八曲仙人就去了,說自己可以做到。他把國王帶到森林裡,找來一匹馬,叫國王一隻腳踏在馬鐙上,另一隻腳抬起,但不准跨到馬背上。國王照做了,並要求八曲證明經文。但仙人對他說,在教導究竟真理之前,真正的弟子必須要臣服,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上師。
「那就這樣。」國王說。
「那就這樣。」八曲回答,然後消失在了森林中。
從那一刻起,迦納卡就保持一動不動,一腳踩在馬鐙上,另一腳抬起懸在半空,就像一座雕塑。過了段時間,人們發現國王沒回來,於是焦慮不安地四處尋找。他們來到了迦納卡站著的地方,發現他對眾人的到來渾然不覺,對大家焦急的呼喚置若罔聞。於是眾人認為一定是八曲仙人對國王用了咒術,就發誓要找到他加以處置。同時大家也用轎子把國王抬回宮,以便妥善照料,但國王依然一動不動。最後眾臣只能找到八曲,懇請他移除咒術,讓國王恢復正常。八曲對眾臣的話不屑一顧,只是叫出了迦納卡的名字。國王立刻向他禮敬,回應他的呼喚。大臣們目瞪口呆。八曲建議國王重登王位,並說梵智只能教給成熟的人,而國王已經成功通過考試,現在可以向他傳授了。
到了晚上,八曲單獨和國王在一起,下面就是他對迦納卡的開示。

八曲仙人說:
1.2 哦,孩子。想要得到解脫,就要避開毒藥般的感官對境,而尋求甘露般的寬恕、直心、仁慈、知足與真理。
這裡首先說到要離開粗重的感官對境。煩惱有粗有細,粗的是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境而生起的,而且主要是指那些能夠觸發我們貪心、嗔心和愚癡的猛烈對境。如果你想去求道、想去求解脫,可周圍的人整天讓你怒火中燒、百般困擾,你是沒有辦法閑下心來去學習和修行的。所以他說的第一點,就是要離開這種粗重的五官對境。在能力範圍之內能避就避、能走就走,因為你現在還不是一個解脫者。大象、豹子能跳過去的地方,兔子不要跟著跳,會摔死的。所以剛開始我們還是要儘量避開這種粗重的對境。
我們世間人與修道人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我們貪戀感官對境,希望看到美好的東西、聽到優美愉悅的聲音,也希望穿的衣服要合身舒服……儘量都要好的。我們都在追求些什麼呢?感官的對境。當然,也有人追求鞭子什麼的......但這仍然是在追求感官的對境。
八曲仙人說,一個真正想得到解脫的人,首先「就要避開毒藥般的感官對境」。我們覺得很美很享受的東西,其實是在把你引向生死,引向無窮無盡的輪迴。就像去釣魚,光甩一個鐵鉤子,魚是不會上鉤的,一定要放上魚餌。而把我們勾引到輪迴苦海中的魚餌是什麼?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種感官的對境。我們貪戀著它,不肯放下它,於是永遠沒有滿足之日,生生世世如此。
「尋求甘露般的寬恕。」雖然你還不瞭解什麼是道,但我們內心中有一些東西是隨順於道的。那是什麼呢?寬恕。就是說對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寬恕他,忘掉過去一切的不如意。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的心充滿了怨憤、嫉妒,想開悟就不太容易了——除非你遇到難得一見的老師,他有非比尋常的手段,可以在你最嗔恨、最嫉妒、最怨恨的時候直指心性。但是作為一般求道者,我們還是先去追求寬恕吧。
然後是「直心」。直心,就是說要讓自己的心調直。什麼叫調直?不要曲裡拐彎。世間人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話可以反著說、拐著彎兒地說,甚至故意不說。但在求道的路上,這樣障礙到的只有自己。直心就是遠離一切虛妄分別,真實地面對自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自己是怎麼看、怎麼想的,就要如實地表達,不要藏匿,是怎樣就是怎樣。直心是道場。
然後是「仁慈」。如果你性情狂躁、粗暴,談修道,求解脫,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仁慈與自性相順。你不是想尋求自性嗎?尋求仁慈吧。當你能夠將心比心,能夠寬恕,能夠直心,能夠仁慈,你才能夠隨順於道。
下一個就是「知足」。中國有句話叫做「知足者常樂」。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你說你沒有欲望是不可能的,但不要讓它發展到太大。世間的一切,「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要你仍有欲望,就會不停地去追逐,名也好、利也好,在這個追逐過程中就忘失了自己,而且會給別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如果一個人不知足,不管他的名譽地位、物質財富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他心裡永遠會有痛苦。而五欲的滿足有盡頭嗎?沒有盡頭,因為「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知足者常樂。人們的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不知足的話,心永遠不會停下來,不會轉向對真理的追求。
最後一個就是尋求「真理」,而前面這些都是追求真理的前提:首先,如果我們尋求寬恕,就會從嗔恨中解脫;尋求直心,就會從諂曲中解脫;追求仁慈,很自然就會從冷漠中解脫;知足,就會從貪欲中解脫。而這些,最終是為了尋求真理,追求真理就會從愚癡中解脫。如果不瞭解真理,沒有正知正見,則永無解脫之日。因為前面這些:寬恕、直心、仁慈、知足,歸納起來是什麼?歸納起來兩個字,就是「放下」。
寬恕,是放下怨恨;直心,是放下諂曲;仁慈,是放下殘暴;知足,是放下所有的欲望。你手裡抓滿了的時候,是不可能再往手裡放進任何別的東西的。所以你要追求真理,首先就要放下世間。前面是追求放下,後面是追求真理。因為只有把世間這些虛幻的東西放下之後,才可以坐下來談追求真理。不然真理對你來講只是一堆名相、一些動聽的詞語,一些可以拿去向別人炫耀的資本,其實對你不會有任何幫助。
放下,就是前提。你要追尋真理的話,必須有這樣的心態,否則談追求真理還早。所以到我這裡來的人,我會看他要什麼。你是來治病的?是來求子的?是來求更好的生活的?還是求什麼其他的。只有那些都已經準備好了的人,我才會告訴他:老鼠藥最靈,天下沒有比老鼠藥更有效的藥了,一吃准死。
弟子:師父,這藥能行嗎?
師父:哎,能行!我能保證,老鼠藥吃了就完了。如果你還對世間充滿百般的不捨,過後卻來問:「你怎麼不跟我講法?」我跟你講啥呀?你本來就不是來找死的。對吧?
(以上節錄自《你就是覺性:八曲仙人之歌講記》第一章〈了知自性的教導〉)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給21世紀求道者的修行備忘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