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廣基古典文獻研究論集: 戰國楚竹書二研究 | 誠品線上

黎廣基古典文獻研究論集: 戰國楚竹書二研究

作者 黎廣基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黎廣基古典文獻研究論集: 戰國楚竹書二研究:NotlongaftertheofficialpublicationoftheGuodianChumuzhujian郭店楚墓竹簡,bambootextsexcavatedfromtheburialgroundsoftheCh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Not long after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Guodian Chumu zhujian郭店楚墓竹簡, bamboo texts excavated from the burial grounds of the Chu capital dating back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戰國時代 have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published in the form of a series of books entitled Shanghai bowuguan cang Zhanguo Chu zhushu (vol.1- vol.6)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冊一至冊六)(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2001- ). According to Ma Chengyuan馬承源, Editor of the series, these slips totaled 1,200 pieces and featured over 35,000 characters, and most of the ancient texts inscribed thereon are rare and of great value. My study focuses on 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series, which was published at the end of 2002 and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Min zhi fu mu民之父母, Zi gao子羔, Lu bang da han魯邦大旱, Cong zheng從政, Xi zhe jun lao昔者君老, and Rong cheng shi容成氏. Although it includes a complete transcription of the bamboo texts and provides full explanatory notes, the work is still far from satisfactory.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rectify the errors in the official decipherments, reading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bamboo texts, and to settle some lingening and entangling disputes amongst scholars, so that the original meanings of the texts can be brought to light.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 profound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unearthed documents can be revealed and recognized.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黎廣基黎廣基,南海九江人。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回港後授學於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兼任講師、香港理工大學客座講師,並於政府公務員事務局擔任講座講師。對中國古典文獻學、出土文獻、中國經學史、先秦諸子學、漢語史、訓詁學、學術思想史等均有湛深研究。曾獲全國古文獻學獎學金一等獎及二等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周錫䪖序 自序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本論 一、《民之父母》「夙夜基命宥密」考 二、《民之父母》「無體之禮,日逑月相」考 三、《從政》甲篇「 則 而為 」考 四、《從政》甲篇「 之 型則」考 五、《從政》甲篇「獄則興」考 六、《從政》甲篇「愄(威)則民不道」考 七、《從政》甲篇「 則 (失)眾」考 八、《從政》甲篇「 則亡新」考 九、《從政》乙篇「 (壅)戒先 (匿),則自(忌)司(始)」考 十、《容成氏》「 (強)溺(弱)不 諹,眾 (寡)不聖訟」考 十一、《容成氏》「自為 為於」考 結論 主要參考資料 一、中文參考書目(書名漢語拼音序) 二、中文參考單篇論文(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序)

商品規格

書名 / 黎廣基古典文獻研究論集: 戰國楚竹書二研究
作者 / 黎廣基
簡介 / 黎廣基古典文獻研究論集: 戰國楚竹書二研究:NotlongaftertheofficialpublicationoftheGuodianChumuzhujian郭店楚墓竹簡,bambootextsexcavatedfromtheburialgroundsoftheCh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88583645
ISBN10 / 9888583646
EAN / 9789888583645
誠品26碼 / 2681995842004
頁數 / 23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1.2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01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黎君此書中如解密《夙夜基命宥密》與《日逑月相》等篇,見解精到,考證詳密,闡述中肯,言人所未能言,解决了傳統《詩經》研究與近世簡帛研究中一些難度相當高、甚具爭議性的問題,便達到了「唯此一說」之境,實在難能可貴。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我於2007年完成了博士論文,之後因為出版需要,陸續作了一些修改。翌年,我到南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針對原來的一個篇章,進行重寫,並發表於《人文中國學報》第十五期(2009.09)。是次結集出版,收錄了這篇修訂過的文章,而非原來博士論文之舊,這是應該要說明的。

  這本小書以出土文獻的考釋為主,內容牽涉到古文字的領域,電腦處理的難度很大,為此,我親自作了全書的校對。如讀者對個別字形的清晰度有更高的要求,可登入香港大學學術庫的官方網頁下載原文,進行比勘,網址是http://hub.hku.hk/handle/10722/50516。

  翻閱舊文,思憶紛陳……!

  記得1997年冬,我拜到徐復先生門下。先師以八十六歲之高齡,躬自董理太炎先生之遺著,積稿至三數尺,此即後來出版之《〈訄書〉詳注》也。先師得悉我喜讀《劉申叔先生遺書》,錯愛有加,閉門授學,歷時三載。其間所撰劄記,皆呈先師錫正,而先師亦親授我章黃之學。故本書之每一篇文章,必以聲音訓詁為根本,以清儒之樸學為矩矱,無徵不信,實事求是。我想,細心閱讀本書的讀者,應能看到作者之宗趣。

