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爸媽 | 誠品線上

做個好爸媽

作者 蕭一龍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做個好爸媽:近年,不少人愛以「高分低能」去形容新一代年輕人,暗諷他們雖然學術成績分數高,但抗逆、自理、待人接物能力卻很低。有人會歸咎於教育制度、學校、教師、補習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近年,不少人愛以「高分低能」去形容新一代年輕人,暗諷他們雖然學術成績分數高,但抗逆、自理、待人接物能力卻很低。有人會歸咎於教育制度、學校、教師、補習班……但歸根究底,父母實屬責無旁貸! 蕭博士希望此書除帶給爸媽們一點閱讀樂趣外,還使他們在教養子女上能有所啟迪,以至與子女建立沒有隔閡而和融的親子關係,使彼此的相處更上層樓,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好爸好媽! 此書所收錄的文章,是作者於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今日校園》所刊登的專欄撰稿。經作者編纂和整理後,其主題確立為「教養之道」;以社會時事、生活點滴和作者思緒為誘因,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談論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 全書分三大章,每章11篇,合共33篇文章,分三個層面講述: 第一章:教養講「度」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原則,使爸媽能取其中庸——嚴寬有度、中間落墨。 第二章:識「管」識「教」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技巧與方法,使爸媽能適當地運用,以培育子女健康和快樂地成長。 第三章:好爸叻媽 主要談論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教育,使爸媽能慎而重之和行之,以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 最後,附錄了一則由作者與兒子一起創作的寓言故事以供讀者細賞。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 「一龍兄自2017年3月起,每月為《今日校園》所撰寫『親子教養』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把『教養子女』的竅門,跟爸媽們逐一暢談……使『家庭生活教育』,得以『傳承』、惠及『新一代』!」 ──趙芝勝博士 香港傳承基金總理團主席 「蕭一龍於2017年3月起,便以『教聯會』理事的身份,撰稿與家長分享『育兒之道』,至今筆耕逾三十多篇文章。他提出,面對育兒煩惱,香港家長要學習『教養之道』;而教養子女又要講『度』,當中的『度』怎樣才算合適?怎樣才可識『管』識『教』?他在這本《做個好爸媽》中,有詳細論述。」 ──胡少偉博士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感謝蕭一龍博士出版了『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與家長們分享更多『育兒心得』,好讓一代影響一代,使優質的『親職教育』可以承傳下去!」 ──盧巧藍校長 「『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包含了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則各有11篇文章。此書主題清晰鮮明、容易理解,內容貼近生活;每個章節結尾,都有『教養小貼士』作為總結,讓家長細閱文章後,能獲得重點啟發,是時下父母必看的讀物。」 ──蔡馮麗湄校長 金巴倫英文幼稚園校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蕭一龍蕭一龍 博士積極倡導「親職教育」的蕭一龍,善思辯、好博聞,奉「儒、道」管治。他是一集「多門專業」於一身的「專業通才」(a professional generalist),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社會工作;先後從事社工、地產銷售、物業收購、市區重建、課程拓展、管理教育、企管培訓及顧問等工作。他除了在「企管」方面有相當經驗和造詣外,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培育,以及「家庭生活教育」等,亦頗具心得! 擁有「雙博士」學位和「五院士」學銜的蕭博士,還具多項與「教育」相關的資歷,包括:英國皇家師範學院院士、香港特區註冊社工、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北美亞德勒心理學會會員、香港優秀教師選舉評審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代序1 薪火相傳/趙芝勝博士MH 代序2 拒做「港孩」爸媽/胡少偉博士 代序3 有「家」有「教」/盧巧藍校長 代序4 「家教」為重/蔡馮麗湄校長 自序 教子恍如「放風箏」/蕭一龍博士 第一章 教養講「度」 (1) 淺談「管」與「教」 (2) 淺談「管教原則」 (3) 「無為」教子 (4) 淺談「家校合作」 (5) 校外的「灰色地帶」──褓姆車 (6) 學做「高質」好爸媽 (7) 好爸媽的「7句良好慣用語」 (8) 大富也需「窮孩子」 (9) 給子女「財富」的啟示 (10) 「優秀」原是「習慣」,不單是一「追求」! (11) 「良知」與「認知」 第二章 識「管」識「教」 (1) 「讚好」孩子 (2) 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 如何啟導您的孩子,做個「負責任」的人?──「邏輯後 果」與「自然後果」管教法之實踐探討 (4) 如何與子女「訂立協議」? (5) 不容忽視給孩子的「陪伴」 (6) 如何在孩子備試期間,給予他們「情緒支援」? (7) 「三文治式」溫習法 (8) 孩子放學回家後的「關鍵時刻」──30分鐘 (9) 爸媽「玩手機」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10)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具備「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1) 爸爸「湊仔」大不同 第三章 好爸叻媽 (1) 正視孩子的EQ(I) (2) 正視孩子的EQ(II) (3) 「性格」塑造,重於「佳績」創造! (4)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5) 不容忽視的「品德教養」 (6) 「品德」何價?──「贏在起跑線」的反思! (7) 生日的啟示──感恩教育 (8) 如何實踐「感恩教育」?(I) (9) 如何實踐「感恩教育」?(II) (10) 培養孩子的「最高軟實力」──自律(self-discipline) (11)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附錄:《神奇小子也愛大自然》 2017年全港小童軍故事演講比賽「參賽創作故事」/蕭一龍(父)、蕭浩然(子)

