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臺灣: 認識歷史.地理.生態 (3冊合售)
作者 | 許耀雲/ 吳立萍/ 賴佳慧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臺灣: 認識歷史.地理.生態 (3冊合售):各界好評推薦!吳鳳(金鐘獎主持人)/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敏迪(國際新聞Podcaster)/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 |
作者 | 許耀雲/ 吳立萍/ 賴佳慧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臺灣: 認識歷史.地理.生態 (3冊合售):各界好評推薦!吳鳳(金鐘獎主持人)/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敏迪(國際新聞Podcaster)/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 |
內容簡介 各界好評推薦!吳鳳(金鐘獎主持人)/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敏迪(國際新聞 Podcaster)/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 Party 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魏德聖(導演)(按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少年讀臺灣:臺灣史》*系統性+批判思考:從史前到現代,認識臺灣重大歷史事件與關鍵轉變!*全方位+自我精進:文圖輕鬆詳實,好讀好記,孩子一步步獨立學習!*跨領域+多元理解: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面向,不同角度認識臺灣!*本書內附:臺灣與世界的歷史大事年表,幫助理解歷史脈絡。*三步驟建立知識網:圖文對照 → 提問 → 找出關鍵點,這樣學,不會忘!《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系統性+批判思考:從島嶼誕生開始,圖解臺灣五大地形的特色與成因,理解整體脈絡! *全方位+自我精進:文圖輕鬆詳實,好讀好記,孩子一步步獨立學習! *跨領域+多元理解:地形、森林、海洋、天氣、產業與人地關係,不同角度認識臺灣!*三步驟建立知識網:圖文對照 → 提問 → 找出關鍵點,這樣學,不會忘!《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系統性+批判思考:認識臺灣多樣生物與生態樣貌,理解整體脈絡!*全方位+自我精進:文圖輕鬆詳實,好讀好記,孩子一步步獨立學習!*跨領域+多元理解:從高山到離島,涵蓋森林、溼地等,不同角度認識臺灣!*三步驟建立知識網:圖文對照 → 提問 → 找出關鍵點,這樣學,不會忘!《少年讀臺灣:臺灣史》全方位X系統性X 跨領域學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系統性理解掌握人事物物概念、了解脈絡與關鍵點,就不用記人名、背名詞!明明讀了書,歷史還是考不好?闔上書也說不出重點?為什麼?因為學歷史除了看故事記名詞,更重要的是理解事件來龍去脈與關鍵!例如關於臺灣的史前文化,本書帶你這樣學── *先看史事!一萬八千多年前,臺東的長濱文化人為了吃骨髓,會使用礫石砍器力敲骨頭。*提問!這塊考古挖出來的石頭看起來很普通,有什麼特別?仔細看石器上的凹凸邊緣,那是長濱人刻意敲打出來的!*找出關鍵點:石頭上有刻意敲出的凹痕,代表什麼意思?要知道,地球上只有人類會使用、同時製造工具!長濱人真的很厲害!這樣讀歷史,是不是清楚又輕鬆? 除了臺灣史前、原住民各族的豐富文化,本書還要告訴你──臺灣與大航海時代如何接軌?明鄭時期的臺灣是什麼情況?清朝的臺灣如何在邊陲卻隱隱發光,漸漸躍上世界舞台。別忘了臺灣被日人統治時的無奈與角色,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臺灣的轉變──難以磨滅的二二八、外交挫敗中逐漸飛躍的經濟發展,以及今日讓世界無法忽視的多元包容與民主成就!