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 與42位華文創作者的跨時空對話 | 誠品線上

The 42 Moments of Franz Kafka

作者 Franz Kafka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 與42位華文創作者的跨時空對話:台灣前所未有的創作合集42幅卡夫卡的塗鴉畫作╳42位華文創作者卡夫卡逝世九十週年特別企畫今年最盛大的文學派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台灣前所未有的創作合集42幅卡夫卡的塗鴉畫作╳42位華文創作者卡夫卡逝世九十週年特別企畫今年最盛大的文學派對!◎裝幀設計:名設計師聶永真比32開本略小的精裝尺寸,偏方型,書衣使用「松韻紙」,宛如羊毛紙與舊時代書的觸感,局部做燙金、UV印刷處理。質感精緻,適合做為收藏或禮物書。◎2014華文朗讀節台北高雄同步活動!本書收集卡夫卡四十二張畫作,邀請四十二位華文作家、詩人、作詞人、導演、設計師、插畫家、攝影家……等各領域作者,以文字創作與卡夫卡展開一場跨時空對話。「這些素描是一份深植我心之舊有熱情的殘餘痕跡。……就只是殘餘痕跡。那份熱情在我心中。我一直希望能夠作畫。我想要去看,並且把所看見的牢牢抓住。這就是我的熱情。……我嘗試以我特有的方式把所看見的東西框住。我的素描不是圖畫,而是一種私人的圖象文字。」――卡夫卡● 卡夫卡不為世人熟知的畫作大多數人只知道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只有少數人曉得卡夫卡也喜歡作畫。在他短暫不滿四十一年的生命裡,留下不少日記、書信與手稿,鉛筆或鋼筆的塗鴉和素描畫作便穿插其中;它們可能是日記書信的一部分,或是獨立的作品。卡夫卡在遺囑中交代好友布羅德必須銷毀這些畫作,幸而布羅德違背其遺囑,未在卡夫卡逝世後摧毀手稿,使得這些畫作得以留存下來。如同卡夫卡的文學作品能讓每個孤獨的心靈,因不同的生命經驗而衍生出各自相異與私密的解讀,卡夫卡的畫作以一種迂迴象徵並且富含想像力的方式,訴說他對生活的觀察、哲思、靈感與夢境;有些畫作能一窺卡夫卡的生活樣貌,有些比對其文學作品,則能得到相應契合的解讀。本書收錄四十二幅卡夫卡畫作,並邀請台灣各界作者以這四十二幅畫為出發點,每人各為一幅畫作創作一篇文字作品,形式不限,包含散文、極短篇、詩詞、戲劇等。經由卡夫卡的畫作與文字,當代華文創作者透視了不為人知的卡夫卡面貌,將他們心中最私密的卡夫卡,以創作呈現給世人,並作為向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藝術家的最高致敬。●活動講座:華文朗讀節南北同步活動,邀請作者朗讀本書創作!◎高雄駁二藝術特區:8 1 下午 4:00-5:00 朗讀劇場(本場售票)出席者:吳懷晨、林濁水、張亦絢◎台北華山文創園區:8 3 晚上 7:00-8:00 朗讀沙龍(免費入場)出席者:王浩威、陳玉慧、楊佳嫻、黎煥雄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法蘭茲.卡夫卡 華文作者群作者列表: 王春子/王浩威/王盛弘/王聰威/但唐謨/何景窗/何雅雯/吳懷晨/李欣頻/言叔夏/林濁水/臥斧/侯季然/姚謙/胡至宜/范毅舜/孫梓評/耿一偉/袁瓊瓊/高翊峰/張亦絢/張耀升/張讓/許榮哲/陳玉慧/陳樂融/陳黎/須文蔚/黃崇凱/奧非斯/楊佳嫻/楊宗翰/劉梓潔/鄧惠文/黎煥雄/賴香吟/謝哲青/鍾文音/鴻鴻/聶永真/羅毓嘉/鯨向海(以上依姓名筆畫序)圖畫:法蘭茲.卡夫卡引文翻譯:姬健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在深夜裡任性 ⓞ鯨向海 柵欄或梯子 ⓞ鴻鴻 卡夫卡 ⓞ陳黎 與K散步 ⓞ張讓 上帝與羊(黑色獨幕劇) ⓞ陳樂融 螞蟻的領結 ⓞ胡至宜 那人 ⓞ羅毓嘉 該拿自由如何是好 ⓞ王盛弘 審判之前 ⓞ臥斧 卡夫卡的圖畫書 ⓞ耿一偉 奔跑 ⓞ謝哲青 某傻瓜的一生 ⓞ言叔夏 我必須藏起我的尾巴 ⓞ姚謙 為了別人的開心 我舞動著人生 ⓞ鍾文音 某高中少女日記九則 ⓞ張亦絢 異鄉人 ⓞ何雅雯 這些牆驚人的薄 ⓞ袁瓊瓊 我的天際線 ⓞ李欣頻 奧特拉的早餐 ⓞ黃崇凱 站在立鏡前面的男人 ⓞ劉梓潔 線條外 ⓞ張耀升 K凝視卡的方式 ⓞ高翊峰 卡夫卡的艾德瓦多娃 ⓞ鄧惠文 卡夫卡 ⓞ王浩威 額的重量 ⓞ吳懷晨 拾荒人 ⓞ侯季然 一個上了年歲的單身漢 ⓞ孫梓評 馬車 ⓞ王聰威 你的卡孵卡 自畫像藉鉛重捕光影 ⓞ何景窗 你就是甲,我就是乙。 ⓞ賴香吟 K的排演 ⓞ須文蔚 透明的隔絕 ⓞ楊佳嫻 生活的罅隙——與卡夫卡〈蛇女士〉對望 ⓞ楊宗翰 橋的羅生門 ⓞ林濁水 愁城 ⓞ許榮哲 密謀 ⓞ黎煥雄 先後順序 ⓞ聶永真 靜態的姿勢裡有燃燒的火焰 ⓞ奧非斯 教堂的鐘聲 ⓞ陳玉慧 特技演員 ⓞ范毅舜 笨拙且失敗的抗議 ⓞ王春子 嘿……幹! ⓞ但唐謨 【附錄】終結《審判》──卡夫卡的虛構遺稿 編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 與42位華文創作者的跨時空對話
作者 / Franz Kafka
簡介 / 卡夫卡的42個魔幻時刻: 與42位華文創作者的跨時空對話:台灣前所未有的創作合集42幅卡夫卡的塗鴉畫作╳42位華文創作者卡夫卡逝世九十週年特別企畫今年最盛大的文學派對!★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016063
ISBN10 / 9869016065
EAN / 9789869016063
誠品26碼 / 2680889931008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3.6X17.6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那人

