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援朝抗倭戰爭
作者 | 周一良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明代援朝抗倭戰爭:攻城陸戰及海上決戰的描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戰事發展曲折多變,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本書講述1592至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中朝兩國共 |
作者 | 周一良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明代援朝抗倭戰爭:攻城陸戰及海上決戰的描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戰事發展曲折多變,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本書講述1592至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中朝兩國共 |
內容簡介 攻城陸戰及海上決戰的描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戰事發展曲折多變,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脈絡清晰 本書講述1592至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中朝兩國共同抗擊倭寇這一歷史事件,充分利用中國、朝鮮、日本的歷史資料,敘述要而不煩。戰事發展曲折多變,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李如柏兄弟、李舜臣等中朝抗倭中堅人物形象鮮活。至於對攻城陸戰及海上決戰的描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1.出身於近現代著名的大家族之一,著名歷史學家周一良作品; 2.戰事發展曲折多變,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脈絡清晰 3.攻城陸戰及海上決戰的描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作者介紹 周一良周一良一九一三至二零零一,中國歷史學家。安徽建德(今東至)人,1913年生於山東青島,出身於近現代著名的大家族之一安徽建德周氏。8歲入塾,習經、史、子書,後加日文、英文。周一良對日本史和亞洲史造詣尤深,1949年以前曾講授日本史。新中國成立後,他創設亞洲各國史課程,培養了一批亞洲史及日本史的教學和研究人才。
產品目錄 周一良先生與《明代援朝抗倭戰爭》(趙和平) 1 一 唇亡齒寒 9 二 平壤大捷 14 三 碧蹄館之戰和拖延三年的和議 26 四 再度出兵援朝抗倭 35 五 中朝協力最後殲滅日本侵略者 42
書名 / | 明代援朝抗倭戰爭 |
---|---|
作者 / | 周一良 |
簡介 / | 明代援朝抗倭戰爭:攻城陸戰及海上決戰的描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戰事發展曲折多變,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脈絡清晰本書講述1592至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中朝兩國共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88763979 |
ISBN10 / | 9888763970 |
EAN / | 9789888763979 |
誠品26碼 / | 2682181572002 |
頁數 / | 56 |
開數 / | 32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8.8X12.8X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88 |
內文 : 一 唇亡齒寒
十六世紀末,日本戰國割據紛爭的局面剛剛結束,關白豐臣秀吉初步統一全國,掌握了政權。統一後的日本社會經濟有了發展,封建主和商人都要求向外擴張。因為封建諸侯裡面還有一部分沒有完全服從,豐臣秀吉很想發動侵略戰爭,以便把他們的力量轉移到對外方面去。同時,豐臣秀吉本身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封建統治者,夢想先征服朝鮮,再侵佔中國,把日本的國都遷到北京,使日本、朝鮮和中國都處於他的統治之下。
這時李氏王朝統治下的朝鮮政治非常腐敗,廣大人民生活貧困,和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很尖銳。政府裡面各派別長期鬥爭,削弱了中央政權的力量。國防也很薄弱,兵士平時缺乏訓練,有的死去,有的逃亡,部隊的名冊中多是空額。將領在一旦有事時才派到地方上去領兵,兵士和將帥之間的關係很疏遠。當時朝鮮就有人說:「現在民力凋敝,到處窮困。萬一大敵當前,即使諸葛亮做參謀,韓信、白起來指揮,恐怕也不會有辦法!」
豐臣秀吉先派人到朝鮮,要求朝鮮政府派兵替他做進攻中國的嚮導和前鋒。朝鮮與明朝一向友好,嚴正拒絕了這個無理的要求。以後朝鮮又派使臣到日本談判。派去日本的兩個使臣屬於不同的派別,正使是西人黨黃允吉,他回國報告時說:「豐臣秀吉目光炯炯有神,看來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必然要大舉來侵犯我國,須早作準備!」副使是東人黨金誠一,他卻說:「豐臣秀吉一定不會來侵略!而且秀吉的眼睛小得像老鼠,有甚麼可怕?」朝廷大臣不管誰的觀察正確,只盲目支持自己同黨使臣的意見,紛爭不定。只有隨從出使日本的許筬,雖屬東人黨,卻贊同黃允吉的意見。這時東人黨當權,國王李昖終於聽從了金誠一的意見,認為豐臣秀吉不會來侵略朝鮮,命令各道停止剛剛開始的武備整頓工作。
一五九一年(明萬曆十九年)年底,豐臣秀吉決定入侵朝鮮。第二年四月,日本水陸軍十五萬人在釜山登陸。倭軍集中了強大的兵力,又有銳利的武器鳥銃,登陸後二十天便攻陷了漢城,接着平壤也陷落了。國王李昖逃往義州。兩個月內倭軍便控制了朝鮮大片土地,焚燒掠奪,大肆破壞,到處虐殺無辜居民,凌辱婦女。把朝鮮青壯年擄回日本去,賣給西方殖民國家東來的商人,再由他們賣到印度、菲律賓等地做奴隸。倭軍在佔領區搜刮榨取,並且強迫朝鮮人民採用日本風習,使用日語。加藤清正率領倭軍向北渡過了圖們江,直逼中國邊境。朝鮮國王急忙向明朝請求援助。當時明朝政府中對於是否出兵援朝存在着不同的意見。一部分人不主張出兵,他們說應當在自己的門庭防禦倭軍,無須去支援朝鮮。但是大多數的朝臣都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主張出兵支援。呂坤曾說:「朝鮮靠近東北,等於中國的肘腋。平壤西與鴨綠江為鄰,晉州和山東的登、萊相對。如果倭人佔據這兩個地方,進可以割斷我們的漕運,退可以窺伺我國的遼東,不到一年,北京就將坐困。」他認為這是「國家大憂」,力請「早決大計,併力東征」。宋應昌也主張出兵,他說:「遼東是中國的門戶,朝鮮是中國的近鄰。豐臣秀吉狡猾而兇狠,垂涎中國內地,攻朝鮮只是借道而已。這時如果不予以痛擊,他就要更加猖狂了。」宋應昌強調指出豐臣秀吉「進攻朝鮮,實際上就是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所以中國援助朝鮮,也就是保衛自己」。他們認識到中朝兩國利害相同,唇齒相依,救鄰即是自救,從道義上、戰略上考慮都應當支援朝鮮。這些正確意見最後被政府採納,明朝決定出兵援朝抗倭。
最佳賣點 : 知名專家
著名歷史學家周一良作品
映照現實
朝鮮半島戰略格局的歷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