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秋形意拳術 | 誠品線上

李劍秋形意拳術

作者 李劍秋
出版社 品冠文化出版社
商品描述 李劍秋形意拳術:李劍秋先生於民國八年(1919年)出版的《形意拳術》一書,介紹了形意拳術的源流、意義、特點、特長和效果,對五行拳、進退連環拳進行了講解,是武術練習者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李劍秋先生於民國八年(1919年)出版的《形意拳術》一書,介紹了形意拳術的源流、意義、特點、特長和效果,對五行拳、進退連環拳進行了講解,是武術練習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尤為珍貴的是,本書全文附錄了濟源鄭濂浦先生於民國四年(1915年)夏天從濟源原作傑先生處抄錄的武穆拳譜,即《岳武穆形意拳術要論》,其中包括「要論」九篇(含「心意要訣」)、「交手法」一篇。 這是歷史上該珍貴文獻首次對社會公開。1922年版對1919年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充實和改進,補上了五行拳和五行進退連環拳的詳細動作說明,增加了33幅拳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劍秋(1881—1956年),河北束鹿縣(今河北省辛集市)人,近代形意拳教育家,曾經執教於清華大學幾十年,與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齊名,是近代將形意拳術傳入大學的先驅者。先生的叔祖李文豹、父親李雲山都是清末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周明泰的徒弟。先生的形意拳得自家傳。王銀輝/校注者師從王文彬學習山西形意拳,三十余年練習不輟。雅好文史,博覽兵法、武術典籍,擅長以數學、力學、哲學解讀武術,2014年出版《車式樊系形意拳》。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 論第一章 拳術之功用第二章 形意拳術之功用第三章 形意拳術之基本五行拳第一節 劈拳第二節 崩拳第三節 攢拳第四節 炮拳第五節 橫拳第四章 進退連環拳第五章 形意玄義第六章 形意拳術之要點及其研究第七章 形意拳術之特長處附 岳武穆形意拳術要論第一章 一要論第二章 二要論第三章 三要論第四章 四要論第五章 五要論第六章 六要論第七章 七要論第八章 八要論第九章 九要論第十章 交手法"