羅毓嘉

 

到底我知道,關於離開

不過一床棉被在街頭輕縐

風景沉而消瘦

喧嘩如過季的幻覺

荒原恍惚如芒花徒然抽長  

無雪的深冬

那人拈花低笑

像蜉蝣輕取了夏天



有些時刻我想起--

到底是知道寂寞而能回首

抑或參透了飛翔

而期望騎台古舊的單車

在平坦的路上跌坐

愛如一晝夜

節氣循環

而婉轉

農田裡,那人

捏碎了來年的麥芒



恍然他還在窗裡垂釣

看溪流裡金蛇亂舞

不問國是,時政如火盛放

在無蜜的初夏

好收成總在壞收成以後



到底我是知道的

時代純淨便不免令人張望

無非是初夏

帶來了沉靜與患慮

只是人間寒氣業已籠罩

像小雪帶來大雪

那人猶在身上

留下傷口,婉拒自由



動物們的裸體

哀愁得不合時宜

我望向太陽,一切安然無恙

雨的氣味是老式漿過的棉被

在街頭

那人輕縱了夏天

一隻黑燕飛過輕取了蜉蝣

到底我知道的

我並不知道





■一個上了年歲的單身漢

孫梓評



「一天晚上,布魯姆費爾德,一個上了年歲的單身漢,上樓到他的寓所去。」

——卡夫卡



三十年來,他已習慣這樣一段歸途:與餐廳同事道別,到巷口小酒館待一會兒,就穿著那件略顯老式的黑西裝,沒辦法,是制服。有時遇到阿爾弗雷德,兩人隨意聊聊電視螢幕轉播的足球賽,否則,一杯啤酒的時間,他並不與陌生人交談。喝完酒,就回家。日益增加的體重,或許稍微耽擱了步行的速度,並不妨礙他走七十四階樓梯上樓。到抵門口,略有點喘,但他總像背後有誰眈視著,屏住呼吸,進到屋內把門關妥後,才放心喘息起來。



