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得福: 大智度論的故事 2
作者 | 鳩摩羅什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布施得福: 大智度論的故事 2:,《大智度論》是《大論》與《智論》的簡稱,主要講述中道實相,以二諦解釋實相之理,發揮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系統解說及論証 |
作者 | 鳩摩羅什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布施得福: 大智度論的故事 2:,《大智度論》是《大論》與《智論》的簡稱,主要講述中道實相,以二諦解釋實相之理,發揮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系統解說及論証 |
內容簡介 《大智度論》是《大論》與《智論》的簡稱,主要講述中道實相,以二諦解釋實相之理,發揮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系統解說及論証。 論中引經籍甚多,保存了大量當時流傳於北印度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資料。 《大智度論》的文學部分相當顯著,全書插入相當多的文學故事,從這些具體的實例來說明艱深的概念和實踐德目等,所以也有人表示,《大智度論》等於是當時佛教思想的百科全書。
作者介紹 鳩摩羅什鳩摩羅什(344年-413年)又譯作「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為「童壽」,常略稱為「羅什」;鳩摩羅什生於龜茲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一帶),其父鳩摩羅炎是來自罽賓國(今喀什米爾)的卿相世家後裔,其母是龜茲王的妹妹耆婆。東晉十六國時期西域龜茲人,佛教比丘,是漢傳佛教的著名譯師。譯著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論》、《大智度論》、《妙法蓮華經》等等。
產品目錄 前言 功德的力量 優波鞠及 藥王菩薩 達貳迦比丘 佛是至高無上 大愛道比丘尼 七住菩薩 佛救眾生 須彌山與東西南北 羅睺羅阿修羅王 富那婆藪 舍利弗(一) 舍利弗(二) 須菩提(一) 須菩提(二) 舍利弗姓名的由來(一) 舍利弗姓名的由來(二) 舍利弗的智慧不及佛陀 阿泥盧豆 大迦葉 失火的家庭 布施得福 韋羅摩菩薩 佛的一偈 鴿子救人 提婆達多與訶多 阿輸迦王與一位法師 舍利弗達不到彼岸 譬喻毒蛇 七住菩薩(一) 七住菩薩(二) 須提犁拏太子 薩婆達王 月光太子 六牙白象 迦頻闍羅烏 佛坐在水上 美女 鬼子 佛.菩薩的布施(一) 佛.菩薩的布施(二) 佛.菩薩的布施(三) 提婆達 文殊師利與小孩 佛.菩薩的布施 喜見轉輪聖王 德瓶的故事 破戒之罪 人命第一 殺生犯十罪 厭惡殺生而自殺 貪圖不義該得十罪 邪淫有十罪 俱伽離的妄語 警告羅睺羅的妄語 妄語有十罪 飲酒的過失有卅五項 六齋目的持戒 六日的由來 勸人出家 破戒後再持戒也能解脫 醉漢當比丘 不惜身命在守戒 野干的故事 提婆達多的利養之罪 罽賓的三藏比丘 佛斥退魔女 拘牟頭與怵婆伽 羼提仙人的忍辱 帝釋天與佛偈 維摩的沈默 十大內軍 無脂肪的肥羊 十四難題與毒箭的譬喻 精進(一) 精進(二) 精進(三) 精進(四) 佛的精進 好施菩薩 靠業的因緣再生 五道及其輪迴轉世 餓鬼 八大地獄 十六小地獄 佛的前生 鹿王的故事 愛法梵志 野雉的前生 菩薩的精進 菩薩的布施波羅蜜 菩薩捨身飼虎 太子的前生 佛對精進的開示
書名 / | 布施得福: 大智度論的故事 2 |
---|---|
作者 / | 鳩摩羅什 |
簡介 / | 布施得福: 大智度論的故事 2:,《大智度論》是《大論》與《智論》的簡稱,主要講述中道實相,以二諦解釋實相之理,發揮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系統解說及論証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541750 |
ISBN10 / | 9865541750 |
EAN / | 9789865541750 |
誠品26碼 / | 2682359215007 |
頁數 / | 20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1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大智度論》是《大論》與《智論》的簡稱,主要講述中道實相,以二諦解釋實相之理,發揮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作系統解說及論証,《大智度論》等於是當時佛教思想的百科全書。
自序 : 前言
譬如諸位一聽到《形而上學》、《神學大全》、《方法序說》、《純理性批判》等書名時,也許很多人馬上能夠想到該書的作者或出版年代,甚至也知道書的內容。惟獨提到《大智度論》時,縱使能夠從書名裡略知那是佛教的著作,但真正的內容在討論什麼,恐怕就無從知曉了。
《大智度論》是《大論》與《智論》的簡稱,中國從北周時代起,就有註釋的典籍在流通,尤其隋、唐時代最多,在日本首推奈良時代,和江戶時代閱讀最普遍。這是《四論》之一,相當有名氣。其間,跟天台有關的學者,最習慣引用這本書。另外,它的原名叫做Mahaprajna=paramitasastra。