帶著你的好奇,翻開《少年讀臺灣──臺灣史》,跟著書中精采圖文認識臺灣!《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全方位X系統性X 跨領域學地理,最好的方法就是系統性理解掌握地形成因、了解地理特徵,就不用記數字、背地名!為什麼臺灣是高山島?平原這麼少?看了許多書,也努力記,但每次被問到這類問題,舌頭瞬間打結……怎麼辦?看圖學地理!地理是空間與時間的產物,了解它的最好方法是實地探境。不過由於許多地方無法親身經歷,就用精彩的插畫照片幫助學習!《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每頁都有精彩插畫與照片,比如「為什麼臺灣是高山島?平原這麼少?」這個疑問,我們帶你這樣學── *圖、文一起看!先在世界板塊圖裡找臺灣,再搭配臺灣誕生圖目擊臺灣島誕生──時間大約六百萬到兩百萬年前,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臺灣島山多又高還很年輕!*提問!山多又高、是高山島……那這些特點跟平原少有沒有關係?*找出關鍵點!河流!河流又急又快,從山出谷迅速入海,無法沖積成大平原,這是臺灣平原面積比較少的原因之一。另外臺灣右邊是深海……此外還有*宜蘭沒有水庫,為什麼從來不缺水的祕密。*香Q的池上米,好吃的祕訣跟地理有關?!*黑潮其實很清澈,那為什麼以「黑潮」? 最後,還會告訴你:島上兩千三百萬人哪裡來?臺北什麼時候超越臺南成為最大城市?為什麼中國與臺灣都有「東石」這地方?以及這些看起來跟地理沒關係的知識,為什麼會收入本書裡!帶著你的好奇,翻開《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跟著書中精采圖文認識臺灣!《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全方位X系統性X 跨領域了解臺灣生態,最好的方法就是系統性理解掌握地理、環境與生物的關係,探索臺灣多元精彩自然樣貌!把地球陸地分一千份,臺灣占不到三份,但這裡植物超過四千種,野生動物超過兩萬五千種………記了多名詞與數字,你知道小小的臺灣為什麼是地球生態寶庫嗎?本書帶你這樣思考:*圖文一起看!生活在某地的生物,一定與該地理環境有關。看臺灣在世界的位置──北緯22到25度之間*提問!地球上位在這範圍的陸地大部分都是沙漠,臺灣為何不是?原來臺灣位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 跟最大陸地(歐亞大陸)之間,有地球最明顯的季風現象,夏秋還有颱風,雨水充沛。*找出關鍵點:別忘了臺灣是座高山島!臺灣地勢最低最高相差四千公尺,驚人的高度差,讓小小台灣構築了隨著高度變化地豐富的生物空間。這是臺灣生物豐富的原因之一。另外,四周的海洋也……這樣認識臺灣生態,是不是清楚又輕鬆?本書還要告訴你許多關於臺灣生物故事──*大火後森林一片光禿禿,哪些植物不畏艱難,最先冒出頭?*燕子為什麼選擇跟人類當鄰居?*冬天時,一群群小鰻魚跟著洋流到臺灣做什麼?帶著你的好奇,翻開《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跟著書中精采圖文認識臺灣!"
各界推薦 <認識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比認識國際來的更加重要> 國際新聞Podcaster 敏迪 2018年10月,巴西選出新總統,是極右派的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波索納洛當選總統前已經是個政壇老手了。他以紮實的極右派立場著稱,捍衛傳統家庭和宗教價值,支持槍枝合法化,並反對毒品合法化。經濟方面,波索納洛強烈擁抱資本主義,鼓勵大肆開發雨林開墾,還要在雨林地帶挖礦。以上種種,使得他的上任特別受到國內外人權和環保團體關注。 當時敏迪選讀才開張不到一個月,讀者不過300多人。我心想,要如何讓大家知道巴西這位新總統象徵的意義呢?於是我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越認識遙遠的世界,越能明辨近在咫尺的危險。」 這就是敏迪選讀的核心價值。我們讀國際新聞不是只為了增廣見聞,更重要的是帶著新的觀點回頭審視我們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 但這個願望必須建構在一個前提下:「先認識我們自己。」