他喜歡屋子是亮的。因為患有散光,他需要足夠的燈源,確保房間裡那些家具都在正確的位置。倒水的時候,他能看清楚玻璃杯外沒有濺出的水。掛好西裝外套時,能看清楚布料上是否殘有汙渣。有時安靜讓空間顯得空曠,不妨來點音樂,電台若剛好播出拉赫曼尼諾夫,便稱得上是個完美的夜晚。拉了椅子,靠窗,熄燈。他會在黑暗中的窗邊坐上好一會兒。



三十年前,剛搬進現今的寓所,房子和他的履歷一樣新。繼承一筆意外的遺產,他為自己在較偏僻的城區購獲一安身之處。每日,穿妥黑西裝,出門至餐廳上班,他以恭謹的微笑迎接客人。推薦適當菜色,體貼著想細節,上菜前他巡視杯盤,嗅聞食物被精心處理過的氣味。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大家笑說他有狗鼻子。狗鼻子靈敏,聞得出每一道食物細微差異,拯救了幾次大廚怠惰而可能使餐館水平下降的危機。其實,他還聞得出客人情緒:爭執者的氣味。熱戀者的氣味。失意者的氣味。投機者的氣味。尋歡者的氣味。失眠者的氣味。雖不是醫生,他儘可能從菜單上挑選具備對應效果的食物:藏得不錯的甜。帶點水果香的酸。回甘的苦。起跑線上的辣。奶與蜜的重奏。家常的鹹。狗鼻子準確判斷每一道食物的分寸。他手持碗碟,謙卑地將藥方遞上。嘴角那抹笑意,弧度沒有改變。



基於這些有益業績的專業,餐館主人奧托馬爾對他充滿尊重,以及關心。在乎他漸增的體重是否影響健康,也嘗試為他物色伴侶,失敗幾次後,退而為他介紹出色的清潔人員,專職打掃、送洗衣物。但他恭謹的笑,輕便為自己畫出一個有效的圓,將氣味製造者拒絕在外。即令總是發散著甘於平凡者氣味的阿爾弗雷德,試圖提出:「週末晚上一塊嘗嘗燉牛肉湯?」這樣的邀請,也沒能躲過狗鼻子的直覺,而先一步告辭。



一個上了年歲的單身漢,有自己和夜晚相處的方法。電台正好播出拉赫曼尼諾夫,他撳熄房燈,黑暗中,啜了口櫻桃酒。此時,對樓等高的窗亮了。剛從浴室走出的男孩,臉頰還留有被熱浴蒸騰出的紅暈。男孩用白浴巾擦拭頭髮,浴巾遮住部分身體,一個轉身,露出光裸的背與臀,優美而修長的腿,像記憶中那個猶太劇團男演員的背影。他喜歡兩面窗的距離,阻隔了可能的氣味,他可以任意將偏好的調味與佐料添上。當男孩如他所願轉過身,稍被浴巾藏掩的性器,因擦拭而微微挺起,狗鼻子終於可以休息了,他閉上眼,等待那個永不褪色的吻。







