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形態圖志 | 誠品線上

長城形態圖志

作者 嚴欣強/ 嚴共明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長城形態圖志:,本書是作者嚴欣強、嚴共明父子二人用三十餘年業餘時間,實地考察研究長城的記錄與心得體會。在本書中,作者歸納整理了過去幾十年來觀察長城所積累的豐富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嚴欣強、嚴共明父子二人用三十餘年業餘時間,實地考察研究長城的記錄與心得體會。 在本書中,作者歸納整理了過去幾十年來觀察長城所積累的豐富資料,比對其異同,力求將長城的形態美分類歸納、清晰有序地介紹給讀者。期望令大家不但能從藝術的高度來觀賞曾經看過的長城,還能留意到長城上許許多多不曾被關注的細節之美。 長城的牆、門、墩臺與敵樓、垛孔、石刻磚雕,以及存毀現狀,共六個部分,涵蓋了長城形態的各種細節。 全書條理清晰、新穎、內容豐富,文字樸實。為讀者今後遊覽長城、表現長城、研究長城開闢了新的思路,為了解長城、發現長城提供了新的方法。 全書三十萬字,一千八百幅照片。透過這本書,讓讀者對長城有一個完整、具體、真實的掌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嚴欣強、嚴共明嚴欣強1945年生於延安,大學畢業後在解放軍騎兵二師當過騎兵。退伍後到北京第八機床廠裝配過機床。因用非所學,轉到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任攝影師助理,後又進入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從事美術編輯工作,曾先後供職於中國文學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以及新世界出版社,期間參與設計、編輯「熊貓叢書」、《齊白石畫冊》以及《出土文物三百品》《中國鄉土藝術》等宣傳介紹中華文明的精品書籍。1984年開始帶着6歲的兒子嚴共明考察、拍攝並記錄北京、河北地區的「野」長城。在之後的30年中堅持每年幾十次的攀爬頻率,迄今已考察華夏大地各處的長城遺跡八百餘次。曾以作品「蒼山如海(箭扣長城)」 在中直機關攝影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其攝影作品曾多次參展,而嚴氏父子探尋長城、尋訪「紅色經典」長城老照片的經歷也曾多次被中央電視臺、《北京青年報》、《中國攝影》等主流媒體報道。作為資深長城建築攝影師、中國長城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長城學會攝影中心顧問、數字長城工程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並宣傳長城。過去20年來曾多次參與諸如「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之友大講堂」類型的公益講座,向各界宣傳長城之美,並逐漸從多年積累中發展出關於長城形態構成的審美思考。嚴共明北京人,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後從事對外漢語及國際語文教育20年,期間旅居美國、香港,並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中國語言與文學碩士學位。 自幼跟隨父親嚴欣強爬長城,迄今37年有餘,身為中國長城學會會員,民間公益組織—長城小站資深會員。熟悉北京、河北、山西境內的明代長城,並熱愛長城攝影。尤其熱衷於辨識地點標註不詳的長城老照片。過去20年間,成功判讀出包括攝影家沙飛的《八路軍戰鬥在古長城》等大量歷史名作。曾在國內頂級長城研究期刊《萬里長城》上發表《解讀長城老照片打撈出一個奇跡》。攝影作品亦曾於中國國家地理網《中華遺產》期刊等媒體上發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李少白......5 前言......7 第一篇 長城的牆......9 第二篇 長城的門......119 第三篇 長城的墩、臺、樓 ......199 第四篇 長城的垛孔......301 第五篇 長城的石刻磚雕......371 第六篇 憂心回望......481 致謝......554 後記......559