試想,如果你是一個巴西公民,但你不知道原來巴西的熱帶雨林有兩個印度這麼大,而這些樹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阻止地球暖化,那你會意識到波索納洛的當選將帶來什麼影響嗎? 回頭看台灣,如果我們要在某個公共政策上做重要決策,我們是否能立刻想起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走過什麼歷史?有哪些自然資源可使用,又有哪些生態環境有待我們用心保護?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國家都不夠了解,那我們辛辛苦苦從國際新聞上累積的知識和觀點,恐怕都只能存於腦袋深處,無法學以致用了。 而且這個思維反過來也會通喔!當我們足夠了解台灣是以什麼能力見長、文化與誰比較相似、價值觀和哪一國比較契合,我們反而更能夠快速了解國際局勢的變化。例如這兩年有越來越多歐美議會參訪團來台,每一位都說台灣的民主自由很重要,需要全世界一起守護。如果我們自己對於台灣歷史足夠熟悉,知道台灣之所以成為全球民主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便能立刻明白這些議員來台的原因。不僅如此,我們也能反向輸出屬於台灣的「國際觀」給其他國家。 像是這座小島有著豐富多樣的珊瑚生態、賞鳥人士喜愛的候鳥棲息帶、熱鬧盛大的傳統祭典,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把台灣推廣給外國朋友的最佳風景。也讓國際友人知道,和我們一起守護台灣這座民主和多元文化的島嶼,是多麼重要的任務。 這套書的系列名稱叫《少年讀台灣》,但我更認為是「台灣人讀台灣」。像我這輩讀國立編譯館長大的六、七年級生,求學期間花在中國地理歷史的時間竟然比花台灣的篇幅還多。當我翻閱這三套書,腦中除了驚艷,更多的是愧疚。關於台灣的一切我認識得太少,現在追趕亦不算晚。 如今出版社願意花心力整理這些台灣的點點滴滴,用生動活潑的插畫讓大人小孩都一目了然。不僅少年好讀,書裡頭的知識含量肯定也夠大人吸收了。更難得可貴的是,這套書沒有太多意識形態干擾,忠實呈現已發生的歷史脈絡。 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正是因為我們在每一段好與壞的政權統治下記取教訓,再加上越來越多人真心關懷這座島嶼的生態和環境,最終堆疊出現在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之島。 有這樣一套用心策畫的台灣知識集,我非常感激。在推薦文的最後提醒我自己,認識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比認識國際來的更加重要,也更必須。
作者介紹 許耀雲、吳立萍、賴佳慧許耀雲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編譯,從事出版工作多年,致力推動兒童閱讀。吳立萍曾任職地誌類及兒童類雜誌、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著有深度旅遊相關書籍,並從事兒童書籍及期刊編撰。作品載於自由時報、世界地理雜誌等。著有《我的臺灣小百科》、《My Taiwan Journal》、《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著作人獎入圍)等。賴佳慧文字工作者,著有《在野臺灣人》(遠流出版)、《過新年、迎新丁》、《敬義民、祭黃蝶》(遠足文化)等書。九子、程宜方、顏寧儀、吳建豐、邱意惠、阿曼、張振松、李憶婷九子出生於桃園,曾擔任中研院考古館標本繪圖人員,現為插畫接案工作者。2016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主要作品有:繪本《草帽飛起來了》、《亞斯的國王新衣》、 《敲敲木的胡桃鉗國王》,其他作品散見於書籍和報章雜誌。程宜方喜愛圖像創作,成立「小島研究站」專頁,分享插畫創作,包含自然動物、奇思妙想的生活體驗與親子故事。顏寧儀自從被送了第一隻綠繡眼之後,愛上鳥類,現在家裡養了六隻鳥,並且還在自家窗口開了鳥餐廳,鳥餐廳生意極好,還因此開了分店。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插畫家,因為喜歡鳥,畫什麼都要加幾隻鳥進入畫面,作品散見於書籍雜誌及商業合作,也獲得美國3x3、英國AOI等插畫大獎。 