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
作者 | 蓮池大師/ 補註; 優婆塞演濟/ 重治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這個名稱是從外形而得,在《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面描述「焰口」的模 |
作者 | 蓮池大師/ 補註; 優婆塞演濟/ 重治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這個名稱是從外形而得,在《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面描述「焰口」的模 |
內容簡介 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這個名稱是從外形而得,在《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面描述「焰口」的模樣如下:「口吐焰火,頂髮烟生,身形醜惡,肢節如破車之聲,饑火交然,咽喉似針鋒之細。」翻成白話文,就是說長得很醜,頭頂的頭髮冒煙,咽喉像針那麼細,嘴巴裡一直吐出火焰,走起路來,手腳的關節都發出類似破車子要解體的那種難聽的「吱吱嘎嘎」的聲音。因為嘴巴裡吐著火,所以這種鬼稱作「焰口」。
作者介紹 蓮池大師蓮池大師(明)蓮池袾宏(1535年-1615年),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俗姓沈,法名袾宏,字佛慧,法號蓮池,故常稱為蓮池大師,又因常居雲棲寺,常稱為雲棲蓮池或雲棲株宏,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等並稱明末四大高僧,蓮池大師提倡禪、淨兩者兼修的理論。
產品目錄 上篇 敬供分 昇座第一 入定第二 灑淨第三 歸依第四 道場觀第五 獻曼荼羅第六 普供養第七 下篇 悲施分 入定第一 召請第二 顯施食第三 滅障第四 密施第五 迴向第六
書名 /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 |
---|---|
作者 / | 蓮池大師 補註; 優婆塞演濟 重治 |
簡介 /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詳註: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這個名稱是從外形而得,在《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裡面描述「焰口」的模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0799781 |
ISBN10 / | 9860799784 |
EAN / | 9789860799781 |
誠品26碼 / | 2682203019003 |
頁數 / | 25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焰口法會是佛教密宗超渡六道眾生亡靈的法會,「焰口」是餓鬼世界中鬼王的名字,因為嘴巴裡吐著火,所以這種鬼稱作「焰口」。
自序 : 梵語瑜伽,華言相應,謂三業同時,而不先後,共緣一境也。手結印時,口必誦咒,意必作觀,三業齊施,無有參差,始名相應。以相應故,則外無異緣,內有主宰。以有主宰故,豈非全身總是大悲王,以無異緣故,正是脫體俱成紇哩字。審如是三密即是一心,一法遍含諸法,方能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世出世間,隨願即成,凡有所作,皆獲如意。此瑜伽大本有五部,一佛部,即佛說咒,二蓮華部,諸菩薩咒,三金剛部,金剛神咒,四寶部,諸天神咒,五羯磨部,諸鬼神咒。每部復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於中皆權實雙彰,顯密並談。焰口者,餓鬼王名。阿難獨坐靜室,其夜三更,見一餓鬼,名焰口,身體枯瘦,咽如針,口吐火焰,告阿難曰:「卻後三日,汝命盡,將生餓鬼中。」阿難恐,問免若之方便,鬼曰:「汝明日為我等百千餓鬼及諸婆羅門仙人等,各施一斛食,且為我供養三寶,則汝得增壽,我得生天。」阿難以白佛,佛即說陀羅尼,曰誦此陀羅尼,能使無量百千施食滿足,見《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唐不空三藏譯。焰口又名面然、施食者,梵語檀那,此云佈施。居六度首,為萬行先,有財法無畏三種之別。題雖獨標施食,而文則兼有情。經云:一切眾生,皆依食住,若無飲食,身體饑羸,縱有財法,奚濟身命。蓋緣極苦眾生,而起悲濟,故先施其食也。然食又有四種,所謂轄段、觸、思、識是也。食者,有資益之義,任持之義,謂此四食能持有色根身令不斷壞,故名為食。段謂分段,以香味觸三法為體,變壞為相,惟欲界有,乃人天食也。觸者,乃六識相應之心所,若觸著可意之境,攝受喜悅,諸根和順,心便怡暢,能為食事,有資益義,即鬼神食也。思者,即意地有漏,思與欲俱轉,希望勝妙之境,資益身命,於中綿想不斷,如望梅止渴,懸餅充饑等,有資益義,即禪天食也。識食者,即阿賴耶識,一類相續,執持有色根身令不壞爛,有任持意,此則一切眾生,平等共有,不擇凡聖也。約事而言,即前三食;約理而言,即後一食。何也?謂藏識具本覺不覺二義,以此識之,則施者訓為開發之義,謂開發眾生本有之覺性,俾其轉識而成智也。今要集者,乃聚集此施食之中、至精至奧之要義也。此乃善本之題目,何謂題?題者題頭,挈其綱領也,目者名目,列其條序也。如人之有頭,則四肢無不具焉;似人之有目,則六根莫不該焉。有此妙義,故名之曰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