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ma terre à la Terre
作者 | Sebastião Salgado/ Isabelle Francq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重回大地: 薩爾加多的凝視:他的攝影,既讓人看見大自然的美,也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的世界。地球如此壯美,卻也遍布傷痕。最富人道精神的紀實攝影師----薩爾加多一生代表作與 |
作者 | Sebastião Salgado/ Isabelle Francq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重回大地: 薩爾加多的凝視:他的攝影,既讓人看見大自然的美,也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的世界。地球如此壯美,卻也遍布傷痕。最富人道精神的紀實攝影師----薩爾加多一生代表作與 |
內容簡介 他的攝影,既讓人看見大自然的美,也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的世界。 地球如此壯美,卻也遍布傷痕。 最富人道精神的紀實攝影師----薩爾加多一生代表作與自述。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最關注地球環境和人類生活條件的紀實攝影師 透過攝影讓我們看見大自然的美:森林、沙漠、非洲、南極洲 也向大眾揭露那個我們不願面對的世界:戰爭、飢荒、種族大屠殺 他關注的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在德國知名導演溫德斯眼中,他以上帝的視角俯看世界 ★全新修訂版 ★收錄超過四十件薩爾加多攝影作品 從鄉村小孩到經濟學者,再到國際知名的紀實攝影師。 放棄了經濟學者的身分和優渥的薪水,他轉向攝影,成為當今最偉大的紀實攝影師。 1944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他的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年布朗庫元帥(Castelo Branco)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1969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但在此時,他擁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 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1994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因此他的作品是主觀的,富含著他的想法、人生經歷、體驗。 ●看盡自然狀況和人類多元的攝影師 他帶著相機和底片走遍全世界,走過森林、沙漠、非洲、南美洲、南極洲,拍攝了工人、移民、原住民、戰亂、飢荒、種族大屠殺。薩爾加多的黑白攝影作品在歐洲各大媒體上刊登,他透過影像,將這個世界的所有面貌展現給世人。 ●看見人類世界上的不平等 薩爾加多在二十歲時就觀察到了巴西國內情勢的變化,隨著工業發展,鄉村人口逐漸向城市遷移,社會不平等因此浮現。在世界各地工作過後,他看到了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因此他決定透過攝影向大眾揭露那個我們不願面對的世界:戰爭、飢荒、種族大屠殺,使我們用自己的雙眼直接去看: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公平! ●他為地球種下250萬顆樹 不只如此,他還想要為世界、人類、地球做更多──他和妻子蕾莉亞回到巴西,創立了地球研究所(O Instituto Terra),努力尋找資金及專業人士的幫助,在遭到人類破壞殆盡的大西洋沿岸森林重新種下兩百五十萬棵樹。 「薩爾加多這位背負『英雄主義原罪』的攝影家,恰在最平凡的躬耕大地和擁抱家人上,學會了接納世界的不完美,與之並肩面對未來的快樂與痛苦。