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救臺灣? 解讀美國對臺政策 | 誠品線上

韓戰救臺灣? 解讀美國對臺政策

作者 張淑雅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韓戰救臺灣? 解讀美國對臺政策:第一本解讀五○年代臺灣問題誕生的專書時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臺海兩岸依舊是實質的兩個政體,各自以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紀念百年,但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一本解讀五○年代臺灣問題誕生的中文專書時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臺海兩岸各自以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舉行紀念與慶祝活動。但臺灣除了締造經濟奇蹟,中華民國的政權維繫迄今也許還是政治上的奇蹟。一九四九年底,美國中央情報局研判臺灣即將不保,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至多一年後就會「百年」,華府已經開始討論要安排蔣介石等國府高層流亡,也考慮過扶植當時的省主席陳誠或者臺獨人士另立政權。為何中華民國不僅存活了下來,甚至到如今還可以慶祝「建國百年」?到目前為止,各界都認定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爆發的韓戰,加上中共的介入,讓美國出手「拯救」了臺灣。但韓戰真的救了臺灣嗎?事實上韓戰初起時,第七艦隊巡防臺海只是虛張聲勢,臺灣本身亦無防禦能力,一直到一九五二年十月,亦即韓戰爆發超過兩年後,美方才交付第一批飛機給臺灣。不完全同意「韓戰救臺灣」的論斷,本書意在闡明,美國並未因韓戰爆發或者中共介入,而「決意」拯救國府或保衛臺灣,也不僅是因冷戰意識型態,才導致與中共建交拖延了三十年。韓戰後期,隨著內部局勢穩定,臺灣在美國決策者的心目中,才逐漸從負債變成資產,因為美國發現不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就能將蔣介石塑造成團結華人反共的領袖,以做為亞洲防堵共黨擴張的工具。雖然美國自始都未承諾保臺,臺灣也一直被認為戰略地位不高,然而韓戰改變了美國的東亞冷戰政策,也讓臺灣得以在夾縫中生存。臺灣可以模糊操作的法律地位,成為美國無須付出高昂軍事代價,但又能牽制中國的一顆棋子。冷戰期間的臺灣不僅在國際政治上地處邊陲,其如何存活下來,在研究領域上也普遍不受重視。本書可說是第一本細膩解讀臺灣問題如何在五○年代誕生的中文專書,除了回顧這段歷史之外,對至今仍與兩岸問題關係重大的美國,也仔細解讀其對臺的思維與決策模式。本書特色細膩解讀美國對臺政策的本質,破除美國為臺灣友邦的許多迷思,瞭解美國何以對兩岸關係影響至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淑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歷史學博士。專長學科為美國外交史,研究範圍主要為一九五○年代美國對臺灣的政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緣起第一章 前言I. 冷戰、內戰與韓戰II. 韓戰救臺灣的共識III. 研究資料與各章大要第二章 分離臺灣(一九四九年)I. 政治經濟手段保臺II. 獨立於中國的臺灣III. 聯合國託管的可能性IV. 矛盾思維與對立政策V. 結語第三章 袖手旁觀(一九五○年一月至六月二十四日)I. 袖手旁觀II. 一邊倒的展示III. 風向轉變IV. 結語第四章 力求中立(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I. 中立臺海II. 難以執行的中立III. 麥帥與杜魯門的對立IV. 聯合國內的運作V. 結語第五章 有限戰爭(一九五○年夏至一九五一年春)I. 揮軍北上II. 錯失停戰良機III. 及早談和的可能IV. 軍事報復的考量V. 懲罰行動VI. 結語第六章 政策轉變(一九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一年五月)I. 對臺政策重估的制約因素II. 國府參戰問題與中立化政策的反省III. 對臺政策觀念的突破IV. 結語第七章 改變態度(一九五一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三月)I. 削弱中共的努力II. 臺灣從負債變成資產II. 影響軍援效率的因素IV. 分離但不獨立的中國V. 結語第八章 政治資產(一九五二年三月至一九五三年一月)I. 停戰談判的遷延II. 牽制中共III. 取消中立化的考量IV. 沿海騷擾V. 成為政治資產VI. 結語第九章 刻意模糊(一九五三年)I. 放蔣與限蔣II. 迴避承諾III. 壓力楔子策略IV. 刻意模糊的對臺政策V. 結語第十章 結論I美國對臺政策的變化II 影響美國決策的因素III 決策彈性和利弊IV 韓戰救臺灣?V 韓戰救臺灣! 卷末語大事對照年表譯名對照注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韓戰救臺灣? 解讀美國對臺政策
作者 / 張淑雅
簡介 / 韓戰救臺灣? 解讀美國對臺政策:第一本解讀五○年代臺灣問題誕生的專書時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臺海兩岸依舊是實質的兩個政體,各自以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成立紀念百年,但臺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8729537
ISBN10 / 986872953X
EAN / 9789868729537
誠品26碼 / 2680611592002
頁數 / 3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3.5X20.2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