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拼圖: 葉丹詩集
作者 | 葉丹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風物拼圖: 葉丹詩集:【第四十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首獎得主——葉丹最新詩集。作者擅以長詩敘述故事,繼《花園長談》後,再以更多元的創作形式書寫,並以熟練的 |
作者 | 葉丹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風物拼圖: 葉丹詩集:【第四十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首獎得主——葉丹最新詩集。作者擅以長詩敘述故事,繼《花園長談》後,再以更多元的創作形式書寫,並以熟練的 |
內容簡介 【第四十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首獎得主--葉丹最新詩集。作者擅以長詩敘述故事,繼《花園長談》後,再以更多元的創作形式書寫,並以熟練的段落操縱、豐富的地方觀察、歷史意識留下屬於自己的刻痕。】感時歲月的雜談、情感綿延的敘事長詩、行句裡透出的歙縣風光與人間景物……是旅舟的輕快緩和了你的病情,航線的屏風,把山河分成兩瓣。竹篙未落,風已備足了細浪,將消息傳遞到兩岸,快及岸時,又忍不住卷刃,「那麼多的同心圓,你是旋渦之靶心。」--〈屏風〉本詩集收錄葉丹2015~18年詩歌作品,作者以地方性的閱歷豐富詩歌主題,並以多元的創作形式展現敘事詩的各種樣貌。全書內文共分三大輯,以不同類型的創作格式區分:第一部分為組詩〈風物拼圖〉、第二部分短詩〈雜詩集〉、第三部分小長詩〈屏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葉丹(1985~)安徽省歙縣人,現居合肥。著有詩集:《花園長談》、《沒膝的積雪--葉丹詩集》。
產品目錄 輯一 風物拼圖I 對詩:修琴的女人 II 須臾之塔 III 第二次去黟縣 IV 淮河風物研究 V 給毛毛的詩 VI 歙縣河西尋訪漸江和尚 VII 晚景,擬1年冬的曹誠英作詩 VIII 轉山少年,贈表兄吳璐 IX 豆腐理解 X 丘陵獵人 XI 暮春夜晚的兩種風格 XII 塵埃的祝福 XIII 枯榮的恩典 XIV 夜宿涇縣青弋江畔 XV 友誼的觀眾 XVI 獨遊銅陵縣老洲島 XVII 失落的女巫 XVIII 少女建築史 XIX 梅山往事 XX 初秋周日逛增知舊書店 XXI 小南京 XXII 有風的冬日觀麻雀覓食 XXIII 雪梨考 XXIV 豫皖省界研究 XXV 冬日吳大海觀巢湖 輯二 雜事詩孤山擬古,寄林和靖 仲春的瞬間直覺 迎新詩 復活節,回贈葉晚 孿生的黑暗 虛構的傳記,宋教仁的隱居生涯 六月一日的英雄輓歌,紀念儲安平 夜晚的未來學 間諜的語言學 格陵蘭的天使學 時差的友誼學 復刻一個夢的片段 像還願詩 植物風景畫家 重慶南山半日詩 三十自述 天使電臺 不能回避的呼吸 紀念日 冰島天使二重奏 輯三 小長詩集屏風 曳航 自問自答(代跋)
書名 / | 風物拼圖: 葉丹詩集 |
---|---|
作者 / | 葉丹 |
簡介 / | 風物拼圖: 葉丹詩集:【第四十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首獎得主——葉丹最新詩集。作者擅以長詩敘述故事,繼《花園長談》後,再以更多元的創作形式書寫,並以熟練的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4453252 |
ISBN10 / | 9864453254 |
EAN / | 9789864453252 |
誠品26碼 / | 2681753236007 |
頁數 / | 14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 第四十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高級組首獎得主——葉丹,2019最新個人詩集。
