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A Human History
作者 | Reza Aslam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造神: 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的精神旅程?全球化發 |
作者 | Reza Aslam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造神: 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的精神旅程?全球化發 |
內容簡介 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 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 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的精神旅程? 全球化發展到現今階段,雖然稱不上平坦,但未來全球各種不同的文化傳統,彼此的互動只會更緊密。能夠從多元文化角度認識人類豐富的精神遺產,已是當代人必備的素養。在宗教這個曾經敏感、甚至造成衝突的領域,更是如此。哈佛大學神學院在近年開辦了「宗教素養專案計畫」,大力推廣跨越宗教藩籬的文化識讀力,提倡寬容與思辯,奠定多元宗教對話的基礎。 擁有四個學位的公共知識分子雷薩˙阿斯蘭,從他本身的信仰經歷出發,深入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寫成這本充滿引領反思,破除迷思,且啟迪人心之書。 他從宗教文獻、歷史、考古出土材料、認知科學研究成果,探討人類如何建構出宗教。綜觀人類歷史,人一直在尋找周遭事物的意義。尋找意義的過程中,也不斷將人的屬性賦加於神,創造出「人性化的神」。無論是信奉唯一真神,信仰眾神,或是無神論者,都用自己的形象塑造神。多數人想到神時,想像的是「神聖版的自己」。 當人將人的屬性賦予神,就是將這些屬性「神聖化」,因此宗教的好壞只是反映人性的好壞。這就是為什麼整部人類歷史中,宗教雖然不斷行百善,卻也一直作萬惡。世界各地的宗教衝突,均肇因於人類潛意識中有股天生慾望,要將自己神化,成為神所愛的、神所要的,甚至神所恨的。然而,縱使各個宗教雖是由不同象徵和隱喻組成的「語言」,但不同的語言的象徵之下卻有個共同的基礎,就是「我們」、就是「人類」。眾神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故事。 雷薩‧阿斯蘭是一位出生在伊朗,成長與美國的公共知識份子。曾親身經歷從伊斯蘭改信基督教,又回歸伊斯蘭的歷程。他長期研究全球宗教,倡議多元文化與宗教自由,致力為宗教上的少數發聲。包括曾呼籲伊朗停止迫害巴哈伊教徒,批評中東地區驅逐基督徒為不智之舉等等。是一位在懷疑論充斥的二十一世紀,從全球化時代視野包容多元不同信仰的人。 阿斯蘭前兩本著作《革命份子耶穌》與《伊斯蘭大歷史》均為備受讚譽的暢銷書。新作《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更是超越宗教界線,博採人類學、考古發現、語言學與神學上的研究成果。 在本書中,阿斯蘭展現了全球化時代、多元信仰的寬廣視野,帶領讀者走上一趟從古到今的大旅程,從薩滿的洞穴到城市的教堂,從戰火中的耶路撒冷到大爆炸的宇宙。他從人類天性出發去探討,卻不走向虛無,而是啟發讀者:信仰是一種選擇——你可以做出選擇,你不必懼怕神。 ★在國外發行時備受讚譽的評論: 「《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探討範圍極廣,令人驚訝,書中論述也頗具爭議,詳述蒙昧時代的人類如何以自身形象造神,同時宣稱如今應該停止這種行徑。雷薩.阿斯蘭落筆氣勢磅礡,字字珠璣,促使讀者反思且破除迷思。」──巴特.D.艾爾曼(Bart D. Ehrman),《耶穌如何變成神》(How Jesus Became God)作者 「雷薩.阿斯蘭講述神的『人類歷史』極為出色,令人讀之愛不釋手。他探尋各種宗教的共通點,提出深具挑戰的論點,值得各方宗教信徒深思且進一步探索。阿斯蘭涉獵極廣,研究透徹。因此,本書有理有據,包羅萬象,擲地有聲 。」──菲利普.珍瓊士(Philip Jenkins),《信仰的考驗》(Crucible of Faith)作者 ★中文版將附彩色圖片 書中附有彩色圖片,輔助說明從史前人類的信仰,到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對神的觀念的轉變。舉例: 本書特色: ★超越宗教派別的藩籬,回歸信仰的本質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神」的關係;人在信仰中追求的是甚麼;如何以更寬廣的視野,去重新認識自己所繼承的信仰與習俗,也認識和自己不同的人與信仰。 ★阿斯蘭文筆優美,真摯邀請讀者探索未知 前言與結論均分享了他自己的宗教探索歷程。邀請讀者也踏上旅程。
各界推薦 釋昭慧 劉柏君 蔡依橙