商品規格

書名 / 李劍秋形意拳術
作者 / 李劍秋
簡介 / 李劍秋形意拳術:李劍秋先生於民國八年(1919年)出版的《形意拳術》一書,介紹了形意拳術的源流、意義、特點、特長和效果,對五行拳、進退連環拳進行了講解,是武術練習者
出版社 / 品冠文化出版社
ISBN13 / 9789863462484
ISBN10 / 9863462489
EAN / 9789863462484
誠品26碼 / 2681755550002
頁數 / 285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形意拳術》一書,介紹了形意拳術的源流、意義、特點、特長和效果,對五行拳、進退連環拳進行了講解,是武術練習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李劍秋(一八八一—九五六年),河北束鹿縣(今河北省辛集市)人,近代形意拳教育家,曾經執教於清華大學幾十年,與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齊名,是近代將形意拳術傳入大學的先驅者。先生的叔祖李文豹、父親李雲山都是清末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周明泰的徒弟。先生的形意拳得自家傳。
李劍秋先生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出版的《形意拳術》一書,介紹了形意拳術的源流、意義、特點、特長和效果,對五行拳、進退連環拳進行了講解,是武術練習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尤為珍貴的是,本書全文附錄了濟源鄭濂浦先生於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夏天從濟源原作傑先生處抄錄的武穆拳譜,即《岳武穆形意拳術要論》,其中包括「要論」九篇(含心意要訣)、「交手法」一篇。這是歷史上該珍貴文獻首次對社會公開。
這次應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王躍平編輯之約,對該書進行點校、注釋,業已完成,茲說明如下:
一、原著出版發行的那個時代,還沒有成熟的標點符號體系,該書的標點基本上採用一逗到底的方法,且斷句多有混亂和失誤之處。這次對全書所有文字進行了嚴格、細緻的點斷,並根據句意、文意及各句、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加上恰當的標點符號。尤其是《岳武穆形意拳術要論》,除了嚴格的標點,還根據文中的意群,對「一要論」「五要論」「八要論」「九要論」「心意要訣」「交手法」等部分進行了細緻的分段。
二、原著是用文言文寫成的,這對於習慣了現代文閱讀的讀者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將文言文按照現代文來理解,就會曲解作者的原意,甚至鬧出笑話。因此,這次對全書難解的字、詞、句、篇進行了密度不一的注釋,艱深的地方注釋密度大一些,相對淺易的地方注釋密度小一些。對於原著的用典及引用的古語,最大限度地將其出處、原意和本書用意呈獻給讀者。
三、書中附錄的《岳武穆形意拳術要論》,是極其珍貴的武學文獻,也是我們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之一。該文立意深邃,立論精闢,論述全面、周到、嚴謹、細緻,涉及武術練習與實戰中生理、心理、哲理的方方面面,高度概括和深刻揭示了武學的客觀規律。其行文瑰瑋雄暢,氣勢磅礴,語言優美,富於音樂性、節奏感,同時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這一重要文獻,對於武術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具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然而,要真正讀懂它,是有很大困難的,原因來自於文的、武的等多個方面。這次校注,不迴避疑點、難點,緊扣原文,深挖字、詞含義,補齊省略成分,進行邏輯梳理,參照相關文獻,做了逐句解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還望各位學者、專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不斷改進。
四、原著有一些文字上的失誤,如「黃警頑」寫成了「黃警顧」,「椎魯不文」寫成了「推魯不文」,「嘗」寫成了「常」等等,都予以指出並進行了訂正。
五、在李劍秋《形意拳術》一九一九年版校注完成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又發現了一九二二年版的李劍秋《形意拳術》。這一版本是涂榮康先生珍藏並提供的,對一九一九年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充實和改進,十分珍貴,真是誠心感動天地,我們讀者也都跟著有福了。
這一版本對一九一九年版的文字失誤進行了檢查改正,基本上與校注者的訂正一致。還有個別有價值的改正(進),校注者已在一九一九年版注釋中做了補充。
這一版補上了五行拳和五行進退連環拳的詳細動作說明,還有拳照三十三幅(包括重複使用的)。除了這些動作說明的價值以外,這一組拳照在別處難得一見,相當珍貴。一九二六年,馬約翰在美國春田大學學習期間發表的碩士論文《體育的遷移價值》的副論文《中國拳術入門》,其中所用的李劍秋拳照應該就是本書中的這一組。這一組拳照,示範準確,動作純淨,身形幹練,毫無俗氣,使我們得見又一位民國形意拳大師的風采。根據新補充的動作說明,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將劈拳分為「劈拳拳式」與「劈拳掌式」兩步,以此概念重讀「第七章形意拳術之特長處」,使我們對劈拳在實戰時攻守合一的論述理解得更加清楚,這次在新版中增加了相應的注釋。
劈拳的墊步和跟步,作者都稱為「墊步」。因為這個原因,一九二二年版在排版時似有一段文字錯置,這次在注釋中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訂正,將劈拳的動作說明完全理順了。
這次兩個版本合在一起出版,使我們對它們的關係看得很清楚。根據新版的「黃警頑序」,可知黃警頑先生是該書得以出版發行的最大功臣,不愧是樂於助人的「交際博士」。我們這次查了很多資料,主要根據其中的第一手資料,對書中「黃警頑」這一條,給出了上千字的注釋,對黃警頑先生的一生事蹟進行了可靠的梳理,也算是替作者和讀者對黃警頑先生表示感謝吧。
一九一九年版已有的注釋,原則上一九二二年版不再重複,所以一九二二年版主要是對新增加的文字、照片進行注釋,少量補充一九一九年版遺漏的注釋,並根據新版文字,在舊版中進行個別訂正。
以上將李劍秋《形意拳術》一書的標點、校訂和注釋工作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但願校注者的努力能為讀者朋友掃除閱讀和理解的障礙,讓大家都能順利地享受前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讓前人的武學著作更順利地走進習武者和武學研究者的生活。
校注者王銀輝"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序
余因少年時患慢性腎炎,體弱多病,多方求醫未見好轉。經友人介紹習練形意拳,身體日漸好轉,後正式拜入王薌齋老先生門下弟子五虎將之首張長信老師門下。余長年陪伴老師,侍奉老師左右,得老師口授心傳,漸悟郭雲深太師爺所說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生生不已之動」的拳術真意。
太師爺郭雲深所云:形意拳術之道,練之極易,亦極難。易者,是拳術之形式至易至簡而不繁亂。其拳術之始終,動作運用,皆人之所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也。周身動作運用,亦皆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學時,手足動作運用無有規矩而不能整齊,所教授者,不過將人之不慮而知、不學而能、平常所運用之形式入於規矩之中,四肢動作而不散亂者也。果練之有恆而不間斷,可以至於至善矣。若到至善處,諸形之運用,無不合道矣。以他人觀之,有一動一靜、一言一默之運用,奧妙不測之神氣。然而自己並不知其善於拳術也。因動作運用皆是平常之道理,無強人之所難,所以拳術練之極易也。
中庸云:「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難者,是練者厭其拳之形式簡單而不良於觀,以致半途而廢者有之,或是練者惡其道理平常而無有奇妙之法則,自己專好剛勁之氣,身外又務奇異之形,故終身練之而不能得著形意拳術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騖遠,看理偏僻,所以拳術之道理,得之甚難。中庸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即此意義也。
我從小即在上海中華武術會長大,常年浸淫其中,淵源頗深。上海中華武術會建於一九一九年二月二日,由著名體育家吳志青發起,宗旨為「發達國民之本能,表彰國人之特色」。孫中山先生曾為中華武術會會所題署「尚武樓」並贈匾一方。二十世紀八○年代中華武術會恢復活動,因擔心「武術會無硬手」,恐有人尋釁,故邀我入會任教。其時,我於會中得到一本中華武術會在一九二二年出版發行的李劍秋《形意拳術》,並珍藏多年。今值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李劍秋先生著作,特將此本供為影印,請讀者參考。
涂榮康口述
弟子林駿整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