  1999年,臧克和老師的《尚書文字校詁》出版。當時我從臧師學習訓詁學,對其《尚書》之研究,多有所聞。《校詁》一書,善於繼承清儒及近人研究成果,援引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來考釋文字,多有創獲,突過前哲,其校勘及考釋之方法均極具參考價值。我依循這個蹊徑,逐步接觸到王國維、于省吾、楊樹達、屈萬里等先生的著作。其中尤以王國維所倡之「二重證據」法,對我影響最大。我於一篇有關《尚書》考證的文章(《尚書•無逸篇》新證,1999)中說:

  近年大量出土的鐘鼎銘文,篇幅完整,記事殷翔,都是清末民國諸儒所不能夢見的珍貴材料。因此,本文在列舉今古文異說之後,盡可能援引同時代的傳世文獻或出土文獻作為參證,然後利用傳統校勘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的方法,正其句讀,辨其訛誤,叶其聲韻,通其義理,最後定其是非,加以裁斷。……《尚書》本屬史書,藉史以定字,因文已證史,應該是理想的研究方法。

這篇文章,乃由我的文字學老師施謝捷先生悉心指導。我想,如果我有幸在出土文獻的研究上,在運用“二重證據”的方法上有任何創獲,臧克和及施謝捷兩位老師對我的幫助及影響是最大的。這裡,趁著這本小書的出版,我向他們的厚愛和教導表示最衷心的謝意!

  2009年,我到北京人民大學試講,並有幸獲得通過,聘為高級講師/副教授。當時的講題,是關於《詩•周頌•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一句的考釋,也是本書第二章〈本論〉的首篇。雖然,最後由於種種逼不得已的原因未能赴任,但對於當時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楊惠林教授、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貴元教授、行政處胡伶俐小姐的誠意及幫助,直到今天,我還是衷心感激的。之後,我也無可奈何地回到香港。

  從2009年到現在,歷時十載。本書不少文章,均已單篇出版。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武漢大學的陳偉教授及華東師範大學的臧克和教授,由於他們的幫忙,這些文章才能夠得以問世。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文章似乎引起了學術界的一些注意,徵引及討論不絕。部分發表論文,已被國內一些文獻類目所著錄。而美國達慕思大學教授Sarah Allan的《Buried Ideas: Legends of Abdication and Ideal Government in Early Chinese Bamboo-Slip Manuscript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16),也將拙文著錄於參考文獻(Bibliography)中。這是讓筆者感到鼓舞和欣慰的。然而這些文章,散見於各種學術期刊或集刊中,搜尋不易;而原來的博士論文,也不是一般讀者所能知悉或得見。筆者偶爾翻閱舊文,覺得這些寫作於多年前的文章,至今仍有其參考價值,不少觀點也沒因時間而淘汰,可以保留。因此重新將這些文章校閱一次,匯集成書,不論是對學術界或廣大讀者,也許仍有一些裨益,這是筆者所最樂意見到的。而對於這些已出版的文章,不管是引用或著錄,批評或讚賞,本人對關注這些文章的學者、專家、前輩、老師,均致以萬二分的謝意!因為,學術研究是寂寞的事。如果學術界能夠向我提出寶貴的批評或意見,匡正我的錯謬,令我在學術研究的路上有所裨益,我認為,作為一個傳統的讀書人,這是最喜樂不過的事了。

  此外,我還要感謝任義建先生!本書的出版,主要是得到任先生的鼓勵及慷慨襄助。任先生本著弘揚中國文化的宗旨,不問報酬或收穫,在今天經濟掛帥的社會,誠屬難能。對此,本人衷心致謝!最後,我也要感謝香港大學的單周堯教授,謝謝他的悉心指導,使本博士論文能夠順利完成。

  記得約三年前,我在常州化龍巷的呂思勉紀念館,讀到以下的一段文字:

  我願世之有有志於學問者,勉為真正的學者。如何則可為真正的學者?絕去名利之念而已。顯以為名者,或陰為利:即不然,而名亦是一種利,所以簡言之,還只是一個利字。不誠無物,種瓜不會得豆,種豆不會得瓜。自利,從來未聞成為一種學問;志在自利,就是志在非學;志在非學,而欲成為學者,豈非種瓜而欲得豆,種豆而欲得瓜?不誠安得有物?然則學問欲求有成,亦在嚴義利之辯而已。

當時的我,站立在化龍巷街頭,感慨良多……。對呂先生以上的教誨,自問這許多年,克能做到;然而,亦誠如呂先生所言,志於求學,所得亦盡在於學,名利均闕如也。孔子云:「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論語•述而》)我希望通過這本小書的出版,能引起學術界的一點點關注;也希望這一點點的關注,能成為我日後的鼓勵,將許多蓄積已久的想法,通過一部一部的著作呈現出來,以供讀者參考、批評和指正。

  說到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母校南京師範大學的諸位老師,尤其是趙生群老師的悉心關顧和教導,令我這個香港的留學生,在古文獻專業裡得到最好的栽培,這是我永不會忘記的!是為序。

二零一九年黎廣基識
Email: nineriver9800@yahoo.com.hk
Wechat id: wxid_d63huhmgu6pg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