《大智度論》通常簡稱《大論》,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註釋書。作者龍樹菩薩(大約一五○─二五○年),譯者是鳩摩羅什(三四四─四一三年),譯書地點在長安逍遙園的百門閣,時代約在姚秦弘始四年(四○二年)四月廿三日。他譯完《大品》後才動手翻譯,直到弘始七年(四○五年)十二月廿七日完成,其間,他還翻譯《十誦律》、《百論》、《佛藏經》、《雜譬喻經》等大小木佛經。
關於本書的作者,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極端的,甚至懷疑本書很可能是鳩摩羅什所杜撰的。因為這本書既無梵文本,也無藏文本,僅有一本漢譯而已。而且,在其他諸多梵文書或藏文書裡,也根本沒有提到這本書。根據譯序與後記,竟發現有鳩摩羅什任意的節譯。從各種說法裡,日本干瀉龍祥博士把它分成三類,各類都舉例說明。
A‧根本不是龍樹所說。
一、顯然不是龍樹的話,而是譯者鳩摩羅什的話。
二、雖然不到「明確」的地步,也「恐怕」不是龍樹所說,而是鳩摩羅什的話。
B‧(跟A相反)必然是龍樹所說無疑,有明確的特色,除龍樹以外,至少不以為在印度以外的地方,有像鳩摩羅什的人會說這種話。
C‧既不是A也沒有B的特色存在,換句話說,每一種都沒有明確的特色,只好人云亦云回到鳩摩羅什身上了。
最後,干瀉龍祥的結論是:「A部份是散見各處,但總共的文章份量倒不見得很多。C部份是人云亦云回到鳩摩羅什身上,即使今後有些變動,仍然有相當份量。B類主張龍樹所說無疑,而且不以為是龍樹以外的人所寫,結果是,《大智度論》大體上為龍樹的作品,在漢譯的情況,卻有些是鳩摩羅什個人補充潤筆的部份。」筆者個人完全同意這個觀點,而且以它為馬首是瞻。
關於龍樹與鳩摩羅什部份,不妨稍作說明。
龍樹是一位大辯論師,以印度的大乘佛教為基礎,主要著作有:《中論》、《迴諍論》、《六十頌如理論》、《十住毗婆沙論》、《寶行王正論》等,後世佛教幾乎都受到他的影響,所以,尊稱他為「八宗之祖」。
鳩摩名叫羅什,頗有名氣,出生龜茲國,少年和青年時代,他在喀什米爾研究佛教及其他學問,回國時,他的聲望已從西域一帶傳到中國,雖然,他被邀請至中國,卻因戰亂頻仍,而在涼州住了十多年,才好不容易被後秦的姚興接去,在弘始三年底,才前往長安,前後在長安住了十二年,他翻譯了大約四十部三百卷佛經,也培訓一批弟子,在中國建立了佛教昌隆的基礎。而且,他的譯筆流利洗練,著名的《法華經》、《維摩詰經》、《金剛經》等,雖然也有別人經手的漢譯,但只有他一人的譯筆最受歡迎,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雖然,有人表示《大智度論》是鳩摩氏的節譯,原因是這樣的。現存的本論共計一百卷,龐然大物也。其中,有三十四卷係《大品》的初品註釋,譬如《大品》跟所有的經典一樣,都用「如是我聞」開始,那麼,「如是」到底指些什麼?首先分成七項來詳述,至於說到「我」,佛教豈非主張「無我」嗎?在相反論調方面也有詳細的答覆,這種做法是,一字一句都列出幾項來說明。誠如上述,光是初品就要用三十四卷。如果採用這種做法,《大品》九十品全部論完時,恐怕很不簡單。於是,鳩摩就在第二品以下,憑「秦人好簡故」的理由來節譯,才將第二品──第九十品收到餘下六十六卷裡,共計一百卷。在本論序文裡有「三分除二」這句話,但在後記裡說:「若盡出之,將十倍於此。」依照這個算法做下去,恐怕會多達三百卷,甚至一千卷,到底是那一種呢?因為數目相差很大,就不免啟人疑竇了。為了提供參考起見,所謂卷的意思,係裝訂中國書籍的數字,而且,裝訂情況也各不相同。譬如上面記載《大品》二十七卷,但在另外編輯方面,則有三十卷,甚至別的編輯多達四十卷。在《大智度論》一百卷裡,也包括《大品》木文的翻譯,因有「經」、「論」之別,倘若《大品》的數量為二十七卷,那麼,《大智度論》的實際數量就只有七十三卷了。
通常,佛經總稱經、律、論等三藏,其中論(藏)是經(藏)的註解文獻。龍樹所寫的書,全是論藏,由此可見,在其他諸論裡,他的著作幾乎全是如此,始終都是艱深的論理與交談。在龍樹的著作裡,尤其以《中論》最出名,它把大乘佛教「空」的思想,完全用論理的、哲學的文脈建立起來。但是,只有《大智度論》跟龍樹的其他論著,以及其他論師的論著不同,因為文學部份相當顯著。當然,並非全部如此,但中間插入不少文學故事,從這些具體實例,來說明艱深的概念與實踐德目等。本來《中論》很強調「空」的思想,「破邪」方面很明顯,反之,《大智度論》卻在敘述「真空妙有」。其實「真空妙有」這句術語,卻是後代人任意加進去,它根本不曾出現在《大智度論》裡。或者,也有人表示《大智度論》等於當時佛教思想的百科全書。原因是,本書裡除了上述那些文學性敘述以外,也有極多部份引自經典,也引用諸說。
以前,我比較熟悉原始佛教經典裡的「說話」或「故事」,關於大乘佛教方面,除了若干經與律以外,所知有限,所以,我想在此以《大智度論》為資料,挑選「故事」那一類。原則上,我依據下面的標準。
一、根據《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五卷所收集的材料,除了二~三行短篇的東西,我都做某種程度的摘要。
二、根據漢文採用相當自由的口語翻譯,不省略任何語句。
三、省去煩雜的對照字句。
四、漢字的地名與人名等個別詞語仍然照用。
修訂版編案:所有人名、地名,原譯舛誤處,全依鳩摩羅什漢譯、妙蓮法師標校之《大智度論》訂正,除非必要,而以夾註輔讀外,其餘不另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