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心理學 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
作者 | 鐘穎 |
---|---|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故事裡的心理學 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本書特色】◎以榮格深度心理學、存在心理學角度,由東方視角解析「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等11個 |
作者 | 鐘穎 |
---|---|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故事裡的心理學 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本書特色】◎以榮格深度心理學、存在心理學角度,由東方視角解析「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等11個 |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以榮格深度心理學、存在心理學角度,由東方視角解析「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等11個經典故事的「原型」特質。 ◎以【夢與潛意識】、【永恆少年】、【陰影】、【個體化】四大篇章,釐清【童年、青少年、中年、以及老年】這四個人生階段的心靈任務。 ◎每個主題以兩個故事相互對照,設計「深度心理學小學堂」,內文故事在國內均有譯本,適合作為了解心理學的入門讀物。 沒有人不愛聽故事。 在故事之中,我們跨越地域、種族與時間, 跟著主角踏上冒險之路,在經歷種種挑戰後得到智慧與寶藏。 「那些我們視之為童話或兒童青少年文學的故事至少向我們提供了兩座橋樑, 一座通往我以外的他人,一座通往內心的自己。」 我們能夠很容易地從故事得到向外的啟發, 而通往內在的途徑,則能靠深度心理學來幫我們指認出來。 《故事裡的心理學》為「愛智者書窩」經營者.諮商心理師鐘穎, 以「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等11個經典故事, 解讀【童年、青少年、中年、以及老年】這四大階段的心靈任務。 在上集,【夢與潛意識】、【永恆少年】這兩大篇章, 為我們指出「孩子如何跨越至青春期」,「青少年期的重要原型」等成長時期的重要主題。 ①夢與潛意識: .《愛麗絲夢遊仙境》——童年的自我懷疑 隨愛麗絲跳下兔子洞,身體變得忽大忽小,思考在青少年這個令人困惑的階段裡,如何同時保有兒童的天真,又不畏懼面對真實世界的壓力? .《湯姆的午夜花園》——成長之路的人際關係 湯姆接受了午夜鐘聲的邀約,離家進入花園,揭示孩子走出家園,進入社交圈的種種心境,面對繁複的人際關係,孩子如何有安全感地長大成人? ②永恆少年: .《小王子》——追求獨特的永恆少年 從走出自己的星球、離開狐狸的小王子,看到永恆少年重自由而輕責任,慣性逃避、活在想像之中的內在課題。 .《彼得潘》——拒絕長大的孩子 居住在永無島,討厭大人的彼得潘,象徵以輕視現實來迴避自身的平庸,社會適應不良的迷路之人。 書中也以《浦島太郎》、《桃太郎》兩相對比,探討「青少年的網路成癮/拒學問題 浦島太郎潛入龍宮,象徵不願脫離母親的孩子,也易在現實世界不戰而逃; 相對而言,桃太郎則是勇於離開父母,爭取自己的人生寶藏。 上集的6篇故事兩兩呼應, 為我們指出成長之路上,內心世界遇上外在現實的掙扎碰撞。 在故事之中,我們會與自己相逢,乃至與更大的整體相逢。 誠摯地邀請每個大人一起用深度及存在心理學的眼光重讀一遍書裡的故事, 在掩卷之後,走入自我的個體化旅程。
各界推薦 【專業推薦】 ◎臨床心理師/方格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社區諮商中心主任/田秀蘭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教授兼系主任/李佩怡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羅怡君 ◎諮商心理師、「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FB創立者/蘇俊濠 ◎每個人的一生,充滿了故事。只是,對其中角色的內心世界,卻是模糊、徬徨又迷惘。這本書,開啟了經典故事的大門,邀約你走進浩瀚的心理學知識殿堂。透過精準的切入點,讓我們看見了,如何成為一個完整又獨特的自己。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故事是象徵性的迷霧森林,若是經過好的指引,當中的象徵性會順利脫出成為能夠被意識的生命吸收與轉化的營養。這本書呈現了與故事工作的方法,也示範了故事如何溫柔地導引生命,讓象徵性進入意識之中、為生命所用。祝福為我們這樣工作的本書作者,祝福讀到這本書的人,也祝福這本書。 ——FB:阿梅.心的家、《與狼同奔的女人》讀書會帶領人」/黃詠梅 ◎古老的故事是進入我們內心深處的一條重要捷徑,我們常常在看到的故事的表象,而忽略了故事背後真正想要告訴我們的模樣。