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經濟學: 理論與政策的解析 | 誠品線上

新政治經濟學: 理論與政策的解析

作者 林佳龍/ 洪振義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新政治經濟學: 理論與政策的解析:「政治經濟學」,許許多多您曾聽過的名詞,都與它息息相關:「國際貿易」為何存在各種限制?課以「關稅」的目的又是為何?為什麼政府會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許許多多您曾聽過的名詞,都與它息息相關: 「國際貿易」為何存在各種限制?課以「關稅」的目的又是為何? 為什麼政府會重視「國民所得」?而「貨幣政策」又與「財政政策」有何關聯? 政府與經濟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關係,因此政治經濟學經常扮演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本書以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介紹經濟理論的基礎,並順應政治體制與國際環境變化──COVID-19疫情大流行與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創造出新的時代、新的世界以及我們的新台灣──是故,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也適度調整,提升到「新・政治經濟學」層次。 本書作為經濟學的教科書或考用書,囊括早期、古典、近代的經濟學理論,並因應新時代,完整闡述全新層次的「新・政治經濟學」!全書採用豐富的圖表式、系統式統整,有助理解與吸收。除學科理論,亦有豐富的試題練習,為使用者做應考上的補強,不再害怕應試! ★理論完整.教學考試雙用寶典★ ★陣容最強.專家作者堅實後盾★ ★貼心提示.補強各類練習題★ ★精選試題.充實應試技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佳龍 洪振義 編著林佳龍 學歷: 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經歷: 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訪問學者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國安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新聞局長 總統府副祕書長 立法委員 台中市長 交通部長 現職: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光合基金會、青年基金會共同創辦人 主要著作: 奔海:台灣智庫二十年(2021,總策劃) 李登輝學與學李登輝:民主台灣的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2021,總策劃) 交通彩繪家:林佳龍與人本交通的創新治理(2021,增修版) 城市裁縫師:改變臺中的15個關鍵決策(2018年,編著)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360度人生哲學(2018,修訂版) 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2014,主編) 打破悶經濟:新區域主義的動力學(2013,編著)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2004,編著) 洪振義 學歷: 東京大學農業暨資源經濟學博士 經歷: 日本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東亞區域研究團隊 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顧問 現職: 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主要著作: “Rebound effect with energy efficiency determinants: a two-stag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SCI). “Taiwanes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Broiler Welfare Improvement,” Animals (SCI-E). “On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in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s from an Export-oriented Island Economy,” Economic Modelling (SSCI). “An Industry-related Spillover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inese tourists on the Taiwanese economy,” Tourism Management (SSCI). “Effects of unusual R&D expenditures on stock returns-evidences from TAIEX-listed companies,”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SSCI).