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lphabetic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A to F Set
作者 | 胡淑雯/ 陳雪/ 童偉格/ 黃崇凱/ 黃錦樹/ 駱以軍/ 顏忠賢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字母會A-F (6冊合售):《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一季A到F,設計者王志弘。AtoZ的文學Live/Life華文文學的最大可能性字母會以AtoZ的詞典形式開 |
作者 | 胡淑雯/ 陳雪/ 童偉格/ 黃崇凱/ 黃錦樹/ 駱以軍/ 顏忠賢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字母會A-F (6冊合售):《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一季A到F,設計者王志弘。AtoZ的文學Live/Life華文文學的最大可能性字母會以AtoZ的詞典形式開 |
內容簡介 《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一季A到F,設計者王志弘。A to Z的文學Live Life華文文學的最大可能性字母會以A to Z的詞典形式開展小說創作,企圖將當代華文創作放回世界思潮的對話當中,透過未來、虛構、單義性、精神分裂、賭局、零度……這些字詞的路標,指向華文創作有多少主題、技藝與可能性。二十六回合的創作像是一場漫長的文學實境秀,小說家輪番上陣,賦予每一個詞語多面體的意義,這些作品已成臺灣當代的文學剖面。字母會A未來除了面對尚未到來的人民,不知書寫還能做什麼?未來意味著與當下的時間差,小說家必須在時間差當中飛躍,以抵達眾人尚未抵達之地。黃錦樹以馬來半島特殊的鬥魚,從物種面臨的殘酷生死中,反應人對死亡的恐懼;陳雪描述生命的故障與修復,有未來的人也是會邁向死亡的人;童偉格描述死亡無法終止記憶,甚至成為一再回溯的萬有引力,陳述人邁向未來之重;胡淑雯以童年的結束,描述未來是如何開始的;顏忠賢筆下的人是在荒謬與無謂的等待狀態中被推向未來;駱以軍則以旅館的空間隱喻死後的場所;黃崇凱則將人類移民火星的未來新聞化為事實。字母會B巴洛克一種過度的能量就地凹陷成字的迷宮迷宮無所不在,無所不是,巴洛克以任一極小且全新的切點,照見世界各種面向,繁複是因為它總是在去而復返,它重來卻總是無法回到原點。童偉格以回覆眼鏡行寄來的一張廣告明信片,建構記憶的迷宮;黃錦樹以一如謎的情報員隱喻殖民地被竊走與被停滯的時間,所有的青年從此只是遲到之人;駱以軍以超商、酒館、社區大學與咖啡館等場所,提取人與人如街景的關係,無關就是相關;陳雪的盲眼按摩師從一個身體讀出一生曾經歷的女性;胡淑雯在一起報社性騷擾事件表露各說各話的癲狂;顏忠賢描述人生就是一齣恐怖與不斷出差錯的舞臺劇,只能又著急又同情;黃崇凱則揭開一場跨年夜企圖破紀錄的約炮接力,在迷宮中的回聲不是對話,而是肉體與肉體的撞擊。字母會C獨身當我們感受到孤獨這個詞要意味什麼,似乎我們就學到一些關於藝術的事。文學的冒險,觀照一切孤獨與難以歸類之物,意味著書寫與閱讀的終將孤獨。黃錦樹敘述遁隱深林最後的馬共,戰役過後獨自抱存革命理想;童偉格將一個人拋置於無人值班的旅館;胡淑雯凝視女變男者的崩潰與自我建立;顏忠賢以猶豫接下家傳旅館與廟公之職的年輕人,描述一個很不一樣的天命;駱以軍以如同狗仔隊偷拍的鏡頭,組裝人生一場場難以寫入小說的過場戲;陳雪描寫小說家之孤獨,看著現實人物在他的故事裡闖進又闖出;黃崇凱以香港與臺灣兩個書店老闆的處境,假設一九九七年香港與臺灣同時回歸中國,書店在政治之中成為一個孤獨的場所。字母會D差異必須相信甚至信仰「有差異,而非沒有」,那麼書寫才有意義。差異是文學的最高級形式,差異書寫與書寫差異,使得文學史更像是一部「壞孩子」的歷史。顏忠賢從民間信仰安太歲切入,描繪安於或不安於信仰的心態;陳雪在變性與跨性別者間看見差異與相同;胡淑雯以客觀與主觀兩種口吻,講述同一次性義工經驗;黃崇凱提出電車難題的版本,解答一則主婦與研究生外遇的結局;駱以軍從一對老少配,描述遲暮的女體之幻影如外星偵測;黃錦樹寫革命分子戰爭殘存的斷臂仍書寫歷史不輟,而後蛻化再生;童偉格以最後一個莫拉亞人的經歷,在悲傷的滅絕中仍保持擬人姿態。