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萐父評傳 | 誠品線上

蕭萐父評傳

作者 湘人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蕭萐父評傳:蕭萐父(一九二四-二○○八),四川出身的中國哲學史家。抗戰期間就讀於西遷四川的武漢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八年重回武漢大學任教,替哲學系的重建和發展打下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蕭萐父(一九二四 - 二○○八),四川出身的中國哲學史家。抗戰期間就讀於西遷四川的武漢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八年重回武漢大學任教,替哲學系的重建和發展打下基礎。本書主要從人文學家角度追溯蕭氏的家學淵源、求學生涯和學術人生,依據其主要論著敘說其多方面的學術觀點和學術貢獻,通過蕭氏個案展現民國時期的中學、大學教育以及學生的成長,聯繫蕭氏所處當代中國大環境而展現其學術人生的悲壯! 他是開創中國哲學珞珈學派的優秀學者,在文革浩劫中奮起抗爭,在牛棚勞動中研究不輟 他匯聚中西思潮、精通詩詞、書法、哲學與史學,是替中國現代化開闢思想蹊徑、集文史哲於一身的人文學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湘人 人文學者,專治中國現代哲學思想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卷首語第一章 出生與求學第二章 學術人生(上)第三章 學術人生(下)第四章 中國哲學史研究第五章 王夫之研究 第六章 明清啟蒙研究第七章 中國文化研究第八章 古史與史料源流研究第九章 詩人哲學家 附錄

商品規格

書名 / 蕭萐父評傳
作者 / 湘人
簡介 / 蕭萐父評傳:蕭萐父(一九二四-二○○八),四川出身的中國哲學史家。抗戰期間就讀於西遷四川的武漢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八年重回武漢大學任教,替哲學系的重建和發展打下基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5716899
ISBN10 / 9865716895
EAN / 9789865716899
誠品26碼 / 2681431418008
頁數 / 38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6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九章 詩人哲學家】(節錄)

晚年馮友蘭不無自豪地說:「我有一個偏見,認為作詩必須有一點天賦才行。」馮氏能詩的天賦來自於其家的詩風薰陶,他的祖父、伯父、父親和少慧夭折的姑母都能詩,都有詩稿遺世。馮氏自少即能詩, 其四○年代悼母《祭文》和為西南聯大所作的《校歌》與紀念碑《碑文》,均為絕好的詩賦。蕭氏同樣出身書香之家,其父母也都是詩家, 並以和詩成就姻緣,以吟詩唱詞為一生之情趣。在家庭的詩風薰陶下, 蕭氏亦是少時即有《黃口吟哦》詩稿,高中又有《寥天鶴映》詩詞集, 讀大學還與同學聯詩。

更為重要的是如許蘇民所言:「人文學科內在精神相互貫通的特點,使得學者們往往具有哲學家、史學家和詩人(文學家之泛稱)等多重身分,尤以哲學家而兼詩人者為多,這一點也是中西所同。」就是說,「哲理、史慧、詩心,具有內在精神相互貫通的特徵,無論中西, 概莫能外。」蕭萐父正是這樣一位具有「哲理、史慧、詩心」、哲慧詩情相輝映、求真求美相結合的詩人哲學家。鄧曉芒也說,蕭氏「深受中國傳統禪境詩的影響,充滿靈氣和妙悟。尤其是他早年(上個世紀四○年代)的詩作,融哲理於意境,堪稱出神入化」。「詩與哲在他身上達到了幾乎渾然一體的化境」。

蕭氏對哲學的詩化與詩的哲學化的理解與追求,還體現了他獨特的學術風格與人生境界。在他身上,「雙L情結」與「歷史情結」相涵互動。他拆解「歷史情結」,將自己的人生與追求民族文化復興相聯結,凸顯他學術人生的普遍價值;他追求哲學的詩化與詩的哲學化,以《傅山三百年祭》、《湘西草堂雜吟十首》等詩作展現自己的「雙L情結」,將民族的文化傳統與個人的學術追求相聯繫,則體現了他學術生涯中的個性與自我。他曾深有感悟地說:「詩的滲透力,表現在它彌漫於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廟堂雅頌,軍旅鐃歌,折衝樽俎之間的應對,男女怨慕之情的表白,直到山村民謠,野老踏歌,市井俚曲,小紅低唱,無處非詩。而在文化深層次則突顯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詩教』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全面滲入……另一方面,也深刻地表現為詩心對哲學文化的滲入。許多哲人認定哲理與詩心的合一更能達到形而上學的內在超越,因而特別強調哲學的詩化與詩的哲學化」。

