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不外傳的成功之道: 向20位成功者取經 | 誠品線上

贏家不外傳的成功之道: 向20位成功者取經

作者 陳宗岷/ 總編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贏家不外傳的成功之道: 向20位成功者取經:設計在幾經淬鍊之後,漸至純熟而豐富,自覺而內自省,轉化而為底蘊。在此行的道路上,從原本見山是山、見林是林到見山不是山、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設計在幾經淬鍊之後,漸至純熟而豐富,自覺而內自省,轉化而為底蘊。在此行的道路上,從原本見山是山、見林是林到見山不是山、見林不是林的境界,所經歷的修練,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每一個設計者都在此修練的道路上,不斷的磨練、修行,等待頓悟的那一刻。 積累作品到一定程度及數量之時,設計者一定要留下紀錄,書籍的表現方式是最佳的方式,因為,閱讀代表著一定的水平涵養。有習慣閱讀的人,對於人、事、物的觀察都會培養出自己的觀點,那是一種獨到的見解,相較於作品書籍的呈現,也是相同的道理,除了反映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之外,更是最於設計作品意境的一種闡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01 王承熹 主持人|王承熹建築師事務所 02 林能蕾 董事長|百貿股份有限公司 03 劉先覺 董事長|好險網科技公司 04 顏瓊姿 董事長|老爺酒店 05 李崗 執行長|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06 李祖嘉 總裁|伊敏康曜集團總裁 07 李正雄 董事長|維豐橡膠股份有限公司 08 燕成祥 董事長|松騰實業有限公司 09 黃文雄 董事長|凃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10 孫崇發 總裁|TOTALIFE 國際機構 11 孫國華 董事長|維格餅家 12 孫因 理事長|台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公會(TAID) 13 陳進財 董事長|穩懋半導體 14 陳虹汝 董事長|岱瑪金誠 15 許建隆 董事長|關貿網路 16 張維華 議員|南投縣議會 17 粟明德 董事長|新光鋼鐵 18 劉漢仲 總經理|夢工場國際室內裝修設計 19 蔡依玲 性咨詢師|長生診所 20 劉灼梅 總經理|紅昇精品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規格

書名 / 贏家不外傳的成功之道: 向20位成功者取經
作者 / 陳宗岷 總編
簡介 / 贏家不外傳的成功之道: 向20位成功者取經:設計在幾經淬鍊之後,漸至純熟而豐富,自覺而內自省,轉化而為底蘊。在此行的道路上,從原本見山是山、見林是林到見山不是山、見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856201
ISBN10 / 9869856209
EAN / 9789869856201
誠品26碼 / 2681838455002
頁數 / 1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1217.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設計在幾經淬鍊之後,漸至純熟而豐富,自覺而內自省,轉化而為底蘊。在此行的道路上,從原本見山是山、見林是林到見山不是山、見林不是林的境界,所經歷的修練,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創業夢想與成功經驗的分享傳承能夠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的能量,更希望藉此為您紀錄奮鬥的軌跡。收錄至《贏家不外傳的成功之道-向20位成功者取經》。創業故事、品牌價值與未來的願景與夢想,分享給更多不同產業的業主與民眾,藉由文字渲染的力量,達到雙贏的結果。
讓您的創業故事與品牌精神,可以獲得永久保存並讓有興趣的民眾可以查閱,從您的創業故事中獲得無限啟發。更希望有機會藉由本公司的書籍,將您的故事與品牌價值,做最有力的行銷與推廣。

試閱文字

內文 : 王承熹建築師事務所|王承熹 主持人

住宅、辦公室、車站、工廠、購物中心、機場……,這些每天你我都脫離不了的地方都是「建築」。然而,跟如此鮮明的存在相比,創造出這些作品的建築師角色相對之下卻模糊許多,比方說他們都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為什麼這棟房子會這樣建造?靈感來自哪裡? 透過這次建築師王承熹的故事分享,我們終能一窺建築並非是冷冰冰的巨大物件或關起門來的專業,而是一種與生活緊緊相繫的經驗載體。

追求不羈的創意靈魂

戴著眼鏡、說話慢條斯理偶爾稍事停頓思考的王承熹,看似溫和而克制,沒想到年少時期也有一段灑脫不羈、輕狂隨性的過往。
身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本以為王承熹勢必受到雙親最高期待或嚴格管教,事實卻非如此。由於父母採取較為民主的教育方式,「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從小我就不太受到什麼限制,長輩都是在一旁給予協助的成分居多,像我這麼自由的大概很少吧!」儘管父母親都是高知識份子,也沒特別要求他的課業表現,王承熹說自己一直到初中,功課都很普通不出色。待初中三年級時,老師幾句關心言語讓他感受到被肯定、看重,遂開始努力讀書並考取第一志願建國中學。
那時的建中校風相當開放,「之前看到說建中學生愛爬牆外出,請校方嚴加管教的新聞報導,唉呀,我讀書時就在做這些事啦!」這樣的環境讓從小不受約束、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的少年有如脫韁野馬般,不想上課時書包揹上就離開學校,也沒在課業上花費心思,成績始終墊底。後來,又是個臨門一腳的頓悟讓他發憤讀書,「高二升高三時,想到要是沒考上大學就得去當兵,趕快才用功起來。」
後來雖順利考上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系,卻因為讀不懂、興趣缺缺,一學期後沒跟父母商量便自辦休學。待重考進入成大建築系後,王承熹更成了學校教官眼中的頭痛人物。在數十年前校風偏保守傳統之下,他卻自進校園的第一天起就以頭髮及肩的形象出現,教官說不動甚至用操行成績迫使他剪髮,自認並沒做壞事、只
是前衛、有想法的他,依然故我,一派瀟灑狂放。