■馬車

王聰威



不知道是詛咒還是嫌不夠悲慘,貝西爵爺從市政府回來時,發生了車禍,他去宣告自己破產,把他那輛舊馬車給撞毀了。波兒,那匹該死的老馬也跌斷了前腳,貝西爵爺從市中心將牠一拐一拐地牽回來,一拖到馬廄裡,又氣又沮喪的貝西爵爺就決定要殺掉波兒,反正斷了腳的馬也不能騎用了。夫人說,那就找馬肉販子來收屍吧,她揮揮手叫我過去,說去叫艾可來吧。貝西爵爺說他才不要把波兒賣給艾可,他不要他的老馬死後還得給那些沒良心的市民或不洗澡的遠洋船員吃掉,而且賺來的錢還不是要交給市政府那些吸人血的稅吏,他寧願直接把波兒丟進垃圾場去,就算他自己花錢找人來運也行。但夫人還是叫我趕快滾去找艾可,我們回到馬廄時,貝西爵爺正拿著一柄輪機手槍,我認得那手槍,至少有100年沒發射過了,也沒人保養塗油,那不是我的工作,是魯迪的,但魯迪已經離開好幾年了,他是被夫人開除的,據說他偷了點小錢,我是不知道怎樣,小錢不知道有多小,(如果是很小的小錢,誰沒拿過?)但反正我一直覺得魯迪也不是什麼好貨。貝西爵爺朝天空打了幾轉空槍,卡啦卡啦響,然後裝上鉛彈,抵住波兒的頭,遠遠看來有點奇怪,馬頭那麼大,手槍那麼小,鉛彈真的打得進去嗎?夫人揮揮手叫我們過去,艾可在我耳邊說打不死就麻煩了,很危險,馬會亂跳一氣,到時候會傷到人,別站太近比較好。我說那你會打嗎?艾可搖搖頭說他是做罐頭的,又不是打獵的,但我想貝西爵爺也沒打過獵啊,他只喜歡幫人家種葡萄樹而已。忽然間,貝西爵爺開了槍,不蓋你,就在我的眼前,手槍碰轟地爆炸了,把貝西爵爺的手掌活該炸得稀巴爛,血肉噴了旁邊的夫人一臉,波兒嚇了一跳,連斷腳也不管了,光用後腳跑就往馬廄後方的林子狂奔而去。我趕緊滾向貝西爵爺與夫人,看看我能做點什麼?至於艾可,他在回家的路上,不知道是詛咒還是嫌不夠悲慘,居然被一輛疾駛的馬車給撞死了。



■奧特拉的早餐

黃崇凱



我不了解我哥。我知道他在寫作,不過我們家沒有誰可以跟他談論那些作品。我也知道他很常寫信和日記,而裡頭又不時提到寫作。如果這些也包括在他的寫作,他的產量非常大,我連偷看都來不及。

我知道哥哥非常喜歡我,但要是他知道我常常偷看那些信和日記,他是否還會那麼喜歡我?我老覺得兄妹是很奇特的關係,我們如此相像,卻分處在性別的兩個世界。假使有一天我醒來變成我哥,而我哥變成我,那會是怎樣的景況?我想我大概無法過他那樣的生活:上午八點到下午兩點多工作,三點多吃飯,午睡至七點半,出門散步一小時,接著與我們晚餐,大約十點半或十一點半,他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閱讀和寫作,到半夜兩三點或清晨。他花在寫信的時間比起跟他寫信的對象相處還要多。



我一定不會像他那麼在乎我爸,總覺得自己應該擔起這個家。其實這個家還有誰呢?兩個姊姊都嫁人了,不久的後來我也會結婚,就剩下爸媽跟他三人。他大可去過他的生活,不要顧慮那麼多。如果他知道自己活得不長,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家人也不會活得長,他會不會更大膽的照自己的意志過活?最終我們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失去了住所,失去了尊嚴,失去了姓名,成為六百萬數字中的一個編號。



我偶爾會想起,哥哥還在的時候,每天早上出門前,我們會說幾句話。有時是他昨晚熬夜寫的故事片段,有時我跟他聊前夜看的電影(他老是不願上電影院),有時是交換抱怨(多半是工作,其次是我爸),有時只是簡短的問我睡得好不好,他老是睡得不好。我們的早餐是不太講究的三明治,城裡逐漸醒來的聲響,遠遠近近地傳來。哥哥說,那我走囉。我咀嚼著三明治,隨便嗯了一聲,我看著他的背影被門口吞沒。我知道他下午就回來,晚上會一起晚餐,這只是普通的一日。明天跟今天沒有差別,後天也跟今天沒有差別,就像他每日的時間表。我懷念那樣有哥哥在的日子,懷念早餐之後一整天才會啟動的感覺,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浪費。



註:奧特拉(Ottilie "Ottla", 1892–1943)是卡夫卡最小也最疼愛的妹妹,兩人相差九歲。卡夫卡的三個妹妹全都死於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





編後記――偉大藝術家卡夫卡

奧非斯





這本書從一開始的想法到成形,醞釀了許多年。

卡夫卡的文學作品,無庸置疑讓他登上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但很少人知道他也熱愛畫畫,在日記、書信、筆記,甚至某些小說手稿中,都留有他素描的痕跡,並曾參加布羅德在布拉格成立的畫家社團「八人團」。或許他的六幅「小黑火柴人」系列(布羅德稱為「由看不見的線繫著的黑色木偶」),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畫作,也常拿來作為卡夫卡作品的封面,但他的畫不只這些,風格也不僅如此。