蕭氏「烈火鳳凰,嚶鳴成韻」,「書生自有逍遙處,苦樂憂悲盡化詩。」其詩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千古詩魂,既是詩人之詩,講究詩詞的格律、音韻、典故、詞章;又是哲人之詩,講究詩詞的格調、情趣、思想、境界。其《吹沙集》、《吹沙二集》、《吹沙三集》共輯錄了三百餘首吟稿。2007年6月,他輯其60餘年之詩詞、題名《火鳳凰吟》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弟子吳根友作序說:按東方古老神話, 鳳凰生500歲後,集檀香木以自焚,然後又從烈火中再生飛出。「詩集之名以喻這些詩作乃如『鳳凰涅槃』,象徵詩人精神在經歷了多次生活熔爐中的烈火自焚才得以再生」。它以詩歌形式將詩人60餘年最為精彩的心靈閃光定格在永恆的藝術時空裡,其中既有欲與江淹比風骨的童貞夢想,有以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翻譯大詩人雪萊《寄月》( To the Moon) 的譯作,更有《峨眉紀遊》的定情組詩、站在中西文化橋頭沉思的《訪德紀遊》、《訪美雜詩》組詩,以及以詩歌形式表達詩人哲學思考的《傅山三百年祭》,還有「體現詩人釀世情為詩意,化親情以敦倫的點化工夫」的師友唱和、因晚輩結婚或因學生畢業而隨興感發的詩作, 其中不乏徘徊低吟、感時傷世、乃至於怒向專制蒙昧、追求民主自由的怨憤之作。而其「感懷之作,或學遊觸感,或拜祝成詠,或答贈唱和,或弔祭悲憫,細品含咀,真味永在。無論是『煉就癡情珠化淚』的鷗夢情懷、『神州慧命應無盡』的深沉思緒,還是『垂老狷狂未失真』的生命之歌、『那堪頓哭斯文喪』的幽邈悼情,都感情醇厚、真摯動人」。


蕭氏紀遊詩

蕭氏一生之遊蹤不僅遍及中國大江南北之通都大邑,東海、南海之濱和巴山蜀水之間,而且飛越美洲大陸和歐洲腹地。他常以詩人的靈感捕捉美景,抒發心感,吟詠出一首首別具意境的紀遊詩。

蕭氏最早有影響的紀遊詩是他1946年22歲所作《峨眉紀遊詩》十四首。
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神祕的北緯30°附近,高出五岳,秀甲九州,具有「雄、秀、奇、險、幽」的特色,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著稱於世,被人們譽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自古享有「普賢者,佛之長子;峨眉者,山之領袖」之盛譽,現今被被聯合國評為「全球優秀生態旅遊景區」。

蕭氏同窗兼詩友陳吉權說,《峨眉紀遊詩》是蕭氏的定情詩。其時相識相戀的蕭、盧二氏「偕遊峨眉,雲山縱懷,情意彌篤,發而為詩, 是為定情之篇。讀此詩,可窺見當時神遊塵外,縱目遠引,觀岑壑陰晴之異,煙雲變化之奇,步瓊樓之仙境,接天宇之浩茫;歐夢童心,鐘此靈秀於人與峨眉山色之間,其境超絕二人之情思,雖以『靈簽』可證, 微露端倪,而化境悠然,如出岫雲心,壘無跡可求;斯為『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也歟?」鄧曉芒則深感:「今日捧讀吟誦,原詩及英譯均字字珠璣,朗朗上口,一律的五言律詩,對仗工整,意境幽深,與蕭先生後期詩作相比,不用一典,自然清新,道骨仙風,超塵絕世。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年僅20餘歲的學生運動領袖所作。」
例如其一:

塵外神游地,飄然野鶴心。
風懷期懋賞,林壑渺幽尋。
但覺囂氛遠,不知雲路深。
煙空蕭寺柏,佳句費沉吟。

這是作者抒發如飄然野鶴來到佛教聖地作塵外神遊之心態,他之所見林壑、煙空、松柏;他之所感懋賞、幽尋、囂氛、雲路;他之所思是「煙空蕭寺柏,佳句費沉吟」。
其八:

憑虛凌絕頂,傾耳聽松濤。
仙境瓊樓近,詩情碧海遙。
琪葩綴崖列,清罄散層霄。
歐夢靈簽證,雲心漫寂寥。
危崖夾幽澗,苔蹬臥崢嶸。
出岫白雲靜,在山泉水清。
冷冷弦上趣,悠悠物外情。
寂寞滄浪詠,孤吟百感生。

這首充滿詩情畫意的詩,是寫作者登臨峨眉山金頂所見、所聽、所感、所思。他所見的是種種奇花異草點綴岩崖和危崖夾幽澗等絕色美景;他所聽的是松枝在吹風中互相碰擊發出的如波濤般的聲音,是清罄奏出的散發在層層雲霄之中的佛音;他所感的是仙境瓊樓近、詩情碧海遙的詩人情懷和出岫白雲靜、在山泉水清的動態感受;他所思的是冷冷弦上趣、悠悠物外情。而他的總體感受則是歐夢靈簽證,雲心漫寂寥; 寂寞滄浪詠,孤吟百感生。
其十四:

觀瀑渾忘倦,憑軒瀹茗時。
跳珠何的爍,飛練正參差。
去去情無盡,行行意尚遲。
臨風漫回首,心遠白雲知。

前四句是寫詩人憑軒品茗、觀瀑而得解乏忘倦之感,大飽眼福之樂:跳動的水珠何其閃爍,正如參差舞動的飛練!後四句是抒詩人所感:跳珠去去情無盡,飛練行行意尚遲;臨風漫回首,心遠白雲知。
蕭氏是與熱戀中的盧氏偕遊,這些記遊詩都是他們共同的心聲,在他們終生相扶持的愛情生活中具有標誌意義。

《峨眉紀遊詩》在流布中還頗為傳奇。
1947年秋,剛大學畢業回成都的蕭氏,經友人華西協和大學外文系學生謝桐之介紹,與在該校任教的美籍教授費爾朴(Dryden L. Pehlps) 相識。費氏生於1894年,雖然年長30餘歲,但童心未改,虛懷若谷,他當時正醉心於英譯《陶淵明詩集》,邀請蕭、謝相助。他們三人共同琢磨陶詩意蘊,字斟句酌,同時也成忘年交。1948年秋蕭氏結婚,費爾樸前來祝賀,贈送其英譯《峨眉山圖志》一書,蕭氏以《峨眉紀遊詩》回贈。1949年中共建政後,費氏同華西外籍教授一樣離華回國,蕭氏從此與他失去聯繫。1995年冬,蕭氏友人樂黛雲來信告知她訪問新西蘭時在一幽靜小城的圖書館見到一本《峨山香客雜詠》英譯中文詩集,其中有
《峨眉紀遊詩》14首,並隨信寄來複印件。蕭氏說:「我和文筠捧讀後驚喜異常。這組詩,果為50年前讀武漢大學三年級時我與文筠初相識, 偕遊峨眉,以詩紀懷的定情之作。此類詩作,經過50年的風雨征程,稿本散失,記憶亦被沖洗,早已蕩然無存。萬未想到,這一組詩,竟經兩位外國友人繾綣多情,譯傳於海外;現又經一位中國比較文學家獨具慧眼,從異國他鄉代為覓回。當我將這些信劄及複寫詩稿等納入一篋, 珍重題簽:『繆斯的複歸』。當我覆信樂黛雲教授致謝時,真情流露: 『您為我們覓回的,非僅是一組中英文符號,而是我們的童心,我們的初戀,我們在詩情畫境中自我塑造的精神美」。

隨後,蕭氏拜求香港友人羅孚為他覓得《峨山香客雜詠》原版。他通讀後始知,詩集的選譯者是費爾樸和加籍教授雲瑞祥(Mary K. Willmott),費氏逝世4年後於1982年在香港出版。費氏寫有「前言」, 雲氏寫「譯者說明」。詩集中英文對照,共選錄92首,按年代順序排列,自唐太宗、李白、杜甫、岑參以下迄於現代,共計33家,「而在最後,竟選入我的少年未刊詩稿,且以14首全錄。在那風塵倥傯的歲月, 這是出乎常情、難以想像的事。這在中美兩國的民間文學交往中,也堪稱奇緣」。雲氏「譯者說明」還兩次以蕭詩為例說明「中詩英譯之難」。