字母會E事件小說本身便是事件,小說必須讓自身成為由書寫強勢迫出的語言事件。小說不是陳述故事,而是透過語言讓事件激烈發生的場域。陳雪以尋找母親,描述一起事件成為生命的ground zero原爆點;童偉格描寫自認為沒有故事的平凡送貨員,卻有著扭轉一生的事件;駱以軍以香港尋人之旅,寫出事件如何製造裂痕導致毀滅;顏忠賢描述瑜珈中心裡罹癌化療、一位如溼婆的女子,思索末世福音的矛盾;胡淑雯在兒童樂園遠足中,揭露專屬兒童的恐懼與壓抑;黃崇凱讓民俗信仰飛出外太空,萬善爺可以當駭客、辦電玩比賽或者去KTV熱唱:黃錦樹以一棵大樹下的祖墳的魔幻事件,見證主角的成人。字母會F虛構虛構首先來自語言全新創造的時空,這是文學抽筋換骨、斷死續生的光之幻術。虛構不是創造不可見之物,而是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戰役,使可見的不可見性被認識,這就是書寫最激進之處。駱以軍以臉書上的「神經病」挑戰記憶的可信度,與讀者共同辯證不可置信故事的真實性;黃崇凱虛構臺灣與吐瓦魯合併下的婚姻,為非常寫實的新移民故事;陳雪讓抑鬱症患者以寫小說拼湊身世,從而看見活過的人生不過是其中一種版本;胡淑雯描述年幼期的跳躍,可能來自一次偶然幾近自我虛構的擾動;顏忠賢講述峇里島魚神帶來的祈求與恐懼,來自於祂在人類腦中放入的一種暗示,信仰有自行啟動虛構的能力;黃錦樹以連環夢境重新編輯時空,夢的虛構也是人類經驗的來源;童偉格以老者的眼光,表白人生如倖存者般,要使曾經歷的一切留存為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胡淑雯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哀艷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陳雪一九七○年生,臺中人。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短篇小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蝴蝶》、《鬼手》、《夢遊1994》、《惡女書》;散文《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臺妹時光》、《人妻日記》(合著)、《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峇里島》。童偉格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無傷時代》、《西北雨》;短篇小說《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黃崇凱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靴子腿》。黃錦樹一九六七年生,馬來西亞華裔,一九八六年來臺求學。著有短篇小說《雨》、《魚》、《猶見扶餘》、《刻背》、《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土與火》、《烏暗暝》、《夢與豬與黎明》;散文《火笑了》、《焚燒》;論文《論嘗試文》、《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文與魂與體》、《謊言或真理的技藝》、《馬華文學與中國性》等。駱以軍一九六七年生,臺北人,祖籍安徽無為。著有長篇小說《女兒》、《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短篇小說《降生十二星座》、《我們》、《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詩集《棄的故事》;散文《胡人說書》、《肥瘦對寫》(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小兒子》、《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我愛羅》;童話《和小星說童話》等。顏忠賢一九六五年生,彰化人。