商品規格

書名 / 做個好爸媽
作者 / 蕭一龍
簡介 / 做個好爸媽:近年,不少人愛以「高分低能」去形容新一代年輕人,暗諷他們雖然學術成績分數高,但抗逆、自理、待人接物能力卻很低。有人會歸咎於教育制度、學校、教師、補習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743667
ISBN10 / 988874366X
EAN / 9789888743667
誠品26碼 / 2682195632006
頁數 / 17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談論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落葉知秋──當踏入「秋高氣爽」的季節時,最適宜做的,莫過於携同家眷,或相約三五知己、良朋好友,一起到郊外旅行,或野餐,或BBQ;甚至,一起參與「放風箏」的玩兒,以解年多來積壓了的「抗疫疲勞」,以期「舒展筋骨、消消悶氣、聯繫友情、強化親情」……

談及「放風箏」──究竟,它具有甚麼意思或含義呢?它與「教養子女」,又有何關聯?且看以下簡述吧!

話說,「放風箏」是中國民間「傳統遊戲」之一,也是「清明節」的節日習俗。雖然,風箏的真正起源,現在已無法引證;但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已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便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之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也有人認為,在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已是最先放風箏的先輩。因為,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懂「放風箏」。據說,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皇宮,利用風箏來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還有,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更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呢!

再說,「放風箏」亦具「吉祥」的寓意。它指的,是期待美好的生活;還可以有益身心、改善視力等。它──也是一個「多義詞」,具有不同的含義;若能充分掌握其「正面寓意」,並「恰當運用」,對子女的「啟導」與「成長」,將有莫大裨益!何以見得?

譬如說,爸媽在「教養子女」時 ,不就是像「放風箏」般,手中抓著「風箏線」──要做到「緊、鬆、近、遠」嗎?不過,怎樣拿捏──做到「能抽能放、收放自如」,「嚴寬有度」?又怎樣做,才「恰到好處」──「該嚴則嚴、該寬則寬」呢?這有賴爸媽們另類的「家教智慧」了!

話說回來,此書所收錄的文章,是作者於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今日校園》所刊登的專欄撰稿。經作者編纂和整理後,其「主題」確立為「教養之道」;而內容則以「社會時事、生活點滴」和「作者思緒」為誘因,並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暢談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全書共分三大章,每章11篇,每篇約1000至2000字,合共33篇文章;將分三個章節講述:

第一章:教養講「度」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原則」,使爸媽能取其「中庸」──嚴寬有度、中間落墨。

第二章:識「管」識「教」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技巧」與「方法」,使爸媽能適當地運用,以培育子女健康和快樂地成長。

第三章:好爸叻媽
主要談論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教育,使爸媽能「慎而重之」和「行之」,以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

最後,附錄了一則由筆者與兒子一起創作的「寓言故事」,名為《神奇小子也愛大自然 》,以供讀者細賞。

此書之所以能順利出版,除必先要多謝趙芝勝博士的慷慨贊助和揮筆寫「代序」外;還要多謝的,有:胡少偉博士、盧巧藍校長和蔡馮麗湄校長──他們均在百忙中,抽空幫忙來寫「代序」,實在難得!而Lokkie Lau(劉小姐)所繪畫的「精美插圖」,以及紅出版社在出版事務上,所給予的各項協調和鼎力協助……在此,亦一一致謝!