這是他的口述自傳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無論是對於紀實攝影還是對於攝影之外的人生,這都是難得的解放。從此出發,我們也許可以拓闊『英雄』、『平凡』、『美與現實』的意義,使之不再非黑即白。」 ——廖偉棠 「薩爾加多是當今最偉大的紀實攝影家。」 ──星期日泰唔士報 (The Sunday Times) 「薩爾加多是當代一位不可多得的社會紀實大師級攝影家,他以人類學的眼光、人道關懷的角度、影像創作的見證人,注視全球弱勢族群近三十年來的命運和發展。」 ──蕭嘉慶 紀實攝影文化工作者 「透過他的工作,薩爾加多成功地使大眾關注工人、移民以及原住民生活條件的問題。」 ──德國書商和平獎 (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
各界推薦 「薩爾加多這位背負『英雄主義原罪』的攝影家,恰在最平凡的躬耕大地和擁抱家人上,學會了接納世界的不完美,與之並肩面對未來的快樂與痛苦。這是他的口述自傳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無論是對於紀實攝影還是對於攝影之外的人生,這都是難得的解放。從此出發,我們也許可以拓闊『英雄』、『平凡』、『美與現實』的意義,使之不再非黑即白。」 ——廖偉棠
作者介紹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伊莎貝爾‧馮克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口述)紀實攝影師,法蘭西藝術院院士。1944年出生於巴西,取得聖保羅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巴黎行政管理學校經濟學博士的學位後,進入國際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但他放棄高薪和經濟學者的身份,轉而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的足跡到過120個國家,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拍攝照片。1994年他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Amazonas Images)。1998年創立地球研究所(O Instituto Terra),在巴西種下兩百五十萬棵樹。出版有攝影集《其他美洲人》(Autres Amériques,1986年)、《工人的手》(La Main de l'Homme,1993年)、《出埃及記》(Exodus,2000年)、《非洲》(Africa,2007年)、《創世記》(Genesis,2013年)。曾獲得美國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1982年)、美國雜誌攝影師協會年度最佳攝影師獎(1987年)、法國佩皮尼昂國際攝影報導節新聞攝影獎(1990年)等獎項。自2001年起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伊莉貝爾‧馮克Isabelle Francq(採訪整理)資深記者,合作媒體包括《新觀察家》和《宗教世界》,擔任《生活》周刊服務中心主管,負責「藝術」及「電視」專題。陳綺文陳綺文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譯有《最好的朋友》、《抓住彩虹:性虐待倖存者的進階治療》、《做傷心人的好朋友:關懷者實用錦囊》、《拉丁文帝國》、《我的過動症︰一段從寓言到輔導的旅程》、《溺.愛》、《摩洛哥馬拉喀什漫步》、《羅馬漫步》。
產品目錄 導 讀 解開薩爾加多之謎 蕭嘉慶 前 言 相機後面的攝影家 伊莎貝爾‧馮克(Isabelle Francq) 第一章 起點:「創世記」(Genesis) 第二章 故土 第三章 是法國而不是其他地方 第四章 相機的喀嚓聲 第五章 非洲:我的另一個巴西 第六章 激進青年,青年攝影師 第七章 攝影:我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其他美洲人」 第九章 悲苦世界的影像 第十章 從馬格蘭到亞馬遜影像 第十一章 「工人的手」 第十二章 礦場的世界 第十三章 「出埃及記」緣起 第十四章 莫三比克路迢遙 第十五章 盧安達 第十六章 死亡當前 第十七章 地球研究所:一個實現的理想國 第十八章 回到本書開頭 第十九章 尋找人類的痕跡 第二十章 尊重原始部落 第二十一章 我的數位革命 第二十二章 在示巴女王的國度 第二十三章 黑白世界 第二十四章 涅涅茨人的家 第二十五章 我的部落 結論