著有長篇小說《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殘念》、《老天使俱樂部》;詩集《世界盡頭》,散文《壞設計達人》、《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明信片旅行主義》、《時髦讀書機器》、《巴黎與臺北的密談》、《軟城市》、《無深度旅遊指南》、《電影妄想症》;論文集《影像地誌學》、《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藝術作品集:《軟建築》、《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年》、《鬼畫符》、《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刺身》、《阿賢》、《J-SHOT:我的耶路撒冷陰影》、《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塞》等 。楊凱麟/策畫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著有《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與《祖父的六抽小櫃》;譯有《消失的美學》、《德勒茲論傅柯》、《德勒茲,存有的喧囂》等。潘怡帆/評論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現為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
產品目錄 字母會A未來A如同「未來」--楊凱麟未來--黃錦樹陳雪童偉格胡淑雯顔忠賢駱以軍黃崇凱評論A未來--潘怡帆字母會B巴洛克B如同「巴洛克」--楊凱麟巴洛克--童偉格黃錦樹駱以軍陳雪胡淑雯顏忠賢黃崇凱評論B巴洛克--潘怡帆字母會C獨身C如同「獨身」--楊凱麟獨身--黃錦樹童偉格胡淑雯顔忠賢駱以軍陳雪黃崇凱評論C獨身--潘怡帆字母會D差異D如同「差異」--楊凱麟差異--顏忠賢陳雪胡淑雯黃崇凱駱以軍黃錦樹童偉格評論D差異--潘怡帆字母會E事件E如同「事件」--楊凱麟事件--陳雪童偉格駱以軍顏忠賢胡淑雯黃崇凱黃錦樹評論E事件--潘怡帆字母會F虛構F如同「虛構」--楊凱麟虛構--駱以軍黃崇凱陳雪胡淑雯顏忠賢黃錦樹童偉格字母評論F--潘怡帆
書名 / | 字母會A-F (6冊合售) |
---|---|
作者 / | 胡淑雯 陳雪 童偉格 黃崇凱 黃錦樹 駱以軍 顏忠賢 |
簡介 / | 字母會A-F (6冊合售):《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一季A到F,設計者王志弘。AtoZ的文學Live Life華文文學的最大可能性字母會以AtoZ的詞典形式開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7106506885 |
EAN / | 8667106506885 |
誠品26碼 / | 2681501060007 |
頁數 / | 100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2.8X19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內容試閱】
A如同「未來」
楊凱麟
書寫指向一種真正開始,它的核心是未來。即使是對過去的回憶亦得曲扭文字、劈開句構與炸裂文法以便創造一座僅存於語言中的嶄新時空。於是在文學作品裡文字總是妖邪乖違,或淫狎猥褻,或暴逆狂亂,或清釅悠長亦或蒼老悲涼,感性總是深鑿高竄或奔跑靜伏。書寫必須能再次創生世界,而且屬於這個世界的人民總是尚未到來。
文學總是在它必要的創造性中再次印證「未來的開始」。
小說家以他所動員創生的話語流湧離開現在、繞經過去與指向未來。被書寫的,是未來之書,即使是銘刻著永恆過去的《追憶似水年華》亦然。
在既有語言中就地迫出嶄新表達,如同在母語中怪異講著外國話,啁啾鴃舌或經脈逆轉,書寫以一種非此非彼的未來之聲席捲既有的一切。被書寫的過去從來不是已逝的過去,而是由文字所啟動的未來。