蕭氏游桂林,有《菩薩蠻―灕江舟中》之灕江兩岸風景躍然紙上的絕句: 「灕江江上峰奇疊,灕江江水何瑩澈」和「山勢恣嶙峋,波涵無限情」。還有他登獨秀峰的觸景生情處:

獨登獨秀獨凝思,觸目群峰各有姿。
遠近高低緣對視,陰晴晦朗不同時。
難依山水分仁智,漫向雞蟲辨慧癡。
造化有情生萬類,鳶飛魚躍恁參差。

1985年夏,蕭氏首次訪美,赴紐約參加國際中國哲學雙年會。他「排雲鶴行詩情遠」,「雜詩紀行」六首。其中第五首:

隔海神交豈偶然,只因心曲應朱弦。
密翁禪鐸薑齋夢,同譜東方覺醒篇。

朱弦,即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密翁禪鐸薑齋夢」中「密翁」指方以智(字密之),清兵入粵後,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 學術上秉承家學淵源,博採眾長,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禪鐸」指世界四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的主人公,他是印度古代傳說中人物,印度教主神毗濕奴的化身,而毗濕奴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恩,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薑齋,王船山之號。全詩是說隔海學術神交並非偶然的心血來潮,而是心曲的鳴奏。方以智、王船山、禪鐸之夢想,都是在喚起東方的覺醒。
第六首:

海岸巍然矗女神,風濤吟伴自由聲。
潘恩火炬羅斯策,贏得今朝樂太平。

托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國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革命家、激進民主主義者。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發表的一篇篇戰鬥檄文,對提高人民覺悟,鼓舞人民鬥志,推動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其中《常識》一書為後來《獨立宣言》的通過鋪平了道路。所以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說:「如果沒有潘恩的這支筆, 喬治‧華盛頓所舉起的劍將是徒然無功」。「歷史將會把美國的革命歸因於托馬斯‧潘恩」。羅斯策,當指第32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所推行的新政,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如公共事業振興署(WPA)、國家復興管理局(NRA)等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蕭詩歌頌美國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意思是紐約市哈德遜河口的「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像巍然矗立,風濤吟伴自由的聲音。正是潘恩的思想和羅斯福的新政,才贏得了美國今日的太平。

1991年7月,蕭氏赴慕尼黑參加中國哲學雙年會,順訪海德堡、漢堡。1993年2至5月又應邀赴特里爾大學講學,順訪波恩和柏林。
兩次德國行,賦詩十六首。
其一:

秦倫泛海客東吳,馬可歡遊語不誣。
今日西行尋活水,靈泉何處潤心蕪。

蕭氏自注:公元3世紀,羅馬商人秦倫跨海來訪,得到東吳孫權親切接見,留住八月始歸;公元13世紀,馬可波羅經中亞來華,歡游十餘載,歸著《遊記》。蕭氏以中西交流史上兩位東游名人秦倫、馬可波羅為例,表明他西遊「尋活水」、「潤心蕪」的心跡。靈泉,是指飛馬波迦索斯從九位繆斯居住的赫利孔山上跑下來,蹄子踏上乾燥的土地, 地上便立刻迸出泉水,泉水名叫希波克瑞涅即「靈泉」,詩人能從泉水中汲取靈感。
其二:

雄雞唱曉破霾天,史路崎嶇三百年。
喚起萊翁共商酌,東西慧夢幾時圓。

蕭氏自注:17世紀,萊布尼茲因白晉介紹,首次論到中國哲學,曾致書康熙,擬來華助建中國科學院,未果願。「雄雞唱曉」,李賀詩有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毛澤東詞亦有句「一唱雄雞天下白」,均指黑暗過去,光明到來。「史路崎嶇」,當指中國明清啟蒙歷經坎坷。全詩是說中國雖然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但是300年的啟蒙道路崎嶇坎坷。而今喚醒萊布尼茲共切磋,何時才圓東西哲學交流會通之夢呢?
其十三:

寧忍啄肝盜火情,幽靈遊蕩語猶新。
百年龍種經憂患,何處拈花覓解人。

這是蕭氏參觀特里爾馬克思故居「敬題留言簿」的詩。「幽靈遊蕩」,指《共產黨宣言》。「拈花」,禪宗傳法故事。全詩頌揚馬克思「寧忍啄肝」而像普羅米修斯那樣盜火,肯定《共產黨宣言》仍然具有生命力。中國人飽經百年憂患,到哪裡去尋找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