ig #ningiyen_illustrator吳建豐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現為自由工作者。曾做過室內設計、建築裝潢等工作,畫過卡通背景、雜誌插圖、廣告及產品海報、童書繪本、書籍封面。繪有《神奇樹屋》系列書籍等。邱意惠現職平面視覺設計、編排與插畫/圖表製作,並協助各類型專刊製作。插畫以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相關為主,以達教育傳播之效。作品見於各出版社刊物及媒體,也略涉網路及公關等其他領域。平日喜歡聽音樂及在影片搜尋和分享平臺研究新的事物,並以""every day may not be good but there i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 day.""鼓舞自己正向思考。阿曼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有時也住在故事裡。有時間就到處走走,蒐集陽光、古老房舍、老得不能再老的樹、黑夜覆蓋的小山坡……將它們放在腦中保溫,孵化成美麗又奇幻的夢。張振松1965年生,專職插畫家,曾與多家出版社合作,作品有::《八千歲亮島人》(金鼎獎優良圖書出版品推薦)、 《晒棉被的那一天》(時報開卷最佳童書)、《目連救母》、《老鼠捧茶請人客》(行政院新聞局年度少年最佳讀物)、《晃晃老師的禮物》、《石滬股份有限公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回家‧回部落》、《阿金的菜刀》、《田都元帥》(好書大家讀最佳童書)等。李憶婷李憶婷 Yiting Lee童書作者及插畫家。出版繪本作品有《Mr White》、《Mr White in Love》、《再玩一下下嘛!》、《美好動物園》、《一封邀請函》及《美好食堂》。插畫作品散見於兒童刊物。www.yitinglee.com
產品目錄 《少年讀臺灣:臺灣史》 一 、開天闢地說臺灣 二、多采多姿的原住民 三、發現美麗島 四、「紅毛番」治臺灣 五、超人鄭成功 六、渡臺悲歌 七、進步的一省 八、別說我是日本人 九、中華民國在臺灣 附錄 臺灣與世界的歷史大事年表 《少年讀臺灣:臺灣地理》 一、臺灣島誕生了 二、凹凸有致的番薯島 三、站在臺灣的屋頂 四、又短又急的河川 五、擁擠的平地 六、到海邊走走 七、海上的離島老前輩 八、老天的臉色 九、土地上的人 《少年讀臺灣:臺灣生態》 一 、美麗的生態樂園 二、森林之島 三、人類與平原 四、河流與湖泊 五、沿海地帶 六、海洋世界 七、離島天堂 八、認識國家公園
書名 / | 少年讀臺灣: 認識歷史.地理.生態 (3冊合售) |
---|---|
作者 / | 許耀雲 吳立萍 賴佳慧 |
簡介 / | 少年讀臺灣: 認識歷史.地理.生態 (3冊合售):各界好評推薦!吳鳳(金鐘獎主持人)/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敏迪(國際新聞Podcaster)/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4713510942178 |
誠品26碼 / | 2682236772005 |
頁數 / | 29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6.4X20.5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少年讀臺灣:臺灣史》
開天闢地說臺灣
什麼時候臺灣開始有人住?
臺灣的老祖先們是從哪裡來的?
古早古早的時候,在臺灣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呢?
幸好有考古學家,幫我們把答案找出來了!
遠古時候,臺灣還不是一個島。
一直到一萬八千年前,那時候,冰河時代就要結束,地球的氣候變化很大,冰河慢慢融化,海水多了起來,比較低漥的臺灣海峽被淹沒了,臺灣才和大陸分開,變成一個島。臺灣島的形狀因為板塊運動,加上土壤不斷沖刷,以及海水的漲落而變化,大約又經過了八千年,才長成現在這個樣子。
那麼,究竟是多久以前,就有人住在臺灣呢?考古學家在臺東的長濱發現了一些石頭,那可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兩萬多年前的人類所用的器具!長濱文化人住在洞穴裡,他們會把石頭敲薄,拿來當刀用;也已經懂得打獵,還會鑽木取火唷!