盼此書除帶給爸媽們一點閱讀樂趣外,還使他們在「教養子女」上,有所「啟迪」,以至與子女建立「沒有隔閡」而「和融」的「親子關係」,使彼此的相處更上層樓,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好爸叻媽!

試閱文字

內文 : (1)淺談「管」與「教」

日前瀏覽報章,又看到學童「跳樓自殺」的報導!這正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令人婉惜和慨嘆!不由得使人從心裏作出疑問:為何小小的年紀,便幹出那「不能翻身」──「自尋短見」的舉動呢?難道真的是受「考試成績」的困擾?抑或是,受不了沉重的「功課壓力」?還是,別有他因?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中,自有其「隱因」而不為人所知,不足為外人道!這使筆者聯想到,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值得讀者諸君的反思和關注!

關於「管教」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三方面來理解和探討,那就是:何謂「管」?何謂「教」?又何謂「管教」?

根據《辭淵》的解釋,「管」字若用作動詞,可解作是「約束」(如:管教)、「處理」(如:管理,即經營和處理)。而「教」字倘作動詞,則可解釋為「訓誨」(如:教誨)、「教訓」(教導訓誨)、「教導」(教訓指導)等。由此推敲至「管教」,筆者認為,可分為「四個層面」或情況來解讀,即:曉管曉教、曉管但唔曉教、唔曉管卻曉教和唔曉管亦唔曉教。

(1)曉管曉教

顧名思義,這類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均能做到「恰到好處」──嚴寬「適度」,故謂之「曉管曉教」。比方,在「約束」子女的行為上,他們常與子女進行有效的相互溝通,透過「有商有量」的方式,來了解彼此的期望,以達致雙方都滿意的要求。至於在「教誨」上,他們能做到「察言觀色」──當子女遇上困難時,會主動關心他們;並以循循善誘的語氣,與子女一起探索問題所在,以協助他們有效地解決問題。特別是,當子女遇上情緒困擾時,能予以諒解和支援!

(2)曉管但唔曉教

這類父母在「管教」上,雖不及上述父母,但仍能與子女保持一定程度的溝通,以達致對子女之「適度約束」。不過,他們就「只曉管」而「唔曉教」,只偏向「管束」子女,而鮮有關心他們在生活或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或困擾,更遑論予子女「適當教導」!

(3)唔曉管卻曉教

在「管教」上,這類父母對子女較傾向「苦口婆心」的「教導」;但對於其言行,則較少「約束」!有時候,更顯得有點「放縱」!譬如說,有些父母,為了滿足子女的購物慾,往往任由他們把「零用錢」揮霍,而不加管制。這種因「溺愛」以至於對子女的「放縱」──後果堪虞!

(4)唔曉管亦唔曉教

這類父母在「管教」上,不是對子女過於「嚴厲」,便是過於「寬鬆」,以致「嚴寬失度」,如俗話說:「一時一樣」,令子女難以適從,往往較易使他們作出反叛行為。例如:「頂撞」父母、拒絕與父母合作某種事情等。

綜觀而言,在「管教」子女的問題上,筆者建議,宜採取「嚴寬適度」方式。譬如說,對於子女的日常生活瑣事,宜抱持「少管少理」的態度,以便他們有足夠空間,從中學習自我照顧、自我成長!當然,若察覺到子女的言行出現偏差或異常,便應及時主動關心他們,並給予適當的協助;如有需要,更應尋求專業人士的輔導,從速解決問題!

有道是:「樹叉不砍要長歪,子女不教難成材。」亦有曰:「事雖小,不做不成;子雖賢,不教不明。」深明此理者相必知曉,在「管教」子女的問題上,如何做到「管」與「少管」、「教」與「少教」──中間落墨!