真誠、堅持,贏得信賴感

正如建築工作同時須具備的創意與嚴謹,王承熹自由奔馳的靈魂下仍有著講求實際的一面。由於準備建築師考試時已成家,所以他只能一邊工作一邊讀書,三年後考取執照便自行開業,30 多年來,作品類型涵蓋公寓大廈、大型社區、高科技廠房及公共工程等,例如台元科技園區、裕隆新店汽車城、高雄國際機場航站大廈等。對「有沒有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這個行業的必問題,他答:「沒有,我在追尋但還沒真正做到。所謂『滿意』的建築,太難!它必須從需求、設計、施工乃至各種細節,所有條件都符合、滿意才算是。」而他最喜歡在建築完工後去看看人們如何在裡面生活、使用,「當人們都在使用我做的建築,並且使用方式跟原本我們所預期、想像很接近的時候,應該就是最大的成就感了。」
面對這麼多大型建築項目的客戶,在溝通上會不會遭遇很多困難?王承熹倒說自己反而從工作之中結交不少好友,「對我而言,業主不只是業務上往來的對象,更像是朋友。」他認為業主委託的案件固然重要,但不能只有聚焦在這上面,而是要關心「人」的本身,也就是以人與人交往的立場處理和業主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若是能力可以幫上忙的,便適當給予建議。由於重視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又帶來另一個好處――能夠掌握客戶真正的需求,「我發現很多人,包括專業的建設公司在內,關於他們對整個案子心中的期待或想法,大部分時候都不容易直接用言語表達。」但是,透過與業務無關的其他面向分享,這些需求往往便能逐漸浮現。更有趣的是,以往我們經常聽說臨到最後關頭翻案的人多半是業主,王承熹的狀況卻是完全相反,「每一個案子的設計圖都是在不停思考的動態下進行,所以不會是固定不變的。建築師不能僅止於建構一個合理的空間,而是能設身處地站在業主的角度思考,就算他沒說出口的也要從小地方仔細觀察,盡全力提供一個最佳方案,才能為使用者創造出更高品質的環境。」強調當還來得及修改時,便要捨得放掉、寧可從頭再來,「千萬不要因為個人的情緒,或是覺得前面我都花這麼多時間跟力氣了,而堅持不改,這樣一來後面的問題會更多。」雖然說的是工作,但用來比喻人生許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

生活處處是學習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總有挫折,關於這點,王承熹卻思索了良久,艱困地說:「我還真的想不太出來有碰過什麼挫折。」他把難以回答的原因用「看得開」三個字解釋,「我們這一行最常發生的,頂多就是沒拿到案子給別人接走啦!」他表示這些都是經驗的一部分罷了,其實正是一種重新檢視自己、再次學習的機會。王承熹回顧以往雖算得上順遂,但隨著經驗、能力、專業的提升不免也有一番省思,「年輕時我把業主的需求當成設計的第一目標,總是竭盡所能完成任務,作品完完全全只反映了業主的需要,缺乏自我對建築的看法,這會讓自己限在一個框架裡。」隨著年紀漸長,累積豐富的經驗與能力,再加上不斷的反省,他對建築已有一番不同於過去的見解,「現在就是做我想做的設計、多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在這裡面滿足業主的期待當然還是必要條件。」突然間,建築師拋出一個問題反問:「你覺得建築是什麼?」他說常聽人們說某某建築很漂亮,彷彿只能用這麼一個形容詞簡單帶過,「這是對建築的不了解,它很複雜,受到基地條件、機能、法規、結構、預算等各種限制,是一種綜合多種因素後所產生最好的解決方案,也是人們有實際需要才會出現的東西,很難像藝術品一樣可以為了創作而做。」因此,他的作品除了重視建築物功能之外,亦特別重視建築物在整體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希望它散發出的能量,能使人受到鼓舞,進而融入人們的生活經驗並形成記憶點,這些考量都會更甚於一個漂亮吸睛的外觀」。
現階段王承熹慢慢將設計交棒給年輕一輩,大多數時間都以參與社團活動、和社員一起投入社會公益事務為主。而言談之中更處處流露出對年輕人充滿無限創意的讚賞,絲毫沒有資深前輩依老賣老的暮氣,「孔子不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嘛,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或聽到的每句話,都有它值得學習之處。不要自詡是專家或比較年長就把『學習』這扇門關上了,保持開放的心才能時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