●舊石器時期
這個時期的人類,還不懂得自己種東西,主要是靠打獵或採集為生。他們懂得生火,還會用打剝的方式,把撿來的石頭敲成具有砍伐、切割等功能的工具。六千多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人們不只農耕,也懂得製陶。不過於此同時,仍有一些人還延續著舊石器時代的技術,繼續生活了一段時間。
六千年前到兩、三千年前,臺灣的老祖先們不只會把石頭磨成斧頭、刀子、箭頭等,還會燒陶器,做成水罐、鍋子或盆子呢。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當時人類生活的痕跡,原來,這些人除 了打獵、採貝類或野菜來吃,慢慢的,也開始養動物,自己種東西了,所以他們就不必常常搬家,跟著動物跑,而開始定居在一個地方,形成一些聚落了。
到了一千八百年前,人們更厲害了。考古學家在新北市的八里,發現了一個「十三行文化」,證明那時候的人已經懂得煉鐵,開始使用鐵器了!這可是了不起的進步,比方說,鐵刀就比石器鋒利多了,人們雕刻或製作木器都會更容易,生活就方便了許多。鐵器進入大家的生活中,慢慢的,臺灣島上許多人開始減少使用石器,進入金屬器時代。
人類學家判斷,臺灣的老祖先們並不是從同一個地方來的,有的可能是從歐亞大陸東南沿岸來的,也有的是從東南亞來的,來的地方不同,來的時間不同;定居臺灣之後,各族群又會產生新的變化,尤其是進入金屬器時代以後,文化的變化更快、更多元了,慢慢就形成二十多個族群,各自在土地上生活著,也發展出各自特色的文化樣貌,這也就是原住民之所以分成那麼多族的由來。
●新石器時期
人類愈來愈厲害,在新石器時代,他們不只會敲打,還會用磨的,把石器做得更銳利、更好用;他們也已經會把土燒成陶器,製成陶罐、陶盆、陶鍋等來裝食物或水,會用樹皮織布、編草藤做藤器,種種發明讓他們的生活更便利了。
這時候,除了打獵、捉魚或採集之外,人類也已經懂得自己種芋頭、小米或稻米,慢慢的開始有聚落了。
在臺灣,「大坌坌坑文化」是最早的新器時代文化,年代大約在六千年前左右,之後各地的人群在不同環境下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多元的文化樣貌;一直到一千八百
年前,開始進入金屬器時代之前,臺灣各個地區的文化都算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
………………………………………………………………
多采多姿的原住民
當世界不同地方的文明悄悄發展的時候,
臺灣這個小島上,也蘊藏了二、三十多種不同的文化;
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有一片天地,
創造出各有特色的生活、信仰、藝術與社會。
了解原住民族的歷史,
臺灣島上的人們也許會相處得更好。
誰是「一家之主」呢?在阿美族的傳統社會裡,媽媽是一家之主,當初結婚時,爸爸「婚入」媽媽家──就是爸爸「搬進」媽媽從小住的地方;之後小孩出生,姓氏是跟媽媽一樣,而不是跟著爸爸。
嫁女兒一定分喜餅嗎?從前布農族人會上山打獵,水鹿、山豬⋯⋯抓到什麼就分給親友什麼,這是布農族爸爸向族人分享嫁喜悅的心意。
在十七世紀以前,臺灣島上已住了不少族群,他們依靠打獵、游耕來生活;但是每個部族很獨立,也很自由,彼此之間有時會婚嫁、結盟合
作,有時也會戰鬥。
就這樣,千百年來,大家分別依照祖先遺留的方式,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因此,小小的臺灣島上,有著非常非常多樣的生活方式及社會文化,有的部族住在平地,有的住在高山;有的部族擅長織布,有的很會雕刻;有的部族喜歡紋面,更有部族崇尚紋身。
二、三十個不同的族群,各有各的社會規則,你會發現,哇,原來人類可以發明出那麼多種生活法則,實在太有意思啦!
