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極簡到極致: 打造卓越自我的職涯規劃
作者 | 趙曉璃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從極簡到極致: 打造卓越自我的職涯規劃:賈伯斯、祖克柏、梭羅大力推崇並踐行的工作和生活理念15年職場歷練4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近2000例職業諮詢案例集結成書用真實案 |
作者 | 趙曉璃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從極簡到極致: 打造卓越自我的職涯規劃:賈伯斯、祖克柏、梭羅大力推崇並踐行的工作和生活理念15年職場歷練4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近2000例職業諮詢案例集結成書用真實案 |
內容簡介 賈伯斯、祖克柏、梭羅大力推崇並踐行的工作和生活理念 15年職場歷練 4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 近2000例職業諮詢案例 集結成書 用真實案例告訴你不可不知的職場原則 用簡單的方法,搞定複雜的職場問題 用極致的智慧,讓自己一步步邁向卓越 助力職場年輕人精進成長的極簡工作法! 放棄無效努力,學會職場斷捨離,用簡單的辦法,將職業生涯做到遊刃有餘。 無需刻意練習,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這本書是關於工作與人生的方法論。 這裡沒有不切實際的想象,也沒有空洞的口號, 有的只是從一個又一個真實的職業諮詢案例中總結出來的教訓和經驗。 書中匯聚了一些常見的職業問題: 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如何保持足夠的專注力,在擅長的領域深耕細作? 如何迅速走出新手期,成長為老手甚至專家? 職場中,如何建立自己的優勢? 如何做成一件像樣的事情?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個理性的職場人? 本書以職場故事的形式講述職場中的各類困境,提出對應的工作技巧和職業規劃策略,從而幫助讀者迅速走出職場困境,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文章聚焦職場、財經商管與心理,有溫度有態度,條理分明思路清晰,為你的成長助上一臂之力。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給自己制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1.選擇好第一份工作2.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3.何時擁有自己的職業定位4.職場決策三步法5.職業生涯設計1--找到職業圓點與半徑6.職業生涯設計2--極簡主義工作法第二章 避開陷阱,走出迷茫1.最初的選擇2.如何看清自己想要什麽3.選擇的同時意味著捨棄4.人生不是一開始就有主線5.迷茫是人生的一個階段,重要的是迅速走出來6.避開頻繁跳槽的「職業漩渦」7.職業空檔期的開源與節流第三章 優勢比興趣更重要1.選擇和努力哪個更重要2.不要用興趣為自己的職業設限3.優秀的人生需要規劃和部署4.相信並發展自己的天賦5.優勢是比興趣更重要的線索6.內向者的優勢第四章 不要讓自己的成長受阻於職場溝通1.職場小白GDR溝通法2.一個有效的溝通利器--黃金思維圈3.簡單實用的PREP法則4.在職場中運用故事思維5.學會拒絕,用專業說話第五章 管理情緒,獨立思考1.情緒控制2.觀點和情緒廉價,事實和過程貴重3.如何應對職場中的各類委屈4.不要讓收入決定生活5.擺脫「玩命工作」的陷阱第六章 擁有斜槓思維1.斜槓思維與能力是未來大勢所趨2.發現自己的優勢,提前應對未來的危機與挑戰3.以最好的發展策略應對多變的職場4.精英的風險應對計劃5.如何進行自我投資第七章 從極簡到極致1.把重要的事變得有趣2.勇敢追求自己匱乏的東西3.所謂專業,就是極致4.有效地榨乾自己5.挑戰舒適區6.唯有深度才有超額的價值7.高手是怎樣煉成的:迭代升級第八章 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1.每個人都是生活裡的英雄2.我們喜歡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小有成就的自己3.為了賺錢而賺錢的人,往往賺不到錢4.沉澱見識與能力,去做成一件像樣的事情5.從行動升級到認知升級6.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7.精英的功底絕非一日而成
書名 / | 從極簡到極致: 打造卓越自我的職涯規劃 |
---|---|
作者 / | 趙曉璃 |
簡介 / | 從極簡到極致: 打造卓越自我的職涯規劃:賈伯斯、祖克柏、梭羅大力推崇並踐行的工作和生活理念15年職場歷練4年職業生涯諮詢實戰經驗近2000例職業諮詢案例集結成書用真實案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003548 |
ISBN10 / | 9865003546 |
EAN / | 9789865003548 |
誠品26碼 / | 2681713068006 |
頁數 / | 32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24g |
最佳賣點 : 賈伯斯、祖克柏、梭羅大力推崇並踐行的工作和生活理念
自序 : 序言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該幹嗎?