書名 / | 重回大地: 薩爾加多的凝視 |
---|---|
作者 / | Sebastião Salgado Isabelle Francq |
簡介 / | 重回大地: 薩爾加多的凝視:他的攝影,既讓人看見大自然的美,也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的世界。地球如此壯美,卻也遍布傷痕。最富人道精神的紀實攝影師----薩爾加多一生代表作與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0651843 |
ISBN10 / | 9860651841 |
EAN / | 9789860651843 |
誠品26碼 / | 2682029890008 |
頁數 / | 255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7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不愛等待的人,很難成為攝影師。
有一天,我來到加拉巴戈斯群島中的伊莎貝拉島(île Isabela)上,一個景致極美、名叫阿爾塞多火山(Alcedo)的地方。那是二○○四年的事了。當時,我眼前有隻象龜,龐大無比,少說也有兩百公斤,而象龜正是這整群島嶼命名的由來 。話說那隻象龜,我一走近,牠就轉身離開,移動的速度不快,可我就是沒法讓牠入鏡。於是,我停下來思考:為人類拍照時,我從未偷偷摸摸混入任何群體中,每一次都會先請人引介。然後,再自我介紹,向他們說明來意,與對方交換意見,直到雙方漸漸熟悉彼此。這麼一想,我瞭解到,同樣地,要順利拍攝這隻象龜,唯一的方式就是與牠建立關係;由我來融入牠的處境,配合牠的步調。
就這樣,我扮演起象龜來:我蹲下身子,手掌和膝蓋著地,用和牠同樣的高度開始移動。從那時起,這隻象龜終於不再逃開。我跟著牠移動,當牠停止行進,我就往後移動一下;牠朝我前進,我又往後退。我等待片刻,然後輕手輕腳往前進,只挪動一點點。象龜又朝我前進一步,我隨即往後移動幾步。於是牠向我走來,放心地任我看個夠。我終於可以開始為牠拍照。為了接近這隻象龜,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讓牠明白,這是牠的地盤,我真心尊重。
我一生中完成過幾個攝影故事,那些作品述說了我們身處的時代以及我們這個世界的轉變。每一次,我都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作品。常有人說,攝影師是捕捉影像的獵人。這是真的,我們就像獵人花很多時間窺伺獵物,等待獵物自己願意出離藏身處。攝影也是如此,得有耐心等候可能發生的事,因為一定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沒有方法加速事件發生,因此必須甘於忍耐。
在執行「創世記」攝影計畫之前,我拍攝的對象只有人類。為了這個獻給保留自然原貌地區的專題,八年間我除了周遊世界各地,更得學習和其他物種一起工作。從第一篇報導進行的第一天起,多虧那隻象龜,我領悟到要拍攝動物,就必須喜歡牠,樂於欣賞牠的美、觀察牠的輪廓。還得尊重牠,維護牠的生存空間,以讓牠安心的方式接近牠、觀看牠、拍攝牠。因此,從那天起,我開始與其他動物一起工作,正如我向來與我們人類一起工作那樣。
在開始這系列報導之初,我因為讀過達爾文的《小獵犬號航海記》 ,便想好要仿效他。後來我在加拉巴戈斯群島待了三個月;達爾文則是在周遊世界後去到那裡,也因在當地的考察而得出演化論。
由四十八個小島和岩礁組成的加拉巴戈斯群島,可說是世界的縮影。世人在那裡發現一些離這些群島約一千公里遠的南美洲物種,例如:象龜。牠們隨著被大雨連根拔除的樹幹在太平洋上漂流,最後被沖到群島上。單就象龜而言,就有十一個亞種,只分布於群島中的某些小島上,而這些象龜在不同小島又演化成不同形態。在某些小島,整個龜殼是扁平的,或許是因為幾百年來生活在壓力下所致;在其他小島,龜殼是隆起來的。我見過有些象龜的脖子長達二十公分,其他則可能有一公尺之多,或許是因為在這些多少有點乾燥的小島上,牠們為了生存,必須拉長脖子才能吃到不同高度的葉子。儘管如此,這些象龜還是屬於同一物種。