只是,一直像是海角樂園的臺灣島,終於在十七世紀前後,被捲入了世界歷史的洪流之中。歐洲人、漢人、滿清、日本陸續主宰了這片土地,原住民的文化、語言、信仰、藝術各方面,都受到巨大的衝擊,祖先遺留的規範慢慢的改變,甚至消失了。
●原住民的祖先
臺灣的原住民到底從哪裡來?目前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在五、六千年前,陸續從中國華南,或菲律賓、印尼移居而來;也有學者認為,臺灣本身就是原住民族的發源地。但無論如何,就語系來看,臺灣原住民,以及現在大部分東南亞、太平洋等地的族群,都是「南島語系」,分布範圍西從馬達加斯加島、南到紐西蘭、東到復活節島,北到臺灣。這些地方族群的語言,與臺灣原住民有相通的地方。
●認識平埔族
「平埔」意思是平地,平埔族不是「同一個部族」的人,而是指「住在平地的人」。所謂平埔族,實際上是許多不同原住民。當大量漢人移居到臺灣,原本這些住在平原與丘陵的平埔族人,遭到的衝擊最大,他們失去了賴以維生的土地,生活方式也被迫改變。
右頁地圖上標示的是十七世紀臺灣一些平埔族的生活區域;在那之後,有些族人陸續遷移到其他地方。例如中部平原的族群開始往中央山脈移動,南部的西拉雅族有的甚至遷到花東地區。
更多的平埔族人因為通婚,以及生活漸漸被漢人同化。三百多年來,平埔族的社會制度、文化及語言,很多已經消失了,只有極少數語言得以留存下來。不過,從許多由原住民語音轉換而來的地名,例如「牛罵頭」(清水)、「北投」等,我們可以確知他們曾經在這些地方生活;臺南的「麻豆」至今仍是西拉雅族主要居住的地方。
●平埔族以外的原住民
識了平埔族後,我們再來談談大家熟知的原住民族。他們多半居住在山地,分布在西部高山,以及中央山脈以東的宜蘭、花蓮、臺東一帶。
以前為了治理,原住民被稱作「高山族」,但這並不正確,因為從海洋到山區,都是臺灣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前面介紹的平埔族,就是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而原本就住在山區的原住民呢?他們因為生活的地方較難入侵,逃過了荷蘭及滿清政府的統治;在日本殖民臺灣之前,他們大多被隔離在漢人社會之外。跟早就被漢化的平埔族比起來,山區的原住民保留了自己的傳統;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後來也慢慢流失了獨特的語言與文化。
………………………………………………………………
「紅毛番」治臺灣
幾百個荷蘭人靠著火繩槍和大砲,
征服了原住民和漢人,打敗了西班牙人,
建立了第一個統治臺灣的「政府」。
從此臺灣就像是荷蘭在亞洲的一個大公司,
專門經營、外銷糖和鹿皮,
替荷蘭的老闆們賺了好多錢。
猜猜看,誰是第一個臺灣島主?
十七世紀以前,中國從來沒有派官駐守臺灣。世外桃源的臺灣島上,原住民各自劃地為王,各部落由頭目發號施令,誰也不統治誰。因此,你會驚訝的發現,第一個真正治理臺灣,在這兒設「政府」、抽稅的,既不是中國的皇帝,也不是原住民的頭目,竟然是遠自歐洲來的荷蘭人!
怎麼會這樣?讓我們走進時光隧道,看看這是怎麼回事吧。
●紅毛番
「紅毛」是髮色,「番」是傳統中國對外國或少數民族的稱呼。後來,臺灣人所說的「紅毛番」一詞專指荷蘭人。而新加坡、馬來西亞人所說的「紅毛番」,則是英國人。
●西班牙人與臺灣
除了荷蘭人,西班牙人也曾占據臺灣。1626年,西班牙人攻下臺灣社寮島(現在的基隆和平島),在那兒蓋了一座「聖薩爾瓦多城」。不久,臺灣北部和東北部都被他們占領,天主教也隨著進入臺灣。這段時期,基隆一度成了菲律賓與福建之間的轉口港,海運很發達。在統治了北臺灣十六年之後,西班牙人才被荷蘭人趕走。
十七世紀時,歐洲有著當時世界上最棒的船艦和火砲,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些強國,都拚命派艦隊到世界各地,搶占新的領土,尋找發財的機會。荷蘭占下了印尼的爪哇島。不久,他們想攻下澎湖;西元1622年,荷蘭人二度進占澎湖。兩年後,明朝終於把他們趕出澎湖,這些荷蘭人於是轉進臺灣,占領臺南安平。
荷蘭人到臺灣之後,陸續招降了漢人及原住民。到了1642年,總算打敗西班牙人,把他們趕出北臺灣。這時,荷蘭長官算是一統江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臺灣島主。
不過,在臺灣的荷蘭人其實不過一千多人,為什麼統治得了臺灣呢?
