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游擊最前線: 華人獨立媒體觀察
作者 | 王曉晞/ 莊迪澎/ 管中祥/ 方可成/ 梁家權 |
---|---|
出版社 |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光影游擊最前線: 華人獨立媒體觀察:《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蒐集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等,華人五地的獨立媒體發展簡史;記錄、分享不同華人地區 |
作者 | 王曉晞/ 莊迪澎/ 管中祥/ 方可成/ 梁家權 |
---|---|
出版社 |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光影游擊最前線: 華人獨立媒體觀察:《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蒐集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等,華人五地的獨立媒體發展簡史;記錄、分享不同華人地區 |
內容簡介 除了我們,還有更多人也在行動!補足華人新聞傳播史上被嚴重忽略的一頁──獨立媒體如何協助人民改變國家體制◎橫跨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五地,最具系統的華人獨立媒體名單總紀錄。◎藉觀察華人獨立媒體不斷成長與進化,看見人民如何挑戰國家僵化體制與固有權力。若媒體報導實質左右著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我們該如何深究事情的真相?《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蒐集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等,華人五地的獨立媒體發展簡史;記錄、分享不同華人地區此類媒體的運作、發展、困境、突圍,以及反思。由「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管中祥主編,邀請華人地區各個另類/獨立媒體發展的經營者、學者親自主筆、完成。獨立媒體是「報導者」,也是行動者。世界各地與華語地區都發生了不少新媒體、社交媒體和獨立/另類媒體在其中扮演要角的重大事件,包括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始鬆動威權統治的政治反對運動。在主流媒體日益資本化、去政治化的今日,獨立/另類媒體的健全與成熟,將是協助我們平衡認知國家機制、抗爭運動、革命事件的關鍵資源;繼而成為人民追求國家改革的重要契機。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台灣「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馮建三 中國婦女研究者、獨立紀錄片導演/艾曉明 中國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邱林川 (專文作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 「獨立媒體」(香港)創辦人/葉蔭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曉晞澳門大學文學士(英國語言文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碩士(社會學)。曾任澳門利氏學社學術助理並任《神州交流》責任編輯,現為澳門《訊報》專欄作者,並曾為《澳門觀察報》(2008-2014)及《META》雜誌(2010-2011)撰寫評論。編輯作品有《Humankind and Nature: An Endangered System of Interdependence in Today’s Globalising World》(與萬德化合編)。莊迪澎在馬來西亞長期觀察支配媒體業的政經因素、主張推廣媒體教育是新聞自由運動的重要工作。先後擔任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媒體研究系創系主任、已停刊的「獨立新聞在線」創刊總編輯。目前是台灣世新大學傳播學博士學位候選人。管中祥台灣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理事長。關心媒體與人權議題,並參與或發起多項社會運動,目前為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曾入圍兩屆「卓越新聞獎」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獎,2008年獲頒「中華傳播學會」優秀論文。方可成賓夕法尼亞大學Annenberg傳播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威權國家的政治傳播。從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10-2013年在《南方週末》報社擔任記者,出版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書。「政見CNPolitics」團隊發起人。個人博客(http: www.fangkc.cn)曾獲德國之聲博客大賽最佳中文博客提名。梁家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研究興趣為另類媒體、媒改運動和政治傳播。
產品目錄 代序:讓異議持續發聲!/管中祥序一:以實際行動支持獨立媒體/羅世宏序二:媒體就是社會與政治文/葉蔭聰澳門:挑戰禁令,突破重圍/王曉晞馬來西亞:曙光乍見,暗夜驟臨/莊迪彭台灣:百花齊放,暗藏危機/管中祥中國:步步失守,艱難探索/方可成香港:政治高壓,百變叢生/梁家權
書名 / | 光影游擊最前線: 華人獨立媒體觀察 |
---|---|
作者 / | 王曉晞 莊迪澎 管中祥 方可成 梁家權 |
簡介 / | 光影游擊最前線: 華人獨立媒體觀察:《光影游擊最前線:華人獨立媒體觀察》蒐集台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等,華人五地的獨立媒體發展簡史;記錄、分享不同華人地區 |
出版社 / |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
ISBN13 / | 9789869114882 |
ISBN10 / | 9869114881 |