作者介紹 雷薩・阿斯蘭伊朗裔美國公共知識份子、作家。1972年出生於伊朗,1979年伊朗革命時隨家人移民美國。阿斯蘭原隨家中傳統信奉伊斯蘭,青少年時在美國參加福音青年營受到啟發,改信基督教。但隨著年紀更長,他在研讀聖經時感到有諸多矛盾,上大學研讀宗教史後更感疑惑,於是在選擇之後重回伊斯蘭信仰。然而他仍然以學者身分繼續研究耶穌,經二十年研究後寫出《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他也研究伊斯蘭的歷史與當下正在發生的變革展望,寫成《伊斯蘭大歷史:穆斯林的信仰故事與改革之書》。阿斯蘭為哈佛大學神學碩士、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宗教社會學博士、愛荷華大學美術系碩士。現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創意寫作系教授。他同時也是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經常在媒體上發言,倡議宗教寬容與自由。吳煒聲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曾獲美國翻譯協會(ATA)英譯中檢定合格任證。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2009年起建立「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http: english.ecominfozone.net)。
產品目錄 目次 作者簡介 誌謝 前言 第一部分 賦予形體的靈魂 第一章 在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 第二章 萬獸之王 第三章 樹中之臉 第二部分 人性化的神 第四章 長矛化為鋤犁 第五章 高貴的人們 第六章 至高的人 第三部分 神是甚麼? 第七章 神是一 第八章 神是三 第九章 神是全部 註解 參考書目
書名 / | 造神: 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 |
---|---|
作者 / | Reza Aslam |
簡介 / | 造神: 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的精神旅程?全球化發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9889049 |
ISBN10 / | 9869889042 |
EAN / | 9789869889049 |
誠品26碼 / | 2681913163006 |
頁數 / | 36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紐約時報暢銷書★
全球化時代「宗教素養教育」必備第一書
宗教學者、公共知識份子雷薩˙阿斯蘭最新力作
從多元信仰視野出發,跨越宗教藩籬,尋找共同語言,深刻叩問:
自序 : 前言:按照我們的形象造神
雷薩˙阿斯蘭
我幼時認為,神(God)是生活在天庭的長者,體型壯碩,法力無邊,如同我的父親,但更為壯碩且擁有神奇力量。我把祂幻想成英俊耆老,長長白髮披於寬闊的肩膀上。神端坐於寶座,四周雲霧圍繞,說話時嗓音雄渾,響徹天際,發怒時更是聲如洪鐘,驚天動地。祂經常生氣,卻熱情善良,仁慈溫柔。祂快樂時會歡笑,傷心時會哭泣。
我不確定這種神的形象來自何方。或許我曾在某處見過它,可能是繪於彩色玻璃或印在書上的圖案,也可能我天生便會如此幻想。研究指出,孩童無論來自何處或生長於何種宗教信仰環境,都無法從行動(action)與能動作用(agency)上區分人與神。他們被詢問心目中神的形象時,總會將祂描述成具備超能力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拋棄了許多幼稚觀點。然而,神的形象仍然深植於心。我的家庭並非信仰特別虔誠,但我對宗教(religion)和靈性(spirituality)總是著迷不已,腦中充滿不成熟的理論,解釋神是甚麼、祂來自何方,以及祂的外貌為何(奇怪的是,祂仍然長得跟我父親一樣)。我不想只是單純了解神;我還想體驗神,在生活中感受祂。然而,我這樣嘗試時,便忍不住想像我和神之間隔著一條巨大鴻溝:神位於一邊,我在另一邊,彼此無法跨越隔閡。我的父母來自伊朗,信奉伊斯蘭教卻不甚熱衷,而我在十幾歲時,便跟隨狂熱的美國朋友改信基督宗教。我從小便把神想成一個威力強大的人類,改信基督之後,這種欲望便突然具體化成為對耶穌基督的崇拜,因為祂是「道成肉身的神」(God made flesh)。起初,這種經歷就像搔到了我生命中的癢處。多年以來,我尋尋覓覓,不停探詢如何消除神與我之間的鴻溝。而現在,在我眼前的這個宗教宣稱神與人並無隔閡。如果想知道神的模樣,就去想像最完美的人。
這樣做頗為合理。除了讓神化身為人,還有甚麼方法更能消除人與神之間的障礙?基督教描摹神的形象時極為成功,著名的德國哲學家路德維希˙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如此解釋:「唯有本身構成全人(whole man)的存有(being)才能滿足全人。」
我念大學時首次讀到這段引文,當時我正想投入畢生精力去研究全球宗教。費爾巴哈似乎在說:人類有根深蒂固的需求,想要從經歷神(experience the divine)來反映自身,因此舉止模樣和思考感受像人類一樣的神幾乎受到普世的歡迎。這種說法如同晴天霹靂,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年幼時是因為這樣才著迷於基督教嗎?我是否一直在建構屬於自己的上帝形象,然後將其當作一面鏡子,從中反映自己的特質和情感?