工作沒有成就感,難道一輩子就這樣了嗎?
無數次想辭職,又怕辭職之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作為一名職業規劃諮詢師,每天我都在和這些問題打交道,漸漸地積累了一些心得與方法,便將一些代表性的職場問題進行了梳理,集結成這本書。
我是趙曉璃,財務出身,在企業做了10年,直到財務經理。32歲那一年,我進行了第一次職業轉型,利用業餘時間筆耕不輟,不遺餘力地幫助很多職場人走出迷茫,我也成為一名資深職業規劃諮詢師。35歲和36歲這兩年,我一共出了三本職場書籍。您看到的這是第四本。
也許是受常年財務工作的影響,我平時喜歡思考,尤其擅長分析總結,書中內容多是根據真實職業諮詢案例總結而成,注重實用性和落地方法。不論你需要專業的職業規劃諮詢師幫助指導,還是需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己找到出路,或許這本書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
本書集中了以下常見的職業問題:
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如何保持足夠的專注力,在擅長的領域深耕細作?
如何迅速走出新手期,成長為熟手甚至專家?
職場溝通方面,到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如何建立自己的優勢?
在多變的職場環境下,我們又該如何部署,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如何做成一件像樣的事情?
如何控制自己無法遏制的情緒,做個理性的職場人?
由於精力與時間有限,我的諮詢以及問答所能幫到的人畢竟是少數,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我的書獲取方法與力量,最終依靠自己走出困境。獨立這件事,最痛苦也最關鍵。
書中出現的人物及故事全部經過了文學加工與處理,所有人物的姓名均為化名,書中的觀點與方法都有對應的情境和背景,因此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請重點關注分析思路,務必獨立思考,切忌照搬套用。
這裡沒有不切實際的想像,也沒有空洞的口號,有的只是從一個又一個真實的職業諮詢案例中總結出來的教訓和經驗,它們或能成為你前進道路上的一盞又一盞燈,讓你少走彎路,早日實現想要的人生!
趙曉璃
內文 : 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在人生的賭局裡,想要獲得不菲的回報,就要學會在「永恆不變的價值」上持續下注。
對於職場人而言,我們密切關注自己的價值,而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的收入低了。剛出校門的時候,你和其他同學的起薪差不多。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你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卻一點點地拉開了。
直到有一天,你赫然發現,有的人在職場中風生水起,月入好幾萬且正在往中高層躍遷;而你,卻依然拿著微薄的薪資,每天為生活奔波,不知何時才是個頭。
在畢業五、六年之後,你們之間的落差和對比正一天天明顯起來。這對很多人而言,確實是一件殘酷的事。
但這就是現實。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在畢業五、六年後小有所成,成為那個月入好幾萬、有事業追求的人,而不是那個為生活疲於奔波的人。
那麼,想要獲得職業的成功,到底需要做些什麼呢?
一、想要成功,必須抓住核心要素
做職業規劃師至今,我陸陸續續做了不下於百例的諮詢案例,也做過很多次線下交流與分享。很多人聽說我的身份之後,總是會問我這樣一個問 題:怎樣才能獲得職業的成功?