原來,那時候,原住民雖然近十萬人,但他們零散分布,用的武器又只是弓箭,當然打不贏有長槍、大砲的「紅毛番」;漢人因為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勢力,又缺少共同的領袖,所以只好聽荷蘭人的。
1599年,荷蘭艦隊駛回到阿姆斯特丹港情景。那時來自神祕東方的絲織品與瓷器,轉手就是暴利,荷蘭商人嗅到商機―三年後,一群商人成立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到世界做生意。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占領臺灣的荷蘭人其實不是荷蘭政府的正規軍隊,而是一個政商結合經營的「荷
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亞洲總部設在印尼雅加達(當時叫做巴達維亞)。
大航海時代,商人或貴族想到海外淘金,荷蘭政府讓他們結合起來組成「荷蘭聯
合東印度公司」,同意他們對外代表政府。
除了槍砲的威嚇之外,荷蘭人還用宗教收服原住民的思想。藉著上帝之名,基督教的傳教士同時也輔助地方官,透過「長老」治理原住民部落。為了傳教,荷蘭人還教原住民用羅馬拼音拼出自己的語言,並設立了學校。有些原住民部落百分之百都受了洗,可見基督教是多麼成功的進入了原住民的心靈。
不過,荷蘭人占領臺灣,是為了賺錢。一開始,他們只把臺灣當作是海上貿易的跳板,慢慢的,荷蘭人發現臺灣物產豐富,開發臺灣可以賺更多錢。於是,荷蘭長官把土地收歸公司所有,然後提供種子及農具,從福建找來好幾萬農民,專門種甘蔗和稻米。為了增加農業生產,荷蘭人鼓勵漢人從福建、澎湖運水牛與黃牛到臺灣來。從此,牛成為臺灣農家最重要的家畜,除了耕田,所有粗重的事,例如在糖廍部軋甘蔗等,幾乎都靠牛來做。
荷蘭人還叫原住民大量獵鹿,當時荷蘭外銷的鹿皮,曾有一年二十萬張的紀錄!臺灣島上的百萬隻野生梅花鹿,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裡,險些被殺光,幾乎絕種。
這時的臺灣像是一個大企業,老闆是荷蘭長官,原住民和漢人是員工,不過員工領的錢很少,還要被抽稅。精明的荷蘭人將糖和鹿皮等銷售到日本等國,把稻米賣到中國。原本是蠻荒海島的臺灣,在荷蘭統治時期,開始變成了出口貿易的轉運站。荷蘭人從臺灣賺了大把的銀子,不過,這些錢多半回到荷蘭,並沒有用來建設臺灣,造福臺灣人民。
●用數字管理臺灣
每年,在臺灣的荷蘭長官都必須向總公司提出報告,所以得經常做調查,算出臺灣人口有多少?耕地面積有多大?捕了多少鹿?外銷多少糖?為了更精確掌握臺灣,他們還派人上山下海,畫出精確的地圖。現在荷蘭的海牙檔案館,還可以看到這些珍貴的調查報告和地圖。 雖然調查目的是為了荷蘭的利益,不過這些紀錄十分詳盡,讓臺灣提早
有了現代化政府的管理基礎,同時也是了解臺灣的最好資料。比如這張荷蘭人1625年畫的地圖,是世界上第一張形狀比較正確的臺灣地圖―臺灣本島是完整的,而不是被畫成破碎的三座小島。
最佳賣點 : ★臺灣囡仔了解家鄉事的最佳讀本★
最完整的家鄉導覽手冊,
最系統的中小學社會自然領域知識,
從歷史、地理、生態三大方面來趟驚奇紙上環島旅行,
認識與愛上養育我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