我一想到這點,便深感痛苦且幻滅。為了尋找對神更加寬廣的概念,我離棄了基督教並回歸伊斯蘭教,後者激進的破偶像主義(iconoclasm),也就是神不受任何形象所限制,無論是人類或其他,深深吸引了我。然而,我很快又發現,伊斯蘭教雖不用人的形象描繪神,卻以人的用語思考神。穆斯林如同其他信仰的信徒,會將他們自己的美德和惡習,以及自己的感情和缺陷歸給神。他們在這件事上別無選擇,我們大部分人亦是如此。
人類會將人性賦予神,這種慾望在我們的大腦中是硬線連接的(hardwired)。因此在全球已知的宗教中,這種現象幾乎都是宗教傳統的核心特徵。人類在演化中得出神的概念的過程本身,就驅使著我們有意或無意地用自己的形象造神。其實,人類追求靈性的整部歷史可以是為人們長期理解神的過程,期間人們協同一致,彼此關聯,與時俱進,共同將我們的情感與個性賦予神,也將我們的特質和慾望、優點和弱點(甚至我們的身軀)都加諸於祂。簡言之,我們把神塑造成自己。我要說的是,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點,也無論我們是否為信徒,多數人想到神時,通常是想像神聖版本的我們自己:是一個人,但是具備超人類的能力。
這並非否定神的存在,也不是說我們所謂的神全然是人類捏造的。就算這兩種否定論述都有可能是對的,但本書的重點不在此。我不想證明神是否存在,道理非常簡單: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神存在與否。信仰就是選擇;提出不同觀點的人就是想改變你的信仰。你可以相信在物質界(真實可知的事物)之外還有別的,也可以不信。如果你跟我一樣相信有,就必須捫心自問:你希望經歷它嗎?你想要了解它嗎?如果想要,可能就會需要有一種語言,能表達這種從根本上很難表達的經歷。
宗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除了數千年來將人類劃分成不同且經常互相爭戰陣營的各種神話與儀式,廟宇和教堂,規範和禁忌,宗教幾乎就是一套由象徵和隱喻構成的「語言」,讓信者可以用來對彼此、也對自己溝通那些無法言詮的信仰體驗。不過,綜觀宗教的歷史,有一個象徵特別鮮明,普世而且超群----那是一個關於神的宏大隱喻,幾乎全世界的宗教都是從它再進一步發展出其他所有象徵和隱喻,那個隱喻就是:我們,人類。
這個我把它稱為「人性化的神」(humanized God)的概念,在我們首度想到神的觀念時,便深植於我們的意識之中。人類由此發展出我們最早關於宇宙的本質,以及人類在其中扮演角色的理論。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如何具體描述我之上的世界。人類對人性化的神的信仰,引導了我們的狩獵和採集生活,數萬年之後又引領我們收起長矛而改用犁,耕種謀生。人類的第一座神殿是由那些將眾神視為「超級人類」的人們所建,人類的第一批宗教也是如此。美索不達米亞人、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印度人、波斯人、希伯來人和阿拉伯人,皆用人的條件和人的形象去設計自身的有神論體系(theistic system)。非有神論的文化傳統(nontheistic tradition)也不例外,譬如耆那教(Jainism)或佛教(Buddhism)的神學體系中有諸多靈魂(spirit)和天神(deva),是跟人類一樣受到業報(karma)束縛的超級人類。
就算是當代的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他們戮力傳揚神學上「正確的」信念,主張只有一位唯一、單獨,無形體、無謬誤,昔在、今在、永在,知曉一切的神,然而,他們似乎也只能以人的形象想像神,用人的說法描述神。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家所做的研究指出,當我們讓最虔誠的信徒表達他們對神的看法時,他們幾乎壓倒性地都將神當作可能會在街上遇到的某個人來談論。
不妨想想,信徒經常說上帝是良善或慈愛的、殘忍或嫉妒的,寬恕或仁慈的。這些當然是人的屬性。人們不斷用自身情感去描述某種完全非人類(nonhuman)的存在(無論它是甚麼),只是進一步證明了我們將自己的人性投射到神身上的存在需求,我們不僅將高貴的人格特質賦予神(譬如:我們無窮的愛的能力、我們的同理心和表達同情的渴望,我們伸張正義的欲望),也將人的邪惡特質加諸於祂身上(我們的好鬥和貪婪、我們的偏見和固執,以及我們對於極端暴力行為的偏好)。