我打開word文件羅列出了很多因素,後來經過反覆推敲、刪繁就簡之後,發現整張文件裡,只有這五行字—
(1)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起步。
(2)做一名耐心的老員工。
(3)找到自己的獨特性。
(4)提升商業思維,關注社會需求。
(5)給自己繪製一份商業地圖,從一個點進行輻射,去服務更多的人。
在畢業之後的第一個5年,一個人想要在職場中獲得不錯的發展,最好要完成前三項任務。
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30%左右的人依然在第一點上徘徊不前,始終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起步;50%的人栽在第二點上,畢業幾年頻繁換工作,做任何職業都像是「蜻蜓點水」,很難深入某個行業獲得不同的洞見;只有20%的人完成了第一項和第二項任務,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卻困於第三點,那就是工作多年,依然不知道自己的獨特性在哪裡,對於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更是一無所知。
為什麼你的職業生涯總是不見起色?
論上學時的成績,你並不遜色,甚至是佼佼者;
論工作起點,你也並不比別人差,你所在的公司在行業裡也頗有名氣;
論勤奮程度,你每天也在加班加時,起得比雞還早,並利用一切時間充電學習……
可能你也隱隱約約意識到了,一定是哪裡出問題了,否則不會在五、六年之後,收入還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提升。
二、完美的職業起步=朝陽行業+適合自己的職位
毋庸置疑,個人的職業發展往往受制於行業大環境的影響。
還記得幾年前,當我決定從企業裡走出來進行第一次職業轉型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身邊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那個時候「網路」這個概念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傳統行業裡的從業者資訊封閉,也很少關注行業的走向,這就導致他們在危機到來之前沒有任何防備。
當時我所在的那家電子廠,生產的是電器裡的某款元件。
連續幾年的財報分析,這款元件的銷量逐年下滑。我曾經分析過原因,那就是整個電器行業的技術日益提高,對於這款元件的需求越來越少了。公司只有一條路,加大研發力度,如果能研發出適應新功能的新型元件產品,才可能有活路。
然而悲哀的事實是,由於資金匱乏,公司很多研發工作進行到一半就偃旗息鼓,新的產品沒有研發出來。同時由於舉債過多,公司很快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機。
在我離開後不到幾年的時間裡,公司就宣告破產。當我再次坐車路過那個地方時,早已野草叢生、一片蕭條,之前霸氣的公司門牌也不見了。
這些年,倒下去的企業真的不計其數。
有一次,應某區管委會的邀請,我給他們區的財務人員做職業規劃培訓。赫然發現,在座的很多人只知道埋頭幹活,渾然不知世界發生著怎樣的改變。
因此,如果讓我對畢業生朋友們做職業建議,我的建議傾向於找一份朝陽行業,從自己可以做的職位入手。
如果你所處的行業日暮西山,即便你用了多年時間做到了行業裡的高級技術員又如何?世界不需要這個行業了,它不會憐憫眷顧你的青春與汗水,到頭來照樣把你清理出局。
而如果你從朝陽行業起步,即便你所在的公司很小也不正規,哪怕最終關門大吉,你也不用擔心。因為隨著行業的發展,你會發現跳槽到其他公司易如反掌。
雷軍說的「風口」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一個行業日漸沒落,你很努力做到No.1,也不過爾爾,依然會慘遭淘汰。
你沒有錯,只是社會不再需要你了。
三、職場適應期:做個耐心的「潛水員」
通常來說,如果你所在的行業是朝陽行業,你所在的企業運營個5年10 年不成問題。那麼你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個低調的「潛水員」,默默累積自己的實力。
這一點看似簡單,實則最難。
在HR看來,除去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公司破產倒閉)之外,一個人只有在一家企業待3年以上,才有可能接觸到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才有可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洞見。
為什麼撐過這頭三、五年如此重要?
首先,能撐得過頭三、五年的,應該是能勝任職位的。否則連職位都勝任不了,根本不可能透過試用期轉正,更別提待上個三、五年了。
其次,能撐得過頭三、五年的,這個人的溝通能力應該還不錯。也就意味著,他的人際關係不見得多好,但也不至於很差。
最後,能撐得過這三、五年的,往往是有自己的主見的,不太容易被外界誘惑所迷惑,知道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
在這三、五年中,每個職場新人都要面臨這些挑戰—
(1)試用期能否迅速進入角色融入團隊,決定著能否順利轉正。
(2)適應期是否懂得與人協作、與人為善,決定著這個人的職場人際關係,也決定著他能否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好評。
(3)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比如一份薪水比目前高的工作,這個人是否能夠不為所動,足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度—是即刻選擇自己想要的,還是願意為更好的結果堅持下去?
