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東南風 | 誠品線上

西北東南風

作者 簡又文/ 原著; 蔡登山/ 主編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西北東南風:「一直以來,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先生(一八九六至一九七八)給我的印象是個嚴肅的學者;直到我讀了他的《西北東南風》,才知道他是個富幽默感、風趣而詼諧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直以來,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先生(一八九六至一九七八)給我的印象是個嚴肅的學者;直到我讀了他的《西北東南風》,才知道他是個富幽默感、風趣而詼諧的基督徒。……〈西北風〉在《論語》刊出後大受歡迎,其後簡又文續寫〈東南風〉,內容已不限於寫軍中的人事,筆觸涉及中國社會各階層,甚至放眼世界。因他曾留美多年,回國後在軍政界打滾,見人見事多,接觸面大,交遊又盡是名流俊彥,中外大小人物的言行,均網羅筆下。因此,追讀的人更多。」 ──許定銘〈大華烈士的《西北東南風》〉 《西北東南風》分為「西北風」,主要內容為簡又文記述其在西北軍中所遇人、事、物之隨筆;「東南風」則擴及簡又文投身政界的所見所聞。無論是馮玉祥將軍事蹟、西北軍生活甚或20至40年代中國軍政界側寫,皆為十分珍貴的紀錄,也是簡又文少見的詼諧小品著作。 簡又文一生跨足軍、政、學三界,除了為太平天國史學名家,同時也是虔誠的基督徒、神學家,亦對於廣東文藝藏品有諸多深入研究。文史專家蔡登山有感於其相關著作散軼,本書特別彙整簡又文考究外國基督教傳教士於中國傳教紀錄之成果《中國基督教的開山事業》,以及其創辦廣東文獻館的歷程紀錄〈廣東省級文獻事業紀實〉,期許本書的出版,能補足與呈現簡又文對於中國文史界的諸多貢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簡又文原著;蔡登山主編原著/簡又文(1896-1978)名永真、號馭繁(取自前人句「執簡馭繁」),筆名大華烈士(俄文意「同志」)。對於太平天國之研究,有50年的功力,蒐羅資料最為豐富,尤具獨到的見解。譯著書籍凡30餘種,成績斐然,蔚為我國傑出的史學家。有關太平天國的撰述,先後出版者有《太平天國雜記》、《金田之遊》、《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太平天國全史》和《太平天國載記》等及專著論文多篇。當代中西史家許為史學權威巨著,為研究太平天國史寶貴的參考書。主編/蔡登山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前言:為蔡登山先生作書引言/簡幼文 大華烈士的《西北東南風》/許定銘 西北風 保護妥當 光棍遇著沒皮柴 下死工夫 時日曷喪 日領碰釘 美人含羞 黃公厄運 三不缺一 西安妙聯 肩任重責 北伐資本 向左大吉 指馬為牛 打倒投機分子 革命文學 藍化的開封 真串大炮 訓練成績 帝國主義 一種政治病 財神被綁 緣慳一面 顧問之義 鬍鬚的運命 吃便飯 鹽使掛印 失迎失迎 校長賣鹽 菸菸菸菸 革命果子 十字訣 同志之分類 黃絹幼婦 不愧屋漏 四不像子 火鍋象徵 三十六著 無字真經 火柴功用 妙聯兩副 老馬識途 古董製造廠 上國文明 老熊作態 平等真諦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馬不吃豬 姓名成讖 反蔣條件 斷句取義 「其言也善」 貯淚以待 有而不多 衛生補品 新國際 語病 東南風 所謂「序」 也有「凡例」 總理軼聞 有此一說 語言誤會 白板對碰 伍使妙語 隨人鼓掌 我亦不知 自以為是 寡言總統 端方受窘 卅碟豬排 以臉還臉 客套惹禍 靳帥通電 福帥趣聞 偷雞省長 省長致詞 天王寒暄 三保三無 三民主義 梁氏聯話 人名製謎 姓名聯語 淡如諧聯 歪聯正批 妙聯數則 輓廖公聯 粵人賽聯 敝人薄有 孫科幽默 太簡不文 李相趣事 隔年請帖 儒堂嘲謔 一概不拘 是否兩可 余日章言 留美憶語 澤公詼諧 逢八進一 才疏學廣 馬郭爭謔 晉將詩話 對牛彈琴 忙中有錯 一起乾杯 外交勝利 布滿衰氣 風水火水 無微不至 自謙之辭 青蟹別解 軍人直言 君子在此 粵伶急智 己名入聯 人名妙對 尊庚早死 懸賞譯文 長生祕訣 演說原則 同窗聯話 輓中山聯 雙料笨 □ 孫科尊容 壽材賀年 梁簡相嘲 馮謝互謔 愛伍及犬 長名會社 風流誓言 胡適可兒 全兄演說 雅辭誤會 訛譯誤讀 賽馬問乩 簡雍遺風 三折其肱 馬革裏屍 日警驗照 學通聾啞 林肯善謔 乘順水轎 外國月圓 棋王參謀 合食新說 伍君辯才 罪言 東南風拾遺 胡漢民聯 韶老壽聯 擬華氏言 蘑菇變傘 蔭昌軼事 星島「中文」 小開跨灶 半價理由 廣東官話 離合紀錄 新《三字經》 郭堅電文 美女選婿 詩人打工 語堂西名 牧師講辭 「大吉利是」 亞心波女 忍氣吞聲 外賓行乞 顧維鈞言 髯翁題匾 名藏五行 以身說法 胡適碰壁 子良無趣 遊而不學 馮君考古 附錄:我的作文經驗 中國基督教的開山事業 序 弁言 第一位傳教士 第一本漢譯聖經 第一位中國基督徒 第一位中國牧師 第一所基督教醫院 第一所禮拜堂 第一所基督教學校 第一位內地傳教士 第一位中國殉道者 教士教徒捱受迫害事實彙錄 附錄 參考書報 廣東省級文獻事業紀實 發動 籌備工作 成立大會 省文獻委員會 文獻館之組織與計畫 工作彙報 停頓及結束