可想而知,人類基於自然天性而將神人性化,難免有些後果。因為,當我們將人的屬性賦予神,實際上就是在將這些屬性神聖化(divinize),因此我們的宗教的好壞只是反映我們的好壞。我們的欲望便成了神的欲望,但少了限制。我們的行為變成了神的行為,但無需承擔後果。我們創造了一位被賦予人類特質的超人,但祂沒有人類的限制。我們根據自身的要求形塑我們的宗教和文化、我們的社會和政府,同時說服自己那些是神的要求。
這便足以解釋為何在整部人類的歷史之中,宗教雖不斷行百善,卻也一直做萬惡;為何在同一位神的信仰中,有些信徒被激起了愛和同情,另一些信徒則被激起仇恨與暴力;為何兩個人同時讀同一篇經文,卻帶著截然相反的詮釋離去。的確,大多數持續翻攪我們世界的宗教衝突,都源自我們潛意識的天生欲望,要將自己神化,成為神的模樣、神所要的、神所愛的,以及神所恨的。
我經過許多年的追尋才發覺,我在尋找的神的概念從根本上過於廣大,沒有辦法用任何一種宗教傳統去定義祂。我若想真正體驗神,唯有在我的靈性意識中,將神去人性化(dehumanize)。
因此,本書不僅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將神人性化的歷史。本書也是一個呼籲,希望我們停止將人類的強迫性強加於神,發展一種更接近泛神論的觀點(pantheistic view)來認識神。本書也是一個提醒,無論你是遵奉一神(one God)、信仰眾神(many gods),或者是無神論者,都是我們在用自己的形象造神,而非神照著祂的形象造人。在這個真理當中,埋藏著關鍵的鑰匙,能助我們進入更成熟、更和平、且更本初的靈性。
內文 : 目次
作者簡介
誌謝
前言
第一部分 賦予形體的靈魂
第一章 在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
第二章 萬獸之王
第三章 樹中之臉
第二部分 人性化的神
第四章 長矛化為鋤犁
第五章 高貴的人們
第六章 至高的人
第三部分 神是甚麼?
第七章 神是一
第八章 神是三
第九章 神是全部
註解
參考書目
---------------------------------------------------------------------------------------------------------------
★ 特色書摘: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雷薩˙阿斯蘭不僅是一位研究者,也是一位信仰者,經歷過在信仰中的探索歷程,且文筆極為優美。
文筆優美,充滿畫面感的語言
「不妨將神想像成一道光線,它穿過稜鏡,析射出無數的顏色。各個顏色看似不同,但實際上它們是相同的。它們具有相同的本質。它們具有相同的來源。因此,表面上看似分離且不同的事物,實際上是一個單一的實體。這就是我們的史前祖先所相信的。」
出自自身探索之旅的真摯告白
「我曾經以為自己與神之間存在著一道鴻溝,於是將我靈性生活的大部分花在透過信仰,或學術,或者結合信仰和研究努力跨越那道鴻溝。我現在相信,那道鴻溝根本不存在,因為我與神之間沒有區隔。在我最本質的實相之中,我就是神的體現。我們皆是如此。」
「我唯一真正能認識神的途徑,是依靠我唯一真正能了解的東西:我自己。如同伊本·阿拉比所說:『凡認識自身靈魂,便是認識主。』」
展現寬闊的世界觀,邀請讀者不需懼怕,大膽探索未知
「人是否仍然相信神,無非就是選擇。你可以選擇將人類對靈魂的普世信仰視為混亂或推理錯誤的產物:把它當作心靈的錯覺,或者演化的例外。沒錯,你可以認為一切現象----比如宇宙大爆炸、時空分布、質能平衡等等----無非是原子碰撞的偶發事件。創世可能純粹是源自於物理過程,反映的無非是職能最基本特色的接合----沒有原因、價值或目的。這是一個對宇宙萬物完全合理的解釋。同樣合理也同樣無法證明的,則是存在著一股蓬勃的精神,祂構成了宇宙的基礎,昔在、今在、永在,將你我和其他所有人的靈魂 (或許也是萬物的靈魂) 連結在一起。
既然如此,請為自己做出選擇。
相信或不信神。憑你所願去定義神。無論如何,請效法我們的神話先祖亞當和夏娃,放膽去吃禁果。你不必懼怕神。
你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