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裡的佛 | 誠品線上

The Buddha in the Attic

作者 Julie Otsuka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閣樓裡的佛:林則良(詩人,本書譯者)導讀李佩香(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祕書)專文推薦顧玉玲(社運工作者)藍佩嘉(《跨國灰姑娘》作者、臺大社會系教授)蔡崇隆(導演、中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百年前,一群日本女子遠渡重洋嫁到美國成為「相片新娘」 她們懷抱夢想,卻淪為底層工人;她們渴望落地生根,卻在二次大戰流離失所...... 「在船上,除了幾個,我們都還沒開過苞。 我們黑長髮扁平足個子矮小。 我們有些才十四歲,都還沒長大呢。 我們有些打從城市來,身上穿著城裡的時髦衣裳; 但我們大多來自鄉下,一身穿了多年的舊和服。 我們不時納悶,在這異鄉,我們會成了什麼樣子? 我們會被嘲笑嗎?會被吐口水嗎? 還是,更糟,不被當人看? 不過就算我們再不甘願嫁個美國陌生人 還是強過待在小村子老死當農婦。」 十九世紀末期,美國農場因為缺工,從日本引進男性移工。由於法令禁止他們與白人結婚,到了適婚年齡,他們便透過媒人或親友與母國女子交換相片來挑選結婚對象,形成了相片婚姻;而這群透過相片,從日本嫁到美國的女子,就被稱為「相片新娘」。 她們懷抱夢想前往美國,以為從此就可以過好日子,住洋房、開洋車。抵達後才發現丈夫寄的是別人的相片,相片背後的洋房與洋車根本不是她們丈夫所有。 在美國,她們淪為農場工人、傭人與妓女,專做白人不屑幹的工作。 她們的白人老闆對她們予取予求,要她們像奴隸一樣工作,要她們陪他們上床。 她們丈夫從不分擔家務,不管她們有多累,丈夫還是在旁看報紙、翹二郎腿。 她們的小孩在學校被同學嘲笑,長大後不恥於她們的日本口音與日本文化。 她們有人撐不下去,死在異鄉;有人存活下來,有了自己的商店。 然而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偷襲珍珠港,恐日陰影瀰漫美國。 她們的丈夫被捉走,她們的商店被查封。 她們不敢說日語,不敢對人鞠躬,不敢像個日本人。 她們遭受集體監禁,默默消失,最後被徹底遺忘…… 作者參酌大量歷史資料及田野訪談,揉合詩化的文學手法,以「我們」的集體口吻,混合種族、階級、性別、世代等多重線索,細緻描繪這群女子的生命歷程。從她們渡船時的滿心期待寫起,描述抵達美國後的幻滅,在陌生國度的勞動生根、養兒育女,以及兒女對日本文化的背離;等到二次大戰爆發,美日之間的緊張關係,使她們個個被懷疑是日本派來的間諜,最後被迫集體隔離而流離失所。 本書以如詩的吟哦語言,歷史學家的嚴謹,以及紀錄片的紀實精神,寫下這段被遺忘的日裔美籍移民史,不僅呈現底層勞工的生活,也寫出跨時代移民與移工的共同命運。 這不只是她們的故事,類似的遷移之歌,仍在不同的歷史時空反覆吟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大塚茱麗(Julie Otsuka)一九六二年於美國加州出生和長大,雙親為一代(父)和二代(母)日裔移民。耶魯大學藝術學士,哥倫比亞大學視覺藝術碩士。她的第一本長篇《天皇蒙塵》(When the Emperor Was Divine, 2002),以她母親的真實故事為經緯,描寫在二戰期間,一家四口,祖父因被視為日本間諜而被FBI收押,從加州柏克萊送往猷他州沙漠地區的集中收容營所經歷的三年拘禁生活,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艾力克斯獎及亞裔美國文學獎。第二本長篇《閣樓裡的佛》,則推回到一戰後移民美國的日本相片新娘,以集體的「我們」為敘事,進入美國國家圖書獎及都柏林文學獎的決選名單,並榮獲福克納小說獎、蘭干姆爵士歷史小說獎、法國費米娜外國小說獎。現定居紐約市。林則良著有《對鏡猜疑》(1993,時報),詩集《與蛇的排練》(1996,時報),以及以筆名東尼‧十二月為筆名出版的日記體小說《被自己的果實壓彎的一株年輕的樹》(1998,商務印書館),新書正在整理當中。譯有《管家》、《牡蠣男孩憂鬱之死》等書。Julie Otsuka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林則良推薦序/李佩香快來吧,日本女孩!洞房花燭夜白鬼子生小孩養兒育女走狗別離集體失蹤譯注日文譯名對照表鳴謝作者訪談

商品規格

書名 / 閣樓裡的佛
作者 / Julie Otsuka
簡介 / 閣樓裡的佛:林則良(詩人,本書譯者)導讀李佩香(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祕書)專文推薦顧玉玲(社運工作者)藍佩嘉(《跨國灰姑娘》作者、臺大社會系教授)蔡崇隆(導演、中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8962699
ISBN10 / 9868962692
EAN / 9789868962699
誠品26碼 / 2680850810004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