普魯斯特在數千頁的文字壇城中迫出了過去的未來性,早已衰竭、摧折、病弱與年華喪盡的敘述者最後心緒翻湧奔騰,站在生命的盡頭與小說的終頁,他感官歙張提筆欲寫,然而真正的作品,關於生命、真理與時間的巍峨巨著,卻僅僅虛擬地展開於最終的字詞之後,在未來的時間中……
寫作者所欲意的書,總是由他書中最後一行開始暴長。在歷抵最後一頁、最後一行與最後一字之後的暗黑空無之處,在行將闔上書頁前的死生一瞬,一座再無可退避卻仍無可捉摸的文字蜃樓彈出,在虛空中翻摺變幻。
(節錄)
未來
黃崇凱
我記得那個美國富豪說他想死在火星。當我看著地球的弧線逐漸隱沒在黑暗中,成了太陽光下的一粒微塵,一顆黯淡藍點,體內像是有什麼連結的芯緩慢無聲地裂開。我調整視線,距離目的地還有三億二千萬公里,還有兩百多個日子要過。機艙清涼而安靜,除了成員彼此交談的瑣細聲音,我們就像置身在長途飛機,每個人總得找點事情打發漫漫時光。
有人提起許多年前的科幻驚悚片《異形》,有人立即反應噢天啊別說這個吧,這真是人類所能想像的極致太空噩夢。在這樣的密閉空間太久,據說人的精神多少會扭曲,出現幻覺,看見某個不可能上船的故友,聽到某個熟悉的聲音輕喊你的暱稱。接著有人說,載客飛機出現之前,每個搭上遠洋船艦的人也都跟故鄉斷開連結啊,他們同樣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同樣得待在船艙或甲板度過幾星期幾個月,何況人類對深海的理解不見得超過宇宙多少吧。最初一個多星期,我在這些閒聊中昏昏沉沉,似睡似醒,覺得眼睛痠澀,嘴裡含沙似的乾燥,像株倒掛的仙人掌。大概是這時候,我意識到自己正前往另一座星球死去,算不算荒謬。
這趟旅程要經歷幾次轉機。先是從臺灣飛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集結,登上接駁飛船,進入近地軌道,轉登艾德林火星循環太空船,經過六個多月的航行,利用大氣俘獲接上火星接駁艦,最後預定降落在黃刀灣太空港。我拿到的是單程票,需要繳交各項身體健康檢查資料數據,以免有什麼不該有的潛伏病毒或細菌被我攜帶到幾億公里遠的地方(尤其我們得在密閉空間共處超過半年)。最初甚至直接排除所有懷孕女性,USSE(Unified Strategic Space Enterprise,統一策略性太空企業)不希望開發火星計畫前期還得處理新生小孩的問題。不過呢,自從有人在六個月的旅途中搞大肚子,而且還安全降落在火星地表,USSE只能認命,乖乖準備托兒所和學校給那些陸續出生、成長的火星之子。
在正式啟動火星開發計畫前,人類先是重返月球建立發展局,開採稀有礦藏、架設太陽能遠波發射器,補充地球的能源需求。接著是太空人登上小行星執行研究任務,試著從遊盪在宇宙間的天體挖掘出更多知識(當然也是因應二○三○年代可能威脅地球的小行星撞擊)。再之後,前往火衛一搭建前線控制基地,才算真的踏出了開發火星計畫的第一步。整整花了超過五十年。跟著阿姆斯壯腳步登陸月球的太空人艾德林曾經說,自從萊特兄弟成功飛上天空之後過了六十六年,他們登上月球。他希望,登月之後的六十六年,人類可以完成登陸火星的任務。算起來,二○三五年恰好是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的週期年分之一,可是世事並不會照著完美的數字計算實現。實際上人類直到那時尚未建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循環航班,一來是國際太空站做為運輸系統轉運站的數量、功能不夠完備;二來是超出月球以外的深太空巡航船的經驗累積不足。更別說國際間對宇宙開發的種種策略攻防和協商。說到底,人類要做點大氣層以外的事就是非常非常昂貴。
當人類在一九五○年代後期終於突破大氣層,放出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送過狗和猴子上太空,其實就是在抹消差異,帶來自我認知的調整。面對廣漠的宇宙之時,每個人不過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一介地球人。我本來以為,當飛船遠離地球,孤身走天涯的悲壯遼闊會油然而生,覺得再也不能回頭,身邊的人類會成為跟地球唯一的實體連結。但有些情緒上的生理反應還是騙不了人的。例如約莫出發一個多月後發生的劫機騷動。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