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寂滅時: 黑格爾思維的符號與禪問 | 誠品線上

語言寂滅時: 黑格爾思維的符號與禪問

作者 林家任
出版社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語言寂滅時: 黑格爾思維的符號與禪問:辯證法所探究的對象,是哲學中的形上學對象,而形上學對象包含了上帝、本體與心靈等等被現代科學排除在外、卻仍被人類情感與理性強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辯證法所探究的對象,是哲學中的形上學對象,而形上學對象包含了上帝、本體與心靈等等被現代科學排除在外、卻仍被人類情感與理性強烈需求的對象。本書在哲學上所嘗試的努力,在於通過符號的規劃再次賦予理性一種清楚與明晰的方法,以求正確地掌握形上學對象,並以佛教的觀念界定出這種理性需求對於人類身心的有效範圍。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家任作者簡介林家任一九九六年生,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自高二時習禪至今,多年間,寄情理於黑格爾哲學思想之中,最終在《阿含經》裡尋獲真理在人間的親切感與真實感。夢想是過著一輩子好好讀書,與人真誠交流的生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序言 04導言 07邏輯與思想符號的要素介紹符號的使用範例思想與自由自由與出世自由與本心I. 存在論 存在,是思維的開始 22概念之返回存在:論主體性 24純有與變易 27直接的思維指令類聯繫定在 31異在自為存在與數 37II. 本質論超越感官的反思 46同一 48差異 51對立 52根據與實存 53實存著的世界物 58質料 63形式 66現象 68現象世界內容 72全體與部分的關係 80力 83內外關係 88現實界 92可能性與偶然性 93實體關係 99作為符號的「我」我與我所(的)先驗主體與經驗主體因果關係 111相互作用 118III. 概念論概念 126概念進展到判斷與推論概念返回存在IV. 佛教理念論自我覺知:四聖諦與十二因緣 138出世間:三十七道品 149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結語 162

商品規格

書名 / 語言寂滅時: 黑格爾思維的符號與禪問
作者 / 林家任
簡介 / 語言寂滅時: 黑格爾思維的符號與禪問:辯證法所探究的對象,是哲學中的形上學對象,而形上學對象包含了上帝、本體與心靈等等被現代科學排除在外、卻仍被人類情感與理性強烈
出版社 /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956246
ISBN10 / 9869956246
EAN / 9789869956246
誠品26碼 / 2682189196002
頁數 / 1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X14.8X1.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00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國際禪學大師 洪啟嵩

佛法是對緣起的完全體悟。在緣起的現象中所產生的符號、語言,基本上都是空的,因為空才有運動性的可能。如是在現象認知上,則產生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三法印以現觀實相,展現在實相自身則是「不生不滅」,展現在時間上則是「不常不斷」,在空間上則是「不一不異」,在運動上則是「不來不去」。因此,一切緣起即是空,即是假名,如是體證所行,即是中道。希望本書及作者,相續掌握此核心的本質,以了悟實相。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自序

這本書的符號創造起源於對統一性的追求,這種追求意在尋找當今無論肇因個人經驗,或早已因知性方法的習慣而處於分裂狀態的知識中,一種統一性的要素。希望本書符號化了的思辯邏輯方法,能使這種要素的力量得到釐清。這種符號創造的企圖,類似於提供一種使各種日常觀念用語與學門專業術語,能夠彼此聯繫起來的普遍語言;且希望這新的符號安排不會讓希望追求這種統一性的使用者再度陷入彼此化約的困境,而是能自然而然地,使各種特殊與個別用語得到辯證性的綜合。

一般來說,對於運用這種思辯方法追求統一性事物的精神,根源且續存於我們攏統意義的哲學領域。在哲學領域之外的生活範圍與領域分野中不存在這種始終如一且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這就是哲學領域的特殊所在。當我們以追求世俗目標的角度來看待哲學,便會產生一種哲學無用論的態度,而所謂的哲學無用,在於哲學精神所要求認識並加以運用的對象,並非世俗角度下的意之所向。然而凡是意識到生命需要一種統一性力量的人,便會在哲學領域中找到他得以使力的種種觀念。

這種具思辯統一色彩的精神傳統,至今仍維繫著已經在表象上攏統化了的哲學領域,但不知何因故,攏統的哲學領域縱然承襲這樣的精神,亦已走向用語與術語繁雜且細分至難以統合的階段。造成此類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我認為是缺乏一種普遍語言,所以我從影響力廣泛的黑格爾哲學中轉化出了一種新的符號以供嘗試。我相信縱然並非所有已分門別類的哲學,都願意嘗試在自身的觀念與術語所構成的範圍之外尋求統一性,但客觀上來說,這些特殊觀念與術語,何以還稱作一種哲學,便會是無可迴避的問題。

假設這個問題存在,且探索這個問題的需求存在,那我認為需要重振哲學傳統精神的崇高意識。這高尚意識即對真理、本體與上帝的認真探索,盡管這種認真探索在效用至上的現代社會中可能顯得幼稚可笑,並再度引起哲學無用論的普遍輿論——特別是從黑格爾哲學的立場出發,對於真理、本體與上帝的認真探索所蘊含的宗教情感是不可迴避的。而若說各種宗教在現世之中仍普遍引起信仰者的興趣,那對宗教情懷進行哲學反思,將是哲學有用性的證據之一。可以說單純的宗教情感雖然深刻,但卻無法普遍地解釋人類精神的所有方面,而哲學性的反思,則可以使這股宗教力量普遍化。

基於這種崇高的意識是維繫哲學領域的重要要素,為了回應這無所不包的宗教情感,必須對哲學提出一種思想要求,即哲學思想一般是為了使人從各種異化了的現實處境中回歸自由而發生的活動,而哲學思想為了回應崇高的宗教意識,必須力求提供自由思想系統的完備性。而我對
自由思想系統的完備性提出的界說是:這自由包含了世間與出世間的自由,所以我在本書中會引入佛教當作符號系統的理念論。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黑格爾辯證法為基礎,創造出一種以符號的表意、排列與運作次序所形成的辯證法符號。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