商品規格

書名 / 西北東南風
作者 / 簡又文 原著; 蔡登山 主編
簡介 / 西北東南風:「一直以來,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先生(一八九六至一九七八)給我的印象是個嚴肅的學者;直到我讀了他的《西北東南風》,才知道他是個富幽默感、風趣而詼諧的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5540067
ISBN10 / 9865540061
EAN / 9789865540067
誠品26碼 / 2681899713004
頁數 / 25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52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太平天國史家簡又文幽默文選
一窺鮮為人知的西北軍生活紀錄
--
集結簡又文西北軍生活300則小品
呈現馮玉祥將軍和西北軍輕鬆詼諧的一面
另收錄簡又文著作:《中國基督教的開山事業》、〈廣東省級文獻事業紀實〉

試閱文字

自序 : 〈大華烈士的《西北東南風》〉/許定銘



  一直以來,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先生(一八九六至一九七八)給我的印象是個嚴肅的學者;直到我讀了他的《西北東南風》,才知道他是個富幽默感、風趣而詼諧的基督徒。

  簡又文筆名大華烈士,廣東新會人,早年留學美國,奧伯林大學畢業後,再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深造,得碩士學位。回國後從政,在西北軍政治部工作。三十年代在《論語》半月刊寫了不少短小精悍、幽默風趣的隨筆,深受歡迎。曾出版半月刊《大風》,自任社長。四九年後居於香港,任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潛心研究太平天國史,著作甚豐,其《太平天國全史》、《太平天國典制通考》等,均為擲地有聲的巨著。

  在學術研究以外,他還有一本以筆名大華烈士出版的《西北東南風》。此書於一九三五年一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公司印行,初版只印了二千冊,並不常見。我藏的《西北東南風》為三十二開精裝本,厚二百二十二頁。全書共分〈西北風〉、〈東南風〉和〈東南風續集〉等三部分,每輯分別有引言或序文,實為三本小書的合訂本,共收幽默隨筆近三百則。

  簡又文在〈西北風〉的〈引言〉中說,雖然西北軍已解散,一切已成過去,但「每憶起在軍中所見所聞的趣事和種種可發一笑的經驗,還覺得津津有味」,因此便把它們寫出來作茶餘飯後的談笑資料。雖然〈西北風〉中所述全是軍中的趣事,尤其對馮玉祥將軍的言行稍嫌過譽,但我覺得不妨從祕聞或野史的角度去看,實在是有其可觀之道的。

  比如其中的〈西安妙聯〉,寫馮治西北時期的「放足運動」和「衛生運動」。陜西民政廳矯枉過正,把婦女用過的裹足布,懸掛於省政府署前以炫耀成績,蔚為奇觀。而到清潔運動日,不僅大小官員齊齊掃街,連馮玉祥、于右任兩位總司令亦親力親為,於是有人做了一對妙聯:



  堂堂省政府,掛滿許多裹足布,其臭薰天!