教養「小貼士」:

管教嚴寬需有度,
教養子女勿縱容。


(2)淺談「管教原則」

昔日,筆者對爸媽們給子女的「管」與「教」,曾作出「四個層面」或情況來解讀,即:「曉管曉教、曉管但唔曉教、唔曉管卻曉教」,以及「唔曉管亦唔曉教」。

顧名思義,「曉管曉教」的父母,值得其他類別的父母借鏡、學習;好讓他們在「管教」子女上,能做到「嚴寬適度」、有所依據。哪有甚麼「管教原則」,可供進一步參詳呢?以下所述,讀者諸君,不妨考慮。

獎罰分明

在管教孩子上,或多或少,父母總會運用不同程度的「獎勵」或「懲罰」。倘若運用不當,將會給孩子一些錯誤的觀念或印象。

是故,父母宜堅守「個人原則」,好讓孩子知道「無機可乘」!一般來說,喜歡「討價還價」的父母,若常常給孩子「讓步」,將來孩子出現「偏差行為」的情況,將會更多!

另一方面,當孩子犯錯時,是否需要給他們「處罰」,也是令父母感到「頭痛」的事情!事實上,「處罰」孩子的方式很多,較常見的有兩種。一,把痛苦加諸孩子的身上,例如︰打罵;二,把經常給孩子的事物移走,例如︰平日對孩子微笑,若他做錯了事,便給他「板臉」,把「笑臉」收起來。一般來說,第二種方式會比較好;而第一種方式,則可能導致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害怕或厭惡,例如︰他不吃飯就打他,很可能會使他更討厭吃飯;甚至,以其他行為(如:欺騙、說謊等)來逃避責罰;又或者,會使孩子模仿父母的「侵略行為」。因為,他會覺得,當他長大後,或等他有一天比較有力氣時,便可以用「打」的方式,來使別人「順從」!

對於「處罰」孩子,筆者提醒父母,宜「慎用」之!譬如說,對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抽離現場」──是可採用的「處罰方式」。這樣,孩子的「負面行為」,便不能持續,情緒也能慢慢恢復過來。而對於年紀較長的孩子,只要沒有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適度的「處罰」,是可讓他們嚐到不遵守規則的後果;從中,可教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無論怎樣,最重要的,是要使孩子明白──雖然「處罰」他,但也是為了「愛錫」他,以免「重蹈覆轍」。

至於「奬勵」方面,筆者建議,宜善用「具體獎勵」。當處理孩子「負面行為」時,還可運用「增強原則」(代幣制度)──對好動、過動的孩子,也很有效。例如:可與孩子約定,若他坐15分鐘都沒有跑來跑去,便可得到一個「小星星」;累積7個,便可換取一樣他一直想要的東西。這樣,讓孩子有了努力的目標,便可「循序漸進」──給他塑造期望的行為。

要注意,在使用「奬勵」時,應儘量避免「物質獎勵」,以免孩子要求越來越高;若迫不得已使用,宜採「漸進式」,不要讓孩子太快獲得「奬勵」。因為,行為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太快獲得「奬勵」,誘因便會變弱,行為修正的成效,便欠理想!

若用「精神獎勵」──即「口頭獎勵」,則要留意「用語」,宜針對其行為表現,而非性格!例如: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你好乖」,而是說「你這15分鐘都沒有亂動,表現很好、有進步,繼續努力!」

總而言之,父母必須要孩子知道一些「行為準則」──怎樣做才對?怎樣是錯?特別是,他被「責罰」的原因;從中,培養孩子的「是非觀」,進而讓他學習「自我克制」,以便將來適應社會上的生活。

訂立規範

父母宜先給孩子「規定」,讓他們有所遵從。譬如,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所訂的「規範」要「具體清楚」;若用模糊的字眼,孩子是很難做得到的。例如:不宜跟孩子說「你要乖」,應說「玩完玩具要收好」。這樣,他們才會明白,才能做到。

至於在「訂立規範」時,要讓孩子「一同參與」──共同「訂出規範」;並利用孩子能看懂的文字,或圖案,具體地列在紙上。雖然,孩子並不一定能完全遵守所訂的「規範」;但是,至少也可給他們「提醒」!