透過隱喻與原型的抽絲剝繭,我們有機會從不同角度來看一個故事,讓心裡的那個小孩,慢慢像毛毛蟲一樣,作繭、假死、破繭、然後成為一隻美麗而成熟的蝴蝶。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 ◎「小時候,聽過很多童話故事。直到當了父親,給孩子聽童話故事的有聲書時,才有機會重溫孩提回憶。孩子在聽,我也在聽,越聽越入迷。不同的是,我會帶著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故事中的寓意以及作者的心理狀態。於是,我不得不讚賞《故事裡的心理學》的作者,對那些經典故事的解析,精闢又獨到。原來,故事裡富含這麼多的隱喻;而若能用來做為親子對話的素材,更能夠啟發思考,擴展思維,於是,故事就不只是故事而已了!」 ——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榮格分析師馮.法蘭茲認為,那些重複傳唱的故事裡蘊藏著人類集體重要的心靈片段,心理學不只在實驗室裡,也在那些古老的童話、神話當中。作者長年深耕深度心理學與存在心理學,並在青少年輔導以及親職教育上有相當豐厚的實務經驗,本書從深度心理學觀點重新考察與解析許多經典故事,萃取出對人類發展重大議題的寶貴洞見,包括成長、愛、孤獨與意義等,我想不論是輔導人員或是一般民眾,在本書中一定能找到扣連你生命的故事。 ——諮商心理師、臉書社團「榮格讀書會」創建者/陳宏儒 ◎印象中,求學過程裡,從來沒有上過任何理解自己的課。直到當了母親、上了父母成長班後,才開始認識自己,摘下盔甲與面具,全然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鐘穎老師深度心理學的系列課程,不僅開啟了深入探索內在自我的大門,覺察到自己並不孤單,更看到叛逆的價值與意義。想要深度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這本好書! ——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 ◎作者以溫暖且貼近受苦經驗的文風貫穿全書,透過童話的闡述,將榮格等人的深度心理學與實務案例巧妙結合。 本書為幽暗隠微的靈魂深處,燃起一盞明燈;同時也提供讀者在探訪安身立命的歷程中,有一處解心與寬心的好所在。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臺灣沙遊治療學會理事長/黃宗堅 ◎自童話的從前從前,看人生的現在與以後——推薦給在各個生命階段蟄伏與探索的您,本書由深諳心理知識的鍾穎老師,深入淺出又深入地引領,用深化的理論為核心,以淺顯週知的故事娓娓深入人生的脈絡,讓我們一起從童話面對自己、生命與關係的難題,追尋人生的方向、尋獲兼具童真與成熟的自我! ——蛹之生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譚慧蘭所長 ◎作者不僅是編織者,亦是沖印者,既能把心理學縫進經典文本,亦能將心理學從情節裡顯影還原。原本冷硬的知識,在故事之間往返穿梭,最終磨平了稜角,成為溫潤的指引。 ——臨床心理師、作家/劉仲彬 ◎作者是任職本市的高中輔導主任,推廣親職教育多年,在處理親子問題上非常用心。他的講座內容常以知名的文學作品為藍本,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層層分析,一直以來都很受到家長與民眾的歡迎。書中內容更是有趣深刻,原來這些經典故事可以被這樣理解,非常值得關注教養的朋友來閱讀,相信每個打開本書的老師跟爸媽都會跟我有一樣的想法!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謝文斌
作者介紹 鐘穎(愛智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系/歷史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諮商心理師/高中輔導主任 高中輔導主任,諮商心理師,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
產品目錄 .推薦序:從故事跨入自己的生命 .專文推薦 .序 .前言 .壹:導讀 夢境與潛意識 .《愛麗絲夢遊仙境》—— 童年的自我懷疑 .01 /掉下兔子洞——打開潛意識之門 .02 /「我是誰?」與渡渡鳥——自我的界定 .03 /尋路——自我的第一次確認 .04 /三月兔與帽匠——自我的第二次確認 .05 /紅心王后——自我的第三次確認 .06 /法庭——自我的完成 .結語 .《湯姆的午夜花園》—— 成長之路的人際關係 .潛入夢境 .01 /離家——重新認識自己 .02 /潛意識的花園與交錯的時空——夢的隱喻 .03 /海蒂公主與力量——人與人的相遇與轉化 .04 /園丁亞伯——孩子的陪伴者 .05 /最後一次相會——老人與孩子的生命任務 .結語 .貳:導讀 永恆少年 .《小王子》—— 追求獨特的永恆少年 .01 /遇見小王子——在現實中迷航 .02 /小王子與綿羊 ——不斷追夢的人生 .03 / B-612號行星與猴麵包樹 ——弱小的自我 .04 /落日與玫瑰——永恆少年的恐懼 .05 /狐狸與馴服——為關係負責 .06 /蛇與死亡——慣性逃避 .結語 .《彼得潘》—— 拒絕長大的孩子 .永恆少年的黑暗面 .01 /永無島與彼得潘——對永恆冒險的沉迷 .02 /出發與飛行——掙脫父母的束縛 .03 /溫蒂媽媽與虎克爸爸——母親議題與父性原則 .04 /對決——劣勢功能的反撲 .05 /返家——失去深度的平庸人生 .結語 .附錄《浦島太郎》、〈桃太郎〉——青少年的網路成癮/拒學 .結語 .台灣深度心理學社群推薦