  濟濟眾官員,賺得幾個折腰錢,斯文掃地!



  筆者孤陋寡聞,不知「斯文掃地」竟然有此「褒義」的用法,讀至此不禁捧腹。同時亦為馮於二人肯親自掃街而起敬意。

  又如〈「其言也善」〉一則中,記曾為山東財政廳長的魏宗晉的幾句話:「凡是內戰,槍砲是外國來的,子彈砲彈是外國來的,炸藥鐵器是外國來的,金錢是外國來的,甚至近年則白麵軍糧也是外國來的;只有在戰場上互相殺死的同胞的血和肉是中國的。」這段話驟眼看來滑稽,可其沉痛之處,又豈是三言兩語所能表達!

  〈西北風〉在《論語》刊出後大受歡迎,其後簡又文續寫〈東南風〉,內容已不限於寫軍中的人事,筆觸涉及中國社會各階層,甚至放眼世界。因他曾留美多年,回國後在軍政界打滾,見人見事多,接觸面大,交遊又盡是名流俊彥,中外大小人物的言行,均網羅筆下。因此,追讀的人更多。然而,在〈東南風〉刊出幾十則後,簡又文突然宣布罷筆停寫,因為他要結婚了,要用多些時間陪新娘子,免她呷醋云云。可惜新娘子並不領他情,要他再寫下去。於是,在〈東南風〉停了的不久後,就有了〈東南風續集〉,再寫百餘段。不過,珠玉在前,我還是喜歡〈西北風〉多於後面的兩部分。

  《西北東南風》的書前有兩幅插頁,其一是由畫師黃潮寬追摹的一少年半身彩色油畫。畫上有「紀念愛兒華德」字樣,畫下有他的生卒年月:「一九二一、二、十八—一九三二、十二、二十九」,和「東南風,西北風,都是在思念他最哀痛之時寫的。」等句。原來我們的史學家是以寫趣事的方法來治療內心哀痛的!

  另一幅插頁是趙元任作的《論語》第二十九期的封面,畫面上方是一塊長方形的黑塊,下面是一個戴墨鏡的男士用放大鏡細看桌面上的另一黑方塊。畫的中間有大華烈士的題字:「陰曆三十夜子時非洲深林中黑人捉烏鴉誤為黑貓所噬圖」。凡我好幽默人士,想必聽過這個笑話;原來並非說給你聽的那位好友所作,是阿爺那代老掉牙的故事哩!

                              二○○一年十月刊於《作家》第十二期

試閱文字

內文 : 〈平等真諦〉

  民十五六年間,西北軍既實行黨化,乃廣用政治工作人員施行政治訓練,其中有誤解平等之理者,未免有搖惑軍心之危,復有搖動背叛之險,馮亟思糾正此錯誤觀念。某日,對軍隊訓話時,馮發揮平等真請,先問:「平等是不是人人都要一般高之解?」眾答:「是呀!」馮說:「好,那就應先要把馮玉祥的頭砍了,因為我比您們都高;隨後也要把軍中的長漢子,都要減低幾寸,這行不行?」眾大聲呼:「不行。」馮又問:「平等是不是要人人都步行不騎馬的?」眾答:「是呀!」馮答:「那麼,我們的騎兵都要跑步了,我們的大炮都要用人拉了(因為馬拉炮,炮兵騎馬),那又行不行?」眾又齊答:「不行。」
  馮然後發揮平等真義……(演說從略以避宣傳之嫌也)。

(摘錄自「西北風」)

--

〈卅碟豬排〉

  同鄉謝牧師前曾隻身渡太平洋,以不識英文,甚不方便。由舊金山獨自乘車至紐約時,預料言語不通購食至難,則先請一人寫好菜色名字於小紙上以資應變。詎該人只替他寫了「豬排」一味。車上牧師餓時只有將此紙示餐車侍者,乃得豬排一碟,每日三餐,一連五日,三五一十五,共吃了豬排一十五隻,已覺饜極。及在紐約公畢,匆匆上車西返,又忘卻請人另寫一張,一連五日,每日三餐,三五一十五,又吃了豬排十五碟。一來一回共吃了三十碟,以後畢生提起豬排便覺頭痛。

(摘錄自「東南風」)