和達爾文一樣,我也在島上看到鬣蜥。在南美洲,鬣蜥是陸生動物;在加拉巴戈斯群島,鬣蜥卻會游泳、潛水。對此,達爾文再次領悟到,乾燥的環境迫使鬣蜥學會游泳。但鬣蜥畢竟是冷血動物,在低溫環境待太久的話,牠們會凍死。很多鬣蜥很可能在初抵這裡時,便因跳進水裡喝水而死掉。後來,牠們學會及時離開水面,在陽光下取暖。此外,牠們也學會喝海水,並在鼻上方演化出一個小小的腺體,用來吐出水裡的鹽。達爾文看到了這一切,而我繼他之後也看到了。我確信自己看到的象龜裡面有一些「權威」龜,達爾文也見過,因為這些動物已經活了將近兩百年。
在這趟旅程途中,我瞭解到一件事,對後來進行整個「創世記」專題很有幫助。那就是,所有物種都具備固有的理性,重點是要花時間去瞭解。
在加拉巴戈斯群島,大多數動物都不怕人,因為牠們從未被人類追捕,因此不會對人類懷有戒心。象龜卻不在此列,牠們未曾忘記在十八十九世紀被船員獵捕的經歷。當時那些船員在前往新大陸或返回歐洲途中,停靠在加拉巴戈斯群島。由於烏龜幾個月不吃不喝也能存活,船員為確保船上有大量的鮮肉,而活捉島上的象龜裝進貨艙。這就是為什麼,兩個世紀後,象龜依然那麼難以接近。
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讓想要拍攝的那隻象龜接納我,絕非巧合。牠企圖逃跑,也絕非不理性的行為,反而證明了牠的謹慎完全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物種透過基因把對捕食者的危險意識一代傳給一代。而這些象龜唯一的捕食者,就是人類;雖然隼屬及其他猛禽類會捕食幼龜,卻不會對成龜的生命構成任何威脅。
藍腳鰹鳥也以自己的方式,展現超乎我們想像的精妙行為。有一天,我們來到伊莎貝拉島的維森特羅卡角(Punta Vicente Roca),當時正值交配季節,場面很是壯觀!我在鳥群附近待了兩三天,觀察牠們的行為,發現選擇交配對象的是雌鳥。只見四五隻雄鳥輪番向雌鳥自我介紹,卯足全力展示自己,張開羽翼、跳求偶舞。當雌鳥選定其中一隻雄鳥,牠們便一同展翅飛翔,在空中盤旋十到十五分鐘,然後降落在地上。之後剩下的雄鳥又分別前來自薦、展示自己,雌鳥也會再挑選其中一隻隨牠起飛。整個求偶儀式就這樣反覆進行兩小時左右,直到雌鳥終於選定其中一位追求者。雀屏中選的雄鳥將會是雌鳥這一季的伴侶,也是牠決定共同孕育幼雛的對象。
信天翁的交配季節則在另一時期。我去到牠們的棲息地時,幼鳥正在學習最後的飛行課程。這些美麗的鳥兒很會飛,降落的技術卻很糟,一如牠們起飛也同樣笨拙。牠們需要一個跑道,起飛前,跑啊,跑啊,跑啊……往往還是飛不起來。實在很有趣!不過,令我大為吃驚的是信天翁十分忠貞:牠們只有一個伴侶,而且終生相守。有一天,我看到一隻雄鳥在雌鳥面前跳求偶舞。只見牠轉過來,轉過去,張開羽翼,母鳥也開始擺動身軀。然後牠們互碰翼尖、嘴喙。突然,雄鳥倉促逃開。嚮導向我解釋:「牠剛剛發現自己被騙了,這不是牠的伴侶!」
以上就是我們花時間觀看動物時,一開始會覺得難以置信的景象,這也是我在加拉巴戈斯群島開始「創世紀」專題時的發現。而在執行這一系列報導的整個過程中,我仍不斷體驗這樣的事。因此,別再來跟我說,動物是沒頭腦、不懂邏輯的笨蛋。
我並非以動物學家或記者的身分完成這一系列報導。我這麼做是為我自己,為了發現地球。而我也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感受到我們的地球透過它的礦物、植物、動物,在各層面展現它的生命力。我意識到,我們需要對此懷抱著莫大的敬意。
「創世記」攝影專題是繼我們在巴西實施環境保護計畫之後而成形的。所謂「我們」,指的是我的妻子、伴侶及生命中一切事務的夥伴蕾莉亞.瓦尼克.薩爾加多(Lélia Deluiz Wanick Salgado)和我。名為「地球研究所」的這項計畫,目標是重新栽植大西洋沿岸森林(mata atlantica) 。這片森林在一五○○年葡萄牙人來到巴西之後開始遭到破壞,並因集約農業、都市化及最終的工業化而持續加速破壞。現今,大西洋沿岸森林只剩下原始面積的百分之七。我們已經著手重建我童年生長的那塊地的生態系統,那片土地是我父母在一九九○年代轉讓給我們的。森林開伐早就把那片土地變得醜陋貧瘠,而我卻始終覺得自己生長的地方是天堂……。
最佳賣點 : 他的攝影,既讓人看見大自然的美,也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的世界。
地球如此壯美,卻也遍布傷痕。
最富人道精神的紀實攝影師----薩爾加多一生代表作與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