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編著者簡介 【Part 1 緒論】 [Chapter 01 序論:新政治經濟學的視野] 1.1 三套經濟學系統的基礎理論 1.2 三套政黨政治系統的新經濟時代來臨 1.3 後疫情時代我國產業創新的新思維 1.4 未來展望:數位新南向政策的經濟新契機 [Chapter 02 政治經濟學的課題與方法] 2.1 生活中的政治經濟學 2.2 經濟學的課題 2.3 經濟社會的中心問題 2.4 經濟學研究方法 2.5 經濟學分析: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 2.6 經濟政策的理論 [Chapter 03 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基礎] 3.1 經濟學基本法則 3.2 政治經濟學基礎工具 3.3 政治經濟模型 【Part 2 需要與供給的市場經濟理論】 [Chapter 04 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4.1 需求曲線與需求函數 4.2 需求的價格彈性 4.3 供給曲線與供給函數 4.4 供給彈性 4.5 市場均衡的分析 4.6 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移動 [Chapter 05 消費者行為的分析] 5.1 效用與消費者剩餘 5.2 無異曲線基本假設與特質 5.3 預算限制線與消費者最適選擇 5.4 消費者行為選擇的變化 5.5 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Chapter 06 生產者行為與成本結構] 6.1 長期與短期的生產函數 6.2 廠商的長期生產活動 6.3 廠商成本的最小化條件 6.4 廠商的成本結構 【Part 3 個體政治經濟學的展開】 [Chapter 07 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 7.1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7.2 市場的均衡 7.3 廠商的短期均衡 7.4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7.5 廠商的長期均衡 7.6 市場的長期供給曲線 [Chapter 08 獨占市場的廠商] 8.1 獨占市場廠商的特徵 8.2 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 8.3 獨占廠商的長期均衡 8.4 獨占廠商的差別定價 8.5 完全競爭市場與獨占市場的比較 8.6 獨占廠商的管制 [Chapter 09 寡占市場的廠商] 9.1 寡占市場的特徵 9.2 寡占模型 9.3 拗折需求曲線 [Chapter 10 生產要素市場] 10.1 最適生產要素雇用 10.2 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 10.3 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角色] 11.1 市場失靈與其原因 11.2 公共財的存在 11.3 外部效果的存在 【Part 4 總體政治經濟學的展開】 [Chapter 12 國民所得的定義與衡量] 12.1 國民所得的定義 12.2 國民所得的衡量方法:三面等價原理 12.3 國民所得與其他經濟指標 [Chapter 13 簡單凱因斯模型分析:45 度線分析法] 13.1 國民所得決定機制 13.2 總合支出函數 13.3 簡單凱因斯模型 [Chapter 14 IS-LM 模型的國民所得水準決定] 14.1 IS 曲線的意義與導出 14.2 LM 曲線的意義與導出 14.3 IS、LM 曲線同時決定國民所得與利率 14.4 IS-LM 模型的政策分析 [Chapter 15 AD-AS 模型的國民所得水準決定] 15.1 總合需求曲線 15.2 總合供給曲線 15.3 貨幣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政策爭論 [Chapter 16 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 16.1 失業 16.2 通貨膨脹的意義與形成原因 16.3 通貨膨脹的影響 16.4 通貨膨脹的因應對策 16.5 失業率與通貨膨脹 [Chapter 17 中央銀行角色與貨幣政策工具] 17.1 貨幣的重要性 17.2 中央銀行 17.3 貨幣的創造 17.4 中央銀行規劃貨幣總量的理論 [Chapter 18 貨幣創造理論與貨幣政策的應用] 18.1 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 18.2 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18.3 其他的貨幣政策工具 18.4 貨幣政策運作目標和執行步驟 18.5 貨幣政策之時間落後問題 【Part 5 國際政治經濟學】 [Chapter 19 自由化、國際化以及全球化的國際貿易] 19.1 國際貿易的特徵 19.2 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 19.3 絕對利益理論與比較利益理論 19.4 要素稟賦理論:Heckscher-Ohlin 模型 19.5 貿易條件的決定 19.6 關稅的經濟效果 [Chapter 20 國際金融與金融危機的爆發] 20.1 國際收支 20.2 外匯與匯率 20.3 現行匯率制度的種類 20.4 匯率的決定理論 20.5 影響匯率的因素 20.6 金融危機的爆發 [Chapter 21 政治經濟思潮的考察:從古典學派到凱因斯革命] 21.1 古典學派形成之前的政治經濟學 21.2 古典學派的政治經濟學 21.3 馬克思學派:政治經濟學的旁流 21.4 邊際效用革命: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誕生 21.5 新古典學派的確立與發展 21.6 凱因斯革命:總體政治經濟學的開啟 21.7 政治經濟學的未來:新政治經濟學的到來 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新政治經濟學: 理論與政策的解析
作者 / 林佳龍 洪振義
簡介 / 新政治經濟學: 理論與政策的解析:「政治經濟學」,許許多多您曾聽過的名詞,都與它息息相關:「國際貿易」為何存在各種限制?課以「關稅」的目的又是為何?為什麼政府會重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455911
ISBN10 / 9864455915
EAN / 9789864455911
誠品26碼 / 2682122334003
頁數 / 54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2.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兩年來的國際局勢產生巨大的變化,其中以美中貿易戰和COVID-19大流行影響最鉅,前者改變了國際分工體制,後者造成對全球經濟與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脅。台灣雖然處於動盪不安的環境當中,但對於COVID-19的有效控制減輕了國內經濟損害,以及創造產業安定的生產條件,適時提供國際上的貿易需求,進而帶動我國的經濟成長,甚至成為全球經濟表現的角落生物。