最後,在「訂立規範」時,也可附加若未執行的「處罰方式」。總之,「訂立規範」時,要注意「合理性」!

轉移注意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宜跟著他「發脾氣」,在問題點上跟其「不斷糾纏」!此時,不妨試試,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平日,父母宜多觀察孩子的喜好,才能得知有哪些事物,可轉移其注意力!

防患未然

有時候,父母帶孩子去逛百貨公司,他們以為也可趁機買玩具;倘沒買的話,便會在百貨公司哭鬧、賴著不走!其實,父母若事先估計孩子的可能反應,便應事先告訴他們,那只是逛一逛,並不會藉此買玩具。換言之,若能事前,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並設想解決方案,亦可降低孩子出現「負面行為」的機率!

教養「小貼士」:

獎罰分明好父母,
曉管曉教兒女好。


(3)「無為」教子

常言道:「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句話,道出了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期望」;也可以說,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信任」與「動力」!本來,這是「人之常情」,也屬「無可厚非」的事!但可惜的是,有不少父母,往往濫用了這一「期望」!於是,培育子女、期望子女──便成為了父母的一種「個人負擔」,也逐漸成為了孩子的「精神包袱」!嗚呼哀哉!最糟糕的:甚至是,某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過高,竟不自覺地令到自己的孩子──越教越笨、越學越蠢!說句「諷刺話」,真是「好心做壞事」!似乎,這意味著父母對子女「過多」的「學習干預」,並非是好事!也許,父母需另覓另一「教子良方」──無為教子,可能是另一「出路」!讀者諸君,不妨參詳以下觀點。

何謂「無為教子」?

老子的《道德經》有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何解?簡略而言,民眾之所以難治理,是因為在上位者,處事「朝令夕改」──太多「干預」,以致民眾難以適從、難於管治。這好比某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他們對子女的「所作所為」,名符其實可稱之為「怪獸父母」!譬如說,他們不是在星期一三五,要求子女「學東學西」;便是在星期二四六,為子女「密麻麻」地安排「學南學北」,以致子女疲於奔命、倦容滿面!試問:那些學習活動,真的是子女因自己感興趣而想學習嗎?對子女有「實用價值」否?抑或,只是父母「一廂情願」,對子女栽培的「投射」(projection)、寄望……

平心而論,若想子女在學習上──學得輕鬆、學得有效,以至「學以致用」,不妨嘗試採用「無為教子」法。哪「無為教子」的意思何在呢?

依筆者淺見,所謂「無為教子」,不是指「放任式」教養──甚麼都不做!或,俗語說:「Hea住做!」如:有人在參選領導的政綱上,揚言要「與民休息」云云!反之,真正的「無為教子」,是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角度來教養子女。譬如說,父母可按子女的「學習喜好」和「志趣」作「出發點」,並按子女的個人「潛質、潛能」和「實際能力」,來給他們學習機會;而不是「胡亂妄為、妄加干預」;或採「漁翁撒網」方式,給子女「學東學西、學南學北」……以致子女消耗不少精神體力,來學習或參舆一些不必要的課程或課外活動;甚至,是子女不感興趣的學科!

換句話說,無為教子──恍如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主張。如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件、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從這一記述中,完全可說明了孔子能依據其學生的「個別特性」和「能力」,來加以「教誨」──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真諦!不然,學生在同一師下,又怎能散發異彩呢?

無為教子──恰似孔子所主張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子女的不同「心性、愛好」和「志趣」,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不作「不必要」的學習安排和干預。而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母宜多「設身處地」為子女著想──輔助和引導子女,從其感興趣的學科或課程,作學習取向,並予以他們鼓勵和支持!

俗語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無為教子──要做到的,就是:不管是老鼠的兒子,還是龍的孩子,都能依其「特性」和「材質」,施以不同的培育。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老鼠的兒子,不一定只會「打洞」;也許,會變成──龍鳳!


教養「小貼士」:

無為教子新路向,
因材施教樂洋洋。