★ 繼《花園長談》後,作者再以更多元的創作形式書寫,並以豐富的地方觀察、歷史意識留下屬於自己的刻痕。
導讀 : I
對詩:修琴的女人
入秋以後,山頂露出一間木屋,
「樹葉少於蒙著薄霜的鳥巢。」
我記得上山並沒有固定的路徑。
「視野開闊,痛苦沒有遮掩。」
林間住著位獨居的修琴的女人,
「山下是因欲望而浮腫的人間。」
她的母親留給她一把走音的古琴。
「每晚,我抱著琴才能入眠。」
我在春天愛上了她,曾給她寫信。
「葉落盡時,我拆開有餘溫的信。」
我愛她冰冷的,會發芽的指尖,
「信封裡並沒有結出厭世的果子。」
太遲了,即使愛意未隨季節冷卻。
「如果真的太遲,不如永不抵達。」
母親死後,她再也沒有下過山。
「我害怕雜音,也不擅長告別。」
沒有人見過她,但晚上琴聲灌滿枝葉。
「不如把身體還給這繼承來的落葉林。」
總在虛構的敵意裡陷得太深。
「我曾一度找不到晚禱的理由。」
她志在修補聲音,做弦的僕人。
「修琴,為了不讓母親再死一次。」
點燭定弦後,未來就允諾了她。
「所有的夜晚,都是古代的夜晚。」
落葉因幸福而奔跑,彷彿應和。
「每個聲音因祈禱而飽滿。」
如此的天賦,好像她是伏羲的女兒。
「我在燈下,復你夾著雪花的信。」
2016-9
II
須臾之塔
九○年寒冬,母親整日進山砍柴
以便來年的屋頂上炊煙不絕。
祖父將成捆的柴火堆碼在舊屋前,
紮得像省界上的懸崖那般垂直。
第二年的盛夏因洪水長期浸泡
而鼓漲,佔據了我原始的海馬區,
恐懼是稠密的雨點,戰時電報般
急迫,洪水進院後輕易邁過門檻,
母親將我抱到穀倉的蓋板上,
她的膝蓋淹沒在水裡。門前的柴堆
竟整個浮了起來,像紙船飄走。
「它們本當經過膛火的烤問進化
為炊煙,去戍邊,給人間溫飽。」
後來聽人說,柴堆堵在了村尾的
石拱橋下,像個巨大的炸藥包。
直到橋頭的石獅率先跳下,劃出
一道黑色的引線。「內心有波動的
青石才會被選來雕成庇佑的獅子,
石匠在刻獅鬃時要避開閃電的日子
線條才不會被折斷。」它從欄杆上
躍下,投身於這汙穢的末世,
它一身黃泥,像穿著件破漏的袈裟。
橋另一頭的柳樹當天也被沖垮,
再也沒有吹拂,再也不會有蔭翳
織成母親的披肩。因絕收而被迫
去省界那邊做工的人帶來新的傳言:
洪峰過境時,新安江異常寬闊的
江面中央曾浮現過一座須臾之塔。
2018-08
III
第二次去黟縣
通往小縣城的公路仍然同上次一樣曲折,
路面起伏,彷彿群山規律的呼吸。
初春,路邊的雜木林好像是剛剛漆過,
被喚起的回憶與警覺的風景偶有重合,
山茶花已攀上枝頭,你初識她時,
她還是流水。她暗示你:群山已經滾沸。
另一邊是漳河,河水湍湍,受驚一般。
快到縣城時,你停車以辨認遠景的虛實:
橫在眼前的山峰因為遠離集權而保有
藍色,它聳立,如一座塔,「是寒流
把它磨尖,日夜清醒。」它的輪廓模糊,
像你的記憶,也披上一層透薄的紗衣。
你竟也無法分辨半山腰諸多的白色
之中:哪種白是積雪,哪種白又是雲。
經山水哺育的清甜釋放在主人奉上的
綠茶之中。「草木初生,衰亡,像音樂
彙集成藍山之藍。」「而藍山仍在升漲,
它的藍也逐年加深。」田埂、炊煙
和藍山都站定了位置,你伸出雙手
和它們一一擁抱。返回時,泥濘的道路
比進山時更曲折了,彷彿山水的挽留。
2015-3
自問自答(代跋)
問:自問自答?我真是佩服你的腦洞,有人像你這麼玩過嗎?你就不能找個朋友寫個序什麼的?
答:寫評論的鬼扯的居多,有幾位我認可的上一代的評論家,我沒好意思開口;我也找過兩位同輩的詩評家,他們都以博士論文大限為由,拒絕了我。不過沒有關係,詩會開口說話的,如果讀者的感受力在的話。
問:提醒你一下,你一開口就得罪了好多人,我真是擔心你以後怎麼玩。
答:不用擔心,我說的「鬼扯的批評家」讀不到我們的對話的,他們忙得很。
問:接著問,那編完這本詩集?你有什麼感受?有沒有焦慮?
答:編完整本詩集之後,沒有獲得預想的輕鬆和喜悅。至於焦慮,肯定是有的,比四年前更深了一些,當你對詩歌文本以及詩歌史的縱深進行深入地探索之後,你有這樣的感受甚至是對你的工作的褒獎,焦慮無法避免。
問:和上一本詩集《花園長談》相比,你的詩風有沒有變化?