  佳龍有幸參與其中為國家效力,在取得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後,經歷國立中正大學教職,並長期服務於公部門,將畢生所學專業致力於台灣經濟社會的發展。從大學時代及留學期間除了建立政治學專業之外,更在陳博志教授的提攜以及已故經濟學家林鐘雄教授的指導下,涉及各家學派的經濟學理論,並醉心於經濟思想的哲學世界,也因為深刻體認政治學與經濟學密不可分的交互關係,故在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選讀政治經濟學為輔修學門。

  本書的出版起源於2019年2月起與志同道合的洪振義教授及台灣智庫同仁組成了「政治經濟研究室」,起初是以「讀書會」形式討論關於當今的政治與經濟議題,思考如何以計量模型或是數理模型分析政治與經濟政策。直到2020年初的疫情爆發,深感這將對未來的台灣經濟產業將帶來重大變化,經過幾次討論,決定以「政治經濟研究室」為學術發展基地,將討論成果依序出版成書或以期刊形式發表,這本書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作為建構新政治經濟學的起跑點。

  經濟學的學習魅力在於理論的多樣性,嚴密的邏輯性以及生活的實用性。蘇格蘭的經濟學家亨利(Henry Dunning Macleod, 1821-1902)甚至稱經濟學為「社會科學的女王」。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從經濟理論觀察到一個經濟現象背後存在著眾多經濟因素,也能夠從單純因素裡推論出包含著各種的現象反應。誠如劍橋經濟學家馬夏爾(Alfred Marshall, 1842-1924)在《Industry and Trade》(1919)書中所言:「The Many in the One, and the One in the Many」,我們認為理論是建立實務理解的基礎,學生透過經濟學理論的學習過程,做為日後分析實際課題的重要工具是極為重要的訓練,這也是作者開始撰寫本書的重要目的之一。為了讓讀者能夠有系統的了解經濟學理論,故將本書內容分為以下六大部分:

  Part1「緒論」:主要說明政治經濟學的視野,研究課題以及分析基礎工具。
  這個單元介紹過去的政治與經濟的變化過程,加上近年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的劇變,顯示台灣已經面臨一個新時代的挑戰。在這裡我們強調在學習傳統經濟理論之際,需明白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政治經濟框架內,有其必要具備「新政治經濟學」的視野來理解理論架構。

  Part2「需要與供給的市場經濟理論」:說明市場機制以及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最適選擇行為。
  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在市場機制,本書在這個單元從介紹供需曲線開始,再進一步分析兩條曲線背後的消費者與生產者如何在有限資源之下做最適當的選擇行為。價格機能是引導市場機制的「飛行石」,讀者透過馬夏爾的「黃金十字架」的學習將可以應用在各種市場的分析,這有助於對日常生活,事業經營以及投資理財等活動的邏輯思考,作為建立自身的組織力與判斷力之基礎。

  Part3「個體政治經濟學的展開」:分析各種市場型態特徵與市場失靈的原因。
  延續Part2的市場供需理論,本單元將依不同的競爭條件區分市場型態。現實的生活當中,不管是消費者或生產者都必須面對各種不同型態的市場,市場價格是左右市場活動的信號燈,價格理論成為分析個體經濟學最主要的分析手法。讀者在本單元學習價格理論可以提高對不同市場型態的認知,這將有助於制定決策的參考資料。另一方面,價格機能有時候並非萬能,有時候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或是無法順利提供必要財貨,這將造成市場失靈。本單元將探討市場失靈的問題將如何看待?政府將如何處理這類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透過理論的分析將可以明確相關參與者的社會責任。