有人認為卡夫卡的畫具有表現主義特徵,令人聯想到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保羅.克利(Paul Klee)、夏卡爾(Marc Chagall)、庫賓(Alfred Kubin)等畫家,尤其是和卡夫卡一樣大學主修法律的康丁斯基,兩人的風格有許多相似性。此外,卡夫卡相當迷戀東方文化,心儀老莊思想,曾說過自己上輩子是中國人,在給菲莉絲的情書中數次抄寫袁枚的詩;在繪畫上,卡夫卡對日本藝術特別有興趣,受到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師葛飾北齋的影響,其中幾幅畫作不乏日本藝術元素。布羅德對於卡夫卡的才華深信不疑,不但大力推薦他的文學作品,也向眾人介紹卡夫卡是一位「偉大的畫家」,認為他是「一個有著特別力量與個性的藝術家」。卡夫卡遺囑交代布羅德銷毀的手稿當中,也包括他的繪畫作品,布羅德不但違背其遺囑,而且一直想將這些作品以畫冊形式出版,可惜始終未能如願。

二○○六年布拉格的Vitalis出版社,收集所有過去曾經出版過的卡夫卡畫作,並搭配適合的卡夫卡文字,有些原本就是卡夫卡為這些畫所寫的標題與描述(在本書圖說中以粗黑體標示),有些則是編輯自行選取文字。數年前看到那本書時,心中產生幾個想法:首先最立即的當然是直接洽談編輯版權,其次則是以同樣概念,自己另外再從卡夫卡作品中選取其他文字。不過,這兩個構想都沒有另一種想法誘人:找多位台灣作家,每人各為卡夫卡畫作寫幾篇文字,合成一本書。

剛好多年前看了幾部電影,都是找多位導演,每人各自導演幾分鐘影片,合作完成一部電影,例如《盧米埃與四十個大導演》(Lumière et compagnie)、《十分鐘》(Ten Minutes Older)等等,尤其是前者,以盧米埃兄弟拍攝的五十二秒短片〈火車進站〉為出發,邀請四十位大導演拍攝同樣是五十二秒的短片,雖然時間不到一分鐘,卻仍呈現出每位導演強烈的個人風格。受到這概念的啟發,如果找多位作家,每人撰寫幾千字甚至幾百字的創作,是否可行呢?

去年漫步文化出版卡夫卡的小說《審判》(與今年出版的《城堡》,同樣是台灣首次出版的手稿重建本),便在博客來做了一項嘗試,邀請六位作家撰寫「虛構的《審判》遺稿」(收錄於本書附錄中),算是本書企畫的前導。企畫開始啟動則是去年的一次會議,出席者有耿一偉、盧郁佳、黃崇凱,提供了許多珍貴意見,包括一開始的想法原本是打算找十位作家,每人寫四篇,這樣便有四十篇,每篇長度在三千字內。但是討論下來的結果,認為一人寫四篇難度太高,反而不如找四十幾人,每人寫一篇,每篇長度縮短、創作形式不限,會比較容易邀稿。配圖方式,則以抽籤決定。於是,今年上半年我們開始邀稿,結果頗令人驚喜。原本想萬一只邀到二、三十位,或許就每人寫兩篇,沒想到反應出乎意料,有許多預期外的作者都答應了,最終讀者看到的這份作者名單,相當夢幻。原來想像的十人小組寫作會,變成了一場華麗的文學狂歡派對。

在此要特別感謝本書的四十多位作者,願意放心將他們的創作交給我們。這些作者之中,我們之前大多從未聯繫過,或者只透過信件邀推薦與導讀,他們之所以答應邀稿,完全是為了卡夫卡。因為卡夫卡曾經帶給我們的啟發,因為他個人的孤獨,竟然讓我們覺得自己能被理解,不再是孤島。本書一方面紀念這位開創小說新時代、極為深刻複雜的偉大作家/藝術家,感謝他為後世帶來的靈感與啟發;一方面也希望為台灣留下一部前所未有的創作合集,展現豐沛創造力。

同時也要感謝聶永真為本書設計的封面,精緻而對味;以及姬健梅翻譯五段穿插本書的卡夫卡引文,還有其他所有為這本書付出的人。這樣的企畫實在有點瘋狂,很高興我們終於完成了。

謹以本書,獻給卡夫卡,也獻給正在讀這本書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