答:想在短期內改變詩風太難了,我的寫作基本沒有我所渴望的那種變化,幸運的是,我的寫作沒有變壞,甚至有一點新的感悟,這些感悟都在新近的詩作中以細微的變化有所體現。
問:你的詩看起來確實缺少變化,就拿你的「詩歌長相學」來說,你的詩歌的形式變化太少了,你怎麼看?
答:這算一種偏執(自信)吧,一種對美的篤定,不過沒有這份偏執是無法寫出好詩的。詩本來就可以理解為一種獨斷,神祕而本能。
問:你這幾年寫得沒有以前多了?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寫作困難啊,前面的路都被人踩踏到光滑如鏡了,我怎麼好意思跟著他們走。我本不是什麼蘭波(Arthur Rimbaud)、海子那樣的天才,所以必須學習、細分、探索一條可能的路走下去。我深刻地感受到寫作之難、存在之難(這至少說明我尚且清醒),我也自行解答了我初學詩時期的一個困惑,為什麼很多詩人(尤其是漢語詩人)進入中年之後走下坡路,寫作難以為繼以至於中斷,現在看來,要是沒有那麼點的勇氣(犧牲)真的會隨時中斷詩歌寫作,我想我不會中斷我的寫作,因為寫詩是我唯一的事業。
問:完成這本詩集後,有什麼寫作計畫?
答:我的計畫就是在寫作上投入多一點時間,寫得多不多要看機緣,寫作方向上也不大可能有很大改變,會嘗試著去寫點混合文體的文本,一種接近詩劇的文本。這本詩集中的《屏風》一詩最開始就是想成寫詩劇的,後來沒有寫下去,就改成如今的模樣。如果主題合適,我會寫幾首200行以上的詩,這種寫作體驗很獨特。
問:有沒有要和你的潛在讀者說幾句?
答:我的讀者群和我的師友圈高度重合,我相信他們都是合格的讀者,感謝他們,他們一直關心我的生活和我的寫作。我會繼續寫下去的。
問:有沒有什麼別的要說的?
答:沒了,畢竟浪費紙張是可恥的。
內文 : I
對詩:修琴的女人
入秋以後,山頂露出一間木屋,
「樹葉少於蒙著薄霜的鳥巢。」
我記得上山並沒有固定的路徑。
「視野開闊,痛苦沒有遮掩。」
林間住著位獨居的修琴的女人,
「山下是因欲望而浮腫的人間。」
她的母親留給她一把走音的古琴。
「每晚,我抱著琴才能入眠。」
我在春天愛上了她,曾給她寫信。
「葉落盡時,我拆開有餘溫的信。」
我愛她冰冷的,會發芽的指尖,
「信封裡並沒有結出厭世的果子。」
太遲了,即使愛意未隨季節冷卻。
「如果真的太遲,不如永不抵達。」
母親死後,她再也沒有下過山。
「我害怕雜音,也不擅長告別。」
沒有人見過她,但晚上琴聲灌滿枝葉。
「不如把身體還給這繼承來的落葉林。」
總在虛構的敵意裡陷得太深。
「我曾一度找不到晚禱的理由。」
她志在修補聲音,做弦的僕人。
「修琴,為了不讓母親再死一次。」
點燭定弦後,未來就允諾了她。
「所有的夜晚,都是古代的夜晚。」
落葉因幸福而奔跑,彷彿應和。
「每個聲音因祈禱而飽滿。」
如此的天賦,好像她是伏羲的女兒。
「我在燈下,復你夾著雪花的信。」
2016-9
---------------------
II
須臾之塔
九○年寒冬,母親整日進山砍柴
以便來年的屋頂上炊煙不絕。
祖父將成捆的柴火堆碼在舊屋前,
紮得像省界上的懸崖那般垂直。
第二年的盛夏因洪水長期浸泡
而鼓漲,佔據了我原始的海馬區,
恐懼是稠密的雨點,戰時電報般
急迫,洪水進院後輕易邁過門檻,
母親將我抱到穀倉的蓋板上,
她的膝蓋淹沒在水裡。門前的柴堆
竟整個浮了起來,像紙船飄走。
「它們本當經過膛火的烤問進化
為炊煙,去戍邊,給人間溫飽。」
後來聽人說,柴堆堵在了村尾的
石拱橋下,像個巨大的炸藥包。
直到橋頭的石獅率先跳下,劃出
一道黑色的引線。「內心有波動的
青石才會被選來雕成庇佑的獅子,
石匠在刻獅鬃時要避開閃電的日子
線條才不會被折斷。」它從欄杆上
躍下,投身於這汙穢的末世,
它一身黃泥,像穿著件破漏的袈裟。
橋另一頭的柳樹當天也被沖垮,
再也沒有吹拂,再也不會有蔭翳
織成母親的披肩。因絕收而被迫
去省界那邊做工的人帶來新的傳言:
洪峰過境時,新安江異常寬闊的
江面中央曾浮現過一座須臾之塔。
2018-08
---------------------
III
第二次去黟縣
通往小縣城的公路仍然同上次一樣曲折,
路面起伏,彷彿群山規律的呼吸。
初春,路邊的雜木林好像是剛剛漆過,
被喚起的回憶與警覺的風景偶有重合,
山茶花已攀上枝頭,你初識她時,
她還是流水。她暗示你:群山已經滾沸。
另一邊是漳河,河水湍湍,受驚一般。
快到縣城時,你停車以辨認遠景的虛實:
橫在眼前的山峰因為遠離集權而保有
藍色,它聳立,如一座塔,「是寒流
把它磨尖,日夜清醒。」它的輪廓模糊,
像你的記憶,也披上一層透薄的紗衣。
你竟也無法分辨半山腰諸多的白色
之中:哪種白是積雪,哪種白又是雲。
經山水哺育的清甜釋放在主人奉上的
綠茶之中。「草木初生,衰亡,像音樂
彙集成藍山之藍。」「而藍山仍在升漲,
它的藍也逐年加深。」田埂、炊煙
和藍山都站定了位置,你伸出雙手
和它們一一擁抱。返回時,泥濘的道路
比進山時更曲折了,彷彿山水的挽留。
2015-3
---------------------
自問自答(代跋)
問:自問自答?我真是佩服你的腦洞,有人像你這麼玩過嗎?你就不能找個朋友寫個序什麼的?
答:寫評論的鬼扯的居多,有幾位我認可的上一代的評論家,我沒好意思開口;我也找過兩位同輩的詩評家,他們都以博士論文大限為由,拒絕了我。不過沒有關係,詩會開口說話的,如果讀者的感受力在的話。
問:提醒你一下,你一開口就得罪了好多人,我真是擔心你以後怎麼玩。
答:不用擔心,我說的「鬼扯的批評家」讀不到我們的對話的,他們忙得很。
問:接著問,那編完這本詩集?你有什麼感受?有沒有焦慮?
答:編完整本詩集之後,沒有獲得預想的輕鬆和喜悅。至於焦慮,肯定是有的,比四年前更深了一些,當你對詩歌文本以及詩歌史的縱深進行深入地探索之後,你有這樣的感受甚至是對你的工作的褒獎,焦慮無法避免。
問:和上一本詩集《花園長談》相比,你的詩風有沒有變化?
答:想在短期內改變詩風太難了,我的寫作基本沒有我所渴望的那種變化,幸運的是,我的寫作沒有變壞,甚至有一點新的感悟,這些感悟都在新近的詩作中以細微的變化有所體現。
問:你的詩看起來確實缺少變化,就拿你的「詩歌長相學」來說,你的詩歌的形式變化太少了,你怎麼看?
答:這算一種偏執(自信)吧,一種對美的篤定,不過沒有這份偏執是無法寫出好詩的。詩本來就可以理解為一種獨斷,神祕而本能。
問:你這幾年寫得沒有以前多了?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寫作困難啊,前面的路都被人踩踏到光滑如鏡了,我怎麼好意思跟著他們走。我本不是什麼蘭波(Arthur Rimbaud)、海子那樣的天才,所以必須學習、細分、探索一條可能的路走下去。我深刻地感受到寫作之難、存在之難(這至少說明我尚且清醒),我也自行解答了我初學詩時期的一個困惑,為什麼很多詩人(尤其是漢語詩人)進入中年之後走下坡路,寫作難以為繼以至於中斷,現在看來,要是沒有那麼點的勇氣(犧牲)真的會隨時中斷詩歌寫作,我想我不會中斷我的寫作,因為寫詩是我唯一的事業。
問:完成這本詩集後,有什麼寫作計畫?
答:我的計畫就是在寫作上投入多一點時間,寫得多不多要看機緣,寫作方向上也不大可能有很大改變,會嘗試著去寫點混合文體的文本,一種接近詩劇的文本。這本詩集中的《屏風》一詩最開始就是想成寫詩劇的,後來沒有寫下去,就改成如今的模樣。如果主題合適,我會寫幾首200行以上的詩,這種寫作體驗很獨特。
問:有沒有要和你的潛在讀者說幾句?
答:我的讀者群和我的師友圈高度重合,我相信他們都是合格的讀者,感謝他們,他們一直關心我的生活和我的寫作。我會繼續寫下去的。
問:有沒有什麼別的要說的?
答:沒了,畢竟浪費紙張是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