  Part4「總體政治經濟學的展開」:介紹各種決定國民所得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本單元的重點在於整體社會與國家的國民所得和經濟發展,這是近代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重心。在民主體制下的政黨政治所關心的是一國就業人數,所得水準以及經濟成長,這些都是政治體系中提出的各種經濟政策目標。總體經濟理論的重心在就業規模,而所得水準高低決定就業人數的多寡,所以本單元介紹的主要內容為國民所得決定理論。在不同條件前提假設下,國民所得決定理論包含了45度線分析法、IS-LM模型以及AD-AS模型三種,讀者可以利用這些模型分析經濟政策效果,再結合Part2的市場分析結果作為推估未來市場發展的判斷資訊。

  Part5「國際政治經濟學」:討論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形成理論與現狀。
  經濟發展受到國內外的影響,前面4 個單元分析範圍主要是針對國內的經濟社會活動,而本單元則是延伸到國際市場的貿易與金融。近20 幾年來的全球化潮流,使得我國經濟結構偏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讀者具備個體與總體的政治經濟理論的訓練之後,比較能夠理解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理論形成,例如匯率市場,國際資本移動等經貿活動產生的影響。Part4與Part5的學習將形成總體政治經濟理論的一體化,從封閉的經濟體制到開放的經濟體制的充分掌握。

  Part6「政治經濟學說史」:介紹主要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一套經濟理論的形成是建立在經濟學家一生的成長過程,這包含了家庭背景、教育學習以及職涯生活等階段,不同時期的經歷都可能影響其經濟思想及其理論主張,所以「政治經濟學說史」也可以說是經濟學家的「政治經濟思想史」。本單元除了介紹傳統政治經濟學家之外,也選擇具有代表性其他流派經濟學家做比較說明,讀者經過Part1到Part5的理論學習之後,本單元希望透過經濟學家的成長過程所形成的思想與理論之間的介紹,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冷冰冰的理論之下還是有溫暖人性的一面。同時能夠讓讀者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產生較有體系化的掌握。

  佳龍回想撰寫此書過程中,常回憶起自己歷經了台灣的經濟起伏,90年代初期市泡沫的市場衝擊,2000年初期生產據點外移的產業空洞化,2008年的金融風暴,乃至現今的COVID-19危機,這些都實實在在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重大的傷害,政府為了降低衝擊也都提出各種的經濟政策因應。我們認為經濟政策的背後都存在著理論邏輯,因此希望學生可以應用政治經濟理論分析政策,具備以理論解釋時事的分析能力,這也是本書對台灣年輕人的期許。

  本書大部分是在佳龍與洪教授的工作空檔之餘討論,其間參考洪教授曾經出版的《經濟學――理論與生活橋樑》(2012)一書的內容,但畢竟是在時間匆匆的兩人三腳合作下完成的,總是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內容如有錯誤與疏漏之處,尚祈讀者先進,不吝指正。

                       林佳龍 謹誌
                  2022 年1 月於台灣智庫

試閱文字

內文 : Chapter 16 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節錄)

【16.1 失業】
  早期的古典經濟學對「失業」這種現象並不友善,將「失業」視為是勞動者的「懶惰」、「貪婪」所造成的結果。凱因斯為勞動者的「失業」平反,認為非自發性失業的普遍存在是政府的責任,主張透過財政政策解決失業現象,這也成為現代的民主國家必須直接面對人民且無法迴避的經濟問題。

  失業並非單指沒有工作的人,可能有些人從頭到尾根本就不想工作。只具有勞動力(labor force)且願意工作的人口中,但卻無法找到工作的人才算是失業(unemployment)。行政院主計處對失業有幾個定義上的要件:

一、適合工作年齡要件:凡是年滿15 歲至65 歲之間的台灣人民屬於適齡工作人口,其餘稱為非適齡工作人口*。

*在適合工作人口中,須扣除非民間人口。所謂非民間人口是指雖滿15 歲,但目前從事武裝勞動(服兵役),監管人口與失蹤人口的部分。

二、符合勞動力構成要件:
(一)就業人口定義:在一定的期間內,適合工作年齡要件者從事有報酬工作的人口,或是在自己家中企業每星期從事15 個小時以上的無酬勞工作人口,皆符合此要件者就算就業。
(二)失業人口定義:在一定的期間內,適合工作年齡要件者,可以馬上工作,但是目前沒有找到工作,或是正在積極找工作者,符合此要件者才算失業人口。

  另外,雖然適合工作年齡要件但是因就學或準備升學、身心障礙,以及料理家務有能力但未尋找工作者等是屬於非勞動人口,這些非勞動人口不計算在失業人口之中。

[16.1.1 失業率與勞動參與率]
  以上可知,勞動力可區分為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兩大類型。勞動力則為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兩者之和。因此,失業率可以寫成:

失業率=[失業人口╱勞動力(=就業人口+失業人口)]× 100%  (16.1)

  相對於失業率,勞動參與率(labor participation rate)是指勞動人口占15 歲以上的勞動人口比率,也就說願意工作的人口,占可以工作人口的比例。所以勞動參與率可以寫成(16.2)式:

勞動參與率=(勞動力╱15歲以上勞動人口)× 100%  (16.2)

[16.1.2 失業的類型]
  前述失業之定義為「在一定的期間內,適合工作年齡要件者,可以馬上工作,但是目前沒有找到工作」。其中,失業者可能是第一次尋找職業,或是過去有工作經驗但是目前正在尋找職業兩種。台灣6 月裡,「青青校樹,鳳凰花開」是畢業季節,也是第一次尋找職業的高峰期;2008 年金融風暴的經濟不景氣,有些人失去了工作或是被迫休「無薪假」的人,準備辭職正在尋找新的工作;也有一部分的人是結婚或生育辭去工作之後,又重新想進入勞動市場。然而,在尋找新工作的過程中並不是那麼順利,經濟學家將這種尋找工作不順而產生的失業原因分成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以及循環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等三種類型。

一、摩擦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的產生原因主要來自勞動市場資訊的不完全,或是缺乏流動性,以致勞動需求者與勞動供給者無法各取所需,錯過就業機會。近十幾年來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與人力公司的增加,對第一次就業者或是轉換工作者來說,這種「摩擦」現象會越來越少。換言之,摩擦性失業會隨勞動資訊改善而減少,尋求工作者會縮短失業的時間,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失業是自然產生的失業現象。

二、結構性失業
  結構性失業是指當一國產業結構產生快速變動時所造成的失業現象。當產業結構變化時,成長產業與衰退產業對勞動供需產生了影響,前者需要更多的勞工,後者則帶來更多的失業。如果成長產業或新興產業的勞動需求少於失業人數時,造成產業空洞化問題。台灣從1980 年代開始對中國大陸的巨額投資與產業外移的結果,產業結構有了轉變。雖然電腦、半導體、面板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製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但是也取代一些傳統產業與產業出走,在創造就業機會與失去工作的同時而失去均衡,帶來的是失業率年年提高趨勢。

  當一個國家隨經濟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變化是必然的過程。然而,如何避免如上述所產生的結構性失業是求職者與政府都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因為從一個產業的就業轉至另一個產業就職是需要職業專長的訓練,學習新工作所需具備的條件,才能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應產業結構變化帶來失業衝擊。

  結構性失業與摩擦性失業都是經濟發展中很難避免的現象,所以兩者之和佔勞動力的百分比,稱為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

自然失業率=[(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勞動力]× 100%   (16-3)