書名 / | 故事裡的心理學 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 |
---|---|
作者 / | 鐘穎 |
簡介 / | 故事裡的心理學 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本書特色】◎以榮格深度心理學、存在心理學角度,由東方視角解析「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等11個 |
出版社 /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9501941 |
ISBN10 / | 9579501947 |
EAN / | 9789579501941 |
誠品26碼 / | 2681955715003 |
頁數 / | 207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從故事跨入自己的生命
總還記得跨入心理學的領域時,老師好奇地詢問著為何對心理學有興趣。當時立刻回答因為對人感到極大的好奇,老師接著便建議可以從故事與電影著手,也許可以理解得更深刻。當時未必能真正體會老師的話語,只是覺得想要更深入地探究心理學理論的奧秘,也總以為那才是理解人心的關鍵。可是就在一方面學習課程內容,一方面又不斷地閱讀故事與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慢慢地懂得箇中的深意。也許正因為這樣的緣故,在閱讀《故事裡的心理學》時,不覺眼睛一亮,因為書中將兩者之間的交互影響徹底發揮出來,那像是以故事為經、深度心理學為緯,巧妙地編織著人心的樣貌,甚或是人心可能發展的精采。
這幾年,心理相關書籍席捲出版界的狀態,幾乎可說是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那卻也反應著,人心在這急驟變動的時代裡感到不安與茫然。然而,過於艱深的心理學理論,卻往往成為有心人遇到的障礙與挫折。甚或有時成了理論歸理論,生活歸生活的分裂現象。也就是說,研讀之後或許可以說得一口好理論,但卻很難落實到日常實踐之中。抑或者,也有些人對於人心感到敏感與好奇,遂不斷地觀察與反思,可又受限於統整知識的缺乏,所以總很難明確地在心頭形成一種持續的影響力。是故,若能透過故事引起共鳴,然後透過故事的詮釋帶入心理學的意象,當能化解理論與生活的藩籬。更能透過那樣的過程,吸引讀者一次又一次地進入到故事之中,然後透過故事的反饋,反覆地貼近己身的心靈。
作者透過幾本極為著名的故事,勾起閱讀時的一種熟悉感與興奮感,也許正因為那耳熟能詳的情節發展,更能挑起人們的好奇,也更能讓人從故事中跨越到心理學範疇之中。尤有甚者,在剖析故事的過程中,作者常常會帶入其擔任心理師時所接觸的個案情境,那更是讓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活躍起來。於是乎,故事跳脫了原本的虛幻,也躍出了原本的格局,進入了日常思維之中。那讓原本趨向於聆聽故事的讀者,更願意回身省視自身的心靈。故事,遂能夠成為一面鏡子,不單僅止於讀者的投射,還能映照出心靈的樣貌。
換個角度來看,對於鑽研於理論的讀者,也許透過這種不同方式的引領,能夠看見理論活化的精彩。更有趣的是,那並非是過往藉由實驗、案例來印證理論,而是經由熟悉的故事。故事與案例的不同在於,那所隱含的虛幻性,往往得以讓人卸下心理防衛,甚而在閱讀時拉扯出更多的情緒與投射。而當保留著這些感受轉而跨入熟悉的理論時,往往能形成過往所未曾經驗的衝撞。在那當下,理論不再是理論,而能與內在的心靈發生了極大的共鳴。也在那當下,理論與現實生活有了交錯。故事,成為一個引子,讓人從理論進入自己的生命。
不僅如此,作者以深度心理學作為分析的核心,是故所帶入的四個章節「夢與潛意識」、「永恆少年」、「陰影」、「個體化」,都是心靈成長極為關鍵的課題,卻也往往是現今生活中,人們隱約可以感受到,卻又偏偏很難去面對的課題。而如果藉由心理學理論來理解,可能會過於直接而衍生否定或防衛的機制,那麼也許故事可以是一個緩衝。藉由故事的角色,藉由理論對於故事的分析,最後再回到讀者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所引發的感受。幾個面向的疊合,當有機會跨越心靈成長中,原本難以跨越的困頓。
尤其是書中從潛意識的角度切入兒童的獨特,到青少年所受到永恆少年原型的影響,再到中年所引發的認同危機,甚或到個體化旅程的精彩論述。深度心理學所討論的,不單單只是如何去貼近與理解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甚至更進一步地去探討如何能活出更完整的自己。透過故事,也許是一面鏡子、也許是一個引子,也許是一個緩衝,讓心理學不再只是書中的知識,而能成為引領觀照自身的法寶。而《故事裡的心理學》所給出的那份切近,更是激活了允許自己成為自己的念頭,也許那才是心理學的初衷吧!