--

〈第一本漢譯聖經〉

  在馬禮遜博士來華這前,早已有人從事《聖經》之翻譯了。唐朝景教的零碎譯文(在敦煌發現)及天主教的初譯本姑不論。其在基督教的改正宗方面,則於十九世紀之初已從事譯經工作。其時,有三位在印度孟加拉(Serampore地方)的英國教士對於傳教事業極為熱誠。其中,有麻書曼者早於一八一一年,新約譯成。又至一八二二年,兩約全部《聖經》乃完成,即用鉛字活版排印。(按:此譯本後來流傳不廣,各教會均未採用。)但在這時,馬禮遜博士在粵所譯的全部《聖經》先三年早已完成了。所以麻氏的新的譯本,可算最先;然以全部《聖經》論,仍不得不推馬氏譯本為第一。
  馬博士的翻譯工作,係以先從倫敦攜來的兩種舊譯本為藍本。(一是《四福音》,一是《使徒行傳》。此據A. Wylie: Memorials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the Chinese)。據說,他前在倫敦博物院發現了天主教的舊譯本,乃親手鈔錄三十頁,另由助其學習華文之粵人容三德為其鈔錄其餘至希伯來書為止。此鈔本之一部今存香港大學力書館。(見麥梅生:〈基督教在廣東〉)其實,馬博士由倫敦博物院所得者是新約舊譯本重要部分之手鈔本。及抵粵後又由天主教教士而得「四福音」的舊譯本。乃根據此兩種舊譯本而重新翻譯新約全書。一八一○年,他先將修正及重譯的《使徒行傳》付梓。繼而在一八一一、一八一二兩年中,陸續印行《路加福音書》及《約翰》各書之大半。天主教人士大為不悅。澳門主教得其一本,怒而焚之,以為是「異端書」。此本根據天主教舊譯而成,事雖滑稽,但馬氏譯本係為平民讀本,凡人得而,與天主教之教規大異,亦無怪其然也。(事見Horne: Story of the I., M. S., p. 129)
  約在此時,馬博士的工作忽遭遇一種大威脅;即是:清廷頒下嚴諭,禁止洋人傳教印書。論文略謂:「自此之後,如有洋人祕密印刷書籍,或設立傳教機關,希圖惑眾,及有滿漢人等受洋人委派傳揚其教,及改稱名字,擾亂治安者,應嚴為防範,為首者斬立決。如有祕密向少數人宣傳洋教而不改稱名字者(原譯者按:洗禮也),斬監侯。信從洋教而不願反教者,充軍遠方。」(譯文引自《梁發傳》譯本)馬博士及其助手的工作立即成為犯死刑的大罪了。他將此諭譯文寄往倫敦傳教會,同時宣言將不因此而停止工作,惟於暗中堅決邁進。其勇敢與堅毅的精神,洵可佩也。倫敦傳教會的董事們壯之,益鼓勵其進行,即於一八一三年加派米憐牧師來粵為其臂助焉。(見Horne上引書p. 130)
  米氏對於文字工作亦同感興味,努力研究華文,未幾即能與馬氏分工合作從事翻譯。一八一三年杪,馬博士獨力完成的新約全本(一部分根據天主教舊譯修正)印就,乃設法傳播於中國人。幸得外國聖經會及東印度公司一位董事之捐款,因得大量印行袖珍本以便廣為派送。同時,與米牧師合力翻譯舊約。至一八一九年十一月,全部《聖經》翻譯成功,共廿一冊。舊約中,從〈申命記〉至〈歷代志〉、〈約伯記〉(〈路得記〉除外)是米牧師的譯稿而經馬博士修校者,其餘皆出馬博士手筆。一八二三年全部《聖經》在馬六甲刻版印行。其時,因國內傳教之禁甚嚴,米牧師已奉馬博士命建立中心基地於馬六甲,兼設印刷所,大部分的經書皆由此刻版印刷者,而任其事者則梁發等是也。
  此偉大工作既得完成,西方基督教國家為之震動。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因而贈米牧師以神學博士之學位焉。(馬氏先一年已得此學位)初期譯本,全出外人手筆,且全用文言,譯文當然不佳。文字多有不通之處,殊不能表出義理,讀來詰屈聱牙。全部《聖經》名曰「神天聖書」。其中名辭,如稱上帝為「神」、「神主」;耶和華為「神爺火華」;聖靈為「聖風」,或「聖神風」;天使曰「神使」;安息日音譯為「撒吧日」。十誡譯文:(一)「爾不可有別神也」;(二)「爾不可為自而造何雕刻的像」;(三)「爾不可徒然而用神主爾神之名」;(四)「記憶撒吧日以守之聖然」;(五)「敬爾父爾母致爾各日可為長多於神主爾神給爾之地」;……(九)「爾不可妄證乃爾鄰」。又主禱文句譯云:「爾旨成行於地如於天焉」;「勿由我等人誘惑乃救我等出凶惡」。又耶穌訓言,譯云:「爾求而則將得,尋而則遇著,拍而則得開門與爾。」其後,郭士立牧師、裨治文牧師,及麥都思牧師等一再修正,陸續刊行者有「郭氏譯本」、「委辦譯本」、「修訂郭氏譯本」(以上各譯本皆用文言)及國語與各處方言譯本多種,文字逐漸比前進步。直至現今,仍有人埋頭從事聖經之重譯焉。(即如呂振中牧師在香港)
  嚴格地以時期計,世界一致公認馬氏譯本為第一本漢譯《聖經》。但麻氏與馬氏,一在印度,一在中國,各不相侔,各不相約,而同時為同一崇高偉大而虔敬的目的各自進行,各自肩任此艱鉅工作,又幾在同時各以譯本送到英國教會,洵可稱為宗教史中之奇蹟,與文學史中之佳話也。