三、循環性失業
  經濟學上有景氣循環理論,將景氣分成復甦(revival)、繁榮(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與蕭條(depression)等四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景氣所對應的就業狀況也有所不同。復甦與繁榮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衰退與蕭條則產生失業人數的攀升。由景氣波動所造成的失業稱為循環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造成景氣循環的原因,在經濟學家之間的說法不一,從制度面的變化、或從金融的政策,或從有效需求的不足,或從企業的創新,乃至太陽黑子說。一個經濟問題的見解,反應眾多的經濟主張,說明了經濟理論與科學之間的微妙關係,也道出了一般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對「真理」的說服力與客觀性。

  除了上述三種類型的失業之外,還有隱藏性失業(underemployment)與季節性失業(seasonal unemployment)。隱藏性失業在景氣狀況不佳時,企業的生產減少,為了減輕成本,勞工雖然未被解雇,卻被迫減少工時或休無薪假,這個數字並不列入失業率之內。如果隱藏性失業越多就越是無法反應出一國的失業狀況。季節性失業則是因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具有旺季與淡季之分,造成商品產量也存在淡旺季。像這樣勞動供需受季節影響所產生的失業稱為季節性失業。

[16.1.3 失業成本與解決對策]
  眾所周知,1920 年代的歐洲與1930 年代的美國都發生了經濟大恐慌,造成的失業對個人與家庭生活影響巨大。當時美國的失業率高達25%,約1500 萬人失業,如果以一家4 口計算,將近6000 萬人生計受到衝擊。很多人願意工作卻找不到工作,也就是非自發性的失業(involuntary unemployment)。非自發性的失業不僅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也帶來社會問題。長期下來,勞動者放棄了尋找工作,變成「氣餒的工作者」,脫離勞動市場。越多的「氣餒的工作者」除了不利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之外,容易低估失業狀況的嚴重性。

  衡量失業帶來的成本可以從潛能產出(potential output)與實際產出來說明,並利用歐肯法則(Okun’s law)來計算潛能產出與實際產出之間的失業產生的成本。歐肯法則是由美國經濟學者歐肯(Arthur M. Okun)在1960 年代所提出的,分析失業率與產出之間存在著負相關。歐肯研究顯示,如果失業率降低1%,可使產出增加3%。歐肯法則計算公式如下:

GNP 差距率=[(Yr-Yf)╱Yf]=-K(Ur − Un)   (16-4)

  其中,Yr為實際生產毛額(GNP),Yf為充分就業下的潛能產出;Ur為實際失業率,Un為自然失業率;K 為參數,一般設定為3;Yr − Yf為實際產出與潛能產出的落差,也是失業成本。在(16-4)式,當Ur>Un時,則Yr<Yf,即實際產出小於潛能產出,實際失業率大於自然失業率。

  由歐肯法則計算公式舉例來看,當實際失業率=6%,自然失業率=3%時,GNP的落差為9%。再假設潛能產出GNP(Yf)=2000 億元,實際產出GNP(Yr)=1800億元,實際產出與潛能產出落差(Yr − Yf)為180 億元,這是因失業產生的成本。當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失業成本也是社會成本的一環,政府應該透過失業救濟制度以減輕失業家庭的生活衝擊,這是財政學上的自動安全機制。

  除了採取失業救濟的自動安全機制之外,當失業率高於自然失業率,表示經濟狀況處於有效需求不足,政府以較寬鬆的經濟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但是經濟是處於自然失業率的水準,如果政府還採取寬鬆的總體政策時,會帶動物價的上漲。然而,自然失業率可能因政策而降低,但經過市場調整之後,失業率還回到先前較高的水準。這可以利用AS-AD 模型來說明過程的變化,將在下節會更進一步來介紹說明。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政治經濟學」,許許多多您曾聽過的名詞,都與它息息相關:
「國際貿易」為何存在各種限制?課以「關稅」的目的又是為何?
為什麼政府會重視「國民所得」?而「貨幣政策」又與「財政政策」有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