這被稱為「延遲滿足」,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
想想看,這個世界不乏很多精於算計的「聰明人」,但缺的正是有定見的「傻瓜」。
職場中比個人能力更關鍵的,恰恰是一個人能否定下心來深入工作,而不是如「職場浮萍」一般,始終在淺層打轉。
馬雲的阿里巴巴創造了很多財富神話,也製造了很多令人艷羨的千萬富翁。但有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卻是,這些人大部分在10年前並不是什麼名校畢業,也不是能力超群的人。
其中奧妙,在後面會有闡述。
四、職場發展期:你的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
一個人的職場價值其實是兩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分別是市場的需求度和能力的獨特性。
在能力的獨特性方面,往往有兩種情形最為常見。
一是縱向,指的是你某一能力的專業度和深度。
比如很多高學歷的科研人員,學物理一路學到博士,玩的就是專業度和深度。
二是橫向,指的是你在其他同行不具備的能力裡有優勢,屬於廣博型人才。
比如財務培訓師,除了專業知識要過硬之外,關鍵在於是否能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能否用通俗的語言將高深的知識講得深入人心、易於接受。
如果這個人有很強的獨特性,意味著要麼是某一領域的深度人才,要麼是四通八達的廣博型人才,同時社會的需求度很高,那麼這個人不大展身手簡直天理難容。
十幾年前,一個懷揣滿腔熱情、有志於在媒體行業大展拳腳的小伙子,始終沒有獲得央視正式職缺。
據說這樣的人當時並不在少數。
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個人曾擔任《商務電視》、《經濟與法》、《對話》等節目的製片人。
這幾檔節目讓央視很多名嘴家喻戶曉,而對於這個默默無聞的製片人而言,走不到台前就意味著無法被人記住。
他的口才和創意極好,負責的幾個節目風生水起。然而即便如此,他依舊無法解決職缺及戶口問題,走的時候還是一名編制外臨時人員。
隨著社交媒體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這個敏銳的媒體人創辦了一個脫口秀節目,輔以微信公眾號平台,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儘管這些年,圍繞在他身上的爭議不斷,但我們不容否認的是,羅振宇具備強烈的獨特性—優秀的演講能力、高度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傑出的資源整合能力等,是個廣博型人才。
與此同時,社會大眾在時代的驅趕下普遍焦慮,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很多人不需要什麼營銷之道、創業的那些坑。他們只想迅速走上財富自由之路,只要每天收聽這樣的知識節目,就會有一種「我在學習,沒有虛度光陰」的滿足感。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代知識商人羅振宇的崛起。
他的崛起,何嘗不是個人獨特性和社會需求共同推動的結果呢?
而對於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言,又是什麼情況呢?
他們的職業起點比較高,但沒有誰一開始就會被放到關鍵的職位上。因此,這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如果不能在三、五年內取得突破,則很容易「泯然眾人矣」。
以此類推,以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為代表的普通勞動者多是處在「勞碌區」—你不能說他們沒有技術,但這些技術不需要什麼獨特性。也就意味著,你會煎餅我也會煎餅,拼的是誰更能吃苦更能下力氣。當然,也取決於誰能搶佔到好位置。
而類似數學家陳景潤、華羅庚這樣的人物,顯然是在「專家區」。
這些人絕對是學問高深、獨特性極高,社會需求相對較少,社會貢獻極大。
人們看到的是這些人成為專家後的聲名鵲起,看不到的是這些人多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與艱辛付出。
試問,你是在什麼區域呢?你認為你的價值又是多少呢?
五、你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總體來說,人與人畢業後五、六年的職場差距,多是上述三個階段的幾個關鍵點所致。
如果你畢業三、五年後,依然徘徊在第一階段,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安全感這種東西。或許對你而言,公家機關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結局,關鍵是你得有本事考進去才行。
如果你心存不甘,那就從頭開始,一切歸零。
除此,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