商品規格

書名 / 長城形態圖志
作者 / 嚴欣強 嚴共明
簡介 / 長城形態圖志:,本書是作者嚴欣強、嚴共明父子二人用三十餘年業餘時間,實地考察研究長城的記錄與心得體會。在本書中,作者歸納整理了過去幾十年來觀察長城所積累的豐富資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763320
ISBN10 / 9888763326
EAN / 9789888763320
誠品26碼 / 2682363133007
頁數 / 58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2338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兩千年來,在中國北方,伴隨着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衝突與交流的歷程,築高牆、修長城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誕生與壯大,中國人可以說是世界上修築長城歷史最長的民族。如果說毛主席的「不到長城非好漢」濃縮了國人的英雄情懷,那麼《義勇軍進行曲》則將長城深深譜入了我們的國魂。
相信每個首次登上長城的朋友都曾經被長城那磅礴的氣勢所震撼。有的人因為這種震撼,踏上了走遍長城之路,用雙腳和時間來證明他對長城的熱愛。也有人因為這種震撼拿起了畫筆或相機,用作品表達長城在他心中的美。我們父子二人也是因為這種震撼,產生了對長城的好奇。自1984年以來,這份好奇心一直驅使我們帶着求知的心態,不斷探索長城。
最初,走上長城,攀到高處,只见綿延的長城望不到盡頭,我們以為已經了解並觀賞了長城,回家後會在拍攝的照片後面寫下時間和地點來作為記錄。但隨着實地考察長城所收穫的知識越積越多,我們才發現這只是「看到」了長城,而不是「觀賞」了長城。如何「消化」這些觀察所得並將其變成「營養」,成了一個難題。如何才能從更高層次來歸納不同地段長城的特點,以及我們的感受上的差異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們漸漸體悟到,只有從藝術的角度去觀察長城,長城的特點才能被發現和觀賞。
那麼,藝術的本質是什麼?藝術的本質是在客觀事物中發現美的規律。畫家從繪畫藝術的視角去觀察長城,攝影家以攝影藝術的角度去觀察長城,而若想全面、系統地將人類對長城美的感性認識提升到藝術高度,就勢必要格外關注長城的細節以及其形態構成。
作為經典古建築,長城的建築本身蘊含了大量的細節,相關領域也早有中國古代建築專家在努力研究,在這裡我們無意班門弄斧—然而,長城上豐富多樣的牆、臺、門、樓、雕刻該如何欣賞,又絕非「古建築」三個字可以簡單涵蓋,因此亟需一套系統學說與之相配。
同樣的,自從新中國重新融入世界大家庭,作為最有特點的「外交名片」,長城得到的關注熱度不斷上升,而對長城的理解和認識也迫切需要深化。介紹長城的書籍可謂不少,但多是以歷史、旅遊或攝影為主題。時至今日,仍缺少一本聚焦長城的細節的著作,系統性地幫助讀者領略長城的形態之美。
關於「長城的形態美」這個概念,我們所獲得的啟發最早來自於《中國藝術教育大系》中由辛華泉先生著述的「形態構成學」。其中對構成的目的、形態的分析等論述令人思緒豁然開朗。
「長城形態說」就是適應新時代長城觀賞與研究的新發展而產生的。它以長城建築為研究對象,從三維空間的角度,觀察長城形態的各種構成元素以及組成方式。在本書中,我們歸納整理了過去幾十年來觀察長城所積累的豐富資料,抽取其中類同的部分,並用形態構成的方法比對其異同,力求將長城的形態美分類歸納、清晰有序地介紹給讀者。期望令大家不但能從藝術的高度來觀賞曾經看過的長城,還能留意到長城上許許多多不曾被關注的細節之美。

序言  李少白
從九十年代初,我就開始爬長城,拍攝長城了!起因是,我發現有相當多的攝影家是因為長城拍的早、拍的好而出名的。長城是一個重大的題材,也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攝影礦藏,我也很想借長城這個偉大的平臺使自己的知名度得以提高。有一次在拍攝長城的過程中,結識了讓我很欽佩的攝影家翟東風。當我讚賞他的長城攝影成就時,他卻謙虛地搖頭,說擔當不起,並說我誇他的話應該用於另一個人的身上才合適,此人名叫「嚴欣強」。說來也巧,就在翟東風讓我知道拍攝長城有一個叫嚴欣強的達人後,第二天我就在北京箭扣長城的一個敵樓內遇到了嚴欣強先生。從此,我就和嚴先生成了朋友。我認識嚴先生之後,很快就受到了打擊和刺激。我是一個很要強,也很自信的人,在長城上爬上爬下的結果,除了積累了一批從數量到質量上都相當驕人的片子外,還在內心裡儲蓄了志奪天下的豪氣。可是當我看到嚴欣強所拍攝的照片後,我卻泄了氣。這些照片讓我感到自己真有些夜郎自大,因為他的那些照片很多是我不僅未見,甚至是未聞的。我醒悟到,面對長城,面對真正熱愛長城的攝影人,我還遠遠不夠,要想在長城上爭雄,還得把嚴欣強先生當成老師,當成對手。從此,我只要有時間,總是不放過機會追隨着他去爬長城。嚴先生胸懷寬廣,不因我爭強好勝、把他當成對手,而對我排斥拒絕,而是主動地向我提供有關拍攝長城的信息、知識、經驗,而且只要有可能就帶領着我去長城,尤其是那些我從未接觸過的長城,他更是力爭讓我能隨他前行,並且介紹我加入了中國長城學會,認識了更多的長城專家,得到了更多的了解長城的機會。
雖然如今在拍攝長城上我已可以算功成名就了,但是我在嚴欣強面前依然還是要折腰。不僅在拍攝長城上,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師,而且至今仍是我拍攝長城的最強大的對手之一。他雖然是學美術出身的,但他拍攝的長城照片,不喜歡玩光弄影,不喜歡用雲啊、霧啊、雪啊、花啊來給長城塗脂抹粉,而是非常平實地描繪了長城的本來面目。他的照片多數看來頗平淡,但平淡卻是一種高級。就在那些貌似平淡的長城圖像中,我分明看到了長城在嚴欣強心中偉大、崇高的位置,又清楚地看到了在長城巨大的軀體上,閃着嚴欣強溫和、親切、摯愛的目光。
希望廣大的讀者看了嚴先生的長城照片和讀了我對他的介紹,即便不折腰,也能對他有一個深度地了解:他是一個真正持久熱愛長城的人,而且知道如何將對長城的愛轉化成有價值的照片的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分門別類
牆、門、墩臺樓、垛孔、石刻磚雕
珍貴累積
三十年考察經驗,眾多攝影家圖片分享
巨量圖文
三十萬字,千八百幅獨家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