(摘錄自「中國基督教的開山事業」)

--

〈工作彙報〉

  回溯本館自籌備以至成立,而終告結束,首尾為期五年有餘。其間,經費向不充裕,以致工作計畫之實現,不如所期。先在籌備期間,雖省政府曾屢撥款項,使修葺工程,勉強應付,然已進行遲緩,而職工人員,全無薪給,只按月支付少數生活費而已。成立之後,羅主席曾在「文獻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致辭有獎勵語云:「以最少的經費,最少的人力、和最少的時間,呈極大的成績,文獻館已具規模。」亦算表現充分的欣賞了。至成立後的經費,比前更形支絀。緣本館究是新設的機關,向無成例,因之,預算案格於種種困難手續,遲遲未得通過,由是經常費與事業費無著,不特工作計畫不能展開,而且職工人員之生活費亦無法支付。在一時間內,黽勉留職者不到十人,門庭冷落,大廈難支(文廟面積闊,房舍多,責任大,而人員少,管理萬難週到)。顧騎虎勢成,關門不得。義勇留任之職工數人,絕不能令其枵腹從公。而余個人亦以事業重大,責任難卸,不得已而解囊墊款,暫作各員工之伙食費,每三日支付一次(以港幣支出,伸國幣入賑)。於館內設公廚,「開大鑊飯」,每日兩餐(職工全體及家人圍桌共食),如是者數月。(國民政府曾撥鉅款二千五百萬元至粵為推進文獻事業之經費,由省政府指定用途,以五百萬為廣雅書版復原費,二千萬為革命文獻購置費,早已用完。)其後,預算通過成立,余始得領回欠數,惟斯時國幣貶值多倍,前所墊出港幣數千元,歸墊不及什一也。此是本館之最艱難時期,真可稱為「篳路藍縷」,「慘澹經營」的時期,而各職工同寅,刻苦耐勞,緊守崗位,服務盡職為忠,不我遐棄為義,卒使本館守株得兔,度過難關而維持下去,此其至堪褒揚亦個人至所感激者。
  以後,本館經費雖可按月領取,惟額定職員無多(組長四人,組員十人,雇員四人),待遇不高,(館主任待遇比照簡任三級,余盡以月薪津貼各職工,以資鼓勵)以故未能作大規模的發展以實施計畫,尤未能多聘專家學者擔任重要的、專門的研究及編撰工作,亦未能編印具有學術價值之書籍、及其他刊物。計惟有一本向來宗旨與辦法,以最少的經費,最少的人力,做最可能辦到的工作。不外儘量徵求捐款以購置圖籍文物,及籲請熱心有力者慷概捐贈,兼盡其所能興辦輕而易舉、需款不多而有益群眾的工作,如各種欣賞會、展覽會、紀念會與文化服務是。
  茲將自開始籌備以至事業結束之期間,本館所舉辦的各種工作,彙報於後,以存紀錄,並留紀念。

(摘錄自「廣東省籍文獻事業紀實」)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