——心理師、書評家/陳立倫
內文 : 如果說神話是眾人的夢,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也同樣如此。不管長大後的我們去了哪裡,過著怎樣的生活,從而遺忘了從前多少人事物。但那些我們年幼時聽過的故事,看過的書,卻怎麼也忘不了。我總認為,那些我們視之為童話或兒童青少年文學的故事至少向我們提供了兩座橋樑,一座通往我以外的他人,一座通往內心的自己。
因為這些故事具有普世性,我們可以輕易地在日常生活裡窺見和反思這些劇情和角色,他人甚至也能夠對我們的感觸心領神會。例如拒絕長大的彼得潘與快活的永無島,內心住著的化身博士,以及勇敢跳下兔子洞的愛麗絲,和想念家鄉玫瑰花的小王子。
從深度心理學(亦即研究潛意識心靈的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物與劇情無疑具有「原型」的性質,也就是人類代代相傳的心理特徵,所以這些故事才能在那麼多的書裡脫穎而出,被大家所喜歡與牢記。那些人物與事件經歷既是外在虛構的劇情,也是我們內心本有的人格與風景。它們揭示的不僅是當時身為孩童的我們,應當如何勇敢長大,同時更教會我們明白邪惡本自固有,面對恐懼該採取什麼態度。
做為一位輔導人員,我發現用這些故事來教導心理學不僅深刻有效,還總是能引起共鳴。因此我挑選了幾篇兒童及奇幻文學的故事,做為每個大人用來瞭解自我及家中孩童的引子。希望能透過這些它們,讓每個困惑於成長及教養的成人,能有機會用嶄新的眼光來重新看待那些我們早已熟悉的事物、他人、與自己。
為了幫助讀者瞭解深度心理學的概念,我依照童年、青少年、中年、以及老年的順序,依次介紹在這些階段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心理學知識。它們分別是夢與潛意識(孩子如何跨越至青春期)、永恆少年(青少年期的重要原型)、陰影(中年危機的首要功課)、與個體化(人生下半場的最終追尋),同時,每個主題都用兩至三篇故事做引子,希望這樣的編排能逐步使人深入自己的心靈。此外,為了方便讀者學習,特地在專有名詞出現的地方都設計了「深度心理學小學堂」加以補充,希望本書能起到推廣深度心理學的目的。
你可能會發現,越後面的章節份量越多,那是因為在中年之後,隨著死亡焦慮的現身,我們的後半生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意義危機,這使得我必須用較多的內容來討論我們人格最終的整合之道。我所喜愛的深度心理學與存在心理學(亦即研究意義、孤獨、死亡、與勇氣的心理學)之所以迷人正在此處,因為它們關切著人的整體,勇於將眼光望向實驗室外的生活,這是當代許多把人性簡化為生化反應的學院派心理學家所不願做的。
正是在這樣的簡化裡,心理學喪失了引領現代人觀照自身的能力,而這本是心理學的任務。心理學是人的心理學,不是大腦的心理學。人不只是被動的生化反應,我們的選擇也塑造了自己。正是在這樣的拉扯矛盾中,人性被推到了一個同時具備崇高以及悲劇性的位置。也因為如此,我誠摯地邀請每個大人能跟我一起用深度及存在心理學的眼光重讀一遍書裡的故事。
內文裡的故事在國內均有譯本,這是我刻意挑選後的結果,目的是方便讀者能找到原著。而分析的內容並非無中生有,相反地,是墊基在前輩心理學家努力下的結果,包括河合隼雄、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以及吉妲.桃樂絲.莫瑞那等人的著作都是我寫作時重要的參考,當中有不少引用和致敬的部分,特此說明與致謝。
但不論是誰的觀點,還請正在閱讀本書的您能夠記得,我們的分析只不過是一種角度,甚至說不上是最好的角度,只有你的詮釋才適合你自己。話雖如此,但我的詮釋卻是緊緊依著人最終的整合而發的,這也是一直以來我看待童話與傳說的方式。受益於粉專讀者、講座聽眾、與課堂學生的回饋,我深信,完整是人一生的追尋。如果你能從本書中得到一窺心靈家園的契機,這不僅是我的企盼,也是我的榮幸。謝謝你選擇打開了這本書,我相信書中所寫不會讓你失望。
最佳賣點 : ~從故事啟航的內在探索之旅~
★以奠基於榮格的深度心理學解析「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
等11個故事的象徵。
★釐清「童年、青少年、中年、以及老年」4大人生階段的心靈任務。
★心理師、書評家/陳立倫 專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