EAN / | 9789869114882 |
誠品26碼 / | 2681256404002 |
頁數 / | 20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序一:以實際行動支持獨立媒體
作者:羅世宏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過去二十多年來,亞洲華人政治文化圈的另類/獨立媒體風起雲湧,不斷在各自的土壤裡長出抗爭的花朵,積累在地的經驗,但也不斷相互借光,汲取養分。從台灣、香港、澳門到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各種另類/獨立媒體的實踐經驗一直在更新,也需要不斷被記錄,期能提供跨地域的交流和反思,並且開展相互協作和攜手並進的新路徑。
從敦誠等人所著的《邊地發聲:反主流影像媒體與社運記錄》(一九九二)至今,非主流或反主流影像/媒體與社運紀錄的嘗試,迭有佳作。
其中,中國大陸的「民間」創辦人翟明磊編著的《中國猛博》(二○○九),提供了在中國特殊政治環境和語境下的公民發聲突圍的寶貴紀錄。
由獨立媒體(香港)出版、林藹雲、葉蔭聰主編的《草根不盡:華語地區獨立媒體年報 (2008/09)》(二○○九),開啟華語地區獨立媒體的實踐紀錄,並於兩年後接著出版了葉蔭聰主編的《草根起義》(二○一一)。
而現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同樣延續這樣的精神和努力,為華語地區獨立/另類媒體的實踐經驗提供紀錄和反思。距離上一本書(《草根起義》)出版以來,世界各地與華語地區都發生了不少新媒體、社交媒體和獨立/另類媒體在其中扮演要角的重大事件,包括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雨傘運動」,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開始鬆動威權統治的政治反對運動。
這本由管中祥老師主編的專書,有助於吾人理解獨立/另類媒體在重大社會事件和公共議題/政策形塑過程的關鍵作用,也有助於全面且貼近在地社會脈絡地理解兩岸四地及馬來西亞獨立/另類媒體的生成和轉化過程,應是所有關心華人地區政治社會發展、有心想追求更好世界的人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恭喜這本書的出版,感謝這本書的出版,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讀到這本書。我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獨立/另類媒體的社會文化運動,以行動參與或是小額捐款支持它們能夠繼續走下去。獨立/另類媒體的生存和發展不僅攸關一個社會的未來,也是可以測量一個社會健康程度的晴雨計,因為獨立/另類媒體能走得越久、越遠,社會進步和民主多元的理想就更近。
序二:媒體就是社會與政治
作者:葉蔭聰 獨立媒體 (香港)創辦人、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大約二○○八年,「獨立媒體(香港)」第一次編輯及出版介紹華人社會的獨立媒體,出版了《草根不盡》,幾年後,我們再籌組出版《草根起義》。其實,單憑著林藹雲與我的綿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過程中全賴眾多研究以至經營獨立媒體的區內朋友,其中有幾位甚至與他們發展較深入的合作及交流,而管中祥教授便是其中一位。而更幸運的是,在我們有點無以為繼下,他願意把這個想法延續下去,成了這本難得作品。
回過頭來看,我們誤打誤撞,預視了一個新興領域,甚至可以說是一股政治力量。然而,我們當初歸之為「獨立媒體」的對象及其發展,卻日益越出原來的定義及想像。事實上,這個現象一開始時我們便注意了,愈來愈多的媒體其「獨立性」愈來愈複雜,按任何標準都難以說明清楚,例如,有跟商業模式混合的(例如香港近年興起眾多的網媒),有跟政治組織緊密聯繫的(如澳門的《愛瞞日報》),即使非營利的也有眾多不容易歸類的財政來源(例如台灣的「上下游」)。姑且可以稱之為另類,但它們與主流媒體的關係,也不是「獨立」二字可以概括,例如台灣的《蘋果日報》也與台灣好幾家獨立網絡媒體合作。而更複雜的是,有些具有獨立媒體性格或功能的實踐,根本難以用昔日媒體機構來理解,例如,中國大陸由於中共黨政機關嚴密監控媒體,愈來愈難以獨立於政府的身分辦媒體,許多個人以「自媒體」形成,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如微訊微博等,登記公眾號與平台,而且經常被刪,又努力重生,生生不息,把「媒體」二字還原為最基本的意義──中介。
因此,稱之為獨立媒體也好,或另類媒體也好,這些新興力量所構成的社會關係,以至政治參與,也許才是我們最值得注意的。例如,在公民社會及自由民主制度相對齊全的台灣,有較多從新聞專業轉化出來的公民媒體或獨立媒體,以非黨派非營利的公民組織現身,甚至有些得到公部門的支持。然而,其他地方,這些媒體的冒現,其實與當地的反對政治運動密不可分,無論是我熟悉的香港,或是近年反對政治足以挑戰威權的執政黨的馬來西亞,又或者是昔日政治氣氛相對平靜的澳門,亦是如此。至於台灣,太陽花運動當然是新興媒體的推力,而中國大陸發展成原子化、彈性及脆弱旳自媒體,亦跟整個中國大陸的政治環境變化有關。因此,與其說本書幾位作者在介紹獨立媒體的發展,倒不如說是透過媒體的發展去講述這幾個社會近年的政治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跟媒體相關的政治變動,有一個面向不能不談,而這本文集的文章偶有碰到,卻沒有更深入討論。過往,提起獨立或另類媒體,人們總想起那些左翼及反對派的媒體,具有強烈的異見性質,總是認為是推動民主化,或朝著更深層的民主改革推進。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仇恨言論、排外情緒或種族主義,以至部份新右翼團體亦借助這股風潮而起,包括新興的亞洲民主國家,又或者是尚在民主化艱難前進的地區,亦看到這個現象。我比較熟悉的有香港的右翼本主義,或中國大陸親官方的網絡民族主義,也許,日後這個計劃能更多地介紹及討論這個議題。
不同地方的政治變動,有著相異的軌跡及脈絡,因此,看著這些文章,可能會令讀者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看著幾個互不連繫的星球生態。然而,這並非事實,它們之間有不少人際互動,互相學習的可能,只是,更具體的比較及連結,促進跨地的認識及實踐,可能難以用一本文集來完成。正如以往出版一樣,期待這本書